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融合

Search documents
“兴农人”在田野展才能(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青春力量)
Ren Min Ri Bao· 2025-05-15 22:08
陕西佛坪县陈家坝村党支部书记王圆圆(左一)和村民一 起拔秧苗。 彭 超摄 浙江桐乡市95后农创客廖万甜 在乡村种出一片"热带雨林" 本报记者 邓剑洋 "各位花友们,大家看这棵植物,叶片是丝绒质感,叶脉像'镶了钻'。这是我们培育的天南星科花烛新 品,今天首发出售。"直播间里,浙江桐乡市崇福镇95后农创客、嘉兴桐乡市胖达园艺有限公司执行董 事廖万甜与网友热情互动。 走进花棚里,花烛、白锦龟背竹、蔓绿绒……一簇簇热带植物郁郁葱葱,整座大棚像是一片微型"热带 雨林"。廖万甜熟练地巡棚,打开风机,调控湿度,检查叶面。 浙江桐乡市崇福镇农创客廖万甜对花烛进行授粉。 李方旭摄 为啥种热植?廖万甜打开话匣子。2018年,从浙江农林大学园艺专业毕业后,她一开始在杭州当白 领。"专业学的是园艺,平日我又喜欢养绿植,时常跟花友们交流经验。"一次偶然机会,朋友邀请廖万 甜参观崇福农创园的花棚,火热的创业氛围让她找到了兴趣与事业的结合点。 2020年,廖万甜辞去大城市工作,开启创业之旅。建基地、选苗木、拉投资,一道道难题摆在面 前。"多亏了优惠政策,让我闯过难关。"廖万甜说,花棚的租金有优惠,住宿免费,当地妇联积极帮助 协调,争取创业 ...
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签约首批项目 计划2026年底开工建设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5-15 12:37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张晓慧 深圳报道 深圳市海洋发展局、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先后与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民营投资股份有限 公司、中冶长城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同推进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等重大海洋产 业项目建设;澳鲜(深圳)渔业有限公司、广东连深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深圳浩运水产有限公司、深海 生物(深圳)有限公司等签约成为深圳国家海洋渔业基地首批入驻企业。 2024年,深圳远洋渔业实现"井喷式"增长,产量达15.4万吨,同比增长329%。 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于2021年12月获批,2024年10月选址盐田港及后方陆域。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 解到,该项目计划首期用地规模约3.1公顷,二期用地规模约6.2公顷,三期用地规模约4.6公顷;目前, 项目处于前期研究论证阶段,预计2026年完成首期3.1公顷土地出让工作,争取2026年底开工建设。 5月15日,深圳远洋渔业再迎来新的进展。2025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开幕会当天,全国第4个国家级远洋 渔业基地--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签约首批重大合作项目。 据悉,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将对标澳大利亚悉尼鱼市场、日本丰州鱼市场等国际著名鱼市建设,目标 打造一 ...
逆袭!惠阳吉他靠 “中国智造” 改写产业格局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14 14:21
南都讯 记者黎秀敏 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惠阳吉他" 便成为流行音乐界的产业传奇。历经30多年发 展,这里形成完整产业链,被誉为 "世界吉他工厂",鼎盛时期全球每五把吉他就有一把产自惠阳。但 长期代工模式桎梏着产业发展,90% 的产能为海外品牌服务,仅能获取 5% 的微薄利润。为破困局,惠 阳吉他企业以创新破局,从定制化生产、新材料研发到智能乐器探索,逐步摆脱代工依赖。如今,它们 正从贴牌制造迈向标准制定,用 "中国智造" 改写产业格局。 2019 年起,恩雅乐器在中国广州、深圳及美国组建研发部门,聚焦新材料、芯片算法等领域推动吉他 智能化。 2021 年,全球首款集大功率音响的超便携碳纤维智能吉他 NEXG 问世,开启惠阳吉他全新赛道。该产 品打破传统市场界限,兼具吉他、老师、音箱等多种功能;突破材质限制,生产周期从传统木吉他的 40 - 50 天缩短至 4 - 5 天,效率提升 10 倍且品质稳定;更具价格优势,3000 元的 NEXG 能带来超 2 万 元传统吉他的音色体验,一经上市便风靡全球。 此后,恩雅乐器持续创新,2023 年发布融合效果的智能吉他,2024 年推出最先进的赛博吉他,能融 ...
湖北英山县村企“联姻”激活茶产业 小茶叶撬动乡村振兴“大经济”
Zhong Guo Fa Zhan Wang· 2025-05-14 05:00
在车间外,满载鲜叶的三轮车穿梭往来;在车间内,数字化屏显实时跳动着生产数据。野山香茶业 的"落户",不仅是产能的升级,更是产业生态的重构: 前端扩规模,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免费提供茶苗改良、机采培训,带动周边村新增茶园200 亩;中端提品质,引入智能温控杀青机、全自动揉捻生产线,实现从鲜叶到成品茶的标准化生产,单斤 加工成本降低15%;后端强品牌,牵手电商平台开辟"云端销路",同步打造"茶园观光+手工制茶体 验"茶旅线路,让"采茶季"变身"旅游季"。 中国发展网讯 5月13日,湖北野山香茶业公司英山县石头咀镇毛家坳村生产车间内,杀青、揉捻、烘干 等工序在全自动设备中有序流转,一幅"机器轰鸣制茶忙"的乡村产业新图景正徐徐展开。作为英山 县"村企合作兴茶"的典型样本,这里正通过产业联姻激活绿色经济,让"一叶青"变身"百姓富"。 村企携手破困局:从"弃茶务农"到"茶草成金" 毛家坳村300亩茶园曾面临"春茶过后无人采"的尴尬——传统农时与茶叶采摘冲突,让茶农无奈舍茶种 粮。2024年,英山县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湖北野山香茶业公司,投资建设"大绿茶"自动化加工车间,一举 破解产业瓶颈。 "车间5月初投产后,每 ...
科海观澜/AI为调查监测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Zhong Guo Zi Ran Zi Yuan Bao· 2025-05-13 03:43
最近,打开"国土调查云"管理版,笔者发现,图斑举证界面新增了AI地物识别功能。这一功能着实令人欣喜。 笔者通过点击图斑,发现AI对于一些树木种类的识别非常精准。日常工作中,我们会调查到林地的二级类,诸如到乔木、灌木、其他 林地等类别即可。但AI却能够识别到具体的树种,比如常见乔木林中的白桦、榆树,以及灌木林中的连翘等,这对于开展林地、草原、湿 地、荒漠化的精细化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谈及此,笔者不禁想起以往在开展国土调查工作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林和草难以判定或者耕地上种植药材难以识别的情形。譬如, 青海省海西州常见的珍珠猪毛菜形似草本植物,却常常被误调查为草地,但实际上它属于灌木植物,应调查为灌木类。而耕地上种植的药 材往往需要根据种植周期来分类判定,比如"每年种植一季"的蒲公英、白术等药材按耕地认定,种植周期在一年以上的西洋参、三七等则 按园地认定,其判定较为复杂。此外,在过往参与地理国情普查时,笔者也曾遇到因为欠缺相关知识导致地物判错,苦苦找不到某类样本 类别的经历。现在试想,若当时有AI识别功能辅助,应会节省不少时间与精力。 AI技术的出现,可以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注入强劲科技动能,不少地方的自然资源部门已 ...
万宁和乐镇:贴心服务加速项目落地
Hai Nan Ri Bao· 2025-05-13 01:30
通过"容缺+协调"等机制为企纾困解难,促进招商引资和特色产业体系建设 万宁和乐镇:贴心服务加速项目落地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博新 5月12日上午,位于万宁和乐镇的阳光金鹿产业园区内,万宁信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标准化餐食 生产线上一片忙碌,每锅90斤菜品正在赶制出餐;另一边的分装车间流水线上,工人们熟练地将菜品装 盒,仅1小时便完成1800份盒饭的打包,这些餐品当日将送达周边14所学校。 "没有镇政府协调建设临时燃气站,我们很难这么快实现标准化生产。"该公司副总经理李志军感慨 道。信安食品的农产品预冷初加工项目是和乐镇2024年招商引进投产的3个项目之一,从落地到投产仅 用时一年时间。 下午5时,海南华牧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仓库内,5万颗鲜鸡蛋正装车发往万宁本地市场。该公 司二期30万只蛋鸡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镇政府工作人员每周都会三四次主动上门服务,帮我们积 极协调二期项目用地,为企业发展扫清了不少障碍。"该公司负责人荆永利说。 据了解,2024年以来,和乐镇签约项目总投资11.84亿元,涵盖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文旅康养等 领域。今年一季度,和乐镇实现招商"开门红",新增2个落地项目及3个在谈项目。 ...
聚焦“两持续”“四着力”“两强化” 陕西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Zhong Guo Chan Ye Jing Ji Xin Xi Wang· 2025-05-11 22:22
"四着力"即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要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三产融 合、强化产业联农带农,培壮县域富民产业,让广大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着力推进乡村建设, 要以优化县域城乡规划布局为前提、以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为重点、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为保障,点线面结合、软硬件齐抓,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完备度和人居环境 舒适度;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要既注重正向引导,又抓好问题整治,既强化综合施策,又注重为基 层减负,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安宁;着力加强要素保障,要围绕资金、人才等核 心资源进行安排部署,引导更多资源要素投向"三农"领域,加快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进程中的各类政策保障,汇聚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合力。 "《实施意见》共8部分33条,总体框架可概括为'两持续''四着力''两强化'。"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 村厅厅长孙矿玲说。 "两持续"即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意见》从大 面积单产提升、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等9方面作出部署,全面夯实耕地 保 ...
“大咖”进小院 土中话农桑——“首都科学沙龙”汇聚科技小院“同行者”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09 08:39
Group 1 - The "Capital Science Salon" is a platform for academic exchange aimed at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Beijing, focusing on cross-sector collaboration in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2] - The theme of the latest salon was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Technology", highligh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113 "Beijing Technology Small Courtyards" since 2018 to support rural development [2][3] - The introduction of smart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is a common challenge faced by many technology small courtyards, with suggestions for simplifying usage and reducing costs for farmers [3] Group 2 - The case of Cangshang Village illustrates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ractices, transitioning from traditional strawberry farming to a diverse range of crops, enhancing local tourism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3][4] - Future plans for Cangshang Village include expanding agricultural tourism and developing a technology corridor to integrate agriculture with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initiatives [4] - The Beijing Technology Small Courtyards aim to enhanc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viding strong support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capital [4]
杭州10个名优产品入选新一批省级“土特产”
Mei Ri Shang Bao· 2025-05-08 22:25
建德西红花,从汉晋药用记载到全国唯一农产品地理标志,其"红色金子"的产业化路径堪称农业文化遗 产活化典范;建德油茶则以古法压榨工艺对接3000家销售终端,实现"一杯茶油香飘20国"的跨越。 创新产品集群 从单一种养到三产融合的突破 商报讯(记者汤佳烨)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浙江省第四批名优"土特产"及浙江省首批"土特产"新 品名单,杭州10个经典产品成功入选第四批名优"土特产"名单,14家企业产品成为首批"土特产"新品, 数量居全省前列,集中展现"浙里优产"的杭州力量,展现出"山水农产"与"产业智慧"的深度融合。 地理标志矩阵 从生态禀赋到产业品牌的跨越 此次入选的名优"土特产"中,余杭甲鱼以3年仿生态养殖周期、钱塘白对虾在盐碱沙地环境中形成的高 蛋白特质,成为杭州水产业"双璧"。富阳鲜竹笋依托"金衣白玉"的千年美誉,将竹林碳汇优势转化 为"舌尖经济";临安高山蔬菜与天目小香薯借势天目山富硒土壤与垂直气候带,构建起"海拔经济"的立 体发展模式。 在人文传承维度,桐庐新合索面的六道手工工序被列入非遗保护,清晨晒面场景成为"诗画浙江"的乡村 美学符号;阳山畈蜜桃在昼夜温差中积累的"甜酸黄金比例"、千岛湖枇杷依 ...
聚焦“四大板块”降成本 打造物流枢纽经济区
Xin Hua Ri Bao· 2025-05-08 21:53
繁荣"大市场",供应链服务降成本。实施大宗商品精细物流工程,推进"期货转现货"业务,打造区域重 要的生产原料供给基地,为某铝原料加工企业降物流成本超3000万元。同时,通过引进期货交割、现货 交易、保税物流、金融服务等专业功能平台,在物流链与产业链"中间地带"有所作为,实现多业"链"动 的共生共荣和降本增效,促使整个原料供应链资金成本降低超1亿元。 培育"大冷链",三产融合降成本。聚焦冷链物流产业,集聚多家冷链物流企业;牵头组建协会,引导企 业"错位运营""互补发展",年周转量超150万吨,农产品占比60%。推动新零售业态与盒马食品智能产 业园、盒马村建设,使海安特色农产品登上盒马鲜生超市货架,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与一二三产融合发 展。 建强"大联盟",枢纽联网降成本。加强与区域内行业联盟、产业协会合作,组建合作紧密、支撑有力 的"服务网";与国家物流枢纽合作,组建覆盖全国、联通全球的"物流网";与中西部上游生产基地合 作,组建大宗原料贸易、仓储、配送一体的"供给网",物流时效与成本大幅控降。 江苏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探索物流枢纽经济区建设路径,开拓物流与产业同发展、降本与增效共发力的 崭新蓝海,年货物吞吐量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