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

Search documents
北京博物馆季科技月启幕 探索科技赋能与文化惠民融合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6 01:49
启动仪式上,来自石景山区博物馆的AI数智人讲解员"噗噗"发布了科技月的活动内容,代表主办方向北 京地区博物馆和科技企业发出邀请,共同探索"科技+文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作为2025北京博物馆季的核心板块,科技月将创新构建"政府主导、市区联动、社会参与"协同机制,深 度整合全市博物馆与科技资源,通过"博物馆+科技"跨界融合手段,注重科技赋能与文化惠民相结合, 通过数字化手段降低文化参与门槛,运用智能技术提升服务效能,努力实现"文物活起来"的文化传播目 标。 2025北京博物馆季科技月5日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启动。科技月期间,北京将创新博物馆科技应用场景, 举办多场博物馆科技展示活动,让民众感受"博物馆+科技"魅力。 科技月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人民政府和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科技月以"玩得转的科技 摸得到的历史"为主题,旨在推动科技与博物馆深 度融合,搭建"科技成果转化、跨界资源协同创新"的战略平台。 "时空和鸣——解密达·芬奇的艺术科技与自然韵律"展览现场,策展人向观众介绍达·芬奇手稿中的模型 重建"巨型攻城弩"模型。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国家自然博物 ...
呈现千年壁画之美(新书问答)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6-03 22:45
画面中心,多闻天王头戴璎冠,身着铠甲,须髯向左飘起,右手执长柄宝幡,怒目传神,威严自在。 觉山寺舍利塔壁画较为完整地描绘了明王形象,开启了元、明、清明王类造像的先河。 近年来,伴随"文博热"持续升温,承载着中国古人信仰与审美的古建筑、壁画、彩塑等受到追捧,相关 主题图书层出不穷。其中,由杨平主编、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地上看山西:中国古代寺观传世 壁画》,以大开本图典的形式,收录几百幅高清照片,带读者近距离赏析34座山西古代寺观中的传世壁 画,感知艺术审美与历史文化的完美融合。该书自上市以来热销逾万册,受到读者广泛好评。近日,该 书制作团队接受我们的专访,讲述这部图像书如何呈现山西寺观壁画的壮美与细腻。 问:《地上看山西:中国古代寺观传世壁画》的书名很有意思,为什么起名"地上看山西"?地上"看"山 西,"看"的是什么? 开化寺壁画,反映了佛俗两界的深度融合,被称为壁上版"清明上河图"。 问:运城市芮城县永乐宫《朝元图》壁画被誉为"世界绘画史上的罕见巨制",在400多平方米的墙面, 描绘了286位神仙和道教人物,却能做到画面井然有序、神韵十足。如何看待这幅壁画在中国古代艺术 体系中的地位?在书中,团队是如何 ...
东航举办"空中赏文物 晋楚端午情"主题航班活动 开启传统文化云端盛宴
Zhong Guo Min Hang Wang· 2025-05-30 06:36
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申瑜 报道:2025年5月29日,由山西太原飞往湖北武汉的中国东方航空MU2437航班 化身空中文物展厅,在万米高空成功举办"空中赏文物 晋楚端午情"端午主题航班活动。此次创新性的 文化传播实践,以空中廊桥连接三晋大地与荆楚文化,为百余名旅客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传统文化盛 宴。 "此刻我们正飞向屈原故里湖北,让我们共同感受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随着客舱特色广播响起,客舱 内响起热烈掌声。旅客王女士表示,这个端午节不仅收获了端午文化知识,更通过文物讲解、集章登机 牌等创新形式,感受到传统文化焕发的时代魅力。 端午主题航班围绕"龙舟—文物"主线为旅客创造沉浸式体验。作为本次活动最大亮点,山西博物院特别 授权东航在航班上展示镇馆之宝"龙形觥"高精度仿制品。该文物以龙首为盖、鼍纹为饰,其蜿蜒造型与 龙舟竞渡中"飞龙在天"的意象形成跨越三千年的呼应。具有山西博物院志愿讲解员资质的东航员工化身 空中文化使者,手持这件商周青铜重器,向旅客生动讲解其独特造型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当讲解员 执飞本次航班的乘务长肖瑞介绍,此次主题航班是东航山西分公司举办的"云端传晋韵"系列活动的第二 场,正月十五东航已在太原飞往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看“数智山东”如何惊艳文博
Xin Hua Wang· 2025-05-23 00:42
Group 1 - The 21st China (Shenzhen) International Cultural Industries Fair opened with a focus on "Innovation Leading Trends, Creativity Illuminating Life" [1] - The Shandong exhibition area featured six major sections showcasing nearly 100 enterprises and over 2,000 products, highlighting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echnology [1] - The Shandong exhibition emphasized digital technology's role in enhancing the film industry's productivity, showcasing key film bases and new business models [3] Group 2 - The Shandong exhibition included a "virtual film studio" where visitors could participate in filming experiences, demonstrating advancements in film production technology [2] - Innovative health technology was showcased, including an AI health assessment mirror and a robot for personalized SPA treatments, reflecting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in cultural consumption [4][6] - The "Good Guest Shandong · Qilu No. 1" tourism train was presented as an immersive cultural experience, allowing visitors to explore Shandong's attractions interactively [7]
文博场馆成城市旅游新地标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5-22 22:52
游客头戴VR装置在海南省博物馆体验《遇见东坡》VR探索项目。 主办方供图 游客在昆明动物博物馆参观。 梁志强摄 新华社发 文博场馆受到各年龄段游客喜爱,不仅是年轻人热衷的"打卡地",也是亲子家庭寓教于乐的首选。 途牛旅游网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河南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游 客人气最高。 游客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参观。 孟德龙摄(人民图片)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多家博物馆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近年来,"网红"博 物馆、"网红"文物频频涌现,文博场馆地标效应凸显,成为城市旅游的新名片,越来越多的人"为一座 博物馆奔赴一座城"。 "文博游"产品热度高 "现在来北京的游客,无论是跟团游还是自由行,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必游之处,除了闭馆日,几乎 每天都是人山人海。"多家旅行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博物馆"搜索量同比增长近500%,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中国电影 博物馆的搜索量增长均超900%,青岛啤酒博物馆的搜索量增长超470%。一些特色博物馆尤其受到00 ...
助力“文博热”如何规范非馆方讲解
Zhong Guo Qing Nian Bao· 2025-05-22 03:23
随着"文博热"持续升温,馆方讲解变得供不应求,不少游客转而选择非馆方讲解。然而,价格高、讲解 不专业、无故取消等问题影响着大家的旅游体验。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7.1%的受访者 体验过非馆方讲解服务。讲解不专业(48.5%)、无视史实(38.1%)、价格高(35.3%)是受访者认为 非馆方讲解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规范非馆方讲解,76.0%的受访者建议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对讲解 员、讲解词进行审核把关。 听非馆方讲解像开盲盒? 摄影爱好者杨彭喜欢在北京边走边拍古建筑,进入古建内参观时常会请导游讲解。"但当下一些景点的 馆方讲解资源有限,我有几次就请了相对贵一些的私人讲解。" 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张清和闲暇时喜欢逛博物馆。他觉得,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展品,看起来并不显眼, 观众可能不了解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所以听讲解是挺有必要的,但每逢节假日,馆方讲解"一位难 求",这就让非馆方讲解有了市场。 调查中,67.1%的受访者体验过非馆方讲解服务。 北京一所高校的大三学生楚雅淇认为,非馆方的讲解通常无法保证质量,因为是营利项目,可能会找一 些噱头吸引听众,但讲解 ...
烟台探索在博物馆里上好“大思政课”
Da Zhong Ri Bao· 2025-05-22 02:18
具体包括:阵地资源共享,联盟博物馆开放馆藏文物、数字资源及特展内容,建立"思政教育资源 库",为学校提供线上线下教学支持。同时,设立"校园微型博物馆",馆校联合策划主题展览,打造校 园文化阵地。队伍共建方面,馆校互聘专家,博物馆研究员兼任"校外思政导师",高校教师参与博物馆 研究与策展实践,定期举办"思政+文博"融合教学培训,提升教师课程设计能力与博物馆教育服务水 平。课程研发方面,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结合海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馆校联 合开发设计思政课程和研学内容,同时探索利用VR、AR技术,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提供沉浸式研学 体验。通过系列活动将课堂从教室延伸至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打造沉浸式、互动型思政教 学新样态。 "此次活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思政工作新局面的创新实践,学校将积极响应联盟倡 议,全力打造'一城一馆一课'品牌。坚持文化传承、资源共享、科技创新、数字赋能,让'博物馆里的大 思政课'亮起来,聚力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博物馆思政育人新阵地。"烟台职业学院校长温金 祥说。 近年来,烟台市坚持规范与扶持并举,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
因为鲜活,所以热爱(快评)
Ren Min Ri Bao· 2025-05-18 22:02
"文博+社交""文博+消费""文博+科技"……博物馆的"打开方式"更加多元,IP塑造更加深入人心。年轻 人对博物馆的爱不止于逛展打卡,从文创设计到策展、从深耕研究到数字化传播,年轻人将为博物馆的 发展带来更多青春力量。 从线下到线上,这届年轻人越来越爱博物馆。数据显示,中国国家博物馆去年35岁以下观众占比超六 成,"凤冠"IP全系列产品销售额超亿元,火热的博物馆文创市场中年轻人是消费主力军。社交媒体上, 年轻人晒"二创"层出不穷,一个个"文物标本"变成了创意激发器、时光穿越门。 因为鲜活,所以热爱。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走出来",触动了年轻人的文化DNA。洛阳博物 馆里,年轻人在模仿文物"打卡"中感受跨越千年的情感相通;甘肃省博,文创IP新空间让文物融入现代 生活;江苏南博"小粉炉"不仅有可触摸的数字展陈,还有自己的文创"CP";湖南省博狸猫纹跃入街 头"快闪"、来到公众身边……挖掘文物内涵、创新呈现方式、应用科技赋能,博物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践中把文化表达变得更潮流、把文博展览变为新时尚,实现与年轻人文 化需求的"双向奔赴"。 热爱不息,传承永续。有人提出疑问,诙谐的文 ...
全息纱幕还原古乐、VR体验卧薪尝胆!历史+科技让文博热再升级
Sou Hu Cai Jing· 2025-05-18 09:29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当下,"文博热"持续升温,当古韵与科技交织,历史与潮流碰撞,古老的文物"走"出展柜,为观众带来可听、可触、可感的新 体验,一起去河南、湖北看看。 河南博物院院长 马萧林:通过古乐复原展演、讲解舞台剧,聆听历史回声;更能通过VR、XR类型的沉浸式展览,身临其境置身历史,让沉睡千年的历史 图景生动再现。 伴随着VR技术的广泛应用,各地博物馆也在不断创新应用场景,本土化、精细化的展览内容不断涌现。在湖北省博物馆,近期推出全国首个电影级数字 文物VR展《穿越青铜纪》,观众选择沉浸角色、戴上VR头盔,就可以穿越回到2000年前的春秋战国,走进曾侯乙的宫殿,聆听编钟乐音的美妙,感受古 人铸造技艺的高超;也可跟随越王勾践,亲历卧薪尝胆的艰辛,体验征战沙场的豪情。 《穿越青铜纪》项目中的角色、文物等模型资产超3万件,通过高精度3D建模、动作捕捉、实时渲染等技术,观众们从"看展"变成了"玩展"。 在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复原的300余件音乐文物中,"镇院之宝"——贾湖骨笛始终占据"C位"。这件距今八千年的骨质管乐器,至今依然能演奏出苍茫古 韵。 依托音乐考古成果,古乐团正持续扩充千年曲库,如今已累计有20 ...
“小而美”的博物馆为何突然大量走红?
Xin Hua Wang· 2025-05-18 03:52
Group 1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rising popularity of small and beautiful museums, which have become "internet celebrities" due to their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ability to attract visitors without the crowds typical of larger institutions [1][2]. - During the recent "May Day" holiday, several lesser-known museum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visitor surges, with the Luoyang Longmen Museum receiving 37,000 visitors and the Anhui Chu Culture Museum exceeding 77,000 visitors [1][2]. - Social media discussions around "small museums" have increased, with keywords like "no crowds" and "no reservations" becoming popular, indicating a shift in public interest towards these smaller institutions [2]. Group 2 - The success of small museums is attributed to their innovative approaches and unique offerings, such as immersive experiences and local storytelling, which differentiate them from larger museums [3][5]. - Examples of successful small museums include the Hunan Taojiang County Museum, which attracted 250,000 visitors in under a year, and the Shanxi Jin Merchant Museum, which offers hands-on activities for children [2][3].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at small museums focus on local history and culture, providing visitors with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regional heritage [2][3]. Group 3 - Small museums are increasingly integrating their exhibitions with commercial spaces to enhance visibility and visitor engagement, such as the Guangdong Zhongshan Longquan Museum located within a hotel [6]. - The article notes that partnerships with larger museums have been beneficial for small museums, allowing them to host significant exhibitions and enhance their cultural offerings [7]. - Some small museums have successfully combined traditional exhibits with modern experiences, such as nighttime tours and interactive performances, leading to increased visitor numbers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