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产品

Search documents
远翔新材: 关于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个归属期第一批次归属结果暨股份上市的公告
Zheng Quan Zhi Xing· 2025-07-09 10:17
证券代码:301300 证券简称:远翔新材 公告编号:2025-027 福建远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 2023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个归属期 第一批次归属结果暨股份上市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 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重要内容提示: 为 0.54%。 福建远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远翔新材") 于 2025 年 6 月 10 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 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 2023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个归 属期归属条件成就的议案》,近日,公司办理了关于公司 2023 年限 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个归属期第一批次归属股份的登记工作,现将 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股权激励计划简述及已履行的相关审批程序 (一)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简述 通过了《关于 <福建远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ensp="ensp"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年限制性股票激 励"> 事会秘书 小计 68.50 52.69% 1.07% 计划(草案)>及其摘要的议案》等相关议案,公司 2023 年限制性股 票激励计划的主要内容如下: (A 股)股 ...
深耕中国30年,英飞凌开启“在中国,为中国”本土化战略
半导体芯闻· 2025-06-30 10:07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踏入中国市场,英飞凌便与中国半导体产业命运交织。时至今日,英飞凌已在 中国市场持续深耕30年。 三十年间,从中国半导体产业蹒跚起步到如今的蓬勃发展,英飞凌既是见证者,更是深度参与者, 与中国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在时代浪潮中留下坚实足迹。 如今,正值在华深耕三十周年的重要时刻,英飞凌近日在芯片产业核心之地上海,隆重举办"2025 英飞凌媒体日"。 活动现场,英飞凌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英飞凌科技消费、计算与通讯业务大中华 区负责人潘大伟先生率高管团队齐聚一堂,不仅重磅推出"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战略,更全方 位展现英飞凌的发展成果。 这场盛会,不仅是对过往辉煌成果的总结,更预示着英飞凌将以全新战略布局,深度融入中国半导 体产业未来发展,续写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英飞凌媒体日 2025 半导体赛道,英飞凌抢占鳌头 过去一年,英飞凌在半导体领域持续突破,不仅登顶全球MCU市场首位,更以领先姿态持续领跑 功率半导体与汽车电子市场。在AI、电动汽车、新能源等高价值赛道,英飞凌以200mm碳化硅量 产、全球首款300mm氮化镓晶圆等技术创新为支点,赋能客 ...
扬杰科技20250609
2025-06-09 15:30
扬杰科技 20250609 摘要 扬杰科技过去的发展情况如何? 自 2014 年上市以来,扬杰科技通过五期股权激励项目,实现了显著增长。公 司从上市时的 5 亿元营收和 1 亿元利润,发展到如今的 60 亿元营收和 10 亿元 2025 年二季度业绩表现良好,预计营收增长,利润率保持高位平稳。 在手订单充足,预计三季度业绩不低于二季度。公司关注关税影响,但 即使没有关税,增长预期依然良好。 海外市场是公司重要战略,目标 2027 年海外营收占比超 30%。公司在 功率半导体领域具备竞争优势,技术、工艺、质量、成本和服务均有优 势。自 2015 年布局海外市场,已形成完备体系。 碳化硅业务属于 H3 业务,已进入收割阶段,采用 Fabless 模式积累产 品线及应用场景。公司在碳化硅领域处于第一梯队,拥有全自动精华制 造产线及模块封装产线,性能参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利润。同时,公司市值也从 20 多亿增长到 260 亿,翻了十倍。通过资本市场 融资,公司共筹集了约 40 多亿资金,并通过成功并购实现了业务扩展,例如 MCC 并购后销售额从 2000 万美元增长至 2 亿美元以上。 第六期员工持股计划对公司的财 ...
【太平洋科技-每日观点&资讯】(2025-06-10)
远峰电子· 2025-06-09 12:00
行情速递 ① 主 板 领 涨 , 粤 传 媒 (+10.07%)/ 旭 光 电 子 (+10.05%)/ 引 力 传 媒 (+10.03%)/ 元 隆 雅 图 (+10.03%)/楚天龙(+10.01%) / ②创业板领涨, 旗天科技(+16.86%)/润欣科技(+15.67%)/苏州天脉(+9.37%) / ③科创板领涨, 光云科技 (+9.89%)/卓易信息(+8.93%)/海天瑞声 (+7.79%)/ ④活跃子行业, SW营销代理(+4.00%)/SW品牌消费电子(+2.80%)/ 国内新闻 ③赛意信息,发布关于投资建设赛意信息全球研发中心的公告/公司拟投资约 3.3亿元人民币建设全球研发中心/预计建设周期30个月/资金来源为自筹资 金/ ④ 莱尔科技,发布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公司2024年年度拟向全 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66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为 10,142,271.48元(含税) / 海外新闻 ① 半导体产业纵横,美国芯片制造商高通周一同意以约24 亿美元的价 格收购英国半导体公司 Alphawave/该公司还推出了首款"硅产品"/可帮 助实现大型数据中心的高速连接 ...
天岳先进(688234.SH):成功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银奖
Ge Long Hui A P P· 2025-06-08 08:26
格隆汇6月8日丨天岳先进(688234.SH)公布,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授奖的 决定》(国知发运字〔2025〕20 号),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功获得第二十 五届中国专利银奖。 公司此次获得中国专利银奖,是对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发明产业化能力的重大肯定,也是对公司在 碳化硅半导体领域核心关键技术重大突破以及自主可控的充分认可。 中国专利奖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评选,旨在引导和推进知识产权工作对创新型国 家建设,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重要作用;鼓励和表彰专利权人和发明人(设计人)对技术(设 计)创新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根据《中国专利奖评奖办法》规定,经国务院有关部门知识 产权工作管理机构、地方知识产权局、有关全国性行业协会,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等 推荐,中国专利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并向社会公示,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共授奖中国专利金奖 30 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10 项,中国专利银奖 60 项,中国外观设计银奖 15 项,中国专利优秀奖 607 项,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 47 项。 公司作为全球宽禁带半导体领域的创新者 ...
A股五张图:涨到本尊想进小黑屋
Xuan Gu Bao· 2025-05-21 10:31
1、行情 题材方面,创新药板块走强,三生国健(20CM)3连板,舒泰神(20CM)、哈三联、海辰药业(20CM)、康弘药业先后涨停,赛升药业、瑞 联新材、海创药业、华纳药厂、神州细胞、一品红、金凯生科等集体走强; 锂电池、固体电池早盘走强,金龙羽2连板,国轩高科、领湃科技(20CM)、圣阳股份、龙蟠科技、泰尔股份先后涨停,宁德时代、天铁科 技、盟固利、上海洗霸、翔丰华、利元亨、当升科技等集体走强; 黄金、珠宝饰品双双上涨,莱绅通灵2连板,西部黄金、潮宏基(炸)、萃华珠宝(炸)涨停,晓程科技、曼卡龙、迪阿股份、四川黄金、紫金 矿业等集体大涨; 抱团股迎来大幅分化,且出现高位大幅波动走势,"天地板"、"地天板"横飞,个股不再赘述; 此外,碳化硅、黄酒、汽车整车、周期股等有局部强势表现。 截至收盘,沪指、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收涨0.21%、0.44%、0.83%,但市场超3600股下跌,1600余股上涨。 2、创新药 指数小幅走强,但黄白线大幅背离的一天。 创新药板块今日开盘走强。 三生国健(20CM)3连板,舒泰神(20CM)、哈三联、海辰药业(20CM)、康弘药业先后涨停; 赛升药业、瑞联新材、海创药业、华纳药 ...
力诺药包(301188) - 2025年5月1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二)
2025-05-16 09:36
证券代码:301188 证券简称:力诺药包 债券代码:123221 债券简称:力诺转债 山东力诺医药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5-004 投资者关系活动 类别 ☑ 特定对象调研 □ 分析师会议 □ 媒体采访 □ 业绩说明会 □ 新闻发布会 □ 路演活动 □ 现场参观 □ 其他 (请文字说明其他活动内容) 参与单位名称及 人员姓名 华福证券陈铁林,融通基金万民远、王晗,华创证券李婵娟,中 银证券刘恩阳 时间 2025 年 5 月 16 日 (周五) 下午 12:00~15:00 地点 公司会议室 上市公司接待人 员姓名 1、董事长杨中辰 2、董事会秘书谢岩 投资者关系活动 主要内容介绍 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及公司回复情况 公司董事长及董秘带领来访人员进行了厂区参观,并在公司会议 室进行了交流,具体情况如下: 1、请介绍一下 2024 年公司的经营情况 答:2024 年,公司继续聚焦医药包装和耐热玻璃领域,坚持"在 现有产业基础上,以药用包材为重点,将企业做强"的战略规划, 致力于成为细分市场的领先者。2024 年,公司持续加强对药用 玻璃业务的投入,公司药用玻璃产能得到进一步扩充,营业收入 ...
实现固态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百公斤级量产,「星科源」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 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5-11 23:58
36氪未来产业 . 聚焦产业创新与投资前沿,挖掘产业与城市发展新叙事。36氪旗下官方账号。 可以制备<10nm超细纳米硅颗粒, 实现几纳米至几十纳米之间的粒径调节。 文 | 张冰冰 编辑 | 阿至 来源| 36氪未来产业(ID: gh_00922b3139b1) 封面来源 | AI生成 36氪获悉,杭州星科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科源")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本轮融资投资方为元禾原点,此前曾获得红杉种 子、险峰长青、麟阁创投、水木清华校友基金、云道资本及产业投资人的天使轮投资,并由云道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开发新 一代产品,以及在技术迭代基础上,突破规模化量产。 "星科源"2022年1月成立,聚焦于锂电用硅碳负极的生产及研发,同时在储备下一代固态电池专用的纳米硅技术。团队成员主要来自清华、北大、麻省理 工学院等高校,在纳米材料、负极材料、固态电池以及设备制造领域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 以下文章来源于36氪未来产业 ,作者张冰冰,阿至 "星科源"自主设计研发新一代CVD纳米硅制造设备、硅碳材料合成设备等, 开发了高分散性、易表面改性的纳米硅产品及高比容负极材料等多项工 ...
商道创投网·会员动态|星科源·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Sou Hu Cai Jing· 2025-05-09 08:46
Core Insights - Star Science Source recently completed a multi-million angel round financing led by Yuanhe Origin, with participation from Sequoia Seed, Qianfeng Changqing, Lingge Venture Capital, Tsinghua Alumni Fund, Yundao Capital, and industry investors [2] Company Overview - Star Science Source, established in January 2022, focuses on the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of silicon-carbon anodes for lithium batteries, while also developing next-generation solid-state battery-specific nano-silicon technology. The team comprises members from top universities such as Tsinghua, Peking University, and MIT, possessing extensive experience in nanomaterials, anode materials, solid-state batteries,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3] Financing Purpose - The founder of Star Science Source, Li Xuegeng, stated that the financing will primarily be used to develop next-generation products and to achieve breakthroughs in large-scale production based on technological iterations. The company aims to increase investment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ure nano-silicon and composite silicon materials to reduce costs and enhance product competitiveness in terms of low cost, high density, high rate, and fast charging. Additionally, Star Science Source will seek locations for thousand-ton production lines to further release capacity to meet the growing market demand for silicon-carbon anode materials [4] Investment Rationale - Yuanhe Origin partner Le Jinxin noted that China's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lead internationally, evolving towards safer, more efficient, and greener solutions. The team at Star Science Source possesses a fully independent innovation technology route and industrialization experience in the research and preparation of nano-silicon and composite silicon-carbon materials. Their products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stable performance in all-solid-state batteries, empowering downstream customers and maintaining China's lithium battery industry’s leading position globally. Yundao Capital founder Cao Jishan emphasized that Star Science Source has built a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barrier from nano-silicon raw material preparation to the mass production of silicon-carbon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its <10nm ultra-fine silicon particle technology reaching an internationally leading level, providing innovative solutions to overcome the industrialization bottleneck of silicon-based anodes [5] Industry Perspective - With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the new energy market, the demand for high-performance anode materials in the lithium battery industry is increasingly urgent.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have introduced multiple policies to support the research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new energy materials, prompting industry practitioners to actively respond and driving rapid development across the entire industry chain. Star Science Source, leveraging its deep accumulation in nano-silicon technology and strong engineering capabilities, has successfully attracted attention and support from numerous well-known investment institutions. This not only reflects the high recognition of Star Science Source's technological strength and market potential by venture capital institutions but also showcases the management's diligent management of investors' funds. The financing event of Star Science Source injects new vitality into the entire venture capital ecosystem, further promoting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new energy materials [6]
实现固态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百公斤级量产,「星科源」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 36氪首发
3 6 Ke· 2025-05-08 06:29
抓住核心纳米硅原料,自研硅碳负极材料技术 文 | 张冰冰 编辑 | 阿至 36氪获悉,杭州星科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科源」)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投资方为元禾原点,此前曾获 得红杉种子、险峰长青、麟阁创投、水木清华校友基金、云道资本及产业投资人的天使轮投资,并由云道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主 要用于开发新一代产品,以及在技术迭代基础上,突破规模化量产。 「星科源」2022年1月成立,聚焦于锂电用硅碳负极的生产及研发,同时在储备下一代固态电池专用的纳米硅技术。团队成员主要来自清华、北 大、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在纳米材料、负极材料、固态电池以及设备制造领域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 「星科源」自主设计研发新一代CVD纳米硅制造设备、硅碳材料合成设备等,开发了高分散性、易表面改性的纳米硅产品及高比容负极材料等多项 工艺技术,已向头部厂商批量送样。 新材料领域从来不乏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硅碳负极材料对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要实现大规模量产和商业化应用,其背后需要生产设备 和工程化能力的强把控。 新能源爆发增长趋势下,锂电池面临能量密度、充电效率等性能瓶颈,在电池材料创新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