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世界遗产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东方金字塔”西夏陵申遗成功 世界遗产名录再添中国“成员”
Yang Shi Wang· 2025-07-12 07:23
央视网消息:北京时间7月11日22时23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我国申报的《西夏陵》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此次申遗的西夏陵共包含4大人工建造的遗存要素,分别是9座西夏帝陵、271座陪葬墓以及32处防洪遗迹,还有一处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的 建筑基址,考古初步判断是与祭祀相关的大型场所。此外,西夏陵遗址博物馆还存有7000余件可移动文物。整个遗址区面积达38.99平方公 里,是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西夏文化遗存。可直接为中国历史上党项族创立并延续近200年的西夏王朝及其君主世系,提 供不可替代的特殊见证,实证了公元11至13世纪,西夏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 探访西夏陵:贺兰山下的千年古迹 西夏陵为业已消失的西夏文化提供了特殊的见证,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考古支撑。接下来跟随总台央视记者 的镜头,一起去探访这座近千年前的皇家陵寝。 在贺兰山下可以看到一座座高耸的圆锥形土堆,这里就是西夏陵。这片广阔的陵区由9座帝陵和271座陪葬墓组成,是西夏时期保存至今规 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好的考古遗存 ...
西夏陵见证中华文明多元融合历程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12 03:50
陈同滨表示,帝陵在空间布局、设计理念和建筑形制继承了唐宋陵寝制度,又融入佛教信仰与党项习 俗,形成了特殊的信仰与丧葬传统,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陵区在整体中轴对称布局基础上,以献殿、墓道 及封土、陵塔构成的连线,偏置于中轴线西侧。 在西夏陵博物馆,参观者可以看到在陵区出土的迦陵频伽、鸱吻、摩羯、海狮、套兽、纹饰瓦当与滴 水、花砖等绿琉璃、陶制建筑构件,造型豪放张扬。其中,作为佛教中的神鸟,西夏陵的迦陵频伽形象 和姿态与宋金时期脊饰相似,充分体现了西夏对佛教的推崇;6号陵出土的鸱吻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古代 最完整的绿琉璃鸱吻之一,展现了琉璃烧造工艺在西夏地区的传播与发扬。 "冰融水现,云散月显""十羊中有肥,两家中有智"……这些出自西夏谚语集《新集锦合辞》的谚语充满 生活气息,以"西夏文+汉文"形式出现在陵区的木栈道地面,让人不禁边走边遥想当年风貌。在3号陵现 场的一个空间感知装置前,观众站在特定位置放眼看去,陵塔现状轮廓和推断的多层出檐形式相叠合, 就形成了陵塔复原的一个意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刘剑表示,遗产现场的展示设计强调观 众的互动和参与,尽量降低展示设施对遗产干预的同时,最大程度帮助观众想象西夏陵过去 ...
申遗成功!
券商中国· 2025-07-11 23:16
来源:新华社 责编: 刘珺宇 校对: 赵燕 百万用户都在看 午后,突发!超26万人爆仓! 见证历史!暴跌19.4%! 重大利好!暴增1883%! 红海,突发!击沉! 重大转变!特朗普,突然宣布! 事关降息!美联储,重磅传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bwb@stcn.com "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 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西夏陵是中国西北地区11至13世纪由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1038—1227年)的陵墓遗址群,位于宁 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坐落于具有重要自然地理分界作用的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分布范围近40平方公 里。西夏陵包含9座帝陵、271处陪葬墓、5.03公顷北端建筑遗址、32处防洪工程遗址,与峰峦叠嶂的贺 兰山势共同形成了雄伟壮丽的陵区景观。 西夏陵是西夏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存,直接为中国历史上延续近200年的西 夏王朝及其君主世系提供不可替代的见证作用,实证了西夏王朝在丝绸之 ...
为什么是西夏陵?
对西夏陵的正式考古工作始于1972年。1988年,西夏陵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本 体保护工程以及保护管理工作相继展开。 当地时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西夏陵"成功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 西夏陵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是公元11至13世纪我国西北地区西夏王朝的陵墓群,坐落于具 有重要自然地理分界作用的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山前广袤的洪积扇戈壁荒滩上。西夏陵陵区内含9座帝 陵、271处陪葬墓、北端建筑遗址以及32处防洪工程遗址,与峰峦叠嶂的贺兰山势共同形成了雄伟壮丽 的陵区景观。陵区出土、采集可移动文物7100余件。 此次申报的西夏陵遗产区范围为3899公顷,缓冲区为40569.5公顷,总计44468.5公顷。 二 依照世界遗产价值标准,西夏陵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西夏陵作为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的陵墓群,在选址方位、空间布局、陵寝制度、陵墓建筑、建造技 术、丧葬习俗等方面所体现的特征,充分展现了公元11至13世纪中国西北地区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之 间,以宁夏平原为中心的农牧交错地带,基于不同民族、不同生业、不同文化的 ...
新华鲜报|第60项!“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Xin Hua She· 2025-07-11 14:55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 题:第60项!"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徐壮、杨湛菲 塞纳河畔,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再迎"高光时刻"。 当地时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 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喜讯传来,无数关心"西夏陵"申遗工作的人欢欣鼓舞。长期研究西夏文化的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 院院长杜建录说:"西夏陵申遗历经14年不懈努力,此次申遗成功,向国际社会深刻阐释了中华文明多 元一体格局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令我们宁夏人民倍增文化自信。" 西夏,由党项族建立,与辽宋长期并立,在中国历史上存续近200年。他们留下的西夏陵,如今静 静伫立在宁夏银川西郊,同巍峨苍茫的贺兰山融为一体,引人遐思无限。 鉴往知来,西夏陵如今向世界讲述着什么故事? 它是雄奇的历史遗存——西夏陵坐落于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分布范围近40平方公里,规模宏大; 包含9座帝陵、271处陪葬墓、5.03公顷北端建筑遗址、32处防洪工程遗址,与峰峦叠嶂的贺兰山势共同 形成了雄伟壮丽的陵区景观。 它是宝贵的历史见证——西夏陵是西夏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存,直接 为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处世界遗产地移出濒危名录
news flash· 2025-07-09 19:00
当地时间7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位于非洲的三处世界遗产地因面临的威胁大幅减少,已正式 被移出《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按照世界遗产大会的决议,共三处世界遗产地 被移出濒危名单,分别是马达加斯加的阿钦安阿纳雨林、埃及的阿布米那遗址、利比亚的加达梅斯古 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表示:"每一处脱离濒危名录的遗产地,都是对人类共同文化遗产 的胜利。"她强调,教科文组织将继续加强对非洲及全球遗产地的保护,推动专家培训、新遗产申报和 危机应对。(央视新闻) ...
潮声漫过刺桐城(我与一座城)
Ren Min Ri Bao· 2025-07-06 22:52
我一直觉得,泉州是从海水里长出来的城。 泉州古称"刺桐",因满城刺桐花得名。春日里,火焰般的花儿灼灼于洛阳桥头,每片花瓣,似乎都镌刻 着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的荣耀。这抹永不褪色的刺桐红,已在闽南红砖上晕染千年。或许,这抹刺 桐红,正是泉州人"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底色,让他们敢在八山一水的逼仄间扬帆出海。 记忆的潮水,将我带回初识泉州的时刻。那年,我从厦门被聘至泉州一家企业工作。鹭岛的咖啡香尚未 散尽,安溪铁观音的茶气已氤氲舌尖。泉州以它的蔚蓝迎接了我。自小生长在漳浦海岛上的我,对这略 带腥味的海风并不陌生。 未成想,这一驻足,便是近20年。 2007年,寒流汹涌袭来。那个冬天,办公室外的刺桐树在寒风里褪尽红叶,枝丫嶙峋刺向铅灰的天空。 我带领团队不停地奔走,殚精竭虑打磨产品,日均睡眠不足5个小时。当获批的开发贷款文件终于落在 案头,我忽然望见窗外盛放的刺桐花——原来它也将积攒了一冬的力量,都酿成了满树的炽热。 而让刺桐城永远生机勃勃的,是蟳埔女发髻上的盈盈春意。天未亮透,她们已把素馨、含笑簪成海上花 市,耳畔的金坠子碰出细碎的叮当声。她们蹲在蚵壳厝前撬海蛎,镯子映着滴水兽的釉光。蚵刀起落 间,咸腥的汁液顺着 ...
6月24日是“杭州西湖日” 西湖景区16个收费景点免票邀你来玩
Hang Zhou Ri Bao· 2025-06-24 02:26
意大利友人来到在西湖边演奏乐器 钱王祠荷花展 1314路中意巴士 意大利友人来到在西湖边演奏乐器 每年的6月24日,都是属于杭州这座城市的特别节日——"杭州西湖日"。这一天,丰富多彩的文化 体验活动依次上演,不仅是为了纪念西湖申遗成功,还能让公众更加了解家门口的东方名湖。 为庆祝西湖申遗成功十四周年暨第六个"杭州西湖日",6月24日,西湖景区如约推出惠民举措—— 西湖景区所属各收费景点("三潭印月"除外),即动物园、植物园、木兰山茶园、飞来峰、郭庄、岳 庙、黄龙洞、钱王祠、六和塔公园(不含登塔)、虎跑公园、云栖、城隍阁、玉皇山、万松书院、少儿 公园及胡雪岩故居共16个收费景点对所有游客免收门票。 除了逛景点,大家也可以去逛逛展,看看花,游游湖,体验各个公园景点推出的文化活动,感受不 一样的西湖。 西湖边迎来了一群维罗纳客人 2019年3月,在中意双方领导人的见证下,杭州市和维罗纳市共同签署了友好协议,标志着杭维两 座城市深度交流合作的开始。六年来,两地交流不断,合作持续深化。2024年11月,杭维两地市长又签 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杭州市与意大利共和国维罗纳市合作议定书》,标志着两城交流合作再启新篇 章。 在中 ...
曾经跃然纸上 此刻映入眼帘(文化中国行·感知文化里的中国)
Ren Min Ri Bao· 2025-06-23 22:10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影像中国 玉门关遗址外景。 施 觉摄(影像中国) 付三云在给学生讲解。 都江堰市奎光小学供图 都江堰景区。 张 艳摄(影像中国) 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的南城墙遗址,一座用120万立方米夯土堆出的古城墙,充满先人的智慧;在良 渚古城遗址公园莫角山,一场演出正在进行,演员们生动再现了5000多年前先民的生活片段。 "之前觉得良渚很遥远,来到这里,才发现原来历史就在我们身边。"王同学说。 每到假期,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公众考古区,招募成团的公众考古志愿者总会如约而至,来自浙江省 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工作站的专家会耐心地给志愿者讲解良渚文化和考古知识。 "没想到考古里藏着这么多有趣的知识!"杭州市民杨崴宁是第一次体验考古,他兴奋地挥着手铲,走向 发掘体验区内画好的方格网,跃跃欲试。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社教专员先教大家学习如何使用考古手铲、刷子等工具,然后指导大家开始铲边、 刮面、捡拾等程序。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游客在体验考古发掘。 朱晨皓摄 课本里的古迹,你还记得多少?近年来,"课本游"悄然兴起,许多人打卡课本里的古迹,体验着古迹从 跃然纸上到映入眼帘的奇妙变化。暑假来临前,让我们走进那些熟悉的古 ...
齐风鲁韵,山东的“世界瑰宝”知多少?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22 01:09
Group 1 - Shandong is home to five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s, showcasing its rich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1][2][3] - Mount Tai, a dual heritage site, symbolizes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is known for its geolog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with a peak elevation of 1545 meters [1] - The Confucian Temple, Confucius Mansion, and Confucius Forest in Qufu represent the largest and best-preserved Confucian cultural complex globally, recognized for its moral and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3][2] Group 2 - The Shandong section of the Grand Canal is a core part of the UNESCO World Heritage designation, exemplifying ancient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4][5] - The Grand Canal features 15 heritage sites and 8 river sections, reflecting the historical integration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mmerce [5] - The Qi Great Wall, predating the Qin Dynasty, spans over 1200 miles and showcases ancient architectural wisdom in military defense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6] Group 3 -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s recognized as a natural heritage site, hosting the most complete and expansive wetland ecosystem in China, vital for migratory birds [7][8] - This area serves as a crucial stopover for millions of migratory birds, including 26 species of national first-class protected birds, highlighting its ecological importance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