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制造
icon
Search documents
他用5年探访中国工厂:一群小人物,把国货做到世界第一
3 6 Ke· 2025-04-13 00:58
Group 1 - The recent "tariff" controversy has reignited global attention o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hich has maintained the largest manufacturing value added globally for 15 consecutive years since 2010, surpassing the United States [1] - China is the only country that covers over 600 types of industrial chains, with 40% of these chains ranking first globally [1] Group 2 - The documentary "Great Manufacturing" directed by Xu Yajun highlights the stories of unnoticed laborers in small towns, showcas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ince 2018 [3][7] - The documentary aims to present a realistic view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voiding overly polished portrayals, and instead focuses on genuine interactions with factory owners and workers [9] Group 3 - The documentary reveals the operations of previously media-closed factories, such as those involved in old clothing recycling, where sorted clothes are sold to Southeast Asia, South America, or Africa after processing [11][13] - The value of second-hand clothing i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developing regions, where basic utility is prioritized over brand and fashion [15] Group 4 - The documentar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the lives of workers, highlighting the disconnect between urban consumers and factory workers [21] - Many factories in rural areas are highly specialized and excel in specific niches, such as the guitar production in a small town that accounts for one-third of China's output [23] Group 5 - The documentary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small factory owners, including the difficulty of scaling operations due to limited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35] - It highlights the competitive nature of low-tech industries like clothing, where transparency leads to price wars and pressure on profit margins [38] Group 6 - The documentary captures the evolving landscape of labor, where younger generations are less inclined to work in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jobs, preferring more flexible options like delivery services [47] - The need for mental freedom and engagement in work i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among workers, who seek to connect with the outside world while performing their tasks [52] Group 7 - There is a consensus among manufacturers that relying solely on 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is not sustainable, and there is a push towards establishing their own brands [54] - The transition to branding is challenging, as many manufacturers struggle with consumer recognition and marketing, often relying on outdated perceptions of domestic products [56]
越南怂了
猫笔刀· 2025-04-05 14:22
今天还在外面度假呢,晚上回来打开笔记本,琢磨了半天也没想好写什么,开天窗不好,随便聊点哈。 昨天评论里说抵制惠普当然不是我分不清它和惠誉的区别,一个老梗罢了。抛开玩笑话我是不赞成对美 商品进行抵制的,因为很简单的道理,那些在中国投资做生意的美国品牌,在立场上都是亲中的,是维 系中美贸易的积极力量。 我们该抵制的是那些对中国充满攻击性和敌意的公司,但问题是这些你在中国内地都接触不到,所以这 事就挺矛盾的。 关于态度强硬的,正反的案例都在明朝。首先是土木堡之变后,蒙古大军进逼北京城,当时有不少大臣 主张避其锋芒,向南方撤退,是兵部尚书于谦力排众议,坚持死守北京。最后的结果是于谦率领军民打 赢了北京守卫战,保住了大明的半壁江山,这显然是成功的案例。 接下来重点关注的还是欧盟、日韩、加澳、东盟的态度,目前表态要报复的主要有欧盟,至于日韩、东 盟都比较温和,它们看起来是不想和美国正面冲突。剩下的加拿大态度强硬,澳大利亚说的都是些不痛 不痒的软话。 然后就是200年后的明朝末年,李自成大军逼近北京,形势危急,当时有人建议崇祯向南京撤退,留得 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这种妥协软弱的提议马上就被主战派压制,崇祯为了面子也就不再提 ...
击败特斯拉、丰田和宝马!比亚迪登顶新加坡销冠
商业洞察· 2025-03-14 09:27
中国电动车又整了个大新闻! 根据新加坡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比亚迪2024年在新加坡干翻了特斯拉、丰田和宝马,直接登顶销量冠军!这可是中国品牌第一次在发达国家市 场称王,太牛了! 数据显示,比亚迪 2024 年在新加坡卖了 6191 辆,比前年暴涨 337%,市场份额占到 14.4%!更狠的是,连豪华子品牌腾势都杀进去了,右舵 版 D9 直接对标埃尔法,把日系豪车脸都打肿了! 其实这波逆袭早有预兆。2023年比亚迪在新加坡就冲到了第四,2024年直接把特斯拉挤下神坛。尤其是2025年开年以来,比亚迪在海外表现亮 眼,继续蝉联新加坡1月、2月品牌销冠。 网友辣评:"以前是特斯拉教做人,现在是比亚迪教造车!" 比亚迪新加坡和菲律宾的董事总经理JamesNg先生表示,比亚迪是第一个在新加坡销量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电动汽车品牌,新加坡推动电动汽车转型的 努力以及比亚迪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比亚迪这波出海可不只是在新加坡秀肌肉。去年我国出口汽车585.9万辆,在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比亚迪出口43.3万辆,同比增长 71.8%,增速位列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直接把"中国智造"刻进了老外的DNA。 如今, ...
从日本股市里的中国概念股股价说起
日经中文网· 2025-03-12 03:22
如果将TDK和Tokyo Electron等在中国营收占比较高的10家主要日企的总市值加权平均值以2024年3 月底为100指数化,截至3月7日已降至67。日本股市上的中国概念股陷入苦战,除了中美分裂导致的经 济放缓隐忧之外,也不能忽视中国企业竞争力提升…… 另一方面,本田在中国的新车销量降至85万辆,同比减少了3成,日产汽车减少逾一成。丰田也减少了 约7%。 乐天证券经济研究所的首席战略师窪田真之指出,"中国企业致力于降低成本最高的电池的生产成本, 开拓纯电动汽车的大众车需求,席卷了整个市场"。 由于与中国企业竞争激化导致的业务重组等原因,计提特别损失的日本企业增加。 东海碳素 (TOKAI CARBON)在2月中旬公布的2024财年(截至2024年12月)合并财报显示,与中国企业竞争 激烈、销售下滑的铝电解炉零部件业务计提612亿日元的特别损失,出现567亿日元的最终亏损。 日本UBE也将推进业务重组,缩减中国企业价格攻势猛烈的基础化学品业务等,预计2024财年(截至 2025年3月)计提约350亿日元的损失。 户田敬久: 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将于3月11日闭幕。日本股市关注的是通过扩大内需来刺激经 ...
这些股获增持!知名外资机构调仓路径曝光
证券时报· 2025-03-11 13:14
3月10日,华明装备发布回购股份公告,披露了截至2月28日的公司前十大股东和前十大无限售条件股东的 情况。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最新持仓在此次回购股份公告中曝光,持 有华明装备1808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2.02%,相较之前有所增持。 华明装备是国内唯一拥有两大全产业链生产基地的分接开关制造企业,全资子公司上海华明被认定为上海 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主要从事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和无励磁分 接开关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历经20载已自主研发了多款分接开关产品,其产品在全球近百个国家 安全运行,成为各国电网和工业用户主要选择的分接开关产品之一。 随着上市公司陆续发布股份回购报告,农历新年后的外资机构加仓动作也浮出水面。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多家知名外资近期密集布局,增持了工业制造领域的一批潜力个股。具 体来看,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增持了华明装备,巴克莱和高盛增持了悦心健康,摩根士丹利则增 持了唯万密封。 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外资纷纷将注意力落在工业制造领域的投资机会,不仅体现出海外 投资者对中国制造业复苏前景的认可, ...
从2000元到2万元,小小“读码器”背后的科创新故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0 01:33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 作 者丨吴蓉 赵晓晨 编 辑丨林曦 刘雪莹 "我1 9 9 0年从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1 9 9 1年到广东时身上只有5 0 0块钱,1 9 9 3年在这白手 起家创业,赚到了第一桶金。如今研祥已发展为中国企业5 0 0强。" 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当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工 商联主席、省总商会会长,研祥高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董事长陈志列用这段往事开场时,与其说他在介绍自己,倒不如说是介绍广东。 无独有偶,3月8日的"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 鹏在发言中"深情告白":"我想特别感谢广东,是广东这片科技创新的沃土孵化了小鹏,并在 小鹏困难时坚定支持小鹏。" 广东机器人产业更是"能打",近日,深圳众擎科技完成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前空翻特技,以 领先的现代传感器系统、智能控制算法"技惊全球"。事实上,作为全国乃至全球机器人产业 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广东已汇聚美的库卡、优必选、汇川技术、越疆机器人、拓斯达、 华数机器人、众擎机器人等一批优秀企业,形成业内赫赫有名的"广东机器 ...
“世界工厂”,重磅信号!产业新生态正隐隐浮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6 12:43
作 者丨 程浩 编 辑丨于长洹 编者按: 中国制造业规模已连续1 5年位居世界首位,如今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持续深化,特别是A I 时 代 的 来 临 , 中 国 制 造 业 在 不 断 迭 代 升 级 中 展 现 出 了 新 的 发 展 范 式 , 并 成 为 中 国 资 产 价 值 获 得 全 球 重 估 的 一 个 关 键 参 照 。 作 为 闻 名 全 球 的 制 造 业 之 都 , 东 莞 是 中 国 制 造 创 新 发 展 的 前 哨 , 也 是 中 国 制 造 新 范 式 的 探 索 者 。 2 0 2 5年全国两会期间,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策划推出《中国制造新范式》全媒体专题报道,以东莞制造作为观 察样本、用专业视角进行深度解析,全方位透视中国制造新范式的内在机理。 国产De e pSe e k大模型横空出世,掀起一股全球性AI旋风,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新科技突破竟能如此迅猛地催生和变 革产业,而中国完全可以借此加快迈向一个新的发展周期、构建一个新的产业体系,特别是裂变制造业发展的新质 能。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 0 2 5年工作重点时明确提出,我国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
他给员工分了8个亿
投资界· 2025-02-27 07:06
出海生意火爆。 作者 I 周佳丽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起因是一张内部会议照片流出—— 如此一幕,让无数打工人羡慕不已。公司背后掌门人是一位长沙8 0后,他靠着把充电宝卖到海外一路做到60 0亿元市值,是中国 出海的标志性公司之一,为身后投资机构创造了home -r u n级回报。 出手豪爽,源自公司过去一年超15亿利润,无疑也是出海赚钱的一缕缩影。 长沙80后分钱 500名员工年薪百万 流出的内部会议照片显示,安克创新分红规模每年翻倍——2022年至2024年经营分享奖金综合分别是2. 5亿元、4.7亿元、8亿元 人民币,公司年收入过百万元的员工从2 022年的209人,增加到了494人。安克创新预计2025年分红将超过10亿元。 据安克创新内部人士向南都·湾财社透露,目前安克创新有约50 00名员工,此次奖金分红到手较为可观,中等绩效人士分到的钱 差不多等同于年薪。部分业务好的团队,奖金会在20个月往上。 分钱如此霸气,引来一众围观,不同的声音传来。有网友在小红书上留言称,安克创新目前员工大比例为外包员工,分红覆盖范 围并不广,甚至被质疑此次照片流出是故意而为之,有营销之嫌。 对此,安克创新相关 ...
突破139亿!当百亿哪吒遇上世界工厂:中国制造新范式接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6 09:55
作 者丨郑康喜 实习生闫洋 编 辑丨于长洹 图源丨梁远浩 摄 "哪吒热"仍在升温。截至2月2 6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总票房已 超1 3 9亿元,成为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前8、登顶动画票房榜首的亚洲电影。 | 排名 | 上映年份 | 总票房(单位:元) | | --- | --- | --- | | 1 阿凡达 | 2009 | 212.00亿 | | 2 复仇者联盟 4: 终局之战 | 2019 | 202.99亿 | | 3 阿凡达:水之道 | 2022 | 168.25亿 | | 4 泰坦尼克号 | 1997 | 164.23亿 | | 5 星球大战: 原力觉醒 | 2015 | 150.19亿 | | 6 复仇者联盟 3: 无限战争 | 2018 | 148.82亿 | | 7 蜘蛛侠:英雄无归 | 2021 | 141.60亿 | | 8 哪吒之魔童闹海 ♣ | 2025 | +2426 139.27亿 | | | | 中国(含港澳台) 137.88亿 海外 1.38亿 | 不过,这并非"哪吒经济"的全景。票房之外,哪吒IP衍生产业链上的各种收入亦蔚为可观。譬 如,上映仅半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