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候变化
icon
Search documents
3.65亿亩、25%以上 数据见证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卓越成就
Yang Shi Wang· 2025-07-12 03:21
央视网消息:7月12日是国际防治沙尘暴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为"防治沙尘灾害 共同守护蓝天"。2023年6月8日,联合国大会将7月12 日确定为国际防治沙尘暴日,旨在提高全球对沙尘暴带来日益严重的健康和环境挑战的认识。 十余年我国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65亿亩 我国始终高度重视沙尘暴防治工作,1978年批准并实施"三北"工程,努力恢复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时,我国还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 治理,为防沙治沙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我国是全球增绿贡献最大的国家和荒漠化防治国际典范。随着国土绿化行动科学推进,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贡献了全球新增 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近十多年来,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3.65亿亩,封禁保护面积2794万亩,在全球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 在今年的国际防治沙尘暴日到来之际,世界气象组织在其发布的最新年度报告中指出,沙尘暴对健康和经济造成的损失正持续加剧。 报告指出,尽管2024年全球地表沙尘平均浓度略低于2023年,但区域差异显著。在受影响严重地区,2024年地表沙尘浓度仍高于1981年至 2010年的长期平均值。 报告称,全球每年约有20亿吨沙尘进入大气层,其中逾8 ...
今夏以来欧洲多国遭遇高温 西欧经历“最热”六月
Yang Shi Xin Wen· 2025-07-11 22:29
奥地利、斯洛文尼亚、波黑等多国相继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德国、意大利、葡萄牙等国进入"炙烤模式"。6月底意大利多个城市进入"高温红色警报"状态, 罗马等城市甚至发布了连续3天的高温红色预警。自6月下旬至7月上旬,德国西部和南部迎来连续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甚至反复升至35摄氏度 以上。而在位于葡萄牙中南部埃武拉地区的小城莫拉,测得6月29日最高气温达到46.6摄氏度,创下葡萄牙全国6月份高温纪录,中部桑塔伦地区6月28日也 出现45.4摄氏度的高温。 西欧经历"最热"六月 全球温度上升是趋势 今年夏季,北半球多地经历了热浪侵袭。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克莱尔·纳利斯10日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表示,全球温度上升已是总体趋势,人类活动造成的 大量碳排放是罪魁祸首。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9日发布报告指出,全球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第三热的6月,西欧地区则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世界气象 组织发言人克莱尔·纳利斯表示,西欧在6月中旬和6月底分别经历了两轮极为强烈的热浪,热浪发生时间之早,强度之高都极为罕见。 6月以来,高温天气席卷北半球,尤其欧洲多国迎来多轮高温炙烤天气。 今年入夏以来,北半球多国,尤其 ...
FAIRR倡议主席菲奥娜·雷诺兹:可持续投资已成时代刚需,提速行动刻不容缓
Xin Hua Cai Jing· 2025-07-11 13:55
在菲奥娜·雷诺兹(Fiona Reynolds)看来,2015年《巴黎协定》的签署是一个历史性转折,如同为全球 资本市场设定了一个无法忽视的"气候闹铃":其提出的全球公认的"2°C以内,力争1.5°C"温控目标将各 方推至一个清晰可见的倒计时前,开启了可持续投资的主流化进程。但当下农业与食品系统的转型困 境,又暴露出气候行动中的脆弱命门。"我们正在输掉1.5℃的战役",雷诺兹在专访直言不讳地指出, 金融界的气候风险在于行动的迟滞与现实的紧迫性,如同那被反复按下的贪睡按钮,正让整个系统面临 超时的危险。 记者:你在金融领域深耕逾三十年,曾长期领导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PRI),亲历负责任投资从边 缘议题走向全球主流。回顾过去十年,你认为推动可持续投资发展的关键性转折点有哪些? 雷诺兹:我在负责任投资领域工作了很长时间,见证了负责任投资从一个许多人不熟悉的小众议题,逐 步发展成为主流议题。如今,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主要投资者,都必须了解可持续发展议题,这既是一 种风险,也蕴含机遇。 推动负责任投资有几个关键时间节点,首先是2006年,我们建立了负责任投资原则(PRI),至今已有 近20年。自PRI建立后,可持续投资 ...
iGDP创始人胡敏:当前应对气候变化最紧迫的问题 是确保绿色技术的全球流通
Xin Lang Cai Jing· 2025-07-11 01:31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包括资讯、报告、培训、咨询等在内的14项ESG服务,助力上市公司传播ESG理念,提升ESG可持续发展表现。点击 查看【 ESG评级中心服务手册】 文|新浪财经 蒋露瑶 2024年被确认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进入2025年,高温热浪仍在席卷全球。在气候变暖加剧的背景下,全球气候目标的实现愈发充满挑战。在世界经济 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期间,新浪财经对话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主任、联合创始人胡敏,围绕全球减排路径、中国能源转型、绿色技术及公 正转型等话题展开交流。 面对全球升温趋势,胡敏指出,若以控制全球变暖幅度不超过1.5℃为目标,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实现难度较高。虽然中国的减排政策相对稳定,但全球 范围内不少国家的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比如美国的气候政策就经常受到政府更迭的影响",这种不连续性会对全球气候行动带来不利影响。 不过,胡敏强调,虽然特朗普重回白宫调整能源政策后,美国出现煤电重启势头,但长期来看,可再生能源已经具备较强竞争力,市场因素仍在推动能源结 构调整。政党更迭影响更大的是,美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仅仅讨论减排总量是不够的,更应关 ...
高温“灼伤”欧洲经济,热浪或致GDP损失0.5%
Huan Qiu Shi Bao· 2025-07-10 22:53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杨舒宇】气候变化加剧了欧洲近期的严重热浪。欧洲多国已发布高温预警,其中葡萄牙、西班 牙、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受影响尤为严重,部分地区气温突破40摄氏度。此次热浪对经济活动也造成显著冲击。安联研究与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 最新研究报告预测,今年热浪将导致欧洲国家GDP平均下降0.5个百分点。 热浪效应:从农田到通胀指标 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正在直接重塑世界粮食的生产、运输和定价方式。德国巴伐利亚广播电台9日引用该州农业部门的预测称,今年该州农民的 收成将比平均水平低约5%,部分原因是春季干旱。此外,从6月20日左右开始,天气变得非常炎热,导致今年的收成提前,谷穗已开始变白,据 种植户称,这是早熟的明显迹象。 "今年的天气状况再次给农民带来了重大挑战",德国农民协会主席约阿希姆·鲁克维德6日对德国《焦点》周刊表示,多年来德国农田每公顷的产 量一直在下降。2015年至2019年期间,平均每公顷产量为7.6吨,而去年降至6.7吨,降幅约为12%。 畜牧业也受到影响,特别是牛奶产量。德国广播电台 7日称,研究人员在《科学进展》杂志上撰文指出:在炎热潮湿的天气里,奶牛的产奶量最 多 ...
印媒:在酷热的印度究竟该穿什么?
Huan Qiu Shi Bao· 2025-07-10 22:38
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热应激,人造纤维其实更具优势。过去几年,材料科学和仿生纺织品领域发生了惊 人变革。运动员最早采用排汗的合成纤维,而对职业暴露程度高的农民、建筑工人和街头小贩而言,这 种需求更为迫切。 在其他国家,创新往往由政府推动。美国成立能源高级研究计划局,资助并指导多领域技术研发。在此 框架下,斯坦福大学开发出能透过红外波长并将热量从体表辐射出去的面料。其他仿生纤维也正在测试 中,有些借鉴了北极熊毛发的高孔隙率结构以实现卓越隔热性能。 印度需建立符合国情的创新体系。尽管许多邦和城市正在制定实施高温行动计划,但目前尚无方案关注 智能面料的普及。手纺棉曾与印度独立运动紧密相连,其价值永存。但过去经验未必能指引未来。本土 研发的新兴纤维,或许更能为打造健康、更具韧性的印度保驾护航。(作者罗欣尼·尼勒卡尼,余枫 译) 《印度快报》 7 月 9 日文章,原题:酷暑难耐:为何高温行动计划必须纳入 " 智能 " 面料的普及 今年雨季 提前到来,为印度各地带来了片刻清凉。但创纪录的高温仍令人心生畏惧。德里部分地区体感温度高达 54摄氏度,乌蒂迎来73年来最热天气。高温纪录正在逐年刷新。印度政府的数据显示,数千人因高温患 ...
英国央行副行长布里登:气候变化对通胀的影响“不那么明确”。
news flash· 2025-07-10 15:07
英国央行副行长布里登:气候变化对通胀的影响"不那么明确"。 ...
英国央行副行长布里登:作为一个重要的食品进口国,英国“高度易受(气候变化)影响”。
news flash· 2025-07-10 15:07
英国央行副行长布里登:作为一个重要的食品进口国,英国"高度易受(气候变化)影响"。 ...
英国央行副行长Breeden:气候风险“真实且切实存在”。气候变化对通胀的影响“不太明显”。
news flash· 2025-07-10 15:07
英国央行副行长Breeden:气候风险"真实且切实存在"。 气候变化对通胀的影响"不太明显"。 ...
联合国粮农组织:青年是链接农业、气候、经济与未来的关键变量
与此同时,全球青年粮食不安全形势不断加剧。从2014-2016年到2021-2023年期间,青年粮食不安全的 发生率从16.7%升至24.4%,其中非洲地区的青年处境尤为严峻。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报告前言中指出,青年在农业粮食体系中扮演着生产者、加工者、服务提供者 和消费者等多重角色,是推动体系转型的生力军。"他们将面对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充足食物、替代 老龄劳动力、适应气候与水资源危机等重大挑战。" 报告强调,为青年赋能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一方面,目前全球超过20%的青年未能参与教育、就业 或培训(NEET),其中三分之二为女性;另一方面,若能将这一群体纳入经济活动,全球GDP有望提 升1.4%,相当于1.5万亿美元的增值。农业粮食体系预计将贡献其中45%的增长。 南方财经记者 周蕊 联合国总部报道 报告呼吁多层次、多领域发力,为青年提供更好的培训、信贷、土地和社会保障资源。尤其是在农村地 区,青年大量分布在农业潜力巨大的区域,这为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接入和职业吸引力提升提供了重要 机遇。 在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劳动力老龄化等多重挑战下,农业粮食体系正处于深刻转型的关键期。联合国 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