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工程

Search documents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 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国新办发布会聚焦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Xin Hua She· 2025-07-09 11:36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哪些成就?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如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日举 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情况。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5年前制定的规划纲要各项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 符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粮食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规 划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 郑栅洁说,这五年取得了新的开创性的进展、突破性的变革、历史性的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发展最稳 定、最可靠、最积极的力量。 内需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稳定锚。过去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最终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6.2%,比"十三五"期间提高8.6个百分点。 "中国还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第一能源生产大国、第一人 力资源大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建成了全球数量最多的5G基 站。"郑栅洁说。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 ...
主题策略专题:把握海洋经济投资机会
Guoxin Securities· 2025-07-02 12:23
2025年07月02日 证券研究报告 | 主题策略专题 把握海洋经济投资机会 策略研究 · 策略专题 证券分析师:王开 021-60933132 wangkai8@guosen.com.cn S0980521030001 证券分析师:陈凯畅 021-60375429 chengkaichang@guosen.com.cn S0980523090002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 核心观点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 • 国内海洋经济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机遇,政策支持与战略地位显著提升。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 为海洋经济的宏观指导、战略规划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法律保障。海洋经济占GDP比重走高,显示出其强大的发展 韧性和广阔前景。 • 深海科技作为新质生产力语境下的未来产业,正加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政策端配套实施的各类国家级科研项目, 推动深海探测、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我国在大洋钻探船、载人潜水器、深海钻井平台等领域取得多 项技术突破,耐压材料、深海传感器等核心技术逐步国产化,为商业化开发奠定基础。AI技术深度赋能深海科技,优化 资源勘探 ...
上海:长兴岛船海装备产业规模到2027年将超1200亿元
news flash· 2025-06-20 23:59
到2027年,长兴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规模将超1200亿元,约占全市比重70%。昨天举行的第二届 中国(长兴岛)LNG船产业链发展大会暨2025年沪东中华供应商大会宣布,《上海市建设长兴岛世界级现 代化造船基地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上海市支持建设长兴岛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的若干政策措 施》已印发,提出推进建设五大世界级高地,初步建成大型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航空母舰、大型 邮轮"三大明珠"齐耀、大国重器"长兴制造"的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引领上海建成世界级船舶与海洋 工程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服务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能力。(文汇报) ...
海事金融活水涌 航运升级正当时
Jin Rong Shi Bao· 2025-06-18 03:11
2024年8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金融租赁公司业务发展鼓励清单》(以下简称"鼓励清单")、《金融租 赁公司业务发展负面清单》和《金融租赁公司项目公司业务正面清单》,引导金融租赁公司优化业务方 向和业务结构,更好发挥专业化、特色化金融功能,为企业提供"融资+融物"金融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鼓励清单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包括船舶在内的重要设备和重大技术装备纳入清单范 围。 2024年9月,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发布《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其中提到船舶、海工装备等租赁业 务,并指出,"租赁物为飞机(含发动机)或船舶(含集装箱)且项目公司需设在境外的,原则上应当由专业 子公司开展相关业务"。 近年来,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凭借技术积累与政策支持,迎来黄金发展期。2024年,我国造船完工 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均位居世界首位,充分彰显行业强劲实力。 如今,租赁业务凭借"融资+融物"的独特优势,在船舶购置、设备更新、产能升级等环节发挥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 当下,政策层面对于金融租赁公司服务海工行业有何引导?各方应如何将海工行业发展好? 政策助力产业集聚 在海洋工程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库存海工资 ...
坚持创新引领实体为本服务赋能全力打造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Guang Zhou Ri Bao· 2025-06-10 22:14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吴城华通讯员史伟宗)昨日,广州市召开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经济的重要论述,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听取我市海洋经 济、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及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中船广州船舶工业有限公 司发展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市委书记郭永航主持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志洋作工作 部署。 市领导边立明、陈杰、刘炜,有关市直部门、区、市属国企和驻穗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 郭永航强调,广州向海而生、因海而兴,在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大局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要切 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及市 委"1312"思路举措,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科学规划、选准赛道,坚持创新引领、实体为本、服务赋 能,全力抢占海洋经济发展制高点,加快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打造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要 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总体布局,坚持陆海统筹,研究制定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加快构建以珠江为纽 带、联通珠江前后航道—狮子洋—伶仃洋的海洋创新发展带,高水平打造临港经济区,深化区域海洋经 济合作,加快形成 ...
让“蓝色引擎”动能更澎湃
Guang Zhou Ri Bao· 2025-06-06 19:18
2024年,国务院批复《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首次在广州城市性质中赋予"彰 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定位,表明广州全面竞探海洋、踏浪追光的使命。 会上,广州率先研发的全国首个海洋"政产学研金"交流平台——"广海汇"正式发布。该平台系统整合企 业、政策、土地、投融资和产学研用五大资源库,推动海洋经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 链融合",嵌入"海精灵"AI"科技红娘",精准撮合技术、资金、科研、人才和需求,实现产学研信息一 键触达。 "今天我们学校带来了一项海洋微生物矿化防腐技术,是由学校引进的一位教授牵头研发。该项技术可 以为深海、海上风电及海洋牧场等的钢结构件表面提供有效防护,目前处于市场化应用测试阶段",广 州航海学院科研处处长路金林表示,"广州推出的这个海洋产业交流平台非常及时,我们希望通过本次 大会、通过交流平台,找到更多的合作者,共同为打造海上新广东以及广州市发展海洋经济贡献力 量。" "广州向海·智汇深蓝"!6月6日上午,首届广州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大会在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展厅内,"港、船、能、药、游"五大海洋经济赛道的前沿成果熠熠生辉;会议厅中,约300位 ...
攀“高”不止步向“新”再出发
Guang Zhou Ri Bao· 2025-05-21 21:10
要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这个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 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 ——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 "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 经济为根基,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加快建设 现代化产业体系。 ——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强调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 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 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这个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 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作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广州立足 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提出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擘画了重点产业发展的新蓝图。这是广州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的战略之举、 ...
湖北船舶出口量暴增背后:专家建议尽快加强产业创新、壮大市场主体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4-27 15:17
每经记者 淡忠奎 每经编辑 刘艳美 "湖北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在全国内河地区是排第一的。这一产业的绿色智能化不仅是湖北装备制造业的 重要内容,也是其'51020'现代产业集群培育的重点之一。"4月26日,长江经济带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 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湖北经济学院举行,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霞表示,湖北拥 有船舶研发、设计、制造、配套等完整产业链,随着宜都、黄州、武穴等园区陆续投产,新洲、枝江、 秭归等园区加快转型升级,全省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迅速。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赵霞认为,湖北下一步推动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突破性发展,要从绿色智能、创新驱 动、示范推广三个层面重点发力。首先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推动船舶制造转型升级,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骨干企业,深化船舶设计、建造一体化发展。加快电动化、智能化船舶应用, 并推动长江航运数字化转型。 其次,要加快构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三位一体"新动能。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 果转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围绕产业链攻克"卡脖子"难题。完善船舶配套体系建设与服务,打造利 益共享的新模式,支持关键配套企业深度参与产业发展,构建规模化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