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聚变能源
icon
Search documents
未来产业:核聚变关键部件与材料投资机会(附投资逻辑与标的)
材料汇· 2025-07-11 15:49
点击 最 下方 "在看"和" "并分享,"关注"材料汇 添加 小编微信 ,遇见 志同道合 的你 正文 本篇报告解决了以下核心问题: 1 、当前核聚变技术进展和未来关键时间节点展望; 2 、全球核聚变装置运行状况及融资情况分析; 3 、磁体系统、偏滤器、包层系统价值量分析及关键材料拆解。 核聚变技术加速突破,大科学装置实现里程碑节点 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2020年进行了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预计2034年开始对氘-氚等离子体进行实验,2036年开始以全磁能和等离子体电流长脉冲运 行,2039年开始氘-氚运行。中国承担了18个关键部件采购包制造。 HL-3(环流三号): 2025年5月,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达到10的20次方量级,中国聚变快速挺进燃烧实验。 EAST(东方超环): 2025年1月,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66秒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BEST(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 2025年5月,工程总装提前两个月正式启动,计划2027年建成,2030年演示发电。 CRAFT(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 目标建成国际核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的综合性研究及测试平台 ...
石油ETF(561360)涨超1.2%,传统能源景气与新兴技术突破共振
Sou Hu Cai Jing· 2025-07-10 05:36
石油ETF跟踪的是油气产业指数,该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主要从沪深市场中选取涉及石油与 天然气勘探、开采、加工及相关服务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中国油气行业相关上市 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该指数具备较强的周期性和资源属性特征,能够较好地体现油气产业链企业的市 场走势。 消息面上,2025年7月7日,中科炼化液化烃码头二期项目正式投运,该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华南地区液化 烃储运能力;同日,石化机械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油气装备领域深化技 术合作。此外,2025年7月6日,浙江石油35家易捷养车汽服店同步开业,标志着其非油业务向汽车后市 场服务延伸取得新进展。 上海证券指出,传统能源设备行业景气持续,加速出海。美国石油库存处于历史低位,且临近6-9月石 油消费旺季,有望支撑油价上行;地缘政治扰动如美伊核谈判、俄乌冲突、中美关税等因素也对行业产 生影响。中国油气设备公司正加速出海,海外订单贡献盈利。此外,新型能源设备领域可控核聚变资本 开支和景气度上行,商业化渐行渐近。近5年核聚变行业初创企业涌现且投融资活跃,技术进展层出不 穷,国内行业发展进入加速期。2025年以来国内核聚变 ...
合锻智能20250707
2025-07-07 16:32
合锻智能 20250707 摘要 河北建投因资金需求计划减持禾川智能股份,属正常投资回报行为,不 影响禾川智能核心业务和发展战略。首次减持将通过二级市场操作,若 价格未达预期可能放弃。 禾川智能董事长严总虽已请辞巨变新能董事长职务,但因无合适人选替 代,且股东希望由独立第三方担任,目前仍继续担任该职务,不领取工 资,不接受行政任职和考核。 巨变新能下半年预计进入密集招标阶段,订单规模预计约 70 亿元,加 上环流 3 号改造等项目,总招标规模或达百亿级别,产业链蓄势待发。 国外核聚变技术进展超预期,如 Google 锁定 CFA/CFS 托卡马克装置部 分发电功率,欧美已实现第七代装置,中国需加速追赶,商业巨头入场 概率增加。 禾川智能与上海交大李政道研究所联合成立实验室,在激光聚变惯性约 束领域取得突破,未来混合堆技术依赖激光聚变,公司价值量有望提升。 禾川智能参与偏滤器联合研制,下半年偏滤器招标启动,此举将显著提 升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有望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Q&A 严总确实递交了辞呈,但目前省政府和能源院尚未同意,主要原因是尚未找到 合适接替人选。严总担任巨变新能董事长时不领取工资,也不接受行政任职 ...
(活力中国调研行)合肥有望点亮全球首盏“核聚变灯”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7-07 13:43
Group 1 - Hefei is becoming a global hub for nuclear fusion research, with major scientific facilities like EAST, BEST, and CRAFT concentrated in the area [1][3] - The BEST device, weighing approximately 6000 tons, is expected to demonstrate the world's first fusion energy generation by 2027 [3][5] - Nuclear fusion, which combines lighter atomic nuclei to release energy, is considered a safe and clean energy source, with the potential to meet 80% of the world's energy needs in the future [5][6] Group 2 - The company Fusion Energy (Anhui) Co., Ltd. is a key player in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nuclear fusion energy in China, with plans for a three-step strategy leading to the first commercial fusion reactor [3][6] - Hefei's development strategy includes transforming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into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with nearly 60 companies in the fusion energy industry chain [8] -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is being strengthened through agreements with organizations like ITER, enhancing China's position in fusion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8]
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安徽 | 安徽合肥核聚变能加速冲刺:用一杯海水点亮万家灯火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7-03 07:51
Core Insights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advancements in controlled nuclear fusion technology, highlighting its potential as a clean and virtually limitless energy source for humanity [3][5][6]. Group 1: Nuclear Fusion Technology - Controlled nuclear fusion mimics the sun's energy production by fusing hydrogen isotopes deuterium and tritium, which can be extracted from seawater [5][6]. - One liter of seawater can produce fusion fuel deuterium, releasing energy equivalent to 300 liters of gasoline during nuclear fusion [5]. - Nuclear fusion is considered safer than nuclear fission, as the reaction stops immediately if conditions fail, eliminating risks of nuclear leakage or radiation [6]. Group 2: Recent Achievements - The 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EAST) has achieved significant milestones, including a world record of 1 billion degrees Celsius for 1066 seconds in January [6][11]. - The new compact fusion energy experimental device (BEST) focuses on energy output, aiming to exceed input energy, which is crucial for commercialization [8][9]. Group 3: Industry Development - Over 30 small to medium-sized tech companies related to nuclear fusion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Hefei, with some already listed [9]. - Hefei has nearly 60 companies covering the entire nuclear fusion energy industry chain, from superconducting materials to operational design [9][11]. -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usion Industry Alliance in Hefei in 2023 has gathered over 200 member companies, enhancing collaboration across the industry [9]. Group 4: Future Prospects - The BEST device is expected to be completed by 2027, with the first demonstration of fusion energy generation planned for 2030, and a demonstration fusion engineering pile by 2035 [11]. - The industry anticipates a transition to a clean energy era, where fossil fuels will primarily serve as chemical raw materials, and fusion energy will play a central role [11].
次世代新能源:核聚变催化梳理及产业链拆分
2025-07-02 15:49
次世代新能源:核聚变催化梳理及产业链拆分 20250702 Q&A 核聚变领域的投资机会和市场前景如何? CFS 与 Alphabet 达成电力购买协议,标志着核聚变能源商业化迈出重 要一步,为市场注入信心,预示北美商业资本对核电站落地并网发电的 认可。 CFS 作为 MIT 衍生公司,融资超 20 亿美元,估值达 80 亿,其 Spark 项目预计 2027 年实现点火,为 ARC 电站提供物理参数验证,加速核聚 变技术商业化进程。 ARC 项目计划投资 10 亿美元,发电功率 400 兆瓦,已启动审批流程, 谷歌购买 200 兆瓦电力,表明项目进展迅速且确定性高,有望在 21 世 纪 30 年代提供稳定电力。 谷歌与 CFS 深度合作,不仅签订供电协议,还将进一步投资,反映其对 核聚变长期潜力看好,旨在降低整体能源组合成本,保障数据中心全年 全天候运行。 国内核聚变领域参与者众多,包括中科院、中核集团等国家队,以及联 创光电、新奥股份等商业公司,实验堆和工程示范堆总投资约 1,620 亿 元,每年资本开支约 200 亿元。 核聚变目前正在从科学实验堆向工程验证堆转型,尽管距离商业实际应用还有 一定距离,但 ...
可控核聚变专家交流
2025-07-02 15:49
可控核聚变专家交流 20250402 摘要 Q&A 请介绍一下您的背景以及在核聚变领域的工作经历。 我从事核聚变研究已有 14 年时间。2011 年,我在中国读研时师从万元熙院士, 正值中国开始 CFETR(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的设计。我参与了 CFETR 总体设 计组的建立,并与国内各研究所、大学及国家队合作,完成了整个项目的概念 设计。2015 年,我前往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担任访问学者,主要负 责数据模拟工作。该实验室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激光核聚变装置——美国国家点 火装置,并在过去两年分别实现了 Q=1 和 Q=2 的重要里程碑目标。回国后,我 • 中国可控核聚变研发领域涌现多家公司,包括能量起点、中国国际电能等, 并获得上海未来产业基金等投资,预示着该领域正加速发展,可能带来相 关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 国内核聚变技术取得突破,如环流器三号的高温超导和东方超环的一天秒 H 模,国外则关注 Q 值提升,春日塔装置目标今年实现 Q1,中国在核聚变 领域进展或超国外,相关技术突破值得关注。 • 国内 BEST、Corraft 等多个核聚变项目预计今年进行大规模招标,总预算 达数十亿元,能量起点洪荒 1 ...
核聚变专家交流
2025-07-02 01:24
核聚变专家交流 20250701 摘要 谷歌投资 CFS 表明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技术路线可行性,尽管存在磁体 烧毁等技术难题,但据称已被解决,发电原理与传统托卡马克相似,通 过加热水产生蒸汽驱动涡轮机。 Helian 公司采用长版微型 FRC 技术,类似于国内诺瓦和成都汉海聚能, 具有模块化、直线型、易升级改造和维修等特点,无需低温系统和烧开 水环节,直接利用等离子体发电,更适合分散式能源供应,如数据中心。 互联网公司投资核聚变项目看重其在分散式能源供应中的潜力,长版微 型路线的模块化设计、快速迭代能力以及无需低温系统等优势,使其在 数据中心等应用中具有显著优势,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能源效率。 BEST 项目预算持续上涨,从最初的 85 亿元增至超过 160 亿元,原因 包括设备更换、材料差异以及初期概算不够详细等因素,反映了核聚变 项目成本控制的挑战。 BEST 项目各环节招标金额分配:杜瓦底座约 1 亿元,波纹管约 3,000 万元,冷屏约五六千万元,磁体系统约 50 亿元,真空室约 5 亿元,偏 滤器和屏蔽块预计数亿元,低温系统制冷剂约 5 亿元,加热系统约十多 亿元,电源系统约 10 亿元。 Q& ...
晚报 | 7月2日主题前瞻
Xuan Gu Bao· 2025-07-01 14:29
明日主题前瞻 1、海洋经济 | 据新华社,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今日上午召开,会议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会议指出,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 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等。 点评:根据《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占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7.8%,产业规模上,海洋经济具备广 阔的空间,是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模块。海洋经济对GDP的拉动作用达11.5%,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政府报告在新质生产力部分首次提及"深海科 技",为海洋经济注入新内涵。天风证券认为,深海科技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有望获得较高速发展,尤其是在深海装备、深海探索等核心科技领 域。 2、固态电池 | 据人民网,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开发出兼具高导电率,高耐水性,柔软性好的新型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有望解决全固态电池固-固物理界面 接触不良的难题。同时,新型高熵 ...
国泰海通 · 晨报0702|核电、基础化工
每周一景: 湖南永州九嶷山风景名胜区 点击右上角菜单,收听朗读版 【核电】谷歌签订核聚变供电协议 ,核聚变行业 发展再迎里程碑 谷歌签署核聚变电力购买协议:北京时间6月30日,美国的核聚变商业化公司CFS(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宣布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与公司达 成协议,将购买公司在弗吉尼亚州聚变发电项目的200MW电力,此次签约标志着核聚变能源再次实现商业化电力采购;ARC项目选址弗吉尼亚州-切斯特菲 尔德县,旨在建设全球首座商业聚变电厂。ARC项目预计将于2030年代初投入运营,运行寿命预计可达20年或更长,该聚变电厂计划产生400MW的聚变电 力,足以为大型工业场所或15万户家庭供电。 CFS公司核聚变布局路线清晰 : CFS成立于2018年,目前累计融资超过20亿美元,是北美最大的核聚变商业化公司之一。除了2024年12月17日CFS宣布 的将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的ARC项目以外,目前CFS在建的为SPARC项目。SPARC是一个高场、紧凑、高温超导托卡马克,主要任务是首次实现净能量增益 (Q >1),并为ARC项目所需的物理、工程和其他关键知识提供经验依据与技术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