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壤

Search documents
深空探测实验室产出一系列颇具未来感的创新成果 月球上修路盖房子,可以就地取材?(探一线)
Ren Min Ri Bao· 2025-07-11 22:11
研究表明,月球极区蕴藏着大量的水冰资源。这些水冰不仅是未来国际月球科研站里饮用水、氧气的来 源,还可通过电解制取氢氧燃料,支撑深空探测任务的能源需求,从而降低从地球运输物资的成本和风 险。 "多根细长螺旋钻针原位钻进含冰模拟月壤并加热产生气态水,水汽通过导流通道定向进入低温冷凝 器,冷凝成固态冰实现收集,克服月壤开挖难、真空逃逸水汽收集难、水冰提取效率低等难题。"祖琳 说。 未来,在月球上不仅可以盖房子,还不用从地球上运建材。人类长期留驻月球,饮用水也不需要地 球"发货"、飞船"快递"……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深空探测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信心满满地说,未来,这 些活动有望从月球就地取材。 先看盖房子。"这台月壤3D打印系统,可以利用聚光太阳能,将月壤高温熔融制成月壤砖,并打印出任 意形状的月壤构件,满足建造需求。"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月壤3D打印系统技 术负责人杨洪伦介绍,"未来在月球上盖房子、修路、建设备平台,都少不了它。" 月球气候环境恶劣,给科研带来重重困难。"研制初期,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月球极端环境制约 下,实现可靠的太阳能聚光与月壤成型。"杨洪伦说,为让设备适应月球复杂的环境,深空 ...
嫦娥五号月壤已与6国共享研究
news flash· 2025-07-09 03:34
嫦娥五号月壤已与6国共享研究 金十数据7月9日讯,"嫦娥五号"月壤已与6个国家开展共享研究;"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领跑全 球速度。 (央视新闻) ...
中国将如何建“广寒宫”?揭秘月球“盖房神器”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7-08 12:19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 报道 樊巍 邓孝慈】中国于2016年正式提出的"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因其将在月球 上建设一个类似于"小城镇"的长期运行科研设施,故而被网友形象地称为"广寒宫"工程。根据任务规 划,国际月球科研站将于2035年前完成基本型建设,2045年前完成拓展型建设。据《环球时报》记者了 解,在月球科研站的建造过程中,将部分地采用"就地取材"的理念,利用月壤制作建筑材料,同时开发 月球上的水冰资源以支持相关科研任务。相关科研专家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也介绍了中 国和平开发月球、利用月球的相关技术。 此前发布的公开信息显示,由中方发起的国际月球科研站是一个可长期自主运行、短期有人参与,可扩 展、可维护的综合性科学实验设施。具备地月往返、能源供应、中枢控制、通信导航、月面科考和地面 支持等能力,能持续开展科学探测研究、资源开发利用、前沿技术验证等多学科、多目标、综合性科学 和技术活动。 而在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过程中,一种名为"月壤原位3D打印系统"的设备,将把国人的基建优势拓 展到月球之上。 "'月壤原位3D打印系统'是一台可以利用聚光太阳能,将月壤高温熔融制成月壤砖的 ...
从“取水打砖”到星际驿站 中国科研人员解锁月球生存术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01 13:49
(活力中国调研行)从"取水打砖"到星际驿站 中国科研人员解锁月球生存术 要在月球上生存,水资源不可或缺。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月壤水冰提取"技术 负责人祖琳说,月球的极区蕴藏着大量的水冰资源,这些水冰不仅是未来国际月球科研站的生命支持来 源,比如饮用水、氧气,还可通过电解制取氢氧燃料,支撑深空探测任务的能源需求,从而降低从地球 运输物资的成本和风险。 中新社合肥7月1日电 题:从"取水打砖"到星际驿站 中国科研人员解锁月球生存术 中新社记者 张强 贾亦夫 在月球上取水、打砖,给月球连上WIFI……记者近日来到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各式各样的深 空探测利器让人目不暇接。 国际月球科研站示意图。(资料图,深空探测实验室供图) 深空探测实验室于2022年2月在合肥揭牌,由中国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共建, 正在围绕月球探测、行星探测、重型运载火箭三大领域开展工作。 在深空探测实验室资源利用实验区,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月壤原位3D打印系 统"技术负责人杨洪伦介绍,"月壤原位3D打印系统"是一台可以利用聚光太阳能,将月壤高温熔融制成 月壤砖的装置。制成的 ...
别只盯着AI了!这个新赛道正在崛起
Jin Rong Shi Bao· 2025-07-01 02:09
Group 1 - The deep space industry is rapidly developing, with space tourism expected to be the first area to achieve commercialization, allowing ordinary people to experience weightlessness and view Earth from space [1] - By around 2028, commercial entities are projected to enable tourists to cross the Kármán line at 100 kilometers above the Earth, with a ticket price of approximately $300,000 per trip [1] - Current advancements in space tourism have been marked by successful flights conducted by American companies, while more advanced experiences like orbital tourism and lunar sightseeing are still in the planning stages [1] Group 2 - Deep space resource development is emerging as a crucial pillar of the deep space industry, with the Moon's surface rich in helium-3, a rare resource on Earth and an ideal fuel for future nuclear fusion [2] - The deep space laboratory is conducting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echnologies for in-situ resource utilization on the Moon, including a 3D printing system that can utilize lunar soil for constructing building components [2] - Plans for 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s are underway, with ground experiments being conducted to enhance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by deploying solar power stations in space [2] Group 3 - The Anhui Provinci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has set a target for the aerospace information industry to reach a scale of 100 billion yuan by 2027, with around 300 large-scale enterprises [3] - An international deep space exploration society headquarters will officially establish in Hefei, marking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to settle in Anhui [3] - The deep space laboratory, co-established by the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 Anhui Province, and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aims to advance deeper and further into the field of deep space exploration [3]
武汉,一座离月亮很“近”的城市
Chang Jiang Ri Bao· 2025-06-23 00:21
来武汉上大学,有触摸未来的无限可能。人形机器人在咖啡馆"上岗",月面国旗同款防 火服走上生产线,师生自主研发的遥感卫星多次参与国际救援……这些源自在汉高校澎湃创 新力的成果,奔涌如潮。武汉这座"大学之城""青春之城"也是"创新之城"。 又是一年高招季。在武汉上大学,会是一种什么体验?在这里,你可以天马行空地追云 逐月,可以奔赴一场通往星辰大海的探险,可以带人形机器人"战队"打擂台,在科技创新最 前沿挥洒热血和汗水。 我们将聚焦在汉高校"顶流"专业,集中展现在汉高校创新链上的新势力,向年轻的你发 出邀请:来武汉上大学! □ 长江日报记者陈晓彤 杨佳峰 谌达军 最近,一轮低垂明亮的满月火上热搜。据悉,这是本年度北半球能看到的、距地球最近 的一次满月。在网友拍摄的画面中,满月映照黄鹤楼,极富诗意。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市区内最高山峰虽不过100多米,却是一座离月亮很"近"的城市。 因为在喻家山、南望山、珞珈山这一座座山中,有一群望月、奔月、探月的人。 望月攻坚:十年磨剑为国旗 在武汉,有一个以"阳光"命名的地方,却见证了中国人与月亮产生的一段情缘。这就是 武汉纺织大学阳光校区。 "我曾望着月亮想,如果我们做的国旗能上 ...
科技“绝活”剧透未来 上交会助力建设创新高地
Zhong Guo Zheng Quan Bao· 2025-06-12 20:48
以"开放合作:赋能新质生产力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于 6月11日至6月13日在上海举办。据悉,本届上交会聚焦"硬科技"与未来产业,展区汇聚了脑机接口、具 身智能、量子科技、合成生物等新赛道的多家企业,展示近百项突破性成果。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上交会展区"黑科技"云集,全球首创的声镊单细胞分选技术、全球首展自 主研发的"月壤成纤"技术及装备等彰显实力的新技术和新产品集中亮相,描绘出未来科技产业的新图 景。 ● 本报记者 黄一灵 乔翔 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现场深切感受到,在本届上交会上,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在月球建立基地有助于更深入地对月球进行科研探索。目前,在月球上可以获取的材料很有限,从地 球向月球运输成本也很高。"东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先进玻璃制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庆 卫表示,"目前人类在月球上可以获取的材料只有月球土壤,但只有这一种材料是很难进行深度加工 的,如果可以把月球土壤做成纤维,可以为月球基地建设提供助力,这是我们想把月球土壤制成纤维的 一个主要出发点。"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月球土壤是月球表面最主要的原位资源,如 ...
从脑机接口到“月壤成纤”,在上交会感受未来科技的“万种可能”
Xin Hua She· 2025-06-12 04:51
展台工作人员李涛说,希望能通过上交会展示新品,也与更多的采购方达成合作,实现先进技术的更快 落地。 脑机接口帮助脑卒中病人更好康复、月球土壤制成可用于建筑材料的复合纤维、人形机器人"走"入工厂 做起了训练……正在进行中的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不少未来科技在这 里"首秀","剧透"未来生活的万千可能。 戴上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帽子",电脑就能解析使用者脑电波并转换成操控信号,帮助上肢运动功能障 碍的脑卒中患者更好康复——上海韶脑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带来的"脑电采集康复训练设备",去年底获得 上海市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医疗注册证,现在已经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 医院等10余家三甲医院开展临床试用。 本届上交会秉承"创新驱动发展、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贸易"理念,以"开放合作:赋能新质生产力 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总展出面积为3.5万平方米,汇聚了来自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近20个省 区市的创新成果,参展企业近千家。(记者周蕊) 东华大学展台上,工作人员正在展示自主研发的"月壤原位制备玄武岩纤维模块化装备"。新华社记者方 喆 摄 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进纤维材料全 ...
一根纤维展开“地外工厂”蓝图 展品瞄准星辰大海 258项创新成果亮相上交会高校展区
Jie Fang Ri Bao· 2025-06-12 01:59
同样瞄准星辰大海,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展陈的太空采矿机器人研发与应用项目,针对小行星复杂的地表环境,并 受节肢昆虫、啄木鸟攀附运动和折纸技术的运动机制启发,设计出一种移动—锚固—采样一体化的太空采矿机器人,为开 展小行星探测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从地表到低空,汽车也能飞上天。展区内,来自东南大学的"东大·鲲鹏1号"分布式电驱动飞行汽车,可实现地面快速 移动与空中灵活飞行的无缝切换,成为国内首辆分布式电驱动飞行汽车。它采用全轮转向的全轮驱动架构,搭载四轴八桨 垂直起降系统,整机尺寸为2.1×1.2×1.5米,最大起飞重量500公斤,地面最高速度每小时60公里,飞行续航时间≥20分钟, 最大飞行高度≥300米。 陆空一体化,上天也入海。上海海洋大学带来的智能软体仿生鱼"文鳐""金鳞",惟妙惟肖模仿真实鱼类的体态。据了 解,仿生鱼核心器部件全部国产化,同时具备共融性、超仿生、隐身性三大优势,满足长续航、高机动、大负载、大范围 作业需求。它们可以搭载多款高精度传感器,满足对鱼群的实时状态监测需求,实现全空间水下鱼群智能识别与互动,同 时也可以作为观赏鱼与真鱼"共游同乐"。 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中心表示,自第七届上交会" ...
第十一届上交会开幕 新产品、新技术纷纷亮相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1 14:46
中新网上海6月11日电 (记者姜煜)主题为"开放合作:赋能新质生产力与可持续发展"的第十一届中国(上 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以下简称"上交会")11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开幕。 6月11日,第十一届上交会开幕。图为展商现场展示可实现表情、语言、肢体一体化反馈的具身智能人 形机器人。中新网记者姜煜摄 6月11日,第十一届上交会在上海开幕,一批新产品、新技术纷纷亮相。图为展商展示"南极归来"的六 足仿生机器人。中新网记者姜煜摄 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展位上,一具充满科技感的六足仿生机器人静静地趴着,这可不是普通的"机器 狗",而是拥有卓越稳定性和负载能力、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设备,可应用于应急救援、野外勘 探、工业巡检等多个领域。"这是联想自主研发的首款足式机器人,它曾在南极中山站附近的冰盖地区 顺利完成了一系列科考测试。"联想研究院上海分院工作人员黄璟雯介绍说。 由东华大学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汪庆卫教授团队所研制的月壤纤维产品和真空拉丝设备也是本 届展会的"明星展品"。据介绍,月壤纤维具有耐辐照、耐高温、耐酸碱等特性,可以作为增强材料广泛 应用于建筑材料中,增强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和强度。 科大讯飞深耕人工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