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物保护
icon
Search documents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部署外事文物保护乡村振兴和知识产权等工作
Shan Xi Ri Bao· 2025-06-21 00:37
会议强调,要加强文物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深入挖掘阐释蕴含其中的多重价值,扩大优质文博产 品和服务供给,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会议强调,要锚定建设西部示范知识产权强省目标任务,着力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 用、高标准保护、高品质服务,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6月20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传达中央有关文件精 神,研究我省贯彻落实措施,部署外事、文物保护、乡村振兴和知识产权等工作。省委书记赵一德主持 会议。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发言精神,高质量落实 峰会涉陕成果,全力保障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运行,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贡献更多力量。要持续 加强与中亚地区互联互通,强化陆港空港协同,提升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能级,推动物流通道从"点 对点"向"枢纽对枢纽"升级。要持续深化经贸往来,依托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杨凌农高会、"走近中 亚·陕耀丝路"等展会活动,促进贸易投资增量提质。要持续密切人文交流,不断拓展文旅、科教、卫 健、农业等领域合作空间。要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力量统筹,构建齐抓共管的工 ...
黄土下的文明与火种
Ren Min Wang· 2025-06-18 06:31
当下,考古与盗墓题材的艺术作品热度不减,电影、电视剧层出不穷,口碑也褒贬不一。《护宝寻 踪》锁定在厚重黄土地的传奇故事,以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 多重叙事结构,生动、立体地刻画了文物保护群体在不同维度上的坚守与付出。 《护宝寻踪》以陕西重大考古发现——汉文帝霸陵的惊世揭秘为蓝本,以极具戏剧性的江村大墓考 古发现的真实事件为核心。导演惠楷栋是地道的西安人,带着对历史的敬意,对家乡的自豪,将几千年 沉淀的历史文化搬上了荧幕。 这部以"文物保护"为主题的电视剧将镜头对准了一群鲜为人知的文物"守灯人",让文物追索、古墓 探秘、犯罪博弈、文物保护等元素在剧中交织融合,构成了一幅跌宕起伏的护宝画卷。每一件文物的归 位,都是文保人与盗墓者之间的拔河;每一道墓砖的纹路,都是文明与贪婪的无声见证。 《护宝寻踪》播出后反响极佳,剧情反转不断,带动着观众的心始终被剧中的人物和事件深深地吸 引、牵动。 这部剧是对"真实"的极致追求,不仅是对一线文保工作者的深情致敬,也是对观众的真诚呈现。制 作团队先后五次历时数月到文物保护单位、考古研究机构调研。亲入考古现场,交流采访,与一线文保 工作者日日夜夜,同吃同住,同甘共苦,体验他们的坚守与付 ...
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会见欧盟国家驻华使节团
news flash· 2025-06-17 01:23
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6月16日在兰州会见了来甘访问的欧盟及成员国驻华使节团一 行。胡昌升表示,愿持续深化与欧盟国家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扩大在文物保护、新能源发展、水资源管 理、荒漠化治理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双方友好合作迈上新台阶。(甘肃日报) ...
不断揭开三星堆的秘密
Si Chuan Ri Bao· 2025-06-17 00:32
温暖嘱托 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国 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更大成绩。 ——2023年7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视察时强调 回访看变 6月5日,三星堆遗址燕家院子点位考古工作阶段性结束。考古人员在该点位不仅发现三星堆玉石器 作坊,还发现一处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由人工堆筑而成的土台,推测使用年代上限不晚于商代中期。 与此同时,针对三星堆古城门、水门以及道路交通体系的系统调查勘探,正在进行。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时指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 的,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 有力的考古实证,并对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提出了要求。近两年来,三星堆在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学术 研究、文化传播等方面多项并进,不断揭开三星堆秘密的同时,持续擦亮三星堆的文化名片。 燕家院子再发现人工土台和大型房屋基址 ...
不能拆的遗址 不能断的文脉
Xin Hua She· 2025-06-16 11:43
1997年,他和当时的南岸区文管所所长戴月英一同来到安达森洋行旧址。一到这里,他就惊喜地喊了出 来:"'沿山坡建造的四栋仓库',这不正是书里描述的场景!" 惊喜之余,胡昌健也感到一阵心酸:1997年,从江边走上仓库都不是一件易事;在抗战时期,这群"文 人"将文物运上去的过程该有多艰难。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他们不仅要面对炮火的威胁,还要带着文物 翻山越岭,这种敬业精神令人动容。 在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的一栋建筑上,写着两个已经有些模糊的红色大字——"不拆"。这座"不能 拆"的建筑,承载着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这两个字,也诉说着重庆和故宫多次"相遇"的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将故宫文物的精品南迁,以避日寇劫掠。1933年2月 初,13427箱59万件文物分批从故宫运出。这些文物历经坎坷,历时十几年,行程数万里,播迁十余省 份,在颠沛流离中完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文物迁徙。 有很长一段时间,故宫文物和重庆的"相遇"都是一件"不为人知"的事。 "那时,故宫文物南迁是绝对的秘密,鲜有文献记叙。"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原研究馆员胡昌健说,一次 偶然的机会,他在一本书中读到故宫文物曾流离重庆的线索。之后 ...
借助高科技 “慧眼”识文物
Ke Ji Ri Bao· 2025-06-16 01:05
6月14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让 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科技创新正成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希望与文物界进一步加强合作,依托大科学装置,开展核分析 文物研究平台建设及装备研发,为我国文物保护和研究提供国际领先的技术和手段。"中国科学院高能 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魏存峰在主题论坛上表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高 新技术与文物保护、考古研究的结合日益紧密,为人们揭开历史谜团、守护文化遗产提供了强大助力。 中子技术也是一大利器。中子是一种独特的微观粒子,中子成像技术可在不对文物造成任何损坏的 情况下,清晰地显示其内部结构和细节,它的穿透性比传统X射线更强,能给文物拍"CT"。 魏存峰团队和故宫博物院合作,对西汉漆鞘铁制书刀进行了研究。中子CT重建切片图揭示了书刀 内部锈蚀的主要成分及其三维空间分布,还展现了切削刃复合结构、脱胎夹工艺、绷扎裂缝等工艺细 节,为研究文物的锈蚀路径提供了新视野。中子衍射谱精修分析结果也为人们深入了解书刀的材料结构 提供了重要数据。 现在,越来越多的文物专用 ...
最高检印发文物保护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办案指引,进一步明确立案标准
Yang Shi Wang· 2025-06-15 05:22
《办案指引》分别对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办案中调查取证的重点内容予以规定。文物损害调查 主要从文物损害结果、保护修复、价值损失等方面进行调查取证,并列出各个方面相应的重点调查内 容。针对文物损毁程度和对文物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造成的影响等专门性问题,可以通过鉴定或者 咨询专家意见等方式,认定公益损害的现实性或危险性、损害类型以及范围、程度等。 据介绍,《办案指引》针对文物保护领域行政公益诉讼与民事公益诉讼两种案件类型,围绕"可诉性"基 本要素,分专章予以细化规定。对实践中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与民事违法行为作了列举式规定。如在行 政违法行为条款中,列举了行政机关未依法履行文物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7种情形,对地方检察机关尤 其是基层检察机关在办案中认定文物保护领域行政违法行为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在文物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中,行政机关保护措施通常需要层报审批,且保护工程和资金审批等流程 通常需要较长周期。《办案指引》结合办案实践对文物保护领域公益诉讼的中止审查情形进行了细化, 规定"因资金审批、修缮工程等周期较长,或文物保护需要勘察分析、实验研究等客观原因,一定时间 内不能全部整改到位,且行政机关不存在怠于履行职 ...
沈阳市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暨公众考古活动季启幕
Ren Min Wang· 2025-06-12 06:47
刘珺 6月11日下午,"沈阳市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暨沈阳公众考古活动季(第三季)"正式启动。 本场融合了法律普及、文脉梳理、考古体验的文化盛事,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中共 沈阳市委宣传部指导,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沈阳市文物局)主办,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沈 阳市博物馆协会、中共沈阳市皇姑区委宣传部共同承办。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沈阳紧扣"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年度主题,组织发起"全民参与、科 技赋能、全城联动"系列活动,充分运用数字媒介与科技场景,在"文物保护知识全民挑战赛"决赛角逐 的热烈氛围中,有力推动文物工作深度融入公众生活,致力于将文物保护打造成为全民共享的"必修 课",生动展现新时代沈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创新实践。 全民普法,文物保护法走进千万家 "发现文物该怎么上报?历史建筑能随意改造吗?"活动现场,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单 行本及宣传册随数字屏签到同步发放,内页"一图读懂文物保护法"格外醒目。采用全数字屏展出"法护 文明根脉 共奏文保强音"新文物保护法图文展,用图示解析法律条款,由讲解员生动讲述文物执法中的 本土案例,让抽象法条变成"看 ...
以“应普尽普”促文物“应保尽保”(人民时评)
Ren Min Ri Bao· 2025-06-11 22:11
文物普查属于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时代要 求。只有坚持"应普尽普""应查尽查",尽快摸清摸透文物"家底"、点亮文物"坐标",才能让更多文物得 到身份确认、获得保护认可,实现"应保尽保"。加大文物发现力度,也有助于为后续开展抢救性修复、 预防性保护提供支持,更好守护文物的安全与健康。从革命旧址到历史地标,从古村故城到水下遗存, 从山水环境到文化景观,文物普查工作将散落的文明碎片汇集成文物"家谱",串联起历史经纬,为我们 汲取文明智慧、传承文化根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供了重要参照。 贵州遵义会议旧址,诉说着中国共产党危急关头的伟大转折;重庆涪陵乌江边的山洞,记录着西部三线 建设的峥嵘过往;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承担过1999年神舟飞船的着陆重任……近现代的遗迹及 建筑,印刻着党和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承载着我们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文化密码。 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对此给予特别关注:对反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 发展史的物质文化遗产,对近代以来与重要事件、重要机构、重要人物紧密关联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加 大普查力度。这一工作指引,有利 ...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
Xin Hua Wang· 2025-06-06 03:16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 近平11月24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科技体制改革三年 攻坚方案(2021-2023年)》、《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中小 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 施意见》、《关于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的若干措 施》。 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开展科技体制改革攻坚,目的是从体制机制上增强科技创新和应急应变能 力,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锚定目标、精准发力、早见成效,加快建立 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体系,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要遵循电力市场运行规律和市场经济 规律,优化电力市场总体设计,实现电力资源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加快形成统一开 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 保证,要在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