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都市圈同城化
icon
Search documents
成都都市圈“农家乐乐万家”活动进京 86亿项目与20条旅游线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10-20 15:35
10月18日,由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2025成都都市圈"农家乐乐万家"活 动在北京星光影视园启幕。这场集农村产权交易、川菜厨艺比拼、乡村文旅推介于一体的特色活动,不 仅为京城注入川味活力,更通过发布676个农村优质项目、推出20条精品旅游线路,搭建起跨区域乡村 振兴协作平台,为全国都市圈带动乡村发展提供"四川样本"。活动吸引北京部委领导、四市驻京机构及 北大、清华等高校学生参与。 图为2025成都都市圈"农家乐乐万家"活动现场。 以"农家乐"为桥,解码都市圈同城化与乡村振兴融合路径 活动开篇,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尹宏点明活动核心价值。他强 调,农家乐作为成都都市圈"传统有根产业",是城乡融合的鲜活载体,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 三轮厨艺赛演绎川菜精髓,文化交融成观众共鸣点 2025成都都市圈"农家乐乐万家"厨艺大赛决赛,成为活动最具人气的环节。来自成德眉资四市的12支队 伍(每组6人),围绕"经典菜、当家菜、创意菜"三轮比拼,将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色展现 得淋漓尽致。 图为2025成都都市圈"农家乐乐万家"厨艺大赛决赛现场。 评委从传统与创 ...
都市圈同城化的底层逻辑: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 | 都市圈2.0
Di Yi Cai Jing· 2025-10-15 11:22
区域规划的核心是统筹3+1变量,3是经济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1是改变这三个地理的变量—— 交通。 由于自然地理一般不容易变,人文地理变得很慢,经济地理这几年变得越来越快,交通变得更快,所以 区域规划的重点,是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上,重点对经济地理和交通做更深的研究。 首先,从产业组织来看,逻辑在于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融合,并在空间上落实。中国城市规 划设计研究院在各个城市做了很多跟踪研究,通过研究找到一些空间上的初步规律:创新链一般在5公 里范围内集聚、产业链在50公里范围内集聚,供应链在120公里范围内集聚,由此对应城市创新片区(区 域功能性节点)、都市圈以及城市群等不同的空间层次。 当然,不同产业有不同规律,集聚半径多少也会有些差异。通过珠三角的研究可以发现华为、比亚迪都 是近域空间特征越来越明显,所有的生产线、研发线都是在近域空间中。从供应链来看,不同的产业供 应链长短也不一样,越新兴的产业供应链越短、范围越小。要研究这些特征才可以组织好相应的匹配规 律。 一体化规划核心是既有交通又有城市,又能吸引人,又有产业。 如果按照"到站即目的地"做规划,都市圈同城化就是一种新的拼图形式。把这 ...
最重要的六大都市圈,抱团了
虎嗅APP· 2025-10-14 13:39
以下文章来源于国民经略 ,作者凯风 国民经略 . 在这里,读懂中国经济、城市和楼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国民经略 ,作者:凯风,题图来自:AI生成 日前,长三角"都市圈同城化"发展行动方案出台,上海、南京、杭州、苏锡常、合肥、宁波等6大都 市圈,将加强合作互动,不断释放同城效应、联动效应。 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群, 长三角的高铁地铁跨市成环,地理边界趋于模糊,行政壁垒持续破除,越 来越像一个省。 六大都市圈再次"抱团",影响有多大? 一 长三角,都市圈为何这么多? 全国共有30多个相对成熟的都市圈,长三角一地就占了6席,其中不乏国家级都市圈。 长三角与京津冀、大湾区并列为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位居我国城镇体系的金字塔尖。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相对成熟,为何还要规划这么多都市圈? 当前, 我国正在形成"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同心圆结构,都市圈介于中间。 城市群普遍拥有多个都市圈,范围基本跨越省域,以"一体化"为追求。 而都市圈一般只有一个中心城市,以"1小时通勤圈"为范围,以"同城化"为目标。 | 分类 | 都市圏 | 城市群 | | --- | --- | --- | | 核心城市 | 以一个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 ...
六大都市圈“建群”,长三角一体化如何形神兼备
Yang Shi Wang· 2025-10-11 06:49
10月9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传来消息,《建立健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 提升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行动方案》(以下简 称"方案")已正式印发。该方案从"三个聚焦"破题,围绕实现"七个一"和加强组织实施等八个方面,提出了30项具体任务举措。 同一天,以"迈向形神兼备的现代化都市圈"为主题的推动长三角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举办,"形神兼备"成为区域发展的新理念。 方案的出台、新理念的提出,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迈入新阶段——从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转向制度规则的软对接,从城市的"群体化"走 向"形神兼备"的都市圈同城化。 从"七个一"看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升维 数据显示,长三角GDP占全国比重从2018年的23.9%提高到2024年的24.6%,6年间贡献了中国约26%的经济增量。万亿GDP城市的数量已从 2018年的6个增加到9个,占全国1/3;区域进出口总值突破16万亿元,占全国36.5%。此外,长三角还形成了大飞机等26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 群。 尤其是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硬联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2018年,沪苏浙皖三省一市联合签订《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 议》,7年多来16条"断 ...
长三角6大都市圈如何同城化?30项具体措施里提示了方向
Di Yi Cai Jing· 2025-10-10 03:20
长三角加快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是"十五五"的重中之重 国家层面推进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已经转化为长三角6大都市圈有针对、可操作、能落地的 行动举措。 近期,由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会同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发改委,共同编制的《建立健全都市圈同城化发 展体制机制提升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已正式印发。 10月9日举办的推动长三角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研讨会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长 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顾军表示,推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虽然长三角在 都市圈建设上已经开展了不少探索实践,也有了一定基础,但和国际对标、与战略目标相比,还有很多 工作要做。 面向2035,长三角加快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将是"十五五"发展的重中之重。也因此,这场以"迈向形神兼 备的现代化都市圈"为主题的研讨会,目的是探索破解影响都市圈更多释放红利的制约因素,使空间 的"形"和功能的"神"深度融合,推动长三角都市圈建设成为引领区域增长、参与全球竞合的重要空间单 元,更好支撑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都市圈同城化难题待解 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长三角已经坐拥六大都市圈——上海大 ...
六大都市圈“建群”,目标“世界级”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10-09 23:13
聚焦于长三角,区域内共有六大都市圈,包括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 苏锡常都市圈和宁波都市圈。其中,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已获批国家级都市圈。 央视新闻消息,记者10月9日从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了解到,《建立健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 提升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行动方案》已于日前正式印发,围绕实现"七个一"和加强组织实施等 八个方面,提出30项具体任务举措。 "七个一"中排在首位的是共建跨区域协调发展"一个群",包括四方面创新:一是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 作用,推进都市圈重要节点建设,强化交通、物流、产业、就业、生态、公共服务等功能配置,更好发 挥综合承载、空间联结、要素流通作用。 二是发挥重点区域战略先导作用,强化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综合试验功能,推动跨域重点毗邻区建设一 体化合作先行区。三是推动制度建设一体有效衔接,建立健全规划、政策、立法协调机制。四是放大都 市圈间协同联动效应,加快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等轴带建设,向都市圈间联动要空间效 应。 解读:今年出台的《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要 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这 ...
城市24小时 | 六大都市圈“建群” 目标“世界级”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10-09 15:58
二是发挥重点区域战略先导作用,强化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综合试验功能,推动跨域重点毗邻区建设一体化合作先行区。三是推动制度建设一体有 效衔接,建立健全规划、政策、立法协调机制。四是放大都市圈间协同联动效应,加快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等轴带建设,向都市圈间 联动要空间效应。 解读:今年出台的《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要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这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法国地理经济学家戈特曼定义了世界六大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就被列入其中。 央视新闻消息,记者10月9日从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了解到,《建立健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提升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行动方案》 已于日前正式印发,围绕实现"七个一"和加强组织实施等八个方面,提出30项具体任务举措。 "七个一"中排在首位的是共建跨区域协调发展"一个群",包括四方面创新:一是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推进都市圈重要节点建设,强化交 通、物流、产业、就业、生态、公共服务等功能配置,更好发挥综合承载、空间联结、要素流通作用。 数据显示,去年长三角GDP突破33万亿元,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 ...
社科院倪鹏飞:警惕城市规模“越大越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3 05:07
今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其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为新阶段的城市工作划定重点。其中,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 圈同城化发展,增强超大特大城市综合竞争力,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潜力,系统推进"好房子"和 完整社区建设,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等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从实践来看, 尽管"一城独大"时代已经过去,但部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集聚压力, 面 临协同难题,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事实上,在一定技术等条件下,任何城市规模都有合理区间,超过区间必然导致规模不经 济。"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 访时表示。 记者丨李莎 编辑丨李博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7%,城镇开发边界内70%以上是存量空间。城镇化从快速增长转向 稳定发展,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城市以及与之息息相关的房地产, 下一步应该走向哪里? 倪鹏飞兼任多个城市的政府顾问及智库专家,同时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深耕城市与房 地产发展经济学,统一发展经济学、竞争力经济学等领域,在相关学科研究及政策实践层面积 ...
都市圈新信号释放:中国城市竞争 正从“虹吸”转向“协同”
近期,南京都市圈已经启动了新一轮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作为我国第一个获批的都市圈,其上一轮规划 已到期,更新规划也意味着开启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新阶段。 现代化都市圈规划建设始于2019年。当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 见》,明确提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 截至目前,获得国家发改委函复的国家级都市圈已经增至17个,分别是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 安、重庆、武汉、沈阳、杭州、郑州、广州、深圳、青岛、济南、厦漳泉、合肥和石家庄都市圈。 其中,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等较早获批的都市圈,规划期都是到2025年,这些都市 圈也将启动新一轮规划编制。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今年9月,《济南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2025–2035 年)》公开征求意见, 南京、成都、福州、郑州、深圳、青岛等都市圈也有最新规划动向,空间格局、合作机制、同城化是规 划重点方向。 同城化提升 目前,南京都市圈正处于从"地理临近"向"功能提升"转变的阶段,重心是轨道一体化与一小时通勤、产 业协同与供应链对接、公共服务共建、实现跨省协同治理。 江苏省社科院社会政策所所长张春龙告诉21世纪 ...
南京都市圈GDP突破5.4万亿,中国城市竞争释放新信号
记者丨柳宁馨 编辑丨周上祺 近期,南京都市圈已经启动了新一轮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作为我国第一个获批的都市圈,其上一轮规划 已到期,更新规划也意味着开启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新阶段。2024年南京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超5.4万亿 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都市圈前列。 (南京主城区夜景,拍摄:柳宁馨) 现代化都市圈规划建设始于2019年。当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 见》,明确提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 截至目前,获得国家发改委函复的国家级都市圈已经增至17个,分别是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 安、重庆、武汉、沈阳、杭州、郑州、广州、深圳、青岛、济南、厦漳泉、合肥和石家庄都市圈。 其中,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等较早获批的都市圈,规划期都是到2025年,这些都市 圈也将启动新一轮规划编制。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今年9月,《济南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2025–2035 年)》公开征求意见, 南京、成都、福州、郑州、深圳、青岛等都市圈也有最新规划动向,空间格局、合作机制、同城化是规 划重点方向。 不过,南京都市圈新一轮规划需补上多方面短板。张春龙认为,交通上,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