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经济

Search documents
Equativ 和 Sharethrough 今后将以 Equativ 品牌运营,巩固其全球领先端到端媒体平台地位
Globenewswire· 2025-06-09 12:33
与 Sharethrough 合并后,Equativ 在三年内将规模扩大了两倍,扩展全球覆盖范围并加速推动公司在北美地区发展纽约, June 09, 2025 (GLOBE NEWSWIRE) -- Equativ 今天宣布将 Sharethrough 完全纳入其全球品牌和运营,全球其中一个最大的独立媒体平台和市场由此形成,可提升其通过透明化、创新性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技术为全球广告商和出版商提供服务的能力。 此外,Equativ 还受惠于经过全面重塑的视觉形象和网站。 这一里程碑标志着两家公司实现统一,并成为 Equativ 于2024年6月收购 Sharethrough 后,历时一年的整合过程的最终阶段。 点击此链接,观看本公告附带的媒体片段。 在过去的一年里,Equativ 和 Sharethrough 强强联手,显著加速发展,巩固了 Equativ 作为领先独立平台的地位,深受全球数千个品牌和六大广告公关公司信赖。 与 Deutsche Telekom 和 Titan OS 等主要参与者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及收购 Kamino Retail,进一步证明 Equativ 注重创新和全球影响力的承诺,以及 ...
叩问新媒体时代流量之下知识价值 上海高考作文题论说“专”“转”“传” 字形相似打开思辨空间
Jie Fang Ri Bao· 2025-06-08 02:22
记者 李蕾 龚洁芸 许沁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郑桂华认为,这次作文题让每个高中生都有话可说。专业文章、新媒体转 发的文章、经典传世文章,每个高中生都读过很多,"专""转""传"之间的关系,每个高中生都能有所思 考。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业松认为,题目紧扣社会生活,考生可以从新媒体时代"注意力经济"等角度 出发,从文章的传播、流量、信息的筛选等角度展开思辨,尤其是批判性思考。张业松还特别提到,这 类题目还能从科学的传播层面来剖析,从科学的普及、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思考。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樊新强用"清亮"一词来形容今年的作文题。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 的今天,要追求一时的流量,还是追求长久的价值,这两者之间虽然不完全对立,但确实影响着我们为 人处世的心态。因而,此题针对浮躁的时风,意在引导学生保持清亮的心态,能专注自己的目标,不为 各种纷扰所动,努力做出对社会、国家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在徐汇区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员程元眼中,考生可以今年的作文题为出发点,来追溯知识生产和传播 的过程。解释、转发、稀释、降维……怎样"转",才能够使"专"真正成为具有价值的"传"。学生可以站 在知识接受者或知识探索者的角度, ...
“北大韦神”粉丝破千万,是文化快消还是爱学习的热潮?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07 06:47
Core Viewpoint - The rapid rise of Wei Dongyi, a researcher from Peking University, to over 10 million followers on social media highlights the power of talent and knowledge in attracting public attention,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the upcoming 2025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1][2]. Group 1: Social Media Impact - Wei Dongyi's short video account, which gained immense popularity with just a 4-second video,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of social media to create academic idols and engage the public in educational content [1][2]. - The phenomenon of academic figures gaining large followings on social media reflects a societal shift towards valuing knowledge and learning, as seen with other prominent scientists and academicians who have also embraced digital platforms [1][2]. Group 2: Knowledge Sharing and Public Engagement - The emergence of academic influencers like Wei Dongyi signifies a growing trend in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through social media, providing channels for lifelong learning for both youth and adults [1][2]. - The attention on Wei Dongyi's health issues, such as periodontal disease, raises awareness about the support systems needed for scholars, prompting discussions on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academic professionals [2]. Group 3: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siderations - The phenomenon of Wei Dongyi's popularity poses questions about the sustainability of attention-driven economies and the need for mechanisms that ensure academic wisdom is valued beyond fleeting trends [3]. - The challenge lies in transforming the public's fascination with academic figures into a broader cultural movement that promotes a love for learning and knowledge, rather than merely consuming the image of "genius scholars" [2][3].
“名场面”不能“有句无篇”(艺海观澜)
Ren Min Ri Bao· 2025-05-19 22:01
可以说,在注意力经济成为趋势、微视听形塑文艺新格局的当下,文艺创作者面临的核心命题,已从单 一的"如何讲好故事"转向"如何讲好故事"与"如何在信息洪流中吸引注意力"之间的平衡。"名场面"体现 了文艺创作日益增强的媒介自觉和用户意识,但也出现了割裂整体艺术表现力、为"名场面"而"名场 面"的创作误区。 典型的表现就是"有句无篇"。有些作品的片段在网络上引发热度,但当观众想要完整地观看作品时,却 发现索然无味,精华就是那几分钟的"名场面"。一些创作者基于大数据分析,反向设计"名场面",脱离 剧情去打造"高光时刻",再将其植入作品中,实在有"为了那口醋,包了一顿饺子"的错置感。"名场 面"效应还带来跟风模仿,场景设置同质化、模板化,一些作品采用夸张的音乐、慢动作、反复的台词 等煽情手法营造高潮,演员演得刻意,观众看得尴尬。 归根结底,"名场面"是文艺作品与观众建立连接的重要"界面",在这一界面之下,应是饱满的情节逻 辑、情感逻辑和表演逻辑,是创作者主动回应市场、积极拥抱传播,同时又坚持艺术自觉、不被流量迷 惑的功力和定力。用一部部扎扎实实的好作品托举起让人难忘的"名场面",用一个个精彩纷呈的"名场 面"串起我们时代 ...
超50%长剧亏损,爱奇艺CEO说出了做短剧的根源
Sou Hu Cai Jing· 2025-04-30 12:44
"机会成本太高",这也是龚宇在此次演讲中着重点明的现象,他表示"资金是有成本的,所以缩短周期 让资本负担轻一些"。由于国内电视台在采购电视剧时按集叫价,再叠加明星的高额片酬,所以制片方 就只能靠注水拉长集数才能获利,就让许多电视剧形成了"龙头烂尾水蛇腰"的状态,并且"凑集数"的现 象此前极为泛滥,电视剧更是动辄就有八九十集。 上月中旬,爱奇艺方面宣布旗下极速版App更名为"爱奇艺微短剧",成为了国内市场首个推出独立微短 剧应用的长视频平台。到了数天前举行的"爱奇艺世界·大会"上,爱奇艺又因用户对"短而精"视频娱乐 需求日益高涨,推出"跳看"功能,借助AI来重构用户的视频观看逻辑。 目前在国内的一众长视频平台里,爱奇艺无疑最为看重短剧的一家。至于加码短剧的决心为何会如此坚 定,爱奇艺CEO龚宇近日在"2025电视剧导演大会"上发表的演讲,从侧面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谈 及长剧集行业如今的趋势时,他认为长剧集在资本眼里很不讨喜。 龚宇表示,视频平台现在总体是盈利的,虽然盈利非常困难,现在100部电视剧里30%到40%是不亏损 的,盈利的有30%出头,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是在亏损。周期长、亏损概率大,这就是龚宇眼中 ...
反思碎片阅读,年轻人渴望恢复「文化体力」
36氪· 2025-04-29 13:38
在上海工作的00后白领王可,最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挣扎:每天坐在工位上,用手机刷完上百条社媒热点,往微信收藏夹丢了几十篇深度长文,准备"稍 后再读",可一周下来完整读完的文章不超过5篇。下班后习惯性地躺在出租屋里,她的手指机械地划过一条条短视频,有天饶有兴致地花5分钟看完了《百 年孤独》解说,她突然问自己,"连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名字都没记全,怎么就看完了一本书?"她尝试去读原著,逼自己读了十几页,实在坚持不下去。 这种无力感普遍弥漫在年轻人群体,背后则是当下年轻人"文化体力"正在慢慢衰退。"文化体力"是近年来互联网流行的一个新词,意思是人们在工作之余, 进行严肃阅读、艺术欣赏等文化活动所需的精神能量储备。 就像肌肉需要锻炼才能承受重量,大脑也需要持续的深度刺激,才能保持对复杂内容的耐受力和专注力。但在算法编织的信息茧房里,这种能力正以肉眼可 见的速度流失——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阅读23.38分钟,而接触手机106.52分钟。习惯碎片化信息的大脑,面对千字以上的文字就自动"宕机"。 人们渴望恢复"文化体力",本质上是对"大脑空心化"的抵抗。长时间的空虚感,倒逼年轻人寻找更有质量的 ...
扎克伯格如何用“失控”战略,将Instagram炼成千亿印钞机?
Sou Hu Cai Jing· 2025-04-27 12:30
社交范式的颠覆:当推特还在纠结文字与链接时,Instagram已用"视觉叙事"重构了社交本质——从"连接朋友"转向"构建观众",让普通人成为创作者,每 一张照片都是个人品牌的种子。 扎克伯格的急迫源于对"时间窗口"的精准把控。他曾目睹雅虎收购Flickr后因过度整合导致创新窒息,因此选择打破常规:48小时内完成交易,并承诺"绝 对自治",连产品审核也仅说"你们自己决定"。这种"失控式收购"背后,是对人性需求的深刻洞察:未来的社交权力不在平台,而在每一个手持镜头的个 体。 隐秘的战略杠杆:用"不控制"实现"超控制" 外界认为扎克伯格的天价收购是场赌博,实则暗藏三重精密计算: 生态补位的"物种竞争"逻辑, Facebook虽坐拥10亿用户,但其"熟人社交"基因难以承载新兴的"陌生人关注"需求。Instagram的图片流天然适配移动场景, 且以算法推荐打破社交圈层壁垒,完美填补了Meta生态中"兴趣社交"的空缺。扎克伯格曾坦言:"与其内部竞争,不如让它们共生进化"。 组织创新的"反硅谷模式"。传统并购常伴随文化清洗与资源抽血,但扎克伯格反其道而行: 保留独立团队。Instagram创始人希斯特罗姆仍掌舵,甚至拒绝搬 ...
83亿破纪录收购案背后:分众如何催生百亿电梯媒介帝国?
吴晓波频道· 2025-04-26 16:55
文 / 袁一音 4 月 9 日,广告行业迎来重磅收购,在竞争多年之后,梯媒赛道霸主分众传媒斥资 83 亿元收购梯媒另一头部玩家新潮传媒,创下 中国户 外媒体并购案史上 数额之最。 电梯的优势 近些年,许多爆款品牌和营销语,如儿歌轰炸的妙可蓝多、霸屏的简醇零蔗糖酸奶,登顶童鞋品类的泰兰尼斯,都借助了电梯场景这个超 级加速器,成为经典案例。 走进任何一座写字楼的电梯,白领们都会放下手机,抬头凝视这些广告。这不是偶然,而是现代人对抗信息焦虑的一种本能选择。 凯度的研究揭示了一个反直觉的真相:在号称万物互联的时代,电梯这个物理空间竟实现了 79% 的触达率,比精心设计的互联网广告高出 数倍。这并非算法推演的虚拟覆盖,而是 5 亿都市人群每日必经的真实轨迹交汇。 整个广告界陷入哗然 —— 83 亿,几乎可以把中国的公交车广告、候车亭广告、机场广告、地铁广告、高铁广告五大户外广告龙头全部收 购,为何分众却只买了一个同赛道的新潮? 实际上,这场收购,不仅意味着线下流量版图重构,更揭示了广告行业的底层逻辑裂变 ——在互联网平台陷入"精准内卷"时,梯媒的"饱 和攻击 + 社会共识"正在成为品牌跳出流量竞争的关键。 今天,我们就 ...
你放不下手机,是因为现在的 APP 越来越像老虎机丨晚点周末
晚点LatePost· 2025-03-30 12:00
"由多巴胺驱动的短期反馈循环正在摧毁社会运转的方式。" 文 丨 曾梦龙 编辑 丨 钱杨 2007 年,乔布斯发布 iPhone 时,没人预想到智能手机会成为人类有史以来采用速度最快的技术。 技术史学者一般认为,一项技术的普及率从 40% 增长到 75% 是一个重要标准。在美国,电力和电话 完成这个普及跃升花了超过 15 年,个人电脑和互联网花了 10 年,电视花了 5 年,而智能手机仅仅只 用了 3 年。 过去,电话是通信设备、电脑是生产力设备、电视是娱乐设备、报纸是阅读设备,但智能手机集成了 所有功能,也攫取了所有设备背后的商业模式——注意力经济。 目前,中国人每天花在数字媒体上的时间约为 6 小时,是 7 年前的两倍。美国人更为夸张,每天平均 使用时间在 11 到 13 小时,每个美国家庭的联网设备平均有 25 台。 这意味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因为用户停留时间越长,意味着看的广告越多,消费的可能性越高。而 且,现在广告花样繁多,例如一些广告隐藏很深,不认真分辨看不出是广告;一些广告是突然出现、 防不胜防;还有一些广告是用户无意识就被诱导点开。 即使平台给了用户返现、金币、红包、优惠券等奖励,但那只是诱饵,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