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Search documents
新突破、新变化竞相迸发积蓄澎湃动能 “数”看中国经济增长“成色”↓
Yang Shi Wang· 2025-07-10 05:00
央视网消息: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一项项新突破、新变化在5年间竞相迸发。 "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三大台阶,2025年预计可以达到140万亿左右。光是5年经济增量,预计就 将超过35万亿元。这个增量到底有多大?它不仅超越了整个长三角地区一年的经济产出,甚至超过了全球经济排名第三国家的体量。 实体经济根基越筑越牢。"十四五"期间,我国每年的制造业增加值都保持在30万亿元以上,连续15年蝉联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 在工业品领域,我们拥有超过220项产量世界第一的纪录,一批"首个""首次"新成就陆续解锁。国产大邮轮"爱达·魔都号"下水、国产大飞机 C919 商业飞行、"嫦娥六号"月球背面采样……中国不能造的越来越少、能造的越来越好。 增长"成色"显著提升。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速落地。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已突破24万亿元,相当于北京、上海、广东地区生 产总值的总和。中国经济向"新"而行,正在为下一个5年积蓄澎湃动能。 102项重大工程预计年底前完成规划目标 在7月9日的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四年多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的10 ...
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专题深思)
Ren Min Ri Bao· 2025-07-09 22:32
Group 1 -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alent are foundational and strategic supports for China's modernization, emphasizing the need for a virtuous cycle among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alent [1] -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re crucial for developing technology and nurturing talent, which are essential for driving innovation and supporting China's modernization efforts [1] Group 2 - Talent is recognized as the primary resource for innov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must integrate moral education with talent cultivation to produce innovative talents [2] -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s highlighted as a means to instill values and enhance students' capabilities, ensuring a comprehensive talent development system [2] - The rol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personalizing and optimizing talent training is emphasized, alongside the need for a global perspective in nurturing innovative talents [2] Group 3 - There is a call for collaboration between basic and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 to cultivate composite talents needed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3] - Higher education must innovate its discipline systems to activate innovation potential and support high-level technological self-reliance [3] - The focus is on long-term support strategies for foundational disciplin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entities to driv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3] Group 4 -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cademia, and research is essential for accelerating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and lead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4] -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re urged to enhance their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s and collaborate with industries to address technological challenges [4] -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ized technology transfer institutions and a differentiated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is necessary to align talent supply with regional industrial upgrades [4]
102项重大工程年底完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14:47
"十四五"(2021—2025年)规划面临收官,五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展为外界所关注。 7月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邀请国家发展 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副主任周海兵、秘书长袁达,介 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郑栅洁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今年预计 可以达到140万亿左右;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相当于我国排名前三 经济大省(广东、江苏、山东)经济总量的总和,也超过了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在 经受各种风险挑战的冲击下,前4年我国经济增速平均在5.5%,我国这么大经济体量,还能保 持这样的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记者丨 周潇枭 编辑丨陈洁 郑栅洁表示,5年前制定的规划纲要各项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 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符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粮食、能源综合生产能 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 总的来看,这五年取得了新的开创性的进展、突破 ...
“十四五”GDP将升至140万亿元,102项重大工程年底完成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7-09 13:1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北京报道 "十四五"(2021—2025年)规划面临收官,五年来中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进展为外界所关注。 7月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主 任郑栅洁,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副主任周海兵、秘书长袁达,介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 会发展成就。 郑栅洁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今年预计可以达到 140万亿左右;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相当于我国排名前三经济大省(广东、 江苏、山东)经济总量的总和,也超过了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在经受各种风险挑战的冲击 下,前4年我国经济增速平均在5.5%,我国这么大经济体量,还能保持这样的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是 前所未有的。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 出新步伐、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等,并进一步明确了20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 指标,包括GDP增速、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速、每万人口 高价 ...
债市“科技板”下科创债持续放量!科创债是一种什么金融工具?普通投资者如何投资?
Sou Hu Cai Jing· 2025-07-04 11:36
央广网北京7月4日消息(记者唐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报道,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自5月 份科技创新债券相关政策落地以来,截至7月3日,全市场已发行419只科创债,发行规模超6200亿元。 其中,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是科创债发行主力。银行作为重要的新增发行主体,目前发行规模也已超 2200亿元。科创债是一种什么金融工具?普通投资者如何投资? 科创债的全称是科技创新债券,是由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的 债券,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研发、生产及投资活动。 今年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从 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和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配套支持机制等方面,对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提出多 项重要举措。 从5月7日以来,科创债发行持续放量。数据显示,截至7月3日,债市"科技板"下科创债已发行419只, 发行规模为6248.98亿元。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认为,科创债发行具有一定优势,可以引导低成本资金流向科创领域。 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是,首批10只科创债ETF将于7月7日开始发行,发行方包括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 博时 ...
济高控股一核心子公司完成资本市场首秀
Qi Lu Wan Bao Wang· 2025-07-01 11:3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于泊升 目前,济高控股集团高信用主体矩阵布局全面起势,成为拥有母公司国内双AAA、惠誉国际BBB主体 信用等级、旗下拥有1个AAA主体信用等级和1个AA+主体信用等级子公司的产业集团,在全省企业信 用建设中走在前列。 金融创新成果赋能产业集群发展 近日,记者从济南高新区获悉,济高控股集团核心子公司济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完成2025年面向专业投 资者非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在资本市场首次亮相。企业资产质量、经营效益不断向好,获得资 本市场持续认可。 济高科技完成资本市场首秀 济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是济高控股集团核心子公司,本次科创债发行规模4亿元,期限5年期,票面利率 2.30%,创山东省非公开发行科创债历史新低,是继获评济南市首家AAA评级科技产业类企业后的再次 突破。同时,也是济高控股集团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彰显该集团在济南产业升级中 的重要推动力量,以及对其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的广泛认可。 全周期服务扶持企业轻装上阵 济高控股集团坚定围绕主导产业,充分发挥"耐心资本"功能,满足科技型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融资 需求。通过济高科技集团先后设立创投一号基金、早期基金,聚焦早期 ...
镌刻煤化工发展“新坐标” ——宝丰能源全球最大煤制烯烃项目实现重大工业化突破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7-01 02:28
广袤的草原上,银塔林立,管道如织,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煤制烯烃项目——宝丰能源(600989)内蒙古 年产烯烃项目正在此运转不息。这是一座现代煤化工转型升级的"活体展览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 的全新DMTO-Ⅲ技术在这里实现首次产业化,沈鼓集团的"大国重器"在此轰鸣,中国化学(601117) 的建设者们在此与时代竞速……我国煤化工的升级突围之路,正在乌审旗的骄阳下镌刻新的坐标。 日前,该项目实现连续稳定生产超200天,来自国内能源领域的院士、科研专家,研究和设计机构、设 备制造商、建设安装单位及投资机构的百余名嘉宾齐聚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图克工业园区,共同见 证我国煤化工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 煤炭利用走出"新路子" 剑指高端化学品"中国制造"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破解资源约束与环保矛盾的必由之路,而现代煤化工正是这一战略的核心载 体。"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金之钧一锤定音地指出,宝丰能源内蒙古年产300万吨 烯烃项目的成功投产,不仅是宝丰集团发展历程中的"高光"时刻,更是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现代煤 化工产业升级的标志性事件。 金之钧解释说,其标志性意义首先体现在能源安全方面。"我国'富 ...
创业板“激活”第三套上市标准!首单未盈利IPO项目获受理
Sou Hu Cai Jing· 2025-06-30 10:14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宁宁】创业板第三套上市标准迎来首个未盈利"考生"。 近日,深圳大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普微)首发上市申请获深交所受理,成为创业板首家获受理的未盈利企业。 6月30日,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大普微这样的未盈利创新企业很难通过传统盈利导向的上市标准,第三 套标准启用,向其打开了资本市场大门。" 创业板迎首个未盈利"考生" 创业板实施注册制5年后,深交所受理了首单未盈利IPO项目。6月27日,大普微首发上市申请获受理,成为创业板首家获受理的未盈利企业,保荐机构为国 泰海通证券。 | | 项目详情 | | C | | --- | --- | --- | --- | | 深圳大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 已受理 | | 预计融资金额:18.7785亿 | | 更新时间:2025-06-27 | | | GO | | | | | 已受理 | 已问询 | 上市委会议 | | | 2025-06-27 | | | | | 项目详情 | | | | | 公司全称 | 深圳大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 | 公司简称 | 大普微 | | | | 受 ...
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崛起:深市企业勾勒中国创新药全球竞争新坐标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06-30 09:26
Core Insights - The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 has significant growth potential, driven by a series of supportive policies aimed at promoting innovative drug development [1][2] - Companies in the Shenzhen market are focusing o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to explore new frontiers in life and health, contributing to the global pharmaceutical innovation landscape [1][2] Policy Support -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intensified support for the innovative drug industry, with a comprehensive policy framework established in July 2024 to enhance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pricing management, insurance payments, and clinical trial approvals [2] - Local governments are also active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drugs, exemplified by Beijing's plan for high-quality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innovation park from 2025 to 2030 [2] Company Developments - Huadong Medicine (000963) has 133 ongoing pharmaceutical projects, with 94 focused on innovative drugs and biosimilars, including a diverse range of drug types targeting various diseases [3][5] - Haizhu Pharmaceutical (002653) has 14 innovative drug products in clinical stages, emphasizing its commitment to becoming a trusted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company [3] - Betta Pharmaceuticals (300558) has over 20 years of experience in cancer drug innovation and is focused on developing proprietary drugs [3] Financial Performance - Huadong Medicine reported a 16.77% increase in R&D investment to 2.678 billion yuan in 2024, with direct R&D expenses accounting for 12.91% of its pharmaceutical revenue [5][6] - Haizhu Pharmaceutical's revenue reached 3.721 billion yuan in 2024, a 10.92% increase, with a net profit of 395 million yuan, reflecting a 34% growth [6] - Betta Pharmaceuticals achieved a revenue of 2.892 billion yuan in 2024, marking a 17.74% increase, with a net profit growth of 55.92% [7]
“中国经济韧性不断增强” ——访世界经济论坛国际贸易和投资部负责人肖恩·多尔蒂
Ren Min Ri Bao· 2025-06-27 21:48
"通过推动实现可持续增长,中国经济韧性不断增强,持续促进全球供需平衡。"世界经济论坛国际贸易 和投资部负责人肖恩·多尔蒂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着关键作 用,当前中国正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一系列支持创新发展的政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在谈及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时,多尔蒂认为,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中国正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不仅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将为世界提供更多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同 时,中国通过高科技赋能服务业,其他经济体也将从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受益。 多尔蒂还特别赞赏中国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的积极作为。他表示,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推动《区 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生效,在简化原产地规则、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方面取得 重要进展,促进了地区和全球产业链协同发展。同时,中国广泛应用跨境支付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新技 术,助力其与中东、非洲地区之间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为"全球南方"团结自强作出了表率。 "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对于全球贸易与投资来说至关重要。"多尔蒂表示,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而且 会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不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