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
Search documents
高文院士:算力网将根本上改变文化产业,打破“AI+文化”壁垒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11-26 03:36
Core Insights -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omputing power network aims to make computing power as accessible as electricity, fundamentally transforming the creation, production, dissemination, and consumption of cultural content [1] - The computing power industry is expected to experience explosive growth, provid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1][2] - The computing power network will enable full-process intelligent production of cultural content, enhancing immersive experiences and creating new cultural consumption scenarios [2] Industry Developments - The "East Data West Computing" project initiated in 2022 marks a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 in China's computing consumption model, positioning data centers and computing power centers as key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s [1] -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ing power will lower the innovation threshold and costs for "culture + technology," allowi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cultural enterprises to access powerful AI tools for creation [1][2] -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puting power network will accelerate the digit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nabling high-precision 3D digital re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utomatic processing of ancient texts [2]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 The Pengcheng Laboratory is leading the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a Computing Power Network," focusing on national strategies such as "East Data West Computing" and "Digital China" [3] - The "Pengcheng Cloud Brain II," developed by the Pengcheng Laboratory, is the first fully autonomous E-level intelligent computing platform in China, with ongoing work on the "Pengcheng Cloud Brain III" expected to be completed next year [3] -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ational-level computing power infrastructure is crucial for enhancing data application efficiency and supporting the integration of AI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3]
北京“十五五”规划: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1-26 02:50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25年11月17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就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 提出如下建议。 一、"十五五"时期是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1)"十四五"时期重大成就为接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奋斗、锐意进取,经受住世纪疫情冲击,有 效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推动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四个中心"功能不断增强,"四个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中央政务功能布局和政务环境持 续优化,圆满完成一系列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大国首都风范充分展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协作机制更加完善,疏解非首都功能坚定 有序,市级行政机关完成搬迁,北京城市副中心框架全面拉开,助力雄安新区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协同 实现新突破。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经济总量跨过两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今日(11月26日)开幕
Nan Fang Ri Bao Wang Luo Ban· 2025-11-26 01:29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以下简称"文投会")今日(11月26日)开幕。这是继今年5月出台六 大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之后,广东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平台、建渠道、聚资源、 促融合,推动"政产学研金介用"聚力打造文化产业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重要举措。本届文投会以"为资 金找项目,为项目找资金"为主题,将创新组织"1+8+N"系列活动,并创新采用"3+365"的办会模式,力 图成为投资机构和文化企业的"超级联系人"。 如果说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是"中国文化产业第一 展",那么文投会将有望成为文化产业投资的风向标。透过文投会,我们能了解为何文化投资机构纷 纷"向南看",文化产业何以成为广东经济的"新磁极"。 新实效 助力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跃升 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的文化产业实力雄厚。20多年来,广东文化产业一直领跑全国。其中,2024 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2.5万亿元,约占全国1/6;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日益壮大,文化新 业态营业收入9150亿元,增长10.5%,在数字创意、动漫游戏、网络视听、数字文化制造等领域形成较 强竞争优势。 "文化产 ...
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11-26 00:17
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11月26日至11月28日在广州黄埔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再度激活文化产业与资本对接的"强磁场"。作为粤港 澳大湾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与资本对接平台之一,大会已成功举办两届,投融资成效显著。本届文投会将创新组织"1+8+N"系列活动,即 1场主题大会,8场专场投融资路演以及N场配套服务活动,并创新采用了"3+365"的办会模式。 【时间】2025年11月26日09:00 ...
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今日在广州开幕丨21世纪经济报道特刊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11-25 23:28
本届大湾区文投会通过"1+8+N"系列活动,致力于"为资金找项目,为项目找资金"。 ...
从科技融合到全球出海 广东中行筑牢文化强国的金融支撑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11-25 22:11
"天马行空"的创意要落地生根,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持续浇灌。在文化强国战略深入推进的新阶段,文 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两大趋势日益凸显。 一方面,"文化+科技"加速融合,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深度融合人工智能、AIGC、虚拟制片等 前沿技术的科技型文化企业,往往研发投入大、变现周期长且具有轻资产特点,对金融支持的精准性与 适配性提出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以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影视剧为代表的文化"新三样"出海提速,文化企业对跨境结 算、资本运作及全球合规等综合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 不同于提供传统的信贷支持,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下称"广东中行")更注重以"商行+投行"思维介入 文化企业全生命周期,通过"科技通宝""创新积分贷"等工具赋能科技型文化企业突破研发瓶颈;也依托 全球化网络与综合化服务优势,助力文化企业高效拓展海外市场。 11月26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在广州开幕,广东中行作为大会协办单位参会,为文化 企业带来集"投、贷、服"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服务方案。 这种"既懂科技、又通国际"的服务能力,正在为广东打造粤港澳世界级数字文化中心提供强有力的金融 支撑,助力文化企业既"飞得 ...
广东释放“文化+”乘数效应:开辟投资新赛道,激活消费新场景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11-25 12:20
事实上,"文化+科技"已经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凭借AI与成本优势,短剧、游戏、潮玩已率先打 开东南亚、中东等市场,验证了"文化+科技"的巨大潜能。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大省广 东,正通过积极推动"文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 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当前,广东正进一步"给政策"和"搭平台",加速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11月26日—28日,2025粤港澳大 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简称"大湾区文投会")在广州黄埔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大会共 吸引超过300个优质文化产业项目及100余位头部投资人现场参会对接。 南方财经记者李振 广州报道 从去年《黑神话:悟空》的横空出世,到今年《哪吒2》缔造的电影票房神话,透过两大现象级文化IP 的爆火,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势头,成为未来最大的确定性赛道。尤其是当 东方美学邂逅现代科技,传统文化融入新兴产业,奇妙的"化学反应"开始引发惊人的"乘数效应"。 投资文化新赛道正当时 2021年,一部《雄狮少年》横空出世,以独特的现实主义观照,结合 ...
粤燃粤旺!文化强省“出圈”又“破圈”,这波实力藏不住了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11-25 11:40
近年来,《黑神话:悟空》《哪吒之魔童闹海》等持续火爆出圈,并且产生裂变效应、长尾效应,充分 展现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大省,广东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活跃的市场 环境和完善的产业体系,抢先布局,开辟更多文化新业态、新赛道,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2年居全国 首位,在数字创意、动漫游戏、网络视听、数字文化制造等领域已建立起显著竞争优势。 (原标题:粤燃粤旺!文化强省"出圈"又"破圈",这波实力藏不住了) 文化"粤"动,向新图强。敢为天下先的广东,又一次站在了潮头之上。 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下称"大湾区文投会")将于11月26日至28日举行。本届大会紧密 结合近期出台的广东新一轮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六大产业方向,着力助推广东文化新业态 实现关键突破。 作为湾区文化产业领域的重要盛会,大湾区文投会此前已成功举办两届,累计58个路演项目中,有28个 在会上及会后一年内成功获得融资,转化率约50%,实际融资超过95亿元。 ...
广东文化产业进化论:数智催生万亿新业态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11-25 07:37
南方财经记者 孙静芳 广州报道 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虚拟醒狮凌空跃起,与真人舞者隔空共舞;AR技术将龙舟"划"入观 众席,激起阵阵数字浪花。 这一刻,岭南文化以科技为翼,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现代叙事。而这,正是广东文化产业在"文化 +科技"深度融合下创新发展的生动缩影。 广东文化产业规模连续23年居全国首位,2024年全省规上文化产业营收突破3万亿元,近年来以"文化 +科技"为引擎,不断推动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已达 9150 亿元,占全国六分之一的产业体量中,数字创意、动漫游戏等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正成为高质量发 展核心动能。 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简称:大湾区文投会)11月26日至28日在广州黄埔国际会议中心 举行。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与资本对接平台之一,大会已成功举办两届,今年是第 三届。这场汇聚资本、项目与人才的盛会,是广东锻造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源"。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不仅改变了文化的呈现方式,更催生了千亿级规模的数字创意产业集群,成为广东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科技重塑文化产业形态 "城堡美到发光,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