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货币基金
icon
Search documents
基金分红创新高,投资者该怎么布局?
Sou Hu Cai Jing· 2025-10-13 13:01
行业资讯 产品动态 机构动态 基金公司固定收益类基金中长期业绩榜单公布 ◆前9月基金分红超1800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5-10-08 今年前9月,超2900只基金产品宣布分红,累计分红金额超18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30% ◆"固收+"基金三季度表现亮眼 智通财经 2025-10-09 三季度"固收+"基金整体收益强劲,约3700只产品中超九成实现正回报,部分基金涨幅超33%。相比纯债基金,"固收+"产品收益更具优势,并在市场震荡中 展现稳健特性。随着利率与利差收窄,"固收+"正成为债券基金发行的主力方向。 | 证券简称 | | 季度回报% 今年以来回报% | 投资类型(二级分类) | 证券简称 | | ●●■服% 今年以来回报% | 投资类型(一级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安智联A | 33. 90 | 46. 60 | 偏债混合型基金 | 同日常邦鸿远C | -6. 86 | -5. 33 | 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 | | 华安智联C | 33. 76 | 46. 18 | 偏债混合型基金 | 方正密邦,远A ...
当货币基金收益率“破1”,怎么办?
Xin Lang Ji Jin· 2025-10-13 07:01
伴随低利率环境的持续,我国低风险资产收益率均进入下行通道,货币基金的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也在 逐步逼近甚至跌破1%。这个曾经被视为"国民理财神器"的投资品种,正面临收益持续走低的挑战。面 对这种情况,普通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作为普通投资者需理性认识到,当前货币基金收益率下行,主要受货币政策宽松、市场利率下行等宏观 环境影响,而非产品本身风险暴露。 尽管收益率走低,但货币基金仍具有三大核心优势:一是风险低,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市场工 具,如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国债、央行票据等,这些底层资产非常优质;二是流动性强,申赎便利, 多数产品支持T+0或T+1赎回(具体以各个平台公告为准),部分货币基金(如余额宝)深度嵌入消费 支付场景,可直接用于线上支付,能很好地满足投资者对资金使用即时性的要求;三是投资门槛低,通 常1元起投。所以,货币基金仍是非常便捷的闲钱理财工具,在我们日常的"活钱"投资中扮演着重要角 色。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货币基金规模仍在逆势增长,截至2025年7月 底,我国货币基金总规模为14.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万亿元。 当前,作为普通投资者,除了需要理性看待货币基金收益 ...
以长期主义为锚 践行高质量发展使命
● 泰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金志刚 在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征程中,公募基金作为连接资本市场与亿万居民财富的关键枢纽,深刻影 响着人民福祉。公募基金业正站在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导向的关键转折点,泰康基金作为保险资管开展 公募业务的先行者,以"长期主义"为战略支点,完成了从2015年泰康资产公募事业部起步,到2022年独 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蜕变升级。依托泰康保险集团30年沉淀的保险资金管理经验,在政策东风与市场需求 的双重驱动下,走出一条"规模与回报并重、发展与质量共生"的协同发展之路。 纠偏规模情结,回归价值本源 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基金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底,全 行业管理资产净值达36.25万亿元,较2015年的8万亿元大幅增长,成为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但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部分投资者难以获得长期持续稳定回 报,规模增长与投资者获得感之间存在一定失衡。 2025年5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发布,为行业拨正航向、回归本源提供了清晰指 引。行动方案的核心在于确立"回报导向",要求行业机构校正发展定位,实现金 ...
为什么无论牛市还是熊市,想真正赚到钱,都得做好这一点?
雪球· 2025-10-12 13:00
以下文章来源于懒人养基 ,作者懒人养基 懒人养基 . 雪球21年度十大新锐用户、22年度基金影响力用户,私企业主,经济学硕士,《基金投资全攻略》作者。早期靠创业获取主动收入,从17年开始,逐步将 经营产生的余钱、闲钱,几乎全部逢低买入权益基金,从赚取主动收入慢慢向赚取被动收入过渡。价值投资践行者 ↑点击上面图片 加雪球核心交流群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 懒人养基 来源:雪球 有朋友提出这样的疑问: 熊市就应该清仓离场 , 还做什么配置 ? 牛市就应该全力进攻 , 还做什么配置 ? 照这个逻辑 ,做 配置是否就是画蛇添足呢 ? 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 ( 数据来源 : Choice数据 ) 02 01 最简单的配置,是大家都知道的股债配置。我们用最简单的股债配置来分析下这个问题。 股债配置的基本方法 是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设定一个合适的股债比例 , 比如股债均配 、 股6债4 , 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维持这 一比例不变 。 如果现在是股6债4 , 几天后就变成全仓股票或者全仓债基 , 随意改变预先设定的股债比例 , 这不是股债配置 ...
首批基金大佬集体退休,70后接棒上场,我们的理财方式要变了?
Sou Hu Cai Jing· 2025-10-12 08:20
十月,公募基金行业迎来了一场平静却意味深长的人事变动。西部利得基金公司发布公告,总经理贺燕 萍因达到退休年龄正式离任。 如今,他们正陆续退出舞台中央。 这场平静的权力交接,背后是一位女性高管十年的奋斗历程,更预示着整个财富管理行业即将迎来新的 格局。而这一切变化,都与普通投资者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 "非主流"的胜利:从无人问津到千亿掌门 她的职位将由董事长何方接任。 2015年,彼时的贺燕萍,刚刚空降至西部利得基金担任总经理。她接手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 子"——公司成立五年,管理规模不足百亿,在近百家同行中几乎排不上号,是行业里典型的"后进 生"。 摆在她面前的路似乎只有两条:要么随大流,追逐市场热点,赌一两个明星基金经理,博取短期规模的 爆发式增长;要么,就走一条无人问津的"窄路"。 这次交接看似普通,实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转折。贺燕萍代表的是中国基金业的第一代开拓者——那些 生于上世纪60年代,亲手将行业从零做到26万亿规模的奠基人。 贺燕萍选择了后者。 这位在华夏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基金等头部机构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老金融人",做出了一个在当时 看来极为"不合时宜"的决定:西部利得不追风口,不做爆款 ...
上班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啥?多数人都活反了
Sou Hu Cai Jing· 2025-10-10 01:32
同事老周最近辞职了。 不是找到更好的工作,是被查出甲亢,医生让他卧床休息。可他盯着房贷账单犹豫了一周,最后还是拖着病体去上班:"停一个月工资,房贷就断供了。" 这话戳中了无数职场人的痛点。我们每天挤早高峰地铁、熬夜改方案,嘴上喊着 "为了赚钱",可真问 "赚钱为了啥",大多只会说 "为了生活"。 其实赚钱的终极意义,从来不是银行卡里的数字,而是用这些数字换三样更值钱的东西。没活明白这一点,越拼命越容易陷入 "为钱打工" 的死循环。 前阵子暴雨,楼下小吃店被淹了。老板张姐蹲在门口哭,隔壁便利店老板却淡定雇人清理。 后来才知道,张姐把所有钱都投了装修,手里一分活钱没有;便利店老板每月雷打不动存 5000 到货币基金,攒了 10 万应急储备。 这就是赚钱的第一层意义:攒够 "抗风险资金",让你在意外面前不用低头。 怎么存这笔钱?记住三个原则: 拒绝无效加班:如果存款够支撑生活,没必要为了加班费熬坏身体。 拒绝讨厌的工作:不用因为 "要吃饭",困在勾心斗角的团队里。 拒绝违心社交:不想参加的酒局、不想维系的关系,都能直接推掉。 豆瓣上有个博主分享 "财务自由后的生活":不用上班后,她从一线城市搬到小城,房租省了一半。 ...
买基金要看基金的资金规模吗?规模多少合适?
Sou Hu Cai Jing· 2025-10-09 11:48
来源:《理财周刊》 当你打开基金详情页,准备购买一只基金时,有没有注意过那一行看似不起眼的基金规模? 无论是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还是权益类基金,这一数据都清晰地标注在页面的某个角落。那么,这个看 似普通的数字,到底对选择基金有没有实际意义?它会不会影响你的投资? 中证1000指数增强C < 医药生物 移远通信 -0.40% 1.01% ↑ 0.06% 通信 晶方科技 1.58% 1.00% ↓ 0.01% 电子 乐鑫科技 5.11% 0.95% ↓0.01% 电子 查看更多 基金档案 简介、分红、净值 > 4.06亿元 2022-01-04 成立时间 基金规模 2004年 13027.73亿元 管理规模 成立时间 基金公告 产品概要 > 什么是基金规模? 基金的资金规模,简单来说,就是基金公司通过发行基金份额所募集到的资金总额。比如一支基金有 100个人买,每人投资1000元,那么加起来的10万元就是这只基金的规模。基金规模反映了市场对一只 基金的认可程度,也是基金运作的基础。 在我国,基金规模受到严格监管。根据相关规定,普通开放式基金首次募集规模通常需达到?2亿元,存 续期间若?连续60个交易日资产净值低于5 ...
投资银发时代:践行高质量发展,中邮基金与您共绘养老新蓝图
Xin Lang Ji Jin· 2025-10-09 09:24
专题: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在北京证监局的指导下,北京证券业协 会携手北京公募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等多方力量,共同启动了"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 动"。本次活动以"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在行动"为主题,核心目标之 一正是深化普惠金融与投资者教育保护。在此背景下,我们希望能像老朋友一样,与您聊聊如何运用这 个"新时代"的"新基金",为我们的银发岁月规划出安稳、自在的"新价值"。 一、 银发时代的财务挑战:为何养老规划与众不同? 与年轻时相比,退休后的财务生活有几个根本性的变化,理解这些特殊性,是做好规划的第一步: 1. 收入"断流":工资这份主动收入停止了,我们主要依赖积蓄、社保养老金和投资产生的被动收入。 这意味着,财务规划的容错率变低了。 ◦ 储蓄、国债等:提供相对安全保障。 ◦ 货币基金、短债基金:这类公募基金波动极小,流动性好,非常适合存放短期要用的生活费和中短期 备用金,收益一般优于活期存款。 ◦ 中长期的纯债基金:主要投资于债券,风险相对可控,收益相对更优,能有效对抗通胀对现 ...
家庭存款“安全线”出炉!专家:到这个数,心里才能真正不慌
Sou Hu Cai Jing· 2025-10-09 05:47
真正的 "不慌存款",是道小学生都能算的算术题。财务规划专家给出核心公式:安全存款 = 家庭年刚性支出 ×2~3,能覆盖失业、大病等常见风险,既不浪 费资金,又能应对危机。不同家庭情况天差地别,直接看三类典型案例更清楚: 县城三口之家月刚性支出 3000 元,年支出 3.6 万,存 7.2 万~10.8 万就够。这类家庭没房贷压力,10 万左右能应对孩子择校、老人小病,配上基础医保基 本不用慌。 中国社科院的调查扎了不少人的心:不到两成家庭觉得 "钱够用",哪怕存了六位数,不少人还是被财务焦虑缠着不放。其实 "心里不慌" 的存款数从不是统 一标准,关键是算对自家的 "安全垫",避开存钱的坑。 先拆穿焦虑的根源,很多人慌错了方向。协和医院曾学军主任医师说,财务焦虑常来自对 "安全边界" 的模糊认知。 有人盯着别人的存款数字比高低,却没算清自家的刚性支出;有人月入几万仍慌,因为收入全靠工资,一旦失业就断流;还有人把炒股的钱当存款,急用钱 时要么亏着赎回,要么取不出来,反而更慌。 二线城市四口之家月花 1.2 万,房贷、伙食、教育占大头,年支出 14.4 万,需存 28.8 万~43.2 万。这笔钱能扛失业 3 个 ...
中年人“返贫五件套”,一样也别沾
3 6 Ke· 2025-10-09 01:52
有位投资人曾说过:中年人是离返贫最近的一群人。 为什么呢? 因为大部分中年人认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足够聪明,就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站稳脚跟。 可现实呢? 更像是一场在钢丝上进行的平衡游戏,稍有不慎,就可能跌入深渊,半辈子的积蓄就会全部归零。 因此,人到中年,比起如何搞钱,或许防止如何返贫更加重要。 01 一件套:中年跨行创业 中年人的"老板梦",又是多少人的"破产梦"? 很多人在职场打拼多年,有了一定积蓄,坐班腻了,或者失业了,就会特别想自立门户,自己创业当老板,赚大钱。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中年人的试错成本,我们承受不起。 新华网曾经报道过,江苏某银行行长姚志刚的故事。 51岁的姚志刚是一家银行行长,这是个铁饭碗,干到退休不成问题。 于是,有人开了二十年出租车,突然想加盟奶茶店;有人在厂里当技术员,非要跟风开民宿,结果呢?十有八九是血本无归。 后来朋友邀请他一起创业,他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顾家人反对,拿出全部积蓄去干"涂料厂"的生意。 可最后,创业失败,赔光了几十年的积蓄,之后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去送外卖。 王石说过:"创业不是赌气,得懂行。" 可不少人,在原来行业混得不错,就觉得自己干什么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