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赋能农业
icon
Search documents
“山海情・雪域援梦”:泉润雪域,白朗县变身西藏最大菜篮子
Qi Lu Wan Bao· 2025-06-16 08:17
作为白朗县首个"万元村",彭仓村在济南援藏推动下,已从2011年人均收入1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3.97 万元。 济南援藏为彭仓村定制的科技套餐,成效也越来越明显。 2023年,济南援藏投资296万元新建4座智能大棚,配备保温层与滴灌系统,2024年试验种植了高原车厘 子,首茬挂果即卖到120元/斤。 "以前靠天吃饭,现在靠技术赚钱。"济南市第十批援藏干部、白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 长亓会杰算了笔账,新建大棚仅西瓜一茬就能为农户增收5万元,单棚年收益达7万元。 土豆田变观光园的全链条玩法 在济南援藏持续30年"泉润雪域"工程里,白朗县从种植老三样:土豆、萝卜和白菜,蜕变为西藏最大菜 篮子。 截至目前,全县果蔬种植面积达2.08万亩,产值达3.5亿元,蔬菜种植收入占全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的16.7%,种植蔬菜带来的增收让高原人民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 科技赋能下的收入三级跳 13日清晨6点,彭仓村村民普琼的头灯照亮温室大棚。他轻轻地摘下已经成熟的小西红柿,小心地装进 筐中,等待运向市场。 "我5座棚年均纯收入超10万元!"说起收入,普琼有些兴奋。 当彭仓村以科技赋能致富时,30公里外的阿亚村正以全 ...
知名品种妃子笑携广西“荔枝天团”抢“鲜”海内外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1 15:03
广西"荔枝天团"的养成,得益于当地既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又有热带季风气候的优势,以及充沛的降水 量,可满足大部分荔枝的生长和水分需求。此外,广西地形独特,在日照和湿度方面优势明显,并且土 壤中含有多种适宜荔枝生长的矿物质,使荔枝色美味甜。 中新社南宁6月11日电 (记者杨陈)记者11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技术指导站获悉,目前,广西年产荔 枝近百万吨。知名品种妃子笑携广西"荔枝天团"抢"鲜"海内外。 广西是中国第二大荔枝主产区,也是中国荔枝供货期最长的地区,有三月红、妃子笑、桂味、鸡嘴荔、 黑叶荔等品种,在每年5月至8月上旬上市。 为保障荔枝"鲜"行,广西邮政、铁路等部门通力合作,开通专线直达邮路,确保"陆运+航空"无缝衔 接;利用高铁网络优势,打造荔枝运销"绿色通道",力争当天采摘、当天发运。 除"乘"飞机、"坐"高铁外,广西荔枝还跨界解锁"新身份",通过研制荔枝酒、荔枝醋、荔枝咖啡,将荔 枝肉、荔枝壳入药,让"一颗荔枝"衍生出多元价值。(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广西通过科技赋能,持续提高荔枝的产量与质量。在广西灵山县的荔枝山上,每到夜晚总能看 到"万点繁星",这是果农们运用现代灯光驱虫技术,使 ...
甘肃玉门:科技赋能戈壁绿洲小院 引领蜜瓜产业振兴
Zhong Guo Fa Zhan Wang· 2025-06-06 15:55
中国发展网讯 在广袤的西北戈壁上,甘肃玉门市柳湖镇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将蜜瓜产业 打造成为富民增收的主导产业。通过科技赋能、生态优化和品牌升级,柳湖镇戈壁农业产业园蜜瓜基地 正引领着一场农业变革,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全产业链筑基:从戈壁荒滩到产业沃土 近年来,玉门市柳湖镇将蜜瓜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通过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和链 条式发展,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形成集育苗、种植、分拣、储运于一体的全产业链。2025年,基地蜜瓜 总产量达4800吨,实现产值1200万元,带动3000余人就业,为5个村集体各增收25万元,戈壁荒滩真正 变成了"黄金地"。 品种技术双革新:示范园区激活增收潜能 "我们的蜜瓜品质突出,瓜皮薄,口感脆,甜度高,香味浓,糖分度可达17%左右,客商反映良好。"肖 永邦说道。 柳湖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联合省农科院、市农技中心等机构,每年引进20余个蜜瓜新品种,经筛选 后推广5个适宜本地的优质品种。目前已培育网纹甜瓜、耀珑25号、玉菇等5大核心品种,兼具高产稳产 与耐储运优势。此外,通过建成标准化示范园区1000亩带动了更多农户参与蜜瓜种植,实现了亩均收入 的大幅提升 ...
安徽4300多万亩小麦丰收有望 科技赋能颗粒归仓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31 13:47
安徽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是中国粮食主产省和粮食调出省份之一,粮食种植面积、产量稳居 中国前列。2024年,安徽粮食总产836.9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 中新社合肥5月31日电 (记者张强)安徽省农业农村厅31日发布信息称,今年安徽小麦收获期间天气总体 较好,对小麦机收生产比较有利。截至当日17时,安徽小麦已收获逾3833万亩,进度近九成。 5月26日,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唐垛湖区金色的麦浪在微风中此起彼伏,大型收割机在其中来回穿梭, 万亩小麦正式开镰收割。(无人机照片)徐庆摄 2025年安徽在地小麦面积超4342万亩。"全省小麦生产形势总体良好,丰收在望。"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 长汪学军说,2025年安徽组织实施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动高水平江淮粮仓建设。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从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为有效提升粮食入库质量检验的效率和准确度,安徽在全省推广 扦样检验一体化智能装备,实现粮食入库、检斤、质检全流程数字化升级,减少人为因素干扰。 在粮食仓储方面,安徽持续加强绿色储粮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创新粮食仓储减损技术,实现气调和低温 准低温储粮仓容1155万吨, ...
胡姬花全球花生产业研究院携手院士捐赠ARC菌剂推广万亩示范田,破解花生产业难题
Zhong Guo Shi Pin Wang· 2025-05-22 08:10
作为全国花生产业重镇,河南省兰考县考城镇凭借扎实的农户基础与高效的地方政府协作,被胡姬花全球花生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李培武院士团队选定为 ARC菌剂技术核心示范区。 5月16日,"2025兰考花生提质固氮ARC菌剂示范项目"正式启动,胡姬花全球花生产业研究院向当地捐赠万亩ARC微生物菌剂,标志着该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又迈进了一大步。这一选择不仅基于兰考县得天独厚的产业条件,更因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示范意义——通过科技赋能,将"金豆子"转化为农民致富的"金 钥匙"。 胡姬花全球花生产业胡姬花研究院ARC菌剂捐赠仪式 订单农业筑牢收益保障:农户吃下"定心丸" 去年,由胡姬花全球花生产业研究院李培武院士领衔推进的ARC耦合技术测产结果表明,技术示范区提质固氮增产效果非常显著。 ARC菌剂田间应用 面对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与低产两大行业痛点,胡姬花全球花生产业研究院李培武院士团队研发的ARC耦合技术交出亮眼答卷:经田间测产,施用菌剂的 花生亩产达327.25公斤,较传统种植增产38.68%,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显著降低。更值得关注的是,胡姬花全球花生产业研究院与当地政府联合创新推 出"阶梯式资助计划"——对新试点区域实行全额 ...
科技赋能农业!南沙区举办水稻绿色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农技培训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5-18 15:00
科技赋能农业! 南沙区举办水稻 绿色种植及病虫 害防治农技培训 _南方+_南方 plus 5月15日上午, 广州市南沙区携 手广州市供销合 作总社、广州市 农业生产资料有 限公司,在南沙 区东涌镇石基村 成功举办水稻绿 色高效栽培及病 虫害综合防治技 术培训班。本次 培训旨在深入贯 彻落实国家粮食 增产稳产政策, 扎实推进农业社 会化服务。 活动现场。 此次培训聚焦水 稻农业高质量发 展,致力于推广 优质高产技术, 通过科学合理密 植、绿色栽培及 防控技术,为南 沙区水稻产业发 展注入科技活 力。活动期间, 特邀广东省农业 科学院水稻所研 究员黄庆担任授 课专家,参训人 员包括全区各镇 街农技人员、水 稻种植户及农业 企业代表等重点 群体。 培训内容紧扣生 产实际,现场专 家老师系统讲授 了水稻高产优质 品种选育、秧苗 科学培育、合理 密植方法、高产 稳产田间管理措 施以及病虫害绿 色防控技术等核 心内容,为参训 人员搭建了专业 化的学习交流平 台。 培训结束后主办 方向现场广大农 户及参训学员推 介绿色农资产 品,以"技术培 训+物资配套"的 服务模式,助力 农户开展绿色种 植,推动绿色种 植技术落地应 用 ...
农药制剂龙头成功跨界 诺普信挖掘蓝莓产业机会
Zheng Quan Ri Bao· 2025-05-16 12:38
不少消费者发现,过去高度依赖进口的"浆果明星"蓝莓,正被国产蓝莓替代。国产蓝莓不仅甜度风味俱 佳,而且价格亲民,受到大众青睐。近年来,我国蓝莓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深圳诺普信作物科学股份有 限公司(以下简称"诺普信")正是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诺普信作为农药制剂龙头,近年来,公司布局蓝莓业务,目前该业务板块已经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贡献可观收入。 5月16日下午,诺普信在深圳市宝安区公司总部举行投资者交流会,诺普信董事长卢柏强表示:"蓝莓产 业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公司生产的蓝莓,目前不仅通过京东、山姆会员店、胖东来等众多渠道销往国内 市场,而且开始扬帆出海。公司打造蓝莓单一作物产业链,目标是把蓝莓业务做到世界一流。" 蓝莓亩产正在逐步增长 2024年,全球农药制剂市场去库存,行业企业业绩整体承压。不过,诺普信交出一份亮丽"成绩单"。这 主要得益于公司成功跨界蓝莓产业,实现"双轮驱动"。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据悉,果径18毫米以上的蓝莓一般被视为大果。诺普信通过对优新品种筛选和公司的促早技术,在2024 年第四季和春节前这一销售时间段,公司推向市场的蓝莓大果率接近70%。随着促早技术发展和积累, 公司未来对大果率 ...
外媒聚焦乌兰察布冷凉蔬菜产业: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16 07:11
Core Insights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an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in Ulanqab, Inner Mongolia, transforming climate disadvantages into industrial advantages through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and innovative models, contributing to sustainable global agriculture [1][3]. Group 1: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 Ulanqab has developed a cold-cool vegetable industry with an annual output value of several hundred million yuan, leveraging its unique climate conditions to cultivate crops like broccoli and onions [1][3]. - The cold-cool vegetable industry began in 1999, with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s in high-yield technology, good seed cultivation, and green pest control achieved through collaboration with research institutions [3][5]. - Onion yields have doubled from 7,000 jin per mu to 14,000 jin per mu, establishing eight industrial belts that ensure stable summer supply to major markets like Beijing [3][5]. Group 2: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 A smart water-saving irrigation system developed by Chinese researchers enhances water efficiency by 30% on top of traditional drip irrigation, addressing water scarcity issues in northern regions [5][11]. - A food-grade biological pesticide developed at the cold-cool vegetable academy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countries like Tanzania, showcasing a significant advancement in pest control technology [5][7]. Group 3: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Impact - Foreign journalists expressed that the model of converting climate disadvantages into industrial advantages is highly inspirational, particularly not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harmless pesticide technology for food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7]. - There is a call for increased collaboration with Chinese experts in areas like smart irrigation and pest control, suggesting that China's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could provide replicable solutions for other Asian countries [7].
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加速跑” 希望的田野描绘多彩丰收图景
Yang Shi Wang· 2025-05-14 08:57
为保障小麦及时收割、不误农时,东至县农业部门提前布局"三夏"生产,推广选用抗病高产的小麦品种,优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此外, 当地还组织了12支农机服务队开展跨区调度,建立农机应急调配机制,保障抢收需求。 江西:早稻进入分蘖期 科技助力田间管理 央视网消息:立夏已过,2024年秋粮收购完成。接下来,我国小麦、油菜籽将从南向北陆续收获,新一季夏粮即将上市。这几天,各地气 温日渐升高。为保障夏粮稳产增收,山东枣庄组织种植户开展"一喷三防"作业,全力以赴应对病虫害影响。 这两天,在山东枣庄薛城区周营镇,青翠欲滴的小麦如同绿色的绒毯铺满大地。在麦田上空,植保无人机正在执行喷洒任务。 据了解,开展"一喷三防"是促进小麦稳产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通过一次喷药作业可实现防病治虫、防干热风、防早衰等多重效果,最终 达到增加小麦千粒重的目的。 目前,枣庄市214万亩小麦已经进入灌浆期,各级农业部门正在组织开展"一喷三防"工作,为小麦稳产增产奠定坚实基础。 安徽东至:抢抓农时 12万亩冬小麦开镰收割 眼下,安徽池州市东至县的12万亩冬小麦陆续成熟,当地农户抢抓农时,开镰收割。 在东至县尧渡镇的千亩麦田里,金色麦浪随风起伏。农户们正利 ...
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描绘出一幅幅“数字耕作图” 希望的田野“新”潮澎湃
Yang Shi Wang· 2025-05-10 03:13
刚才说油菜籽就藏在饱满的角果中,油菜籽可以榨油,榨油后的残渣还可作为优质的饲料或肥料,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 "稻油轮 作",农民可以实现一年两季的收入,提高了经济收益。 央视网消息:眼下,全国粮食生产进入了关键期。经过连续几天的降雨,湖南多地已雨过天晴,种粮户们正抓紧做好春耕、春管工作。湘 潭湘乡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当地不少农户采用"稻油轮作"的模式,眼下正是收割油菜籽、播种一 季稻的农忙时节。详细情况,马上连线正在现场的总台记者葛才逸。 记者来到了湘潭湘乡市泉塘镇新田村,油菜现在长得怎么样了?油菜的顶端已经呈金黄色,角果很饱满,我们平时常说的油菜籽就藏在金 黄色的角果里,这说明现在油菜已经进入成熟期了。 这片油菜田有1500多亩,都是要"稻油轮作"的,什么叫"稻油轮作"?就是在冬天种植油菜,等油菜成熟收割之后,夏天再种植水稻,水稻 收割后继续种油菜。在这种模式下,土地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而且,油菜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固定土壤中的养分,为后续水稻生长提供了一 定的养分基础。这样的轮作还可以改变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眼下,山东菏泽市的冬小麦陆续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