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考
icon
Search documents
Labubu蹭上高考,营销的最佳范式?
3 6 Ke· 2025-06-13 09:17
Group 1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rising popularity of Labubu, a character that has become a cultural phenomenon,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season in China [1][3][17] - Labubu's marketing success is highlighted as it has transformed from a niche product to a symbol of family dynamics and societal expectations,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the high-stakes examination [4][19] - The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is recognized as a challenging marketing opportunity for brands, with many attempting to leverage this event for promotional purposes [6][7][16] Group 2 - Historical context is provided, tracing the evolution of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rketing back to 2003, when Nestlé's KitKat capitalized on a phonetic connection to success in Japan [8][12] - This year, over 20 brands participated in high school marketing, focusing on themes of good fortune, service, and product quality [10][12] - Brands are increasingly shifting towards service-oriented marketing strategies, recognizing that the examination period is not suitable for aggressive sales tactics [16][22] Group 3 -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emotional resonance in marketing during the examination period, suggesting that brands that create widespread emotional connections can achieve lasting impact [16][21] - Labubu's recent viral moments on social media illustrate how brands can effectively engage with audiences by tapping into shared cultural experiences [17][19] - The article also notes that while high school marketing presents challenges, it also offers opportunities for brands willing to innovate and connect authentically with consumers [21][25]
高考结束了,但高考对我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后浪研究所· 2025-06-13 09:09
提起备战高考,你先想到的是什么? 写不完的卷子、改不完的错题、止不住的困意、忽高忽低的模拟考成绩、考场上超常发挥的欣 喜、毕业后青涩懵懂的告白、填志愿时三番五次召开的家庭会议…… 社交媒体上的年轻人,拼凑出了五花八门的高考记忆碎片—— 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自己的 高考遭遇,有人分享自己给学弟学妹的劝告,有人写下关于高考的心灵鸡汤,也有人传播自己 的好运锦囊。 作为一场全民大考,人们有着不同的专属记忆,我们也想知道,距离高考几年,年轻人对于自 己的高考还有着怎样的印象?高考前夕,后浪研究所的新栏目"后浪告解室",发起了一次"高 考记忆重构计划",试图重温那段五味杂陈、青涩且重要的人生旅程。 在这些故事中,我们看到了距离高考已经20年的人,心里还埋藏着小小的遗憾,也发现去年参 加高考的毕业生,还有着切身的感悟与建议。 无论距离高考已经过去了多久,愿你看到她/他们的故事,能找到与过往岁月温柔和解的勇 气,也能汲取努力前行的力量。 01 @ 清泽 2020 年高考生 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后,广播声响起的那一瞬间。大脑和心脏都像抽空了一样,只有一个念 头"终于结束了"。其实读本科期间还会做关于高考的噩梦,醒来一身冷汗,但我 ...
高考结束了,但高考对我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后浪研究所· 2025-06-13 09:07
提起备战高考,你先想到的是什么? 写不完的卷子、改不完的错题、止不住的困意、忽高忽低的模拟考成绩、考场上超常发挥的欣 喜、毕业后青涩懵懂的告白、填志愿时三番五次召开的家庭会议…… 社交媒体上的年轻人,拼凑出了五花八门的高考记忆碎片—— 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自己的 高考遭遇,有人分享自己给学弟学妹的劝告,有人写下关于高考的心灵鸡汤,也有人传播自己 的好运锦囊。 作为一场全民大考,人们有着不同的专属记忆,我们也想知道,距离高考几年,年轻人对于自 己的高考还有着怎样的印象?高考前夕,后浪研究所的新栏目"后浪告解室",发起了一次"高 考记忆重构计划",试图重温那段五味杂陈、青涩且重要的人生旅程。 在这些故事中,我们看到了距离高考已经20年的人,心里还埋藏着小小的遗憾,也发现去年参 加高考的毕业生,还有着切身的感悟与建议。 无论距离高考已经过去了多久,愿你看到她/他们的故事,能找到与过往岁月温柔和解的勇 气,也能汲取努力前行的力量。 01 @ 清泽 2020 年高考生 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后,广播声响起的那一瞬间。大脑和心脏都像抽空了一样,只有一个念 头"终于结束了"。其实读本科期间还会做关于高考的噩梦,醒来一身冷汗,但我 ...
张雪峰“撤回一个停播”,高考志愿填报该不该报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09:07
作 者丨陈洁 实习生张星雨 编 辑丨王峰 图 源| 微信百科 一场"停复播"风波,一次高考填报志愿产业的"压力测试"。 近日,在微博上有超过800万粉丝的网红名师张雪峰,在此前不久宣布暂时停播之后仅仅数 日,就官宣自己将在6月中下旬每晚进行报考直播连麦。 而这个时间段,正好是高考填报志愿的高峰期。一般来说,各个省份会从6月下旬到7月上旬 进行高考志愿填报。 此时,高考志愿填报产业的热度会快速升温。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多家机构和 个人填报志愿服务者,发现各类不同的套餐"任君选择", 从淘宝上数百元、仅提供信息咨询 的服务,到个人从业者3000元左右的一对一服务,到机构7000—8000元乃至20000元不等的 套餐。 然而, 这个产业的兴起背后,也存在着诸多争议:用信息不对称制造焦虑、收费偏高、很多 是"一锤子买卖"。 "按照新高考改革的要求,学生应该在高一、高二选科的时候,就有初步学校和专业的目标, 但很多学生和家长只关注高考考多少分,而不去了解考生的专业和职业兴趣,也不去了解大 学和专业,很多学生和家长在高考后才去补这一课。"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 熊丙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 ...
速递|志愿填报不再需要张雪峰,夸克高考大模型精准匹配985、省控线、性格偏好
Z Finance· 2025-06-13 07:29
6 月 12 日,夸克发布国内首个为高考志愿填报场景开发的高考志愿大模型,并同步上线 " 高考深度 搜索 " 、 " 志愿报告 " 、 " 智能选志愿 " 三大核心功能。该模型具备专家级决策能力,能够为每位考 生提供精准、个性化的志愿填报服务。 让每位考生都有自己的 AI 志愿顾问 高考志愿大模型驱动的夸克 " 志愿报告 " 以 Agent 方式运行,目前已开放试用。它能像经验丰富的志 愿填报专家一样,为考生提供个性化的规划建议。基于 " 任务规划 — 执行 — 检查 — 反思 " 的链式 推理流程,夸克志愿报告会自动输出涵盖冲稳保策略、志愿表、院校专业推荐等内容的完整报告。 "志愿报告" Agent 以考生的成绩、兴趣偏好、家庭背景和地域倾向等为基础,会首先制定个性化任务 规划(如定位成绩段、筛选专业方向、制定填报策略等);随后将任务转化为指令,基于高质量数据 完成任务执行。 每轮执行结果模型经过自动检查,会判断是否存在逻辑冲突、数据缺漏、排序异常等问题,并将结果 反馈至 " 反思 " 模块。通过评估结果与需求的差异不断优化后续策略,从而实现动态修正与智能迭 代。 例如,当考生倾向选择省内且要求 985 院 ...
AI 与志愿填报机构对决,谁更懂你的未来?
晚点LatePost· 2025-06-13 07:14
小镇做题家的同事,填志愿时连 "专业" 意味着什么都没弄清楚,只是跟风选了当年最热门的方向,如 今在并不适合自己的行业里日复一日内耗。 乔布斯曾问比尔·盖茨:为什么科技几乎改变了所有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出奇? 把经验和运气,变成数据和逻辑 你可能也听过这样的故事: 一起长大的朋友高考分数足够上个末流 211,但一本志愿全滑档,最后去了二本,成了该校历史最高 分; 妹妹擅长理工科,想报计算机专业,却被爸妈一句 "程序员 35 岁就失业" 劝退,改报管理类,大学四 年在背不懂的管理术语中挣扎; 每年大概只有 2% 的考生能接触到志愿专家,剩下的 1300 万考生,可能经历了家长发动亲友、翻烂 学校手册、跑招生会、在小红书和知乎看帖的种种步骤后,依然改变不了资源有限、信息孤岛、一知 半解的局面。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游戏规则正在发生改变。高考志愿填报,是典型的信息密集、决策复杂场景,天 然适合大模型落地。国内已经不少有模型能力,或者有数据积累的公司跃跃欲试。 已经服务 7 年高考的夸克,正试图让数据和大模型把这件原本靠 "大海捞针、经验、运气" 的事,变 成一件可以靠 "智能、数据、逻辑" 完成的事。 最近, ...
AI 与志愿填报机构对决,谁更懂你的未来?
晚点LatePost· 2025-06-13 07:11
你可能也听过这样的故事: 一起长大的朋友高考分数足够上个末流 211,但一本志愿全滑档,最后去了二本,成了该校历史最高 分; 乔布斯曾问比尔·盖茨:为什么科技几乎改变了所有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出奇? 妹妹擅长理工科,想报计算机专业,却被爸妈一句 "程序员 35 岁就失业" 劝退,改报管理类,大学四 年在背不懂的管理术语中挣扎; 把经验和运气,变成数据和逻辑 小镇做题家的同事,填志愿时连 "专业" 意味着什么都没弄清楚,只是跟风选了当年最热门的方向,如 今在并不适合自己的行业里日复一日内耗。 每年大概只有 2% 的考生能接触到志愿专家,剩下的 1300 万考生,可能经历了家长发动亲友、翻烂 学校手册、跑招生会、在小红书和知乎看帖的种种步骤后,依然改变不了资源有限、信息孤岛、一知 半解的局面。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游戏规则正在发生改变。高考志愿填报,是典型的信息密集、决策复杂场景,天 然适合大模型落地。国内已经不少有模型能力,或者有数据积累的公司跃跃欲试。 已经服务 7 年高考的夸克,正试图让数据和大模型把这件原本靠 "大海捞针、经验、运气" 的事,变 成一件可以靠 "智能、数据、逻辑" 完成的事。 最近, ...
“神助攻”还是“大忽悠”?高考志愿填报用AI靠谱吗
高考的号角余音犹在,志愿填报的帷幕早已拉开。虽然深知"考得好不如报得好",但是面对大学和专业 的海量信息,考生和家长们很容易被困入"信息茧房"而无从下手,于是一些人开始求助AI高考志愿填报 助手。 近年来不少互联网大厂推出了基于大模型的AI辅助报考服务,AI不仅能够迅速提供高考政策解读、高 校招生计划和历年录取分数、同水平考生历年报考情况等海量信息,节省时间和精力;还可以基于考生 的选科、分数、名次、院校、兴趣、家长期待、专业或地域优先等条件,运用复杂算法推荐个性化的志 愿方案;利用历史数据和概率模型,对不同院校和专业的录取概率进行预测,帮助考生规划"冲刺、稳 妥、保底"等不同类别的志愿策略。 尽管AI辅助高考志愿填报展现出诸多强大的优势,但我们真的放心将关乎未来的重要决策交给AI吗? AI那冰冷的数据逻辑真的能读懂考生内心真正的梦想和追求吗?AI辅助高考志愿填报到底是"神助攻"还 是"大忽悠"?在AI时代,考生和家长也不能当"甩手掌柜",而要认识到AI并非完美的解决方案,它存在 一些局限性需要审慎对待。 首先,AI的可靠性依赖于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有考生发现,使用不同的AI工具,"一键填 报功能" ...
答好青春考卷 奔赴辽阔山海
6月9日,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高考考点,完成所有科目考试后,考生开心地和"985"号牌警车合 影。 陈效宝摄(人民图片) 6月10日,海南省琼海市的家长手捧鲜花喜迎参加完高考的子女凯旋。 蒙钟德摄(人民图片) 6月9日,重庆市綦江区南州中学考点,考试结束后,班主任和学生们合影留念。 陈星宇摄(人民图片) 6月10日,一名考生走出北京市第八中学考点。当日,2025年全国高考落幕。 新华社记者 李鑫摄 6月10日,2025年全国高考全部结束。最近一周,高考相关话题屡屡登上网络热点。有网友讨论作 文题应该如何破题,有网友为自强不息的考生点赞,有网友加入到网上送祝福的行列,有网友回忆起自 己的青春时光…… 网友表示:高考是学业进阶的一次考验,更是人生之路的新起点。挑灯夜战的汗水、寒窗苦读的坚 持、砥砺前行的足迹,都在这一刻凝成青春奋进的生动注脚。少年意气凌霄汉,青春落笔万花开。愿考 生答好青春考卷,在追梦路上奔赴更加辽阔的山海! 全力确保"平安高考" 又是一年高考时,千万学子迎来人生重要时刻。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 1335万人,全国设7899个考点,35.5万个考场,2.1万个备用考场,安排 ...
学历贬值如何应对?
集思录· 2025-06-12 14:08
1、现在的读书太考天赋。几十年前只需要努力,不需要聪明,基本都能上大学。现在的理科 的知识点,不管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完全超越了之前,没有一点天赋,真的难了。 最近学历贬值的共识在加强,家有初中生,这一年多思考了一些,。 2、本科、研究生学历的占比越来越高,社会对高学历人士的需求相对下降,供大于求。虽然 高学历人数占人口不到15%,但社会越现代化,越是少数人/少数区域引领社会进步。高学历 数量多,最重要的作用是提供了更多试错突破的次数,提高了冗余度。私人部门盈利导向 下,一定是掐尖提供岗位。 3、未来中国想饿死人很难了,物质条件已经很充沛,工业产能已经过剩,农业也一直在工业 化。房子过剩,医疗便宜,三座大山已经倒了两座,只要放下横向比较,最后一座教育大山 也没了,做个普通人一样生活。 自私一点想,孩子太有出息,大概率留不住在身边。有一小部分孩子有出息的老人,靠街道 办送终。 1、幼儿园小学怎么过,多接触不同的兴趣领域,通过广度探索世界。接触数学思维,如果发 现没有天赋,没必要硬啃,加减乘除那些错了不要紧。多听说阅读,偶尔穿插深度阅读。阅 读是为了养成习惯,语言是社会技能,社会技能具有冗余度,准确度不重要。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