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黄梅戏
icon
Search documents
探寻“变”与“不变”(快人快语)
Ren Min Ri Bao· 2025-06-11 22:11
当年《天仙配》《女驸马》的成功,是黄梅戏主动与时代相谐、与大众共情的结果。今天,黄梅戏同样 需要聚焦时代潮流、研究大众需求,找到新的同频共振。只有这样,黄梅戏才能在历史长河中持续闪 耀,在时代的舞台上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永恒价值。 (作者为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12日 20 版) (责编:白宇、卫嘉) 黄梅戏是一个颇具观众缘的剧种,从田间地头的表演开始,到上世纪50年代的《天仙配》《女驸马》, 再到当代,它的题材内容从未与老百姓断联过,始终与观众保持协同度的一致。如何从自身地域文化里 不断找到生长出来的题材并与黄梅戏的剧种气质相契合,是一个难题。 在创作黄梅戏《六尺巷·宽》时,我们打破传统叙事模式,从新视角挖掘传统故事的时代价值。剧情没 有从一品大员张英的角度入手,而是从民间力量中寻根,即以大学士张英在老家桐城的侄媳"倾宁夫 人"为第一视角,去深挖社会学、司法、政治学等方面的深刻价值,探讨法理与人情的冲突。如此一 来,我们既逃离了以往同类型题材的创作窠臼,又让古老故事在现代语境下重焕生机。 从局限于舞台现场的有限传播,到借电影、电视走进千家万户,再到互联网时 ...
数字人“唱戏” 参观者“入戏”
Ke Ji Ri Bao· 2025-06-06 01:10
Core Viewpoint -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traditional Huangmei opera is being actively pursued by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aiming to enhance the preservation, transmission, and innovation of this cultural heritage through various technological means [1][3][5]. Group 1: Digital Preservation and Innovation -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has established a digital resource library for Huangmei opera since 2012, utilizing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for preservation and transmission [1]. - The Huangmei opera laboratory has developed a virtual reality museum system and virtual simulation teaching courses to explore digital preservation methods [1][3]. - The team is leveraging AI and digital media to create intelligent digital personas and interactive exhibits that engage visitors and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Huangmei opera [2][3]. Group 2: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Tourism - The integration of Huangmei opera elements into AR experiences and cultural tourism is being explored, with collaborations established with over 20 scenic spots in cities like Hangzhou and Anqing [4]. - The team is developing a digital script tour that combines Huangmei opera with local cultural stories, enhancing visitor engagement through interactive experiences [4]. - A dual online and offline tourism model is being implemented, allowing users to experience Huangmei opera through virtual tours or immersive role-playing games [4]. Group 3: Future Directions - The team aims to create a sustainable ecosystem for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Huangmei opera by combining traditional elements with advanced technology [5]. - Future efforts will focus on cross-industry collaboration, content innov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to further enhance the role of AI in the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operas [5].
此地“宜城”
产业升级唱"主戏"。近年来,安庆以打造长江经济带制造名城为己任,实施工业立市强市战略,大力实 施"内搭平台、外联老乡"战略,重点打造汽车及零部件、化工及新材料两大千亿级产业,抢占新能源汽 车、生命健康、商业航天等产业新赛道。转型发展路径清晰,宜居宜业环境不断优化,宜礼待才氛围浓 厚,"宜人之城"不断迸发出创新发展活力。 ◎记者 王远 文化遗产创"新戏"。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安庆整治修缮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和古建筑。大南门特色文化街 区沿江而建,陈延年、陈乔年故居旧址及"二陈"读书处等古建筑林立,咖啡馆、文创小店等多种消费新 业态点缀其中;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里,青年创业者支起小摊,展示着自制的手工饰品,女孩们架起手 机镜头,在白墙黑瓦、飞檐翘角下直播起传统汉服表演,游客手中提着麦陇香、胡玉美等老字号的鸡蛋 糕、蚕豆辣酱……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老街的"根"长出新的生命力。 夜幕降临时,漫步长江边,往来货轮的探照灯扫过堤岸,将振风塔映照得格外宏伟。江风伴着货轮拉长 的汽笛声,把"万里长江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辉煌吹进了安庆无限可能的未来里。 线条精细勾勒眉眼,油彩渐变晕染面颊,换上戏服,穿过幕帘,青年演员化身王小六夫 ...
新产品、新业态、新消费、新趋势汇聚 文化出海正从走出去到融进去
Yang Shi Wang· 2025-05-25 09:52
央视网消息: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5月22日至26日在广东深圳举办,共有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 展,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在本届文博会上,文化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消费、新趋势汇聚。 IP出圈 非遗国潮更年轻 总台记者 吴媚苗:这里是本届文博会的文化消费文旅融合展馆,这几天来,这个展馆颇具人气,现场人流如织。这里重点展示部分省份的历史名胜、 文化街区、文创产品、沉浸式旅游体验等特色展品。也许人人都有一颗探索"诗与远方"的心,也难怪这里人气这么足。 科技加持 文旅产品亮点多 说到文旅消费,可能不少人出门都见过或者带过口袋相机,但这款新品有些不同:它是可以折叠的,展开后它又变成了一个巴掌大小的无人机,这是来 自浙江一家科创企业生产的飞行相机。 测试发现,选择跟踪模式3秒起飞之后,无论走到哪个方向,它都可以自动跟随拍摄,这样就解放了双手,不需要再拿着遥控器或者手机。无论正面或 是反面都能跟随,这背后是利用AI算法进行精准定位并跟拍,可以全地形、低空、近距离飞行、高速运动跟拍,一些骑行和滑雪爱好者就非常喜欢用这类 相机记录。收回相机只需将手掌放于机身下方,就能精准降落于 ...
用视频让中国非遗“活”起来,数百非遗传承人汇聚婺源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25 04:42
智通财经获悉,从5月24日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豪迈奔放的安塞腰鼓、苍劲悠远的彝族山歌、婉转缠绵的黄梅戏以及多 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木偶戏等,在有着"茶乡"与"中国最美乡村"之称的江西婺源轮番登场,也揭幕了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江西上 饶市人民政府、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共同主办的"2025非遗视频创作大会"。 在江西省婺源县婺女洲度假区举办的这一大会是国内首个"非遗传承人+多平台内容创作人"的合作交流活动,以"视界非遗创见未来——打造非遗 传播新生态"为主题,汇聚了由全国各地推荐的数百位国家级与省市级非遗传承人,以及各平台推荐的近百位优质青年创作人。 "视频是非遗最为生动、直观、有力的传播方式。它能够跨越地域的限制,突破时间的束缚,将非遗的魅力以鲜活的画面、动人的故事展现给世 界。通过视频,我们可以让古老的非遗真正'活'起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说。 "2025非遗视频创作大会"上的非遗表演 如何用视频讲好非遗故事 传统非遗常面临"博物馆式"困境,而当下的一些非遗传承人通过视觉叙事与场景重构,赋予非遗以鲜活的生命力,尤其是短视频、纪录片、直播 等影像媒介 ...
安徽“顶流”集结深圳文博会
Xin Hua Wang· 2025-05-23 01:46
徽文化产业综合馆,通过科大讯飞多语种AI透明屏进行无障碍交流。本报记者 张大岗 摄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我省组织 79家企业盛装亮相,集结行业"顶流",汇聚明星产品,全面展示推陈出新、向新而行的丰硕成果和时代 气象。 5月22日,外国友人在深圳文博会安 本届深圳文博会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将持续至5月26日。安徽文化 产业综合馆位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5号馆(文化消费·文旅融合展),展区面积约1188平方米,以"徽风 焕彩 皖韵流长"为主题,分为六尺巷创意实景展区、文化科技融合展区、文化旅游融合展区、历史经典 产业传承创新展区四个板块。 六尺巷创意实景展区把六尺巷景观搬到南海之滨,悠长的青砖小巷里,高耸的礼让牌坊下,黄梅戏 演员唱响《六尺巷》戏歌,演绎流传300多年的经典佳话,吸引络绎不绝的中外观众前来打卡。文化科 技融合展区里,安徽出版集团展示时代出版数字精品数据库,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推介"北环城"文化科技 旅游项目,科大讯飞带来最新推出的多语种AI透明屏,观众随时都能和耀眼的"科技蓝"撞个满怀。文化 旅游融合展区集中展示我省加 ...
南方最高水平戏曲会演来了
Chang Jiang Ri Bao· 2025-05-09 02:04
5月8日上午,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媒体见面会在湖北戏曲艺术中心举行,会 上宣布会演定于5月15日至6月26日在武汉举办,分为优秀保留剧目展演和优秀青年演员折子 戏专场两大板块,涵盖17台优秀保留剧目和12个(2台)优秀折子戏。 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是我国南方地区戏曲艺术最高水平交流、展示平台。自2017年 在武汉首次举办以来,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三届,为加强南方地区戏曲院团交流、展示南方地 区戏曲艺术发展成就、助力传统戏曲传承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次会演参演的17台优秀保留剧目,是各院团的保留戏、看家戏,题材广泛、类型多 元。如京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楚剧《大别山人》、汉剧《宇宙锋》、黄梅戏《红楼 梦》、沪剧《罗汉钱》、赣剧《荆钗记》、云南花灯《孔雀公主》、川剧《变脸》等,部分 剧目最早可追溯到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时首演,且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 程"奖、文旅部文华奖等重要奖项。 戏曲的未来在青年,优秀青年演员折子戏专场云集了12位来自专业院团的优秀青年演 员,将演绎京剧《八大锤》、越剧《北地王・哭祖庙》、荆州花鼓戏《妻审》、川剧《跪 门》、黔剧《搬窑》等经典折子戏。 以戏带人,以人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