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修复
icon
Search documents
洪湖开展底泥洗脱生态修复试验,效果良好!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04 07:06
据中建三局洪湖底泥洗脱生态修复科学试验负责人王宗平介绍,该试验项目始于2024年11月,在湖北洪 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支持下,由中建三局组建专业团队,率先开展沉水植被生态修复试验工 作。 试验区位于洪湖张大口闸上游约1.5公里处,面积约5万平方米,采用"底泥洗脱+生态修复"协同治理工 艺路线,通过底泥洗脱,削减湖泊内源污染,提升水体透明度,营造水生植物良好生长环境,以原生水 生植物自然复苏为主,人工补种水生植物为辅,构建水生植物群落,持续改善水质,恢复水生态。 图为湖北洪湖。(无人机图片)吴淘淘 摄 洪湖作为湖北省内第一大淡水湖,承载着江汉平原防洪调蓄和生态屏障的重任,也是长江中下游最具代 表性的湖泊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区域之一。然而,历史上由于污水直排、农业面源污染、高强度围栏养殖 等问题导致洪湖水质急剧恶化,生态系统遭受重创。 鹭鸟掠水,轻漾碧波,水草摇曳生姿……7月2日,在湖北省洪湖底泥洗脱生态修复试验项目现场,一幅 生机盎然的生态图景呈现在眼前。检测报告显示,经过系统治理,该项目试验区水质得到有效提升。 图为湖北洪湖底泥洗脱生态修复试验项目现场。 吴淘淘 摄 经过底泥洗脱,表层沉积物粒径增大,形成了 ...
从太空看“十四五”|这片“绿”,正在生长
Xin Hua She· 2025-07-03 11:50
↑点击视频,观看"十四五"期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历史节点回望,"十四五"规划纲要锚定的"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目标正加速落地——从科学推进荒漠 化治理,到严格执行长江十年禁渔,一张张用科技与汗水织就的绿色网络正在神州大地铺展。 从太空俯瞰,这幅生态文明的壮美画卷正书写着"十四五"规划的绿色答卷。 地点:河北省承德市 解读:2023年与2020年相比,塞罕坝林场内的森林覆盖面积持续提升。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这里曾经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1962年国家林业部组建机械林场,三代建设者历经六 十余年艰苦奋斗,将数万亩荒原变为人工林海,筑起京津生态屏障,成为全球荒漠化治理典范。 2025年6月21日拍摄的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晨景。夏日清晨,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雾缭 绕,美如画卷。 2020至2023年,塞罕坝共计造林24000亩。近年来,林场建立了"天空地"一体化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体系,实现森林零火灾记录。 由于沿线地形气候特殊,在铁路建设之初,施工部门就把生态治沙的理念融入施工设计中,根据不同地段特点, ...
新《矿产资源法》核心要点及对煤炭行业影响分析 | 投研报告
权益保障:构建物权独立、期限稳定、补偿明确的权利体系。1996年《矿产资源法》确 立了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行政许可制度,要求市场主体需依法申请并经审批取得勘查许可 证、采矿许可证,完成行政登记后方可从事矿业活动。这一制度设计体现了通过行政权力直 接配置资源开发资格。2020年《民法典》的出台标志着矿业权法律属性的根本性转变,明 确"依法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受法律保护",明确了矿业权的物权属性。然而,制度衔接的 滞后性导致实践矛盾凸显,比如行政审批与物权处分交织、行政处罚与侵权责任混淆等问题 频发,矿业权人合法权益受损的案例屡见不鲜,暴露出传统管理模式与物权法治要求的深层 冲突。新法首次将矿业权纳入物权保护范畴,实行"物权登记"与"勘查开采许可"分离制度, 即,矿业权证书作为不动产权凭证,非因公共利益不得随意收回,且收回时需按市场评估价 给予全额补偿。针对探矿权期限过短导致的勘探投入不足问题,新法将探矿权首次期限延长 至5年(旧法为3年),允许续期3次(每次5年),并创设"探矿权保留期"制度,因自然灾害 或政策调整导致勘查中断的,可申请最长2年保留期。在用地保障方面,新法明确矿业用地 可通过出让、租赁、临时使用 ...
新《矿产资源法》核心要点及对煤炭行业影响分析
Xinda Securities· 2025-07-03 07:18
行业研究 [Table_ReportType] 点评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Table_StockAndRank] 煤炭开采 | 投资评级 | 看好 | | --- | --- | | 上次评级 | 看好 | 左前明: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 执业编号:S1500518070001 联系电话:010-83326712 邮箱:zuoqianming@cindasc.com 高升:煤炭钢铁行业首席分析师 执业编号:S1500524100002 邮箱:gaosheng@cindasc.com 李睿:煤炭行业分析师 执业编号:S1500525040002 邮箱:lirui@cindasc.com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CINDASECURITIESCO.,LTD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甲 127 号 金隅大厦 B 座 邮编:100031 [Table_Title] 新《矿产资源法》核心要点及对煤炭行业影 响分析 [Table_ReportDate] 2025 年 7 月 3 日 [Table_S ➢ 事件ummar :2024y] 年 11 月 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订草 案)》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 ...
好生态引得“珍禽”来
Ren Min Wang· 2025-07-03 00:06
在鄱阳湖畔的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一套以"林长制"为核心的湿地保护体系正焕发强大活力,实现生态与发 展的双赢。该县已连续14年获评"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先进县"。 作为鄱阳湖湿地保护的"前沿阵地",永修县构建"林长+候鸟和湿地保护"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335名县乡村 林长年均巡护超200次,实现保护责任全覆盖。 "以前巡湖靠腿,现在天上无人机、地上摄像头,情况一目了然。"吴城镇一位村级林长指着"智慧湿地"平台 介绍。该县投入366.2万元打造的这套系统,结合5G、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技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 2014年以来累计修复湿地34.04公顷,破获湿地非法活动案件4起,让湿地生态"看得见、管得住"。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推动2717户渔民转产就业,组建12人专职护鸟队,昔日"捕鱼人"变身"护鸟卫士",形成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合力。 多举措开展生态修复 绘就湿地新图景 该县已累计完成湿地生态补偿试点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项目109个,总金额3357.73万元。特别在吴城镇修河 河岸,5.3万平方米湿地修复工程已见成效:60余万株水生植物、近千株乔木构建起"景观观赏—生物保育"四大功 能区, ...
连云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连云分局推动生态修复让矿山换新颜
Xin Hua Ri Bao· 2025-07-02 21:48
此外,结合本地气候等条件,选用凌霄、侧柏、构树等乡土树种,提升固土保水能力,累计栽种苗木5 万株,营造丰富的植物群落,山地重现自然生机。 曾经因无序开采而千疮百孔的山体,如今被郁郁葱葱的植被所覆盖,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 诉说着生态修复带来的新生。从昔日的"生态伤疤"到如今的"绿色氧吧",从让人望而却步的重重危险之 地到如今岁岁安澜的休闲胜地,这里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美共赢。 连云分局秉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建则建、宜景则景"治理理念,根据历史成因、资源禀赋、宕口 现状、难易程度等进行分级分类、分时分域修复治理。分局量身定制"一矿一策"修复方案,从严制定灾 害消除、坡面复绿、树木选种、养护管护等方面工作标准,组织专家广泛开展多轮次、多维度研讨论 证。建立"专业设计+部门联审+国企实施+属地护航"工作机制,构建横向联动、纵向统一的监督监管体 系,改良施工工艺、优化施工流程、提升施工质效、夯实施工保障,强化剥落石料封存监管,实现从方 案设计、项目实施、竣工验收、后期管护等生态修复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面对连云港地区典型高陡岩质边坡存在的岩石质密坚硬、边坡高陡、固土保水差的自然条件,分局 ...
人民网:武汉立法规范流域垂钓行为 多元共治守护母亲河
Ren Min Wang· 2025-07-02 01:00
《办法》创新构建"两江四湖"监管体系,将武汉市150.5公里长江干流、72公里汉江干流及武 湖、鲁湖、梁子湖、牛山湖4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纳入重点管控范围,明确禁止一人多杆、 一线多钩、多线多钩垂钓;禁止使用探鱼设备、无人机(船)等辅助装置工具垂钓;禁止使用有毒有 害饵料、窝料和添加剂;禁止使用泥鳅、鱼虾等水生生物活体作为饵料、窝料等6类行为。 同时,禁止使用船、艇、排筏等水上漂浮物垂钓,禁止在武汉长江、汉江桥梁上垂钓。还特别规 定误钓中华鲟、江豚等珍稀物种须立即放生,钓获外来入侵物种则严禁放流。 武汉渔政执法人员巡查长江沿岸钓鱼现象。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多元共治守护母亲河 长江十年禁渔以来,垂钓人员的行为如何进一步规范?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以政府规 章形式规范长江流域垂钓行为。《武汉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垂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 法》)于7月1日正式实施。 立法护航长江生态修复 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五年来,武汉段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江豚频现、鳤鱼重现成为常态。武汉市农 业农村局局长王玉珍在6月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武汉市垂钓者近百万,长江流域垂钓人员 超三千万,违规垂钓导致的生态破坏问 ...
中国矿产资源法时隔29年首次大修后施行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01 08:10
中国矿产资源法时隔29年首次大修后施行 中新社北京7月1日电(记者 庞无忌)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国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 魏莉华指出,这次修订是中国矿产资源法时隔29年后的首次大修。据介绍,此番对原先的矿产资源法进 行全面修订,每个条文基本上都做了变动,可以说是"推倒重来"。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由原来的7章53 条修改为8章80条。 除上述三大突破外,魏莉华介绍,新矿产资源法还首次从法律上确立了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 牌的市场化配置制度,规定矿业权应当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竞争性方式出让,体现了坚持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念。同时,新矿法还彻底结束了"一证载两权"。过去,勘查许可证、采矿许 可证,既是物权证,又是许可证。新矿法落实民法典关于物权保护的规定,建立了探矿权、采矿权物权 登记制度。 为了实现"加强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目的,新矿产资源法还专门增加"矿区生态修复"一章, 对矿区生态修复作出明确规定。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副司长卢丽华表示,新矿法明确了"谁 开采谁修复"的理念,要求"因开采矿产资源导致矿区生态破坏的,采矿权人应当依法履行生态修复义 务"。 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订后“新”在哪?“直通车”、源头保护受关注→
Yang Shi Wang· 2025-07-01 04:14
央视网消息: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7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法对于规范矿产资源管理、促进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 新《矿产资源法》新在哪里?新法实施以后,将带来哪些改变呢? 新《矿产资源法》建立了战略性矿产资源特殊保护制度,对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矿产资源,纳入国 家战略性矿产资源目录,实行特殊保护。 新法还明确规定要坚持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强调按市场化方式配置资源。 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魏莉华称:"首次从法律上确立了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的市场化的配置制度规定,矿业权应当通过招标拍 卖、挂牌等竞争性方式出让,体现了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样一个理念。" 新《矿产资源法》坚持问题导向,直面矿产资源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针对探矿权人在投资找矿时担心前期投入的大量资金在 找到矿之后不能转成采矿权的顾虑,建立了探采"直通车"制度。 魏莉华称:"这次《矿产资源法》确立了一个探采直通车制度,明确规定探矿权人在登记的勘查区域内享有勘查有关矿产资源并依法取得 采矿权的权利。也就是说只要探矿权人找到了矿产资源,要转成采矿权,那么法律不设任何障碍,可以直接转。" ...
大宝山矿:从“生态疮疤”到“绿色明珠”的涅槃重生
Jing Ji Wang· 2025-06-30 09:48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Dabaoshan Mine from an environmentally damaged site due to unregulated mining activities to a model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showcasing the commit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1][4][14]. Historical Context - Dabaoshan Mine has been a significant mineral resource base in South China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n 1958, contributing to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region [2][3]. - Unregulated mining activities, particularly rampant in the 1980s and 1990s, led to severe ecological damage, including soil erosion, acidification, and water pollution [2][3]. Ecological Challenges - At its peak, over 119 illegal mining operations and multiple processing plants severely degraded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 ecological issues such as soil and water contamination [3]. - The soil pH in the mining area dropped below 3, leading to heavy metal leaching and severe pollution of the nearby Hongshi River, which affected local communities [3].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and Transformation - In response to the ecological crisis, Dabaoshan Mine took proactive measures to assume social responsibility, launching a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 with significant financial investment [4][11]. - From 2018 to 2021, the company invested approximately 100 million yuan 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overing an area of 90 hectares [4][11]. Innovative Restoration Techniques - The mine developed a novel "in-situ substrate improvement + direct vegetation" technology to address soil acidification and heavy metal pollution, collaborating with research institutions [5][11]. - A state-of-the-art wastewater treatment facility was established, capable of processing 96,000 cubic meters of acidic wastewater daily, achieving a heavy metal removal rate of 99% [5][7]. Successful Restoration Outcomes - The restoration efforts resulted in the successful rehabilitation of approximately 160 hectares of historical mining land, with a vegetation coverage rate exceeding 95% and soil pH levels rising above 6 [9][14]. - The Hongshi River has been transformed from a polluted waterway back to a clear river, enhancing the local ecosystem and community health [9][14]. Green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utlook - Dabaoshan Mine is committed to ongo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green transformation, planning to invest additional fund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14]. - The company aims to integrate advanced technologies such as AI and big data into its operations, striving to become a leading smart and green mining enterprise in China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