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诈骗

Search documents
金融诈骗手段迭代 多家基金公司紧急提醒
Zheng Quan Ri Bao· 2025-06-08 17:18
据了解,此类平台往往以"高收益、低风险"为噱头,初期可能让投资者获得小额回报,但当投资者加大投入后,平台便 以"系统升级""账户冻结"等理由拒绝提现,甚至直接关闭平台。此外,部分诈骗分子还通过伪造官方文件、冒充基金公司员工 等方式,诱导投资者转账至个人账户。 对此,基金公司迅速发布公告提醒。公告中称,投资者应通过基金公司官网、App直销渠道,或银行、证券公司等持牌代 销机构购买公募基金,避免轻信社交群、陌生链接。 大成基金在公告中明确其官方网址、微信公众号、App图标及客服电话,并提醒投资者通过官方直销渠道办理业务,避免 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 如今,经过"升级"和"迭代",当前的金融诈骗犯罪往往呈现出"精包装"和"专业化"的特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 助理、副教授楼秋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金融诈骗往往以假冒公募基金、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方式呈 现,以此区别于以往通过"个体"以"一般合同签订"进行"代客下单或者理财"等方式的金融诈骗。 楼秋然告诉记者,当前金融诈骗甚至还通过租用高端写字楼、聘请"演员"充当工作人员等方式,以极为"沉浸式"的体验诱 使投资者购买其产品。这种诈骗方式更具隐蔽性 ...
超10家基金提醒!金融“李鬼”出没,如何应对?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06-07 09:24
(原标题:超10家基金提醒!金融"李鬼"出没,如何应对?) 截至6月6日,近期以来逾10家基金公司密集发布提醒投资者谨防金融诈骗公告。 券商中国记者跟踪梳理发现,公告细节透露出了金融"李鬼"最新作案手法。不法分子不仅通过假冒APP 等钓鱼手法诱导投资者,还通过控制客户基金账户申赎货币基金,通过转移赎回款项获取诈骗所得。 券商中国记者采访获悉,这些新型手法背后,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法越发隐蔽,迷惑性更强,甚至用上了 AI换脸等手段。针对此,基金公司和相关部门在持续通过加大防范非法证券宣传力度和普及识别方 法,针对新型作案给出针对性的识别方法。 基金公司频繁发布提示澄清公告 根据大成基金6月6日公告,据客户反映有不法分子冒用该公募或员工名义,通过钉钉、企安信等即时通 讯工具构建聊天群,以股票知识分享、办理股票打新、大宗交易为由,通过虚假的投资平台和仿冒APP 诱导投资者充值汇款,实施诈骗非法活动。 在今年4月底,大成基金已发布过类似公告。大成基金表示,该公司从未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以"大成基 金"或"大成基金员工"名义开展投资管理业务和咨询服务,不会向客户进行股票推荐、或承诺收益,不 会承接任何充值退费处理业务,不会使 ...
超10家基金提醒!金融“李鬼”出没,如何应对?
券商中国· 2025-06-07 09:01
截至6月6日,近期以来逾10家基金公司密集发布提醒投资者谨防金融诈骗公告。 券商中国记者跟踪梳理发现,公告细节透露出了金融"李鬼"最新作案手法。不法分子不仅通过假冒APP等钓鱼 手法诱导投资者,还通过控制客户基金账户申赎货币基金,通过转移赎回款项获取诈骗所得。 基金公司频繁发布提示澄清公告 根据大成基金6月6日公告,据客户反映有不法分子冒用该公募或员工名义,通过钉钉、企安信等即时通讯工具 构建聊天群,以股票知识分享、办理股票打新、大宗交易为由,通过虚假的投资平台和仿冒APP诱导投资者充 值汇款,实施诈骗非法活动。 券商中国记者采访获悉,这些新型手法背后,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法越发隐蔽,迷惑性更强,甚至用上了AI换 脸等手段。针对此,基金公司和相关部门在持续通过加大防范非法证券宣传力度和普及识别方法,针对新型作 案给出针对性的识别方法。 在今年4月底,大成基金已发布过类似公告。大成基金表示,该公司从未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以"大成基 金"或"大成基金员工"名义开展投资管理业务和咨询服务,不会向客户进行股票推荐、或承诺收益,不会承接 任何充值退费处理业务,不会使用个人账户接收转账汇款。 6月4日,泓德基金发布公告,称有不 ...
最高月薪30万元?“腾讯支付”App出没,警惕,是冒用公司名义!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6-05 12:46
为了吸引更多参与者,"腾讯支付"App采用"拉人头"的方式邀请人员,并设置了高额奖励,用赠送虚拟的"支付金""财富卡 余额""原始股"等迷惑受害者,例如创建500人团队,团队长可获得月薪3000元;创建10000人团队,团队长可获得月薪30 万元和原始股奖励,最终精准实施诈骗。 北京商报记者在多个手机应用商城进行搜索,均未发现"腾讯支付"App的下载入口。结合过往记者调查和警方披露的诈骗 套路来看,由于涉及仿冒、诈骗,这类App往往无法通过官方应用商店的上架审核,只能通过网站、第三方应用商店或授 权直接安装文件等渠道进行下载安装,而这类安装实施前,需要先获得用户许可。 北京商报讯(记者 廖蒙)当日常使用的手机应用程序变了一个似是而非的新名字,你还能识别出来吗?6月5日,记者注 意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反诈专班日前发布消息称,近期有一款名为"腾讯支付"的理财App遭到用户举报。 从工信部曝光的细节来看,用户在下载"腾讯支付"App后,页面首先便会提示实名认证后可享受赠送的高额"支付金",用 户需要输入个人身份证号、完成银行卡绑定等操作,这一环节便完成了用户隐私信息盗取。操作页面中,还有"腾讯金融 科技倾力打造的高端 ...
小心!“腾讯支付”是假的!使用腾讯名称诈骗,来看细节
券商中国· 2025-05-28 13:39
李鬼碰瓷,诈骗猖獗。 在微信支付普及的今天,近期,竟然冒出了一个"腾讯支付"APP,这背后竟是诈骗。 此外,除了"腾讯支付"上述涉诈APP,在金融领域,冒用证券公司、私募机构名义,利用荐股、投资等手段, 诱使投资者投资的诈骗现象屡见不鲜。 "腾讯支付"APP是假的 对此,腾讯相关方面回应称,"腾讯支付"APP并非大家日常使用的"微信支付",微信支付仅支持在微信中使 用。而所谓的"腾讯支付"APP则是冒充腾讯集团名义,恶意使用腾讯名称,虚构腾讯股权投资项目,以"数字 货币"为名实施诈骗活动。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在一些"拉人头"的群里,发布的消息内容颇具煽动性,"1999年错过阿里巴巴,2004年 错过腾讯港交所,2014年错过比特币,2025年你还要在腾讯支付的财富列车上二次缺席吗?"。同时,附上相关 进入腾讯支付的链接。此外,相关诈骗团伙还建立了"腾讯支付"官方群,鼓励人员到腾讯支付官方APP签到领 取腾讯支付所谓原始股,"签到1天可领取1000原始股、签到满10天可领取5000原始股……",推广宣发内容非 常具有吸引力。 5月28日,据工信部反诈专班消息,近期,接用户举报发现有一款名为"腾讯支付"的理财A ...
工行南通启东城西支行高效处置20万假存单
Jiang Nan Shi Bao· 2025-05-28 02:41
事情圆满解决后,女子对该行工作人员展现出的专业判断与认真负责的态度表达了诚挚感激。她满是感 慨地说道:"要不是你们的细致与负责,我险些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今她深刻认识到自己行为 的错误,承诺今后一定会通过沟通协商以及合法的法律途径来妥善处理家庭纠纷,绝不再意气用事,避 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面对工作人员礼貌而专业的连番询问,女子的回答却变得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难以给出合理清晰 的解释。这种异常表现让客服经理高度警惕,意识到这极有可能是一起金融诈骗相关事件,容不得半点 马虎。 为避免打草惊蛇,同时保障各方安全,网点工作人员迅速制定应对策略。一方面,他们巧妙地稳住女子 情绪,以办理业务需要一些时间、需进一步核实信息等理由,让女子在网点耐心等待;另一方面,立即 与警方取得联系,详细说明情况。 近日,南通启东城西支行内如往常一样忙碌有序。一位神色匆匆的中年女子走进网点,要求提取存单上 的20万元存款。然而,就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客服经理多年积累的职业敏感度被瞬间触发。 警方接到报案后迅速响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经过深入调查,令人意外的是,这起假存单事件的背后 并非金融诈骗,而是源于家庭内部纠纷。原来,女子因 ...
百利好安全月:防假 防冒 防诈骗
Cai Fu Zai Xian· 2025-05-27 10:19
在金融投资领域,百利好始终以专业、稳健的形象,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优质交易服务。近期我们发现, 有不法分子冒用百利好名义,通过假冒官方客服、伪造假网站及交易软件等手段实施诈骗,损害了投资 者的利益以及百利好的品牌声誉,为保护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百利好在此郑重提醒大家:提高警惕, 认准官方渠道,守护自身财产安全。 认准官方渠道 百利好官方网站是获取准确信息与服务的核心平台,网址具有唯一性与权威性。在访问官网时,请务必 直接输入官方指定网址,切勿轻信通过不明链接、邮件或短信引导的所谓 "官网"。正规官网页面布局 合理,信息更新及时,涵盖企业资讯、开户交易、交易产品、行情分析等全面内容,并且在页面底部会 清晰展示备案信息等合规标识。 | 百利好训班 PLOTY | 企业资讯 开户交易 | 文星产品 行情分析 | | 間体 × | 型入 开盘账户 | | | --- | --- | --- | --- | --- | --- | --- | | 與手面利好 | 再立联户 | 百年国际娱APP | 交易产品概述 | 实时报价 | 投資百科 | | | 公司查编 | 开发展实际产 | APP 介紹 | 角食用 | 角食品 | ...
惊天诈骗案!前银行员工谎称“在职”设高息理财骗局,卷走客户1900万投资期货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22 01:00
银行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诈骗的案例屡见不鲜,但离职后依然以银行员工身份行骗的情形却并 不多见。 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一则刑事判决书显示,前银行从业人员孟某利用其在职银行工 作人员的身份或隐瞒其已离职的事实,获取被害人信任,以高息理财为饵,在2018年1月至 2023年4月间,骗取被害人冯某某、张某某、石某钱款共计1900余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孟某取得钱款后私自投资期货,虽有亏损但回款后并未及时退还被害人,以 各种理由隐瞒推脱。法院认为,孟某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钱财,数额特别巨大, 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六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 三十万元。 伪装在职身份、编织信任陷阱 前银行员工骗取客户千万资金 上述判决书显示,孟某的金融从业经历成为其实施犯罪的核心工具。其职业生涯始于工商银 行北京自贸试验区支行,后跳槽至宁波银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担任财富管理部理财经 理。2022年1月从宁波银行离职后,孟某又虚构"兴业银行在职员工"身份,利用客户对其的 信任实施诈骗。 那么,孟某是如何欺骗被害人的?据被害人冯某某讲述,2017年左右,她在工商银行亦庄支 行结识客户经理孟某。彼 ...
去银行存定期买理财钱却不见了,涉及金额上亿,如何防范?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5-20 06:03
这里是《21理财私房课》! 在银行存定期、买理财钱却不见了,最近客户经理诈骗客户巨额资金的案件把大家惊呆了,一个是7年 诈骗28人超千万元;另一位金牌客户经理骗了31位客户1.6个亿,长达13年的时间里都没人发现。这些 触目惊心的诈骗案背后,藏着怎样的诈骗套路?我们又该如何防范? 案例一:存定期、买理财钱却转进了银行客户经理私人账户 据北京海淀检察院5月7号披露的案例,银行理财经理彭某,在上门服务的时候,以业务需要为由引导客 户输入密码,客户本以为自己办的是定期存款、银行理财等业务,实际上操作的是转账,钱都转进彭某 自己账户了。 案例二:号称内部高收益理财竟是庞氏骗局 另一名客户经理更不简单,整出了庞氏骗局。今年4月份,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纸判决书揭开了这场 持续13年的金融诈骗案,光大银行一支行客户经理席某,在办理业务中虚构"银行内部高收益保本理财 产品""保本保息",让客户购买,操作过程中通过大额取现再转存、POS机等方式,把客户资金转入了 自己控制的账户。 席某在13年的时间里骗了31名客户、共1.6亿元。期间用新客户的资金给老客户付高额利息,所以前面 投资的客户拿到利息后并没有发现是骗局,直到有一天维 ...
【5.15投资者保护日】如何防范金融诈骗
天天基金网· 2025-05-17 04:27
免责声明 以上观点来自相关机构,不代表天天基金的观点,不对观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任何保证。 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转引的相关 来源:东方财富证券投教园地 或上天天基金APP搜索【777】 开户领98元券包 ,优选基金10元起投! 分享、点赞、在看 顺手三连越来越有钱 ↓ 点击"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