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风险

Search documents
英国央行副行长Breeden:气候风险“真实且切实存在”。气候变化对通胀的影响“不太明显”。
news flash· 2025-07-10 15:07
英国央行副行长Breeden:气候风险"真实且切实存在"。 气候变化对通胀的影响"不太明显"。 ...
从政策到投资组合:气候承诺能为投资者揭示哪些未来风险与机遇
Refinitiv路孚特· 2025-06-30 03:30
Kieran Brophy LSEG 主权气候研究负责人 Julien Moussavi 富时罗素 可持续固定收益产品主管 随着各国气候承诺不断演变,投资者解读这些承诺的方式也需相应调整、与时俱进。 尽管国家层面的气候 计划看似进展迟缓或尚不完善,但只要善于洞察,就能从中捕捉到关于未来经济走向和气候风险的强烈信 号。 气候目标的达成进程或许陷入停滞,然而气候风险却丝毫没有放缓的迹象。 今年早些时候,各国提交更新后的2035年减排目标(即所谓的"国家自主贡献3.0版")的截止日期已过。然 而,在195个《巴黎协定》签署国中,仅有 13个国家按时提交了这些国家自主贡献。虽然在《巴黎协定》推 进过程中,错过截止日期的情况并不鲜见,但此次更新所展现出的紧迫感和政治关注度却大打折扣。由于政 策制定者正忙于应对战争、通货膨胀以及地缘政治等诸多问题,气候问题在国际议程中的优先级有所下降。 然而,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实际物理影响和经济损失依然严峻 。 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造成的经济损失也 日益加重 。 尽管各国政府对能源转型的支持力度各不相同,但在技术、监管和金融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 能源转型仍在持续重塑全球市场格局。 对于投 ...
美联储理事巴尔:气候变化可能对金融体系构成风险。美联储并不制定气候政策,但需要关注银行如何管理气候风险。
news flash· 2025-06-26 17:50
美联储理事巴尔:气候变化可能对金融体系构成风险。美联储并不制定气候政策,但需要关注银行如何 管理气候风险。 ...
鲍威尔:过去,美联储在气候政策领域的行动是“微乎其微的”。美联储考虑针对气候风险撤回指导意见。
news flash· 2025-06-24 15:57
美联储考虑针对气候风险撤回指导意见。 鲍威尔:过去,美联储在气候政策领域的行动是"微乎其微的"。 ...
聚焦主权货币之争,潘功胜陆家嘴论坛详解全球金融体系变革
Di Yi Cai Jing· 2025-06-18 09:09
围绕国际货币体系、跨境支付体系、全球金融稳定体系、国际金融组织治理四大核心问题,为全球金融 体系变革提供重要思路。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演变、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背景下,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备受瞩目。 6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谈及自己对于全球金融治理的 若干思考。他围绕国际货币体系、跨境支付体系、全球金融稳定体系、国际金融组织治理四大核心问 题,为全球金融体系变革提供重要思路。 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趋势与超主权货币之争 跨境支付体系犹如全球货币资金运行的"动脉",对国际贸易、投融资及金融稳定意义重大。 但近年来,传统跨境支付体系弊端日益凸显。与新兴数字技术存在代差,效率低、成本高、普及性差; 跨境支付涉及多方利益,国际合作有待加强;地缘政治博弈加剧,传统支付基础设施常被政治化利用, 扰乱国际经济金融秩序。 在此背景下,全球改善跨境支付体系的呼声高涨。"跨境支付体系向多元化发展。"潘功胜表示,币种方 面,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使用本币结算,促进更多货币的国际化使用,单一主权货币主导跨境支付的 局面正逐步改变。渠道方面,除传统的代理行模式外,新兴跨境支付系统、区域性多边 ...
李云泽:中国绿色信贷规模全球第一,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市场规模居全球前列
news flash· 2025-06-18 02:54
李云泽:中国绿色信贷规模全球第一,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市场规模居全球前列 金十数据6月18日讯,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低碳转型需求旺盛,绿 色金融动能强劲,中国坚定不移推进双碳目标,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目前中国绿色 信贷规模全球第一,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市场规模居全球前列,预计2030年实现碳排放目标,资金需求 将超25万亿,绿色金融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广阔。近几年外资机构陆续将ESG评级体系,气候风险管理等 工具引入中国,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我们支持外资进入,广泛参与中国绿色金融市 场,共同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更多中国范例。 (21世纪经济报道) ...
已将巨灾保险作为重点战略领域
Jin Rong Shi Bao· 2025-06-06 01:57
二是强化科技赋能,提升风险减量效能。近年来,中国太保在业内首创覆盖"保、防、减、救、赔"的全 流程风险减量解决方案,自主研发"风险雷达"智能风控平台,为近60万企业客户提供定向气象预警、定 制风险减量服务,组建超过2000人的专业风险工程师团队,完善重大客户的常态化风险防控服务,在近 年来的多次自然灾害中取得了较好的减损效果,仅针对台风,累计减损成效就超过5亿元。 三是深化气候风险研究,构建开放共享生态。近年来,中国太保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国际再保公司、经 纪人、高校、气象部门等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共享研究成果和数据资源,共同开展气候风险研究和技 术研发。2024年,公司在业内率先引入国内外关于中长期气候情景的前沿研究成果,探索开展符合中国 本土气候情景特点的灾害趋势分析和损失评估,进一步优化巨灾评估模型,不断提高面对中长期气候风 险量化管理能力。 据介绍,2024年,中国太保已将巨灾保险作为重点战略领域,全力打造防赔结合,以防为主,覆盖灾 前、灾中和灾后的完整解决方案。 "保险业具有风险分散和损失补偿的属性,在气候风险应对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中国太保董事长傅帆日前在第二十届西部国际博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