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

Search documents
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踩过一遍了(三)
Hu Xiu· 2025-07-12 14:00
一、双收入家庭为何背负更高破产风险? 研究美国的破产数据,作者得出了又一个反直觉结论:父母都工作的中产家庭比单收入家庭更容易陷入经济困境。 这是因为,中产父母都参与工作,就都暴露在失业的风险下。根据统计,197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每年失业的概率大约是2.5%,对于双收入家庭来说,至少 一人失业的概率则是4.9%。 当中产母亲也进入职场,中产家庭不再拥有安全网之后,即使只是短期的失业或不算严重的疾病,也会对家庭的稳定性构成更大的威胁。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就业环境也发生了剧变。经济学家发现,到2000年代早期,美国劳动者非自愿性失业的概率增加了28%。尤其是那些年轻的父母,由于 缺乏足够的工作经验,往往比老一辈更容易失业。 美国中产家庭面临的失业风险的变化 人口和家庭的变化给美国中产阶级的财务状况射出了四支利箭。 平均寿命提升是第一支箭:最需要照顾的85岁以上老人,数量增速是65岁以下人口的6倍。 出生率下降是第二支箭:当今的老年人子女更少,年轻人的平均赡养责任更沉重。 离婚率增长是第三支箭:独居老人增多,他们没有老伴可以互相支持,只能依赖子女。 医院和保险公司为了降本采取的"早出院"政策是第四支箭:越来越多的患者 ...
两个人的戏剧,40年的沉淀
Ren Min Ri Bao· 2025-06-23 22:10
Core Viewpoint - The play "Yang Mahjong" has successfully resonated with audiences, reflecting societal issues related to aging and intergenerational communication, while showcasing the evolution of performance styles over the decades [1][2]. Group 1: Performance and Reception - The final performance of "Yang Mahjong" received enthusiastic applause, marking the end of a two-week run that celebrated its 40th anniversary at Beijing People's Art Theatre [1]. - The play, originally written by D.L. Cobain, has been performed globally and was first staged in Beijing in 1985, establishing a precedent for two-person plays in the region [1]. - The current production, directed by Tang Ye and featuring actors Pu Cunxin and Gong Lijun, has been well-received, highlighting its status as a recent theatrical favorite [1]. Group 2: Character Interpretation and Themes - Pu Cunxin's portrayal of the character Weiler reflects a complex mix of emotions, showcasing both repulsive and pitiable traits, which resonates with the audience's understanding of aging [2]. - The play addresses contemporary issues such as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barriers and social isolation, emphasizing the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changes that come with aging [2]. - The performance style has shifted from a focus on social critique to a more lighthearted, comedic approach, reflecting changes in societal attitudes towards elder care [1][2]. Group 3: Directorial Choices and Stagecraft - The final scene features innovative stagecraft, with a rotating set that transitions from an indoor to an outdoor setting, enhancing the emotional impact of the narrative [3][5]. - The use of sound, particularly the intensified thunderstorm, serves to amplify the characters' emotional states and the overall atmosphere of loneliness [5]. - The director's modifications to the original script, particularly in the final moments, introduce a sense of warmth and resignation, highlighting the unique chemistry between the lead actors [5].
“无退休社会”突袭日本,会是中国未来的样本吗?
3 6 Ke· 2025-06-09 04:52
日本为什么会形成"无退休社会"? 日本 "无退休社会" 的成型,是人口结构剧烈倒转、经济系统承压、文化惯性与政策推力共同编织的现 实图景。 人口结构的倒金字塔是这一切的起点。1970年日本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如今65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 29.1%,位居全球首位,而75岁以上高龄老人更是突破总人口的15%。生育率持续低迷,总和生育率长 期低于1.3,新生儿数量连年下滑。与此同时,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导致老年群体规模如滚雪球般膨 胀。 在"少子化+长寿化"的双重夹击下,劳动人口与老龄人口的供养比急剧恶化。如今 1.5 个年轻人供养 1 位老人,到 2040 年将逼近极限的 1:1。这意味着现收现付的养老金体系,如同悬在钢丝上的巨石,随 着年轻劳动力的持续抽离而摇摇欲坠。 在当今日本的都市景观里,一个显著现象正深刻改变着社会的运行面貌: 银发身影穿梭于出租车驾驶座、便利店收银台、餐厅后厨,甚至建筑工地、保洁和护理等一线岗位。70 岁、80 岁仍在工作,早已不是个例,而是成为被广泛讨论的 "无退休社会" 现实切片。 这幅邻国的画卷,正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规模,投射到深度老龄化进程中的中国。我们同样面临 着"未富先老"的 ...
“免陪照护服务”为老龄化社会输入温暖动能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06-03 00:47
长期以来,住院患者主要由家属亲自陪护,但一来很多家属没有时间陪护,二来缺乏系统照护服务能 力。即便近年来部分医院有护工,家属可以自聘,但对自聘护工服务能力未必满意。比如上述方案附件 《医疗护理员生活照护服务参考内容》明确,医疗护理员既要符合基本要求,也要具备清洁照护、饮食 照护、睡眠照护、排泄照护、移动照护所要求的服务能力。 以往由患者家属自聘护工,这意味着家属要为此负责。根据上述方案,医疗护理员由护士或医院来聘 用,这表明护士或医院要为免陪照护服务质量负责,那么,护士或医院不仅要在聘用环节把关,也要对 护理员进行相应培训,还要对免陪照护服务进行监督。如此一来,服务质量更有保证,患者治疗康复更 顺利,患者家属自然更放心,有利于照护服务走向规范化。 此前,已经印发《医疗护理员培训大纲(试行)》《医疗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2024年版)》等文件,这为 培训、考核、监督医疗护理员提供了权威标准,为照护服务走向职业化、规范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当 然,试点医院以及所在地区卫健行政部门也要按上述方案部署开展培训和管理工作。这对于完善试点医 院服务、提升试点医院竞争力,都会有好处,效果可期。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 ...
现在还在追爱的,难道只有日本老年人?
Hu Xiu· 2025-05-22 06:21
为应对孤独和健康问题,日本企业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近日,一款面向50岁以上人群的交友 App"哈哈罗路"正迅速走红,一名72岁的男性用户表示,"光是想到要约会,就觉得年轻了"。该App强 调价值观匹配而非外貌,帮助老人重新找到人生伴侣。此外,一些企业还建立了老青共居的"共生公 寓",不仅缓解了年轻人的租金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应对了老年人无人陪伴、无人照料的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正观东瀛,作者:刘若曦,题图来自:AI生成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谈恋爱不结婚在东亚地区似乎成了潮流。年轻人对爱情和婚姻低需求的另一面,是社 会的整体生育率下降,这已经是日韩社会老生常谈的问题。有趣的是,近年,在日本,老人们却在积极 拥抱恋爱,开启属于自己的"第二春"。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接受婚恋的专业服务,即"相亲",并希望从中找到能共度余生 的伴侣。"茜会"是日本健康管理所运营的一家婚介所的名称,这里的相亲活动十分活跃。2023年1月, 前来咨询的人相比三年前增加了20%。在这里,男性会员的平均年龄是59岁,女性年龄是57岁。在这些 群体里,不乏坚持大半辈子的独身族和丧偶的丁克族,他们选择通过相亲来弥补人生缺 ...
上海加强养老服务行业人才激励和培养—— 养老护理员落“沪”记(体验·民生一线观察)
Ren Min Ri Bao· 2025-05-08 21:52
"五一"假期,29岁的上海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员工王程得知自己获评2025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而在3年 前,从事养老护理行业4年的他,拿到了崭新的上海户口本,成为上海市首位作为重点人才引进落户的 养老护理员。 虽说年纪轻轻就收获了许多荣誉,王程仍十分谦虚:"我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未来要继续在养老 服务行业深耕,做技能型人才。" 养老护理员也能作为重点人才落户上海 王程的成长,更是一步一个脚印。读大学时,他就获得了全国职业院校护理竞赛特等奖。入职后,作 为"竞赛型选手",他多次参加全国、市、区的养老护理行业竞赛,在"中国技能大赛——第九届全国民 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养老护理员职业竞赛"中斩获个人二等奖,并带领杨浦区社会福利院护理部青年团 队获得"杨浦区青年文明号"称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等荣誉。他也由此被评定为上海 市首批养老护理高级技师,随后又成为上海首位作为重点人才引进落户的养老护理员。福利院建设"数 字化养老院",王程还当起了"线上养老院"的负责人。 如今,王程的日常工作是在福利院护理部担任主管,制定护理员工作计划、确立考核制度、细化护理操 作规范。此外,他还有另一重身份:2023年,在杨浦 ...
唱响金色未来,共赴音乐华章 上海首届老年合唱音乐会圆满落幕
Sou Hu Wang· 2025-04-28 06:35
而音乐,无疑是那把能打开美好世界大门的钥匙,它跨越年龄,连接心灵,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奏响不平 凡的旋律。 春意盎然的时节,一场专属于老年朋友们的音乐盛宴——上海首届老年合唱音乐会,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 亮了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也为每一位参与者带来了难忘的美好回忆。 暖心携手共筑音乐之约 2025年4月24日,上海首届老年合唱音乐会圆满落幕。本次音乐会由泰康人寿上海分公司独家冠名,上海市 老年学学会主办,上海市老年学学会合唱专业委员会承办。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合唱专委会刘庆江主任上台致辞,宣布合唱专委会正式成立。 银龄放歌绽放艺术光彩 星光熠熠,来自上海各大老年合唱团的11支优秀团队参演。其中,泰康之家申园的玉兰合唱团无疑是一道 最为亮丽的风景线。这支合唱团的演出团员平均年龄高达81岁,到场团员中年龄最大的已有93岁高龄。 然而,岁月并未磨灭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反而赋予了他们更加深沉的情感与独特的韵味。 泰康人寿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王志宏女士、上海市老年学学会会长朱建江先生莅临现场。60位来自上海的 幸福有约客户及绩优相聚于此,与社会各界人士一同感受合唱的艺术,于音符之间洞见 ...
公积金贷款年龄放宽至70岁!4亿银发族购房闸门开启
Sou Hu Cai Jing· 2025-04-28 05:08
近期,北京、西安、昆明、青岛等多个城市不约而同地调整了公积金贷款政策,将贷款到期年龄上限普遍延长至男性68岁、女性63岁,或法定退休年龄后5 年。这一政策调整犹如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房地产市场激起阵阵涟漪。业内人士指出,此举既是对国家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协同适配,也是刺激 住房消费的重要举措。 此次公积金贷款年龄限制的放宽并非偶然。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进,传统的贷款年龄限制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社会现实。某国有银行 信贷部负责人王经理表示:"过去设定贷款到期年龄不超过退休年龄,是基于借款人退休后收入下降的考虑。但现在退休人员再就业、养老金连年上涨等现 象越来越普遍,原有的风控模型需要与时俱进。" 更深层次看,这一政策调整反映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变化。在新建商品房库存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释放中老年群体的购房需求成为稳定市场的重要抓 手。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人口超过4亿,其中相当比例具有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和支付能力。公积金贷款年龄限制的放宽,为这部分"银发购买力"打开了 闸门。 然而,政策红利背后是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的严峻考验。某股份制银行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李总监坦言:"高龄借款人的还款能 ...
会议预告 | 中金研究院全球经济对话——老龄化社会与人工智能:生产力增长路在何方?
中金点睛· 2025-03-01 00:50
中金研究院全球经济对话为中金研究院举办的系列活动,持续聚焦全球经济重要问题, 邀请全球对相关问题有深入研究的机构进行对话,汇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进 行高质量研讨,倾听不同洞见。本次对话由中金研究院和国际劳工组织(ILO)合作举 办。 会议日程 08:55-09:00 09:00-10:00 嘉宾 10:00-10:15 10:15-12:20 主持人 嘉宾 欢迎致辞 彭文生 中金研究院院长 主题演讲 Ekkehard Ernst:就业市场:从复苏迈向长效韧性? 国际劳工组织首席宏观经济学家 彭文生:从规模经济看DeepSeek对创新发展的启示 中金研究院院长 茶歇 圆桌讨论 朱 锋 中金研究院董事总经理 陈 云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12:20-12:30 Richard Freeman 哈佛大学Herbert Ascherman经济学讲席教授 関根敏隆 一桥大学经济学教授,原日本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Gad Levanon The Burning Glass Institute首席经济学家 Dorothea Schmidt-Klau 国际劳工组织就业、劳动力市场和青年处 ...
大国人口:少子老龄化时代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泽平宏观· 2024-12-16 13:22
文:任泽平团队 人口问题既十分重要,又充满争议;既事关国家兴衰,又关系每个人的幸福。 少子化、老 龄化、不婚化、阶层固化等现象带来的挑战及应对,在学术界和国家战略层面长期存在不同观 点。人口因素是长周期、慢变量,势大力沉,是典型的"灰犀牛",人口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各国 重点关注的议题。 一、中国视角:少子老龄化时代来临,人口变迁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 人口周期是指人口经历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人口再生产过程及 其引发的经济社会变化。个体生命周期的加总成为人口周期,主要表现为生育率下滑、老龄化 加重、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人口迁移从城市化到都市圈城市群化等特征。 少子老龄化带来一系列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和挑战,比如经济潜在增速下降、储蓄投资率下 降、劳动力成本上升、创新创业活力下降、资产估值中枢下行、社会负担加重等。 过去,中 国依靠庞大且年轻的人口红利和高储蓄投资率带来的高资本投入,支撑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 增长。2010年,"民工荒"、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见顶标志着中国刘易斯拐点出现,人口红利消 失,经济增速换挡。 当前中国人口形势严峻,具体表现为十大特征: (1)总人口14.1亿,开始持续负增长;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