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贷结构
icon
Search documents
信贷结构更加适配经济发展 5年来企业贷款占比升约5个百分点
Xin Hua Cai Jing· 2025-05-14 14:48
新华财经北京5月14日电(记者翟卓)记者14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近年来我国信贷结构持续改善, 有效支持经济结构转型。近5年来企业贷款及居民贷款占比分别升、降约5个百分点。 受访人士表示,近年来,经济结构的优化、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信贷结构优化的主导力量,同时人 民银行也积极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引导经济结构优化的作用,两方面共同作用下,信贷增量的投向明显改 变,带动信贷存量结构也趋于优化。 在其看来,目前我国贷款余额已超过265万亿元,每一个百分点的存量结构优化作用都非常显著。而且 从存量角度观察,更能反映结构优化的效果和趋势。 如从企业和居民角度看,记者从人民银行获悉,2021年以来,企业贷款占比由63%升至约68%,居民贷 款占比相应由37%降至约32%,一升一降的背后,表明信贷资金更多投向了实体企业,居民融资需求下 降也与买房投资等更趋理性有关。 分企业类型看,2021年以来,小微企业占全部企业贷款比重则由31%升至约38%,大中型企业贷款占比 由69%降至62%。 据介绍,这一方面是因为普惠小微贷款发力明显,助企惠民成效显著,另一方面也与近些年债券等直接 融资发展、大企业融资更趋多元化有关。金融市场发展 ...
重要数据,央行发布
新华网财经· 2025-05-14 14:02
去年四季度,用于化债的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超2万亿元,今年前4个月又发行了近1.6万亿元。业内 专家称,据估算,对应置换的贷款约有2.1万亿元。还原后,4月末人民币贷款增速维持在8%以上。 地方债务置换不影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而且利好经济长远发展。业内专家进一步分析,长远看, 地方债务置换有利于减轻地方化债压力,让其卸下包袱、轻装上阵,畅通资金链条。 央行5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7%,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 长8%,增速均较3月末时明显加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2%,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增速超过 8%。 业内专家表示,金融总量数据增长既"稳"又"实",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4月是传统的信 贷"小月",从前4个月的整体情况看,我国金融总量上行,融资价格下行,呵护宏观经济稳定运行。 展望未来,业内专家称,近期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的推出,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将对实体经济有效需 求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金融总量仍有望保持平稳增长,稳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 核心数据一览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仍较大 数据显示,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5.7万亿元,同比增长7 ...
居民买房投资更趋理性!4月金融统计数据透露哪些信息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5-14 13:47
整体来看,主要受隐债置换、季末透支及关税战骤然升级等影响,4月新增贷款有所回落。同期新增社融大幅度同比多增,4月末M2增速较上月末 也有显著上升。分析人士指出,两个主要金融总量增速加快,表明当前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增强,预计下半年央行会继续实施降息降准。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居民买房投资更趋理性 新增信贷方面,前4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06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518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41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601 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2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0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83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899亿元;非银行业金 融机构贷款增加768亿元。 4月是信贷小月,单月新增信贷有所回落。综合央行此前披露的数据,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统计发现,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00亿元,环比季节性 少增3.36万亿元,同比少增4500亿元。从分项来看,4月企业贷款同比少增2500亿元,同期企业中长期贷款、企业短贷和票据融资同比分别少增 1600亿元、700亿元和40亿元;居民贷款同比少增50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435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4月信 ...
4月社融新增1.16万亿背后,信贷结构出现这些变化
Sou Hu Cai Jing· 2025-05-14 12:57
从存量结构看,4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1.9%,同比低0.9 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20.3%,同比高2.1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7.7%,同比低0.4个百分 点。 从增量看,2025年前四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6.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61万亿元。其中,对 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同比多增3397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85万亿元,同比多 增3.58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7591亿元,同比少4095亿元。4月当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16万亿元。 分析人士表示,政府债券发行加快是前四个月社融最主要的拉动因素。今年财政预算赤字率提高至 4%,计划新增国债、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等政府债券近12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发行节奏上, 年初以来国债、地方专项债发行进度也明显快于往年,用于化债的2万亿元特殊再融资专项债也发行了 约70%。近期财政部还启动了支持"两重""两新"的1.3万亿元特别国债,预计后续特别国债的发行进度仍 会保持较快速度,促进拉动需求,提振社会信心,对社融形成有力支撑。 上述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信 ...
4月信贷“成绩单”出炉:贷款规模合理增长 利率保持历史低位
Sou Hu Cai Jing· 2025-05-14 11:42
5月14日,央行发布4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4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5.70万亿元,同比增长 7.2%;1-4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0.06万亿元,与上年同期大致持平。 4月份,虽然新增贷款规模有所放缓,但从结构上看,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增速均高于 同期各项贷款增速。同时,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 有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在去年同期高基数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速,消费、投 资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均明显好转,既反映了去年9月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也体现出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后,各项宏观政策及时响应、协同发力,社会信心持续提振。 融资成本"往下走"金融总量有望继续保持合理增长 4月份,我国金融总量"有上行",从前4个月金融总量数据看,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人民币贷 款增速持续高于名义GDP增速,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仍然较大。市场人士表示,金融总量数据持 续较好,体现出央行逆周期调节和金融稳经济的效果。 同时,我国融资成本"往下走"。央行数据显示,4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2%,比上月 低约4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约50个基点;个人 ...
信贷结构亮点频现,一揽子政策发力赋能经济
Di Yi Cai Jing· 2025-05-14 10:29
预计在5月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出后,未来金融总量有望继续保持合理增长,巩固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的基础。 4月以来外部不确定性加大,但国内经济仍有较强韧性。 5月14日,央行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有所抬升,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同 时,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2%,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仍超过8%。 外贸稳增长态势延续。前4个月,以人民币计价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4%,以美元计价进出口 同比增长1.3%,增速均较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4月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速为8.1%,较前值有所回 落,但仍明显高于过去10年出口增速季节性均值,维持较强韧性。 市场专家分析,美国加征关税对我国出口的冲击效应有所显现,但我国对非美国家转口贸易保持较高增 速,有一定抵消作用。预计在5月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出后,未来金融总量有望继续保持合理增长,巩固 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 信贷结构持续改善 1~4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0.06万亿元,与上年同期大致持平。信贷结构也出现了不少亮点。记者从 央行获悉,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4.31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71万亿 元,同 ...
央行:居民买房投资更趋理性
第一财经· 2025-05-14 09:29
今年以来,信贷结构持续改善,支持经济结构转型。第一财经从央行获悉,从企业和居民角度看, 2021年至今,企业贷款占比由63%升至约68%,居民贷款占比相应由37%降至约32%,一升一降的背 后,表明信贷资金更多投向了实体企业,居民融资需求下降也与买房投资等更趋理性有关;从行业投 向看,2021年至今,在全部中长期贷款中,制造业占比由5.1%升至约9.3%,消费类行业占比由9.6% 升至约11.2%,而传统的房地产和建筑业占比则由15.9%降至约13%。 ...
央行:居民买房投资更趋理性,5年来居民贷款占比降5个百分点
news flash· 2025-05-14 09:15
今年以来,信贷结构持续改善,支持经济结构转型。从央行获悉,从企业和居民角度看,2021年至今, 企业贷款占比由63%升至约68%,居民贷款占比相应由37%降至约32%,一升一降的背后,表明信贷资 金更多投向了实体企业,居民融资需求下降也与买房投资等更趋理性有关;从行业投向看,2021年至 今,在全部中长期贷款中,制造业占比由5.1%升至约9.3%,消费类行业占比由9.6%升至约11.2%,而传 统的房地产和建筑业占比则由15.9%降至约13%。(第一财经) ...
宁夏金融总量合理增长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Sou Hu Cai Jing· 2025-05-04 06:04
总体来看,一季度全区社会融资规模稳步扩大,存贷款总量合理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融资成本稳 中有降。分部门看,住户贷款余额3867.63亿元,同比增长7.5%;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6323.73亿元,一 季度新增90.52亿元。从期限看,全区中长期贷款余额6874.74亿元,一季度新增109.77亿元,占各项贷 款增量的48.0%,有力支持了我区重大项目建设和个人合理住房需求;短期贷款余额2490.00亿元,同比 增长5.8%,一季度新增151.06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66.1%,有效满足了企业的合理流动性融资需 求。 在信贷总量、政府债券以及银行承兑汇票持续增长的带动下,全区社会融资规模增势较好。一季度,全 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86.91亿元,同比多增191.20亿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其中,对 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量分别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的47.2%、28.3%和19.9%。据了解,截至3月末,全区个人非住房类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1%,明显 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有效满足了消费领域的融资需求。工业及基础设施贷款投放力度较大,一季度,全 区工业贷 ...
兴业银行(601166):利息净收入和中收成两大亮点,信贷结构优化再进一程
Investment Rating - The report maintains a "Buy" rating for the company [1]. Core Insights - The company's revenue for Q1 2025 was 557 billion yuan, a year-on-year decrease of 3.6%, while net profit attributable to shareholders was 238 billion yuan, down 2.2% year-on-year [4][6]. - The non-performing loan (NPL) ratio slightly increased by 1 basis point to 1.08%, and the provision coverage ratio decreased by 4.4 percentage points to 233% [4][10]. - The report highlights that net interest income continues to show stable growth, with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1.3% in Q1 2025, contributing 0.8 percentage points to revenue growth [6][10]. Financial Data and Profit Forecast - Total revenue is projected to be 212,493.02 million yuan in 2025, with a year-on-year growth rate of 0.13% [5]. - The net profit attributable to shareholders is expected to reach 78,532.42 million yuan in 2025, reflecting a year-on-year growth of 1.72% [5]. - The report forecasts a steady increase in net profit growth rates for 2025-2027, with expected growth rates of 1.7%, 4.8%, and 5.9% respectively [10]. Loan and Deposit Performance - The company's total loans increased by 4.8% year-on-year in Q1 2025, with new corporate loans exceeding 150 billion yuan, particularly in technology and green sectors [6][9]. - Total deposits reached 5,627.965 billion yuan, marking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10.3% [11]. Key Ratios - The report indicates a net interest margin (NIM) of 1.59% for Q1 2025, a decrease of 2 basis points year-on-year but an increase of 6 basis points quarter-on-quarter [10]. - The cost-to-income ratio improved to 24.22%, a decrease of 15.3 percentage points year-on-year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