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威胁

Search documents
北约军费飙升至GDP的5%,坑的是谁?
Huan Qiu Shi Bao· 2025-06-26 00:52
渲染"中国海军舰艇数量与美国相当""2030年拥有1000枚核弹头",本质是为北约渗透亚太寻找合法 性。北约用所谓"中国威胁"来为自己的扩军备战铺路,甚至抢在美国前头表态要为可能的台海冲突"做 好准备"。如果北约执意要把战争触角伸到亚洲,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它增加的军费越多,欧洲要吞下 的战略苦果就越大。 这种"自己扩军却指责他人威胁"的逻辑不仅愚蠢,而且很坏。吕特强调北约"没有退出机制",实际 上是恐吓成员国,想要中途跳车,根本不可能。其所宣称的"确保未来安全",恰恰是试图将欧洲绑死在 美国战车上。作为一部早该熄火的战争机器,北约靠紧抱美国大腿、替华盛顿"干脏活"来续命,不断编 造"战争等于安全"的荒唐叙事来唬欧洲人。北约的存在已经成为欧洲的负资产。一个典型例子是,如果 没有北约东扩,俄乌冲突就无从谈起。 6月24日至25日,北约峰会在荷兰海牙举行。在会后的联合声明中,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同意将军 费提高到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这一目标在今年年初由美方提出时曾在欧洲引起"激烈反 弹"。北约秘书长吕特作为华盛顿的"忠实推销员",为了"诓"欧洲国家掏更多钱,可以说想尽了办 法:"俄罗斯威胁"不够用了, ...
狂的没边了!黑莉扬言:如果不买美债,她当选总统后一定报复中国
Sou Hu Cai Jing· 2025-06-24 05:38
近年来,美国对华政策越来越走向极端。 从特朗普政府大张旗鼓地发起"贸易战",到疫情期间美国不断指责中国,再到拜登政府加大对华制裁力度,美国将中国视作"威胁"的言论变得越来越直白、 公开。特别是在一些美国政客眼中,宣扬"中国威胁论",甚至成为"反华先锋",似乎是为自己政治生涯获取关注和话语权的捷径。为了迎合这一政治需要, 某些政客频频发表无视事实、充满荒谬的言论。 近日,美国总统竞选人妮基·黑莉更是公开表示,若中国停止购买美国国债,她将在当选总统后对中国采取报复和打击措施。言辞如此激烈,简直让人难以 置信! 黑莉的言论就像是强买强卖的典型强盗逻辑,简直让人忍不住发笑。自她宣布参选2024年美国总统以来,这位印度裔女性候选人凭借自己独特的身份和一系 列极端的言辞吸引了不少眼球。虽然她的言论引发了热议,但她并非真正的总统热门人选——不仅在民主党阵营中有众多有力的竞争对手,在共和党内部, 民调也显示她的支持率远远落后于特朗普和德桑蒂斯。 正因如此,黑莉才急于通过攻击中国来吸引选民眼球、拉拢支持。她这种做法,实在是荒唐可笑。而这也恰恰暴露了美国经济背后的隐患——美国经济正在 深陷困境,需要一位真正有能力的人来应对这一局 ...
日美菲联演模拟“两船相撞”,陆自前高官渲染“中国威胁”,专家:企图限制中方活动
Huan Qiu Shi Bao· 2025-06-18 22:45
军事专家张军社1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近些年来,日美菲海军以及海上执法部门持续开展所谓 的联合演习、巡航活动,包括日方一直在向菲方提供武器装备,其最终目的还是要"推动"菲方在南海问 题上持续"兴风作浪"。张军社分析认为,日方这样做有两方面考虑,首先是钓鱼岛方向,中国海警持续 开展的维权巡航活动给日方造成"压力",它们想煽动菲律宾在南海方向生事以分散中方"精力"。此外, 这些所谓联合演习的深层目的还是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张军社表示,日本现在是最积极配合美 国"印太战略"的国家之一,很多时候已扮演"组局者"利用海洋问题试图钳制中国。 日本一方面小动作频频,一方面无理指责中国。香港《南华早报》6月18日报道称,日本陆上自卫队前 幕僚长岩田清文近日在接受日媒采访时宣称,中方在钓鱼岛海域所采取的"日益强硬的举动"是在为"登 陆和占领钓鱼岛"做准备。 据报道,岩田清文表示,过去两年中国在钓鱼岛周边的海上存在不断加强,他妄称中国海警船"频繁进 入日本领海",并指责今年5月中国海警舰船出动舰载直升机在钓鱼岛海域维权的行为。报道还援引岩田 清文的话称,中国海警也"已经做好准备",采取可能的夺岛行动。岩田清文称:"(中 ...
拿到稀土后,欧盟变脸,取消中欧对话,冯德莱恩找特朗普“告状”
Sou Hu Cai Jing· 2025-06-18 16:54
特朗普上任初期,其对外贸易政策的强硬态度,特别是"敌友不分"的做法,令欧盟感到极大的压力。为了应对特朗普政府的这一系列挑战,欧盟采取了双管 齐下的策略。一方面,欧盟高层不断释放强硬信号,表明如果美国继续加征关税,他们将毫不犹豫地进行反制;另一方面,欧盟还主动调整了对中国的政 策,表现出希望通过加强中欧经贸合作来缓解美国带来的压力。包括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内的多位欧盟高级官员,纷纷主动与中方联系,表达希望在 经济领域加强合作的意愿,似乎暗示着欧盟有意通过"联华制美"的战略来摆脱美国的压力。 面对欧盟的这些"橄榄枝",中国基于互利共赢的原则,作出了积极回应。中国不仅暂停了针对欧盟的一些"双反"调查,还在稀土出口问题上给予了欧盟特别 的优惠待遇。近期,我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与欧盟负责经贸的高官谢夫乔维奇进行会谈时,明确表示将为符合条件的欧方稀土出口申请开设绿色通道。这一举 措表明,中国在处理中欧关系时,展现出了极大的诚意与善意。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经过长时间的施压,并且不断寻求与中国的谈判,才在稀土出口问题上获得了中方的部分让步。而与此相比,中方对待改善中欧关系的 态度可谓更加宽容和积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欧盟在 ...
卢比奥对中国“垄断”稀土感到愤怒:美国想要蛋糕,却不愿进厨房
Sou Hu Cai Jing· 2025-06-10 01:24
Group 1 - The core issue discussed in the recent US-China leadership call is the trade and technology disputes, particularly focusing on China's control over rare earth exports [1] - US Treasury Secretary labeled China as an "unreliable partner" due to its restrictions on rare earth exports, claiming that China had previously intended to supply the US but has now withheld it [1] - US Secretary of State expressed outrage over China's "monopoly" on rare earths over the past 25-30 years, accusing China of deceitful practices to achieve global dominance [3] Group 2 - Historically, the US has abundant rare earth resources but outsourced the "dirty work" of mining and processing to China due to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cost concerns [5] - China invested significantly over three decades to develop its rare earth industry into a global leader, while the US focused on deindustrialization and financial markets [5][7] - The US faces challenges in re-establishing its rare earth supply chain, including high costs, long timelines, and a lack of technical expertise [7] Group 3 - The US's realiz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rare earths came only after imposing sanctions on China regarding chips and technology, highlighting a lack of foresight in its industrial strategy [8] - The current geopolitical negotiations will depend on what concessions the US is willing to make in areas such as tariffs and technology exports in exchange for rare earth access [8]
美国为何总针对中国?英国学者给出答案,美国觉得自己天下第一!
Sou Hu Cai Jing· 2025-06-08 15:49
关税战中,特朗普对一些国家"选择性豁免",但唯独对中国层层加码。 这不是美国第一次针对中国了: 从2018年的贸易战,再到渲染"中国威胁论"等等。 明明这么做对美国来说好处不大,甚至还让美国民众为之买单。 但美国就像"狗皮膏药"一样,似乎要跟中国死磕到底。 对此英国专家给出了答案,这是因为中国犯了一个重要的"原罪"! 美国4月初开始对全球各国增加关税。 然而在反对声音冒出之后,美国做了一个很明显的针对行为。 那就是给一些国家的加关税先按下暂停键,但是却对中国关税是加了又加。 这么做的目的,仅仅是因为中国没有选择低头吗? 从美国长期以来的行为来看,他们对中国的针对性有点太强了。 近年来,美国一直在世界上宣传他们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涉及的范围是越来越大,从环境威胁到食品威胁,再到计算机威胁。 比如去年美国和欧盟一起给中国新能源车加税。 他们一直强调"中国的产能过剩"对他们造成了影响。 还被爆出美国每年花费上亿元,买抹黑中国的稿子。 在美国军费排名世界第一的情况下,却炒作中国在大幅度增长军费。 就连美国总统都下场,前几天特朗普发了几张中国环境污染的图片。 结果却被证实拍摄的地点根本不在中国,甚至图片上的垃圾都是 ...
美国五角大楼任命印太事务负责人,曾频频炒作“中国威胁论”
Guan Cha Zhe Wang· 2025-06-05 09:13
报道称,诺实际上一直在国防部履行负责印太安全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的职责,曾两次陪同国防部长皮 特·赫格塞思出访亚洲。赫格塞思3月宣布对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一些地区投资20亿美元,以加强基础设施 建设,就有诺从旁协助。他2024年10月曾率领美国国会代表团前往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访问,讨论"第二 岛链"问题。 【文/观察者网 王一】本周早些时候,美国国防部提名曾在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担任法律顾 问、炒作过"中国威胁论"的美籍韩裔官员约翰·诺(John Noh)担任负责印太安全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 韩国《朝鲜日报》6月4日指出,该职务是五角大楼在亚洲地区的关键职位,负责监督美国在东亚、东南 亚的军事战略和联盟。在美国与中国关系紧张、盟友们正寻求美国明确其在该地区的长期立场的当下, 极具挑战性。 根据美国国防部网站披露的信息,诺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和布朗大学法学院,曾是一名美国驻阿富汗的陆 军军官。后来,他开始从事法律工作,在得克萨斯州出任助理检察官,负责贩毒案件。 在"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期间,诺主要负责美国及其盟友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并在该地区开展以国防为 重心的合作。后来在特朗普宣誓就职当天,诺开始担任国防部负责东亚 ...
美智库:美国实力在下降?中美博弈的5大战场,中国将如何获胜?
Sou Hu Cai Jing· 2025-06-05 07:16
硬核较量,谁能笑到最后? 科技领域无疑是中美博弈的核心战场,人工智能、半导体、5G等高端技术都牵动着两国的命脉,任何一项都可能成为争夺制高点的关键因素。美国采取了 典型的"高墙内院"策略,将自己的核心技术牢牢保护在围墙内,力求不让中国触碰到这些技术。 在舆论战方面,美国无疑占据了先机。凭借好莱坞、CNN等媒体平台以及智库的支持,美国不断推动"中国威胁论",尤其擅长围绕新疆、香港等敏感话题炒 作,试图将中国塑造成全球秩序中的"坏蛋"。尤其是在2021年,美国官员频频在国际场合指责中国,联合盟友推动制裁,希望借此制造国际压力。 而中国的回应也相当明确,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帮助发展中国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援助实现实实在在的利益,赢得了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国家的好感。 在这一过程中,CGTN、环球时报等媒体积极发声,宣传中国的抗疫成就和经济发展,用事实回应美国的抨击。2023年,中国通过疫苗外交成功为多个国家 提供支持,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形象。 如今,美国的舆论攻势仍然在西方国家发挥一定影响力,但中国在全球南方的影响力却逐渐扩大。未来,只要中国能在讲述自己故事的方式上更加灵活,同 时增强硬实力,就有可能突破美国在话语上 ...
高志凯:当两岸最终统一时,赫格塞思先生请不要假装惊讶
Guan Cha Zhe Wang· 2025-06-04 07:41
编者按:5月31日,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发表演讲,大肆渲染中国威胁, 就涉台、南海等问题发表消极言论。对此,我国外交部表示:赫格塞思无视地区国家求和平 谋发展的呼声,兜售阵营对抗的冷战思维,抹黑攻击中国,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充满挑 衅挑拨。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如何评判美国防长此番挑衅性言论?观察者网就此连线了国际问题学者、全球化智库 (CCG)副主任高志凯。 【对话/观察者网 唐晓甫】 观察者网:5月31日,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首次登台发言。他在演讲中竭 力渲染"中国威胁论",并称如果中国大陆试图"征服"台湾地区,将会带来"毁灭性后果"。你对此有何解 读? 高志凯:赫格塞思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关于台湾海峡两岸所发表的言论具有破坏意义,毫无建设性,但 我们一定要仔细琢磨他这番说法的真正用意。 我最近说过,赫格塞思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所说的任何一句话也无法改变现实: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民。无论他说什么、如何上蹿下 跳,或者编造各种各样的谎言,都改变不了这一法理事实和中国统一的大趋势。 ...
连线“香会”现场:赫格塞思的如意算盘下,亚太盟友难掩焦虑
Bei Jing Ri Bao Ke Hu Duan· 2025-06-01 15:18
Core Points - The 22nd Shangri-La Dialogue was held in Singapore from May 30 to June 1, with a notable change in China's representation, sending a delegation from the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instead of a higher-level official [1][7] - U.S. Defense Secretary Lloyd Austin's speech emphasized the "China threat," particularly regarding Taiwan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which was met with strong rebuttals from the Chinese delegation [1][5] - The dialogue highlighted the contrasting perspectives on regional security, with U.S. officials advocating for increased defense spending among regional allies, while many attendees expressed skepticism about U.S. intentions and commitments [4][10] Group 1: U.S. Position - U.S. Defense Secretary Austin's remark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hegemonic mindset, aiming to provoke confrontation and promote U.S. interest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3][4] - The U.S. is perceived to be pressuring regional allies to increase defense spending, effectively pushing them to purchase American military equipment [4][10] - Many attendees at the dialogue expressed disappointment with Austin's speech, viewing it as lacking substance and primarily focused on maintaining U.S. dominance without offering concrete security guarantees [10] Group 2: China's Response - The Chinese delegation, led by Major General Hu Gangfeng, firmly rejected the accusations made by the U.S., labeling them as unfounded and aimed at inciting conflict in the Asia-Pacific [1][5] - China's participation at a lower level this year was framed as a strategic choice, emphasizing constructive dialogue and mutual respect rather than a sign of diminished importance [7][8] - The Chinese response highlighted a commitment to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e region, contrasting sharply with the confrontational tone of the U.S.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