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玲龙一号
icon
Search documents
大国总师一席谈丨“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自主创新铸就核电“国家名片”
Xin Hua Wang· 2025-06-13 04:36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题:"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自主创新铸就核电"国家名片" "华龙一号"首堆设备国产化率达88%,并获得700余件专利、120余项软件著作权,实现核电技术与设备 的独立自主,也拥有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充足底气。 2021年1月30日,"华龙一号"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这成为中国核电发展的里程碑事 件,标志着中国自主核电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进入先进行列,是需要详细的技术性能指标来支撑的。"邢继说,以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公众最关心的抗 震问题为例,当时欧洲和美国对三代核电抗震要求不同,"华龙一号"选择了更高标准的0.3g,可以理解 为核电站要扛得住9度以上的地震烈度。这对整个核电站的设计影响巨大,特别是对结构、设备抗震能 力的要求大幅提高。 正确的路,总是最难走。 研发团队咬牙坚持攻坚,使"华龙一号"完全满足严苛的抗震要求。正因如此,在核电站厂址资源愈发匮 乏的今天,"华龙一号"具有了更好的厂址适应性。 新华社记者高敬 5月14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实现连续安全稳定 运行1000天,持续向社会稳定输送清洁电力超370亿度。此时 ...
核电站建设提速预期下,核电设备高景气可期
Jiang Nan Shi Bao· 2025-05-26 07:49
摘要:核电在清洁性、稳定性等多方面优势突出,我国能源分布不均,发展核电意义重大。在政策、技 术、市场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核电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上行,迎来建设投产高峰。 1.核电在清洁性、稳定性、利用小时数等方面优势明显 从清洁性来看,核电在发电过程中不产生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与化石燃料相比,核电的 碳排放量极低,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稳定性来看,核电的发电量稳定,可以提供可靠的电力供 应。核电机组的年发电利用小时数常年保持在 7000 小时以上,位居所有电源之首。而相较于风能、太 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核电的发电量受天气、地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小。 从我国能源分布上看,我国一次能源集中在北方和西部,而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却缺乏常规 能源。因此加快发展核电,构造"北煤、西水、东南核"的国家能源新格局,不仅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 缓解运输压力,而且能够提高能源效率和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对于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 义。 根据 2025 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目前我国核电在运在建规模升至世界第一。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 长王宏志于 2024 年 12月称,2024 年我国江苏徐圩等 5 个项目的 ...
展现硬核实力  彰显时代担当(中国品牌日)
Ren Min Ri Bao· 2025-05-12 22:21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中核集团以"国际核科技发展的引领者"为愿景, 在守护能源安全、助力绿色转型、推动核能合作、增进民生福祉中,彰显中国品牌的硬核实力与时代担 当。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以履责担当增进民生福祉。中核集团高质量推进产业链自主可控。目前,核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 业、医学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中核集团实现数种新型医用同位素国产化,助力解决 国内医用同位素紧缺和核医学发展的难题。从超市货架到工业园区,核技术在灭菌保鲜、环境治理等领 域多元应用,助力民生改善。 中核集团将继续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国之重器"擦亮中国品牌金名片。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3日 14 版) (责编:卫嘉、白宇) 以科技进步驱动发展。70年前,中国核工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两弹一艇"的卓越功勋。进 入新时代,中核集团积极推进我国"热堆—快堆—聚变堆"核能"三步走"战略。"华龙一号"国内外在运、 核准和在建机组总数达41台,成为全球在运、核准和在建机组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玲龙一号"模块化 多用途小堆成功研发并开工建设。今年3月,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 ...
在核电工业展感受核电技术新成果:中国核电总规模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Huan Qiu Shi Bao· 2025-04-28 22:30
蓝皮书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在运、在建和核准建设的核电机组共102台、装机容量达到1.13亿千瓦,核电总体规模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中国在建核电机组 共28台,总装机容量达到3365万千瓦,在建机组装机容量连续18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国商运核电机组达到58台,总装机容量达6096万千瓦。 央视报道称,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此次获批的新项目共计5个项目、10台新机组。据报道,去年8月,国务院 也一次性核准了5个核电项目,共计11台核电机组。 不仅规模扩大,中国核电多技术领域加速发展不断取得突破。通过"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中国已形成"华龙一号""国和一号"自主品牌,建成高温 气冷堆、钠冷快堆示范工程。"玲龙一号"小堆预计2026年投产,钍基熔盐实验堆实现满功率运行,聚变装置研发持续突破。 主要核能大国加速布局 当前,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共同挑战,核能的战略价值被重新评估。27日论坛开幕式上,杨长利表示,截至2024年,全球在运核电机组达417台,年发电量 创2.8万亿度新高,占全球总发电量的9%;在建机组65台,规模为1990年以来最高水平。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刘扬 ...
中国在运、核准核电装机容量超1.2亿千瓦 小堆发展迎来“重要十年”
Core Insights -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committed to the safe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nuclear power,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nuclear safety culture and adherence to the highest global safety standard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1][2] - China has accelerated its nuclear power construction, approving 31 nuclear units from 2022 to 2024, with a total investment exceeding 200 billion yuan for five new projects approved in April 2025 [2] - The global nuclear energy sector is experiencing a revival, with China expected to have the largest operational nuclear power capacity in the world by 2030, aiming for a total capacity of 200 million kilowatts by 2040 [2][3] Industry Developments - China is advancing in both nuclear fission and fusion technologies, with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in third-generation fission reactors and the gradual implementation of fourth-generation technologies [3] - The country plans to complete a fusion energy experimental device by 2027, with a roadmap lea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orld's first fusion demonstration power plant [3][4] -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nuclear energy in China includes a phased approach focusing on thermal reactors, fast reactors, and fusion reactors, with ongoing projects like the "Hualong One" and "Guohe One" demonstrating significant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4] Market Opportunities - Small modular reactors (SMRs) are seen as a key area for development, offering advantages such as shorter construction times, lower investment costs, and enhanced safety features [5] - The integration of AI technology in the nuclear sector is expected to drive digital upgrades, enhancing engineering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al efficiency [5] - The demand for energy in data centers is projected to double by 2030, presenting a significant market opportunity for small modular reactors to supply energy and replace retiring coal power plants [5]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将于后年建成 五年内有望“点亮第一盏灯”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4-28 06:08
来源:文汇报 在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双重压力下,核能作为低碳可调度基荷能源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据国际原子能机 构预测,2050年全球核能将突破11亿千瓦。我国则计划于2025年底实现65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 我国聚变能应用正在实行"三步走"战略。今年1月,中国"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EAST)刷新了"亿度千秒"的世界纪录,标志着中国聚变能源研究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 越。BEST则将真实产生能量,在全球率先演示聚变发电。中国聚变工程示范堆(CFEDR)已启动工程 设计,未来将瞄准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电站。李建刚介绍,聚变工程示范堆将完成从国际热核聚变实 验堆(ITER)到聚变原型电站之间的技术过渡和工业实践,演示聚变能持续大功率、安全稳定运行的 可行性。 李建刚表示,未来10年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开发验证和推广的重要窗口期。据介绍,与大型核反应堆相 比,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具有建造周期短、单机投资低、厂址适应性强等特点,还因其体积小、固有安全 性高、功率比大、适应性好、核废物产生量少、退役成本低等优势,在全球受到日益广泛关注。目前, 我国已建成全球首个第四代特征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并有望率先 ...
专家预计:中国5年内将点亮第一盏“核聚变灯”
Guan Cha Zhe Wang· 2025-04-27 09:20
"核聚变能是人类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将为人类提供绿色、安全、无限利用的能源。" 4月25日在上海举行的"好望角科学沙龙"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大科学工程"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总指挥李建刚 认为,预计可以在2027年建成聚变能实验装置,并在5年内看到"核聚变点亮的第一盏灯"。 在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双重压力下,核能作为低碳可调度基荷能源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好望角科学沙龙"活动以《核能双擎:裂变与聚变的协同创新》为 主题,邀请了学术界、产业界、资本界人士共同研讨裂变(小型堆)与聚变的协同关系,探索如何统筹裂变与聚变资源,形成核能创新合力。 "从实验装置到聚变实验堆、工程示范堆,再到聚变能原型电站,是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发展的技术路线图。 "李建刚在活动中透露,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 计划2027年建成,中国聚变工程示范堆(CFEDR)已启动方案设计,将瞄准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电站。"中国聚变工程示范堆将完成从ITER到聚变原型电 站之间的技术过渡和工业实践,演示聚变能持续大功率、安全和稳定运行的可行性。 " 好望角科学沙龙现场 本期"好望角科学沙龙"同时邀请了核能规划发展、科研设计、 ...
双擎驱动能源升维!专家预计:2027年建成聚变能实验装置、2030年完成小型堆核电站商业示范
与大型核反应堆相比,小堆具有建造周期短、单机投资低、厂址适应性强等特征,还因其体积小、固有 安全性高、功率比大、适应性好、核废物产生量少、退役成本低等特点,在全球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 "核聚变能是人类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将为人类提供绿色、安全、无限利用的能源。"日前,在上海举 行的"好望角科学沙龙"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大科学工程"聚变堆主机关 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总指挥李建刚认为,预计可以在2027年建成聚变能实验装置,并在5年内看到"核 聚变点亮的第一盏灯"。 "到2030年,中国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将达到400TWh,是2020年的两倍。而DeepSeek的爆火将带来整体 AI应用生态繁荣和对算力更大的需求。"田佳树表示,小堆在数据中心供能、园区综合能源供应、替代 退役煤电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商业前景。他预计,到2030年左右将完成小型堆核电站商业示范。 在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双重压力下,核能作为低碳可调度基荷能源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从实验装置 到聚变实验堆、工程示范堆,再到聚变能原型电站,是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发展的技术路线图。"李建刚 透露,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计划2027年建成,中国聚 ...
杨长利:核能是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选择
Xin Lang Cai Jing· 2025-04-27 03:02
4月27日消息,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25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轮值理事 长杨长利分享3点意见。他指出,核能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选择;中国核 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已开启核电强国建设新征程;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加强核能合作,共建核能安全 发展命运共同体。 中国核电发展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大陆地区核电机组已安全运行600多堆年,从未发生国际核 事件分级(INES)2级及以上的运行事件,根据世界核运营者协会(WANO)最新的全球核电机组业绩 指标数据统计,我国大陆地区核电机组指标82.18%达到优秀值(前1/10),84.79%达到先进值(前 1/4),92.07%达到中值(前1/2),持续保持领先水平。 杨长利谈到,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已全面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华龙一号"在国内外已有7台机组投 入商运、26台机组核准在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已分别于2023年、 2024年底投入商运。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完成外穹顶吊装,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 2MWt钍基熔盐实验堆实现满功率运行;一体化供热堆、浮动堆、气冷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