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船舶与海工装备
icon
Search documents
走向蔚蓝——辽宁海洋强省建设综述
辽宁省拥有22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横跨渤海与黄海,勾勒出一道"N"字形蓝色轮廓,海洋资源禀赋和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近年来,辽宁深入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以"十四五"规划为引领,全面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以 建设海洋强省为目标,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保护,描绘出一幅向海图强的 壮丽画卷。 海洋经济的崛起之路 辽宁海洋资源丰富,辽东湾和海洋岛两大传统渔场,以及丰富的滨海湿地资源,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 坚实保障。此外,辽宁毗邻渤海和黄海,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节点,具备融入共建"一带一 路"倡议和东北亚经济走廊的独特优势。 海洋渔业与海洋水产品丰盈"蓝色粮仓"。辽宁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38个,主导培育并经国家审定 11个水产新品种,盘锦光合蟹业等多家企业入选国家水产种质资源阵型企业。启动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 试点建设,新增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3处,"蓝色粮仓"规模进一步壮大。拥有远洋渔业企业22家,捕 捞作业区域涉及28个国家及地区海域。全国最大专业南极捕捞加工船启航赴南极海域生产作业,船载5 条生产线,产出冷冻磷虾等系列产品。 海洋装备产业铸就硬核实力。"十四五"期间,全球首艘液 ...
关注运输业产业集群建设
Hua Tai Qi Huo· 2025-06-26 04:57
宏观日报 | 2025-06-26 关注运输业产业集群建设 中观事件总览 生产行业:上海将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 1)《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征求意见 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到2030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 450亿元,大型LNG运输船本土化率提升到85%以上,基本建成原创技术策源和绿色智能引领的世界级船舶与海洋 工程装备产业体系。2)在存储晶圆原厂陆续宣布减产计划背景下,近期存储市场加速回暖,以DDR4为代表的内 存条领涨市场,在传统的IC淡季急速升温。仅间隔两周,DDR4颗粒价格翻倍,甚至部分型号价格已经追平新一代 DDR5。 服务行业:退休金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1)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其中 提出,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对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以及5 家属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城市商业银行发放的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可按照贷款本金的100%申请再贷款。2) 6月24日,北京市税务局12366纳税缴费服务热线回应纳税人咨询,表示退休金无需 ...
上海,重磅发布!万亿级产业迎利好
证券时报· 2025-06-25 07:56
海洋经济迎来政策利好。 6月25日消息,《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到2030年,船舶与 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大型LNG运输船本土化率提升到85%以上,基本建成原创技术策源和绿色智能引领的世界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体系。 有分析称,海洋经济市场规模庞大,发展空间广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到2030年,海洋的经济价值将超过3万亿美元。从国内来看,今年以来, 海洋经济呈现向新向好发展前景,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 《意见稿》提出,到2030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大型LNG运输船本土化率提升到85%以上,基本建成原创技术策源和绿色智能引领的世界级船 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体系。到2035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700亿元,建成综合实力领先、国际影响力强的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到2030 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港口连通性指数全球排名稳居第一,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超1800亿元,新增国际性、国家级航运专业组织和功能性机构1—2家,数智 化 ...
上海:到2030年,船舶与海 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
news flash· 2025-06-25 02:24
金十数据6月25日讯,上海市海洋局公开征求《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意见。意见提 出,到2030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大型LNG运输船本土化率提升到85%以上,基 本建成原创技术策源和绿色智能引领的世界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体系。到2035年,船舶与海工装 备产业增加值超700亿元,建成综合实力领先、国际影响力强的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 相关链接 上海:到2030年,船舶与海 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 ...
《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公开征求意见 将加速构建世界级海洋新兴产业创新生态
news flash· 2025-06-25 02:21
《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建设世界级船 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营造世界级船舶制造业产业生态、提升高端海工装备竞争力、构建具有全球引 领力的世界级船海集团;构建世界级海洋新兴产业创新生态。实施海洋新兴产业全链条创新主体培育工 程、开展核心技术攻坚计划、建设新型海洋数字基础设施、强化海洋新兴产业应用场景牵引;建设世界 级现代航运服务业集群。引领航运服务业绿色转型、提升绿色燃料认证服务能力、加快建设数智航运生 态圈、推动航运保险业创新发展等。 ...
双圈带动全域共进,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
Da Zhong Ri Bao· 2025-06-02 01:15
北接京津冀、南融长三角、西联黄河流域、东望日韩,山东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连接中国南 北、沟通内陆与沿海的重要纽带。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深度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北方地区经济 重要增长极。 山东锚定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这一目标,发挥连接东西、串联南北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国家重大 发展战略,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持续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当前,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双星"崛起,"强省会"和"强龙头"紧密互动,山东立足一域、着眼全 局,既面向黄河,又剑指海洋,既辐射全国,又拥抱国际,经济发展纵深不断拓展。 "双星"崛起,济青都市圈交相辉映 5月16日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满是潍坊元素。从风筝文化到莫言文学故乡,从恐龙化石探秘到非遗文 创体验,一句句"Welcome to Weifang",让落地青岛的游客仿佛已经抵达世界风筝之都。 事实上,在航空与铁路的联程运输、无缝换乘、高效中转中,越来越多的旅客感到:青岛与潍坊的距离 更近了。"从胶东国际机场乘高铁28分钟即可抵达潍坊北站,凭借'半小时空铁枢纽'优势,我们具备成 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这份交通优 ...
全国各地发挥计量作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铺路架桥”
转自:中国质量报 计量筑基 产业腾飞 全国各地发挥计量作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铺路架桥" 浙江:产业计量进入体系化推进 □ 市 闻 本报记者 曹吉根 记者近日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获悉,由该局指导编制的《浙江省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计量体系建设方案(2025年版)》即将发布实施。 该计划聚焦浙江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专用测量装备缺乏、关键参数测量方法缺失、溯源体系不完善等需求,着力构建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计量体系,提 供"全产业链、全溯源链、全寿命周期、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服务,对浙江省船舶与海工装备未来三年产业计量体系建设做出了系统谋划部署,为提升浙江船 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强劲支撑。 根据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的部署,这样的产业计量三年行动计划一共有10余个,涉及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中的绿色石化、磁性材料、生命健康、数 字安防、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 近年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在提升产业计量能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每年都要实施一批计量质量攻坚项目,推进产业计量体系建设,累计建设无人机等国家 和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4个,制定社会公用计量标准3947项,具有校准测量能力7000余项,同时建成国际法制计 ...
威海|威海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Da Zhong Ri Bao· 2025-05-16 01:13
在威海,全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光威集团不仅实现国产碳纤维"从无到有",还 成功研发出T300到T1100、M40J到M65J等15大类全系列型号,多种碳纤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依托光威集团的虹吸效应,威海在临港区打造碳纤维产业园,持续引进国家碳纤维产业计量测试中 心等24家高端科研平台,与42家高校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速形成配套协作、资源共享、优势显著 的特色产业链。目前,碳纤维产业园招引落地了40多个产业链的项目。 升级传统产业 壮大新兴产业 布局未来产业 威海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73.47%!去年,威海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继续保持全省首位!这是一张连续多年发挥稳定的 成绩单。近年来,威海坚持"大抓经济"的鲜明导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体 系效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传统产业是"家底",也是新质生产力生长的沃土。 3月28日,招商工业威海船厂数字化绿色智能工厂项目开工。作为国内首个全流程海船智能工厂, 招商工业威海船厂数字化绿色智能工厂项目在海船领域率先开辟了"设计-制造-管理"全链条智能化新赛 道,引入智能化生 ...
珠海海洋经济突破千亿大关,耕海牧渔打造“蓝色粮仓”
Sou Hu Cai Jing· 2025-05-15 09:45
海洋交通运输业增长较快,2024年度珠海港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26亿吨、增长5.7%。海洋船舶与海工 装备制造业增势良好,2024年规上企业产值约163亿元,同比增长4.1%。海洋新能源不断丰富,2024年 全市海上风电发电量13.6亿度,同比增长18.3%。 从各区(功能区)海洋工作来看,香洲区稳步推进全国首个省市共建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已 有"小巨人"企业朗诚科技等企业入驻;金湾区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谋划对接2.7万亩海域养殖、 悦禾海洋综合体等多个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斗门区大力发展河口渔业经济,"斗门鳗鱼""斗门笋壳 鱼"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中国(珠海)白蕉海鲈产业服务中心封顶;高新区积极推进海洋科 技领域创新,南方海洋实验室(珠海)科研任务稳步推进;万山区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高水平 打造海岛旅游胜地,渔业产值、旅游综合收入快速增长;经开区大力发展临港石化和海工装备制造产 业。 此外,珠海还实施"金融+海洋"工程,推动挂牌成立珠三角第一家海洋支行,2024年珠海银行业支持珠 海市涉海企业贷款金额665.62亿元,同比增长4.96%;2025年一季度珠海银行业累计向珠海市涉海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