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硫化锂
icon
Search documents
立中集团(300428.SZ):近期成功获得了制备硫化锂的发明专利
Ge Long Hui· 2025-10-11 06:21
格隆汇10月11日丨立中集团(300428.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新能源材料项目一期现已投产, 主要生产六氟磷酸锂和氟化盐等产品,公司目前根据市场情况,有节奏的推进新能源电池六氟磷酸锂产 品的客户认证、市场开拓和生产工作。同时,公司持续加大电池材料的研发创新以及固态电池领域的战 略布局,近期成功获得了制备硫化锂的发明专利,硫化锂作为合成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关键原料,直接 决定电解质的纯度与性能,硫化锂的研发成功将为公司后续开拓固态电池业务领域奠定基础。 ...
锂王破卷 是抢跑者也是逆行者
Si Chuan Ri Bao· 2025-10-10 21:56
招 式 名 称 "早"字当头 招 式 拆 解 锂电行业的煎熬期仍在持续。9月以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在7万—7.5万元/吨之间徘徊,与2022 年60万元/吨的历史高位相比,跌幅超八成。产能过剩,企业陷入"内卷式"恶性竞争,即便是行业龙头 也无法置身事外。寒冬之中,被网友称为"锂王"的天齐锂业如何穿越周期? 当抢跑者 早早进入"下一代电池"赛道 "我们突破了硫化锂制备技术,中试项目已进入建设阶段,最快明年下半年投产。"9月底,天齐锂业创 新实验研究院院长刘杨向记者透露。 就在一个月前,天齐锂业对外宣布,公司年产50吨硫化锂中试项目已在眉山高新区动工,距离天齐锂业 创新实验研究院不到50公里。 产线"未建先火"。"多家下游企业已经和我们达成框架协议,有意向采购我们的硫化锂产品,预计明年 达产后将不会有库存。"刘杨透露。 固态电池热度飙升,业内人士称硫化锂价格已达200万—300万元/吨,相关概念股持续走强。作为"下一 代电池"终极形态,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是传统锂电池的2倍以上,能让新能源车的续航从500—700公里提 升至1000公里以上,而且更安全、循环寿命更长、低温性能更优,可杜绝燃爆风险。 而硫化锂是硫 ...
硫化氢利用:进入硫基新材料时代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10-10 08:56
随着又轻又薄眼镜材料的升级,以及发展固态电池对硫化锂的需求,硫化氢利用将从初级应用,转向有机硫化学品-硫基新材料,形成硫化氢-有机硫化学 品-硫基新材料产业链。 预计2025年全球硫化锂需求量将攀升至1.5万吨,其中国内需求就高达1.2万吨,同比增长惊人地达到300%。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甚至有望突破1300亿 元人民币。 首届聚硫氨酯-聚硫醚产业链大会 以硫化氢为起点,可以生产硫脲、硫氢化钠、巯基乙醇、巯基丙酸等有机硫化学品,通过产业链延伸,开发生产2,3-二硫代(2-巯基)-1-丙烷硫醇、2-2-二巯 甲基-1-3-丙二硫醇、四(3-巯基丙酸)季戊四醇、双(2,3-环硫丙基)硫醚等多硫醇-环硫醚高性能硫基新材料产品。 多硫醇可以应用于光伏硅棒切割胶、光刻胶抗氧化剂、电子灌封胶、光学元件等领域。 环硫醚具备耐高温特性,可以用于电子与医疗领域的光学涂层、精密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 硫化氢中和法生产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硫化锂,具有纯度高、适合大规模量产的优点,目前是保证硫化锂高纯度+低成本,最具潜力的路线。高折射硫基光 学材料搭建起了与硫化锂多联产的产业链框架,多联产成为硫化锂发展方向。硫化锂技术竞争到一定阶段 ...
光华科技:公司硫化锂产品生产工艺简单,能够满足电池级硫化锂的要求,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10-10 08:40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贵公司制备的硫化锂技术,在行业是独一无二吗? 光华科技(002741.SZ)10月1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硫化锂产品生产工艺简单,有效减少了 杂质的引入和产物的分解,使得产品的纯度得以大幅提升,能够满足电池级硫化锂的要求。目前已申请 发明专利。 (记者 王晓波) ...
【科技自立·产业自强】容百科技:深化研发布局 以更多突破性技术助推能源产业升级
容百科技讲始终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引领全球新能源材料技术的持续发展突破。 人民财讯10月6日电,过去三年间,容百科技专利申请量从602项增长到1401项,增长率达248%;发明 专利申请量从200余项增加到近800项,增长近4倍。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富锂锰基、尖晶石镍锰 等前沿技术领域累计60余件发明专利授权,授权率超过95%。全球化布局同步加速,PCT专利族突破60 族,覆盖美日欧等15国,海外专利储备超145项。 今年以来,容百科技在聚阴离子材料的压实密度、容量及倍率性能等关键指标上取得重大突破,产品循 环寿命超过10000次,即使在-30℃的极端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高放电容量,整体性能达到行业先进 水平,并且聚阴离子材料成本较现阶段锂电可降低20%-30%,进一步加速钠电商业化进程。同时,容百 科技发明的"一种硫化锂的制备方法及硫化锂"专利,采用创新工艺路径,大幅提升材料纯度与制备效 率,为固态电池产业化落地提供关键材料保障;"一种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通过结 构设计与材料体系优化,显著提高电池能量密度与循环性能,满足市场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 ...
高工锂电年会前瞻 | 硫化锂赛道接连抛出“上量”信号
高工锂电· 2025-10-04 09:41
倒计时45天 业内指出, 2025 年硫化锂需求有望达到百吨量级;到 2026 年,行业大概率迈向千吨级,比此前业内预计的" 2027 年 2GWh 对应 500 吨需 求",硫化锂需求爬坡节奏显然更快。 2025(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 暨十五周年庆典&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 主办单位: 高工锂电、高工产研(GGII) 协办单位: 卡洛维德 总冠名: 海目星激光 年会特别赞助: 大族锂电 专场冠名: 英联复合集流体、逸飞激光、华视集团、欧科工业空调 金球奖全程特约赞助: 思客琦 时间&地点: 2025年11月18-20日 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 会议合作: 陈女士 13560731836(微信同号) 9 月初,硫化锂赛道接连抛出 " 上量 " 信号。 天齐锂业在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披露,年产 50 吨硫化锂中试项目已在四川眉山动工,宣称 " 低风险、可快速量产 " ; 8 月中旬,恩捷股份称其 百吨级高纯硫化锂中试线搭建完成,并已建成 10 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产线;更早前的 7 月,上海洗霸竞得有研稀土硫化锂相关资产,并计划合 资扩产。 作为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关键 材料 , 硫化锂在 高技术壁垒之下 " ...
泰和科技(300801.SZ):后续将集中精力推进硫化锂、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产品的产业化
Ge Long Hui· 2025-09-30 07:23
格隆汇9月30日丨泰和科技(300801.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泰和科技根据对固态电池的理解,做了 硫化锂、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锂磷硫氯,LPSC)、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固态电解质磷 酸钛铝锂(LATP)、三氟甲基亚磺酸锂、三氟甲磺酸锂(LiCF3SO3)等固态电池相关产品的研发,后 续将集中精力推进硫化锂、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锂磷硫氯,LPSC)、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 (LiTFSI)产品的产业化。 ...
泰和科技:公司做了硫化锂、三氟甲基亚磺酸锂等固态电池相关产品的研发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9-30 04:22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公司在固态电池方面是怎么布局的?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泰和科技(300801.SZ)9月3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泰和科技根据对固态电池的理解,做了硫化 锂、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锂磷硫氯,LPSC)、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固态电解质磷酸钛 铝锂(LATP)、三氟甲基亚磺酸锂、三氟甲磺酸锂(LiCF3SO3)等固态电池相关产品的研发,后续将 集中精力推进硫化锂、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锂磷硫氯,LPSC)、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产 品的产业化。 ...
【公告全知道】固态电池+宁德时代概念+钠离子电池+氟化工!公司已获得固态电池原材料硫化锂相关专利且正在推动产业化
财联社· 2025-09-29 15:15
①固态电池+宁德时代概念+钠离子电池+氟化工!这家公司已获得固态电池原材料硫化锂相关专利且正 在推动产业化;②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特斯拉!这家公司已与众多头部机器人企业开展业务合作且 业务已初具规模;③固态电池+机器人+低空经济+华为!公司签署协议拟就固态锂电材料等产品展开合 作,现阶段固态电池材料出货近50吨。(2家主板、1家创业板公司) 前言 ...
天际股份:如果出现成本更低的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可能会削弱硫化锂技术的竞争优势
Xin Lang Cai Jing· 2025-09-29 10:03
Group 1 - The company is currently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ansitioning from patents to stable, mass-produced commercial products [1] -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involves lengthy optimization and verification, which may lead to inconsistencies and stability issues during pilot testing [1] - There is a potential risk that superior and lower-cost solid electrolyte technologies could undermin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lithium sulfide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