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生态
icon
Search documents
北京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9000亿元大关,居全国首位
Xin Jing Bao· 2025-06-19 14:13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6月19日,在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科技创新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市科委、中关 村管委会副主任杨璞介绍,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改革举措 成为高水平开放的"关键变量"。 近年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实现"四个创新领先"。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262.9件,同比增长20.4%,增长率创近五年来最高;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9000亿元大关,达到9153.3 亿元,稳居全国首位;独角兽企业数量115家,位居全国首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总收入 8.74万亿元,综合排名位居178个国家高新区之首。 在回答新京报记者提问时,杨璞介绍,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背景下,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深化实施 科技创新国际化提升行动计划,为全球科技合作注入新活力。全力实施国际科技合作网络拓展、载体提 质、平台建设、提升创新主体国际合作、开放创新生态、促进交流合作六大行动,推动北京科技创新国 际化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加快构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完善中关村论坛功能,巩固国际合作成果,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进一步完善会址及周边整体规划, 打造 ...
扩投资增动能,拱墅产业提质向新
Hang Zhou Ri Bao· 2025-06-19 02:31
"生物创新智造中心项目可以有效解决公司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临床样品制备及生产等产业化发展需 求。"华东医药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项目的落地,也将撬动更多生物医药产业核心要素集聚,进一步深化和强化生物医药创新研发生 态圈和技术平台建设,助力拱墅区招引成熟项目、企业落地,带动更多成果转化与产值产出,打造具有 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转化创新高地。未来拱墅还将重点推进抗体偶联产业化、合成生物学产业化 等平台建设,目标到2035年,再造一个"中美华东"。 华东医药生物创新智造中心项目效果图 在当下的经济格局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已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潜力与创新活力的关键指标。作 为杭州主城区产业转型的先锋,拱墅区正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迅猛增长,为区 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今年1-5月,该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9%,增速位居全市第 一。其中,华东医药生物创新智造中心、杭叉云瑞、罗莱智慧照明总部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相继落地, 蓝奥科技园、新中大科技园、高信科创、货拉拉智汇云谷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加快进程,产业提质加速 向新。 镜头:投资20亿元,再造一个"中美华东" 夏至将近,拱墅区半山街道临一街上 ...
深圳推进综合改革试点 离不开独特文化的支撑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12 13:55
每经特约评论员陈宪 近日,《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公 布。《意见》的公布,必将进一步激发深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活力",也将为城市发展生态带来源 源不断的"活水"。 这些"活力""活水"不断涌现并进一步激活的背后,与当地天然的创新基因尤其是民营科技型头部企业的 创新创造、引领式发展不无关系。比如,华为、腾讯、比亚迪(002594)等,都是其中响当当的代表。 如果要跳出经济看深圳城市创新生态的形成和民营科技型企业的产生,那么,文化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焦 点。同理,当地深入落实《意见》,依然离不开文化力量的支撑。 一个城市的文化,即群体行为和城市精神,主要和社会主体、地理区位及体制安排有关。现代化产业体 系及头部科技型企业最重要的根基是创新生态。好的创新生态能够提高试错成功率,降低试错成本,亦 即提高试错效率。这些都是经济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问题。较高的成功率带来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干即 头部科技型企业,头部科技型企业缔造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框架和内容。那么,社会主体、地理区位和 经济体制是怎样对创新生态起决定性作用和影响的呢? 以深圳为例,不同于其他城市,深圳的 ...
康河沙龙,解码国际静安链接全球的水岸创新方程式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12 06:04
继苏州河"遇见"泰晤士河后,静安苏河湾的"奔流之旅"继续沿英伦水岸向前,抵达剑桥,将中英创新交 流的热度延续到了康河畔。当地时间6月11日下午,"创新生态·链接全球"——遇见静安之康河沙龙在剑 桥威斯敏斯特学院成功举办。 本次康河沙龙汇聚英国剑桥学界及行业创新代表、中国出海企业及静安专业服务业机构代表,共同聚焦 如何通过技术、资本、服务等多维链接,促成开放协同的创新共同体,推动创新要素在中英水岸之间双 向奔涌。 创新链接全球机遇 静安区副区长杨毅在活动致辞中表示,作为外资入华"首选地"和国际品牌"第一站",静安以创新的制度 供给持续释放磁力,静安也是中资企业扬帆出海的"起锚地"。全球创新资源与本地产业生态深度融合共 生,"从塞纳河到泰晤士河再到康河,静安始终以开放的胸怀奔流不息,链接全球机遇!" 静安区副区长杨毅致辞,从塞纳河到泰晤士河再到康河,静安始终以开放的胸怀奔流不息,链接全球机 遇。 "创新对于剑桥而言从不陌生,几个世纪以来,这座城市诞生了无数思想家、科学家和企业家",剑桥议 员、前剑桥副市长Baiju Thittala中致辞中表示,剑桥已成长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之一。"全球 产业链被重塑的今 ...
双城对话 共答滨水区转型命题 《奔流》第二季 中外跨界嘉宾对话互鉴 推动创新要素流动
Jie Fang Ri Bao· 2025-06-12 01:59
解答中英滨水区的共同命题需要全球"水边人"的智慧。《倡议》提出,拓展滨水区朋友圈,推动跨 界对话、友好交流、业务拓展,促进产业与企业交流合作,以点至面,持续推动其他领域的资源共享和 生态构建;鼓励中英滨水区在现代商贸、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寻找利益汇合点,发挥 各自优势,推进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等。 在"创新生态·链接全球"——遇见静安之康河沙龙上,首批"静安全球创新生态伙伴"颁发。中国银 行伦敦分行、剑桥大学中国校友会获此殊荣。通过链接国际伙伴,联动静安创新平台,加强创新生态构 建,加深跨境互动联络,加速创新要素流动,加快集成创新突破。 从苏州河水岸到腹地更深处,"国际静安,卓越城区"汇聚了国际化的资源。《倡议》提出,中英共 创文旅商体展活动,丰富水岸生活,提升滨水区品牌价值,这也为未来中英滨水区联动打开思路。 从泰晤士河到苏州河,全球滨水区正经历从"地理边界"到"创新枢纽"的深刻转型。滨水区不仅是城 市的"生态绿肺",更是链接全球产业链、激活文化创造力、培育新型生产关系的战略空间。随着滨水区 国际"朋友圈"的搭建与持续扩容,上海不断充实水岸城市发展策略的"工具箱",也持续推进着文明互鉴 ...
从苏河湾到康河岸,创新生态沙龙即将启幕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11 01:34
2025年6月11日,《奔流:从上海出发——全球城市人文对话》(以下简称"《奔流》")第二季英伦行 的重要一站:"创新生态·链接全球"——遇见静安之康河沙龙,将在剑桥威斯敏斯特学院举办。 《奔流》活动举办期间恰逢伦敦科技周(6月9-13日),正值中英聚焦创新之际,康河沙龙也将深入对 话中英双方在创新领域的跨地域协作,探讨如何通过技术、资本、服务的多维链接,共建更加开放协同 的全球创新生态。 沙龙从参访阿斯利康位于剑桥生物医学园区的全球研发总部——The Discovery Centre(DISC)拉开序 幕。作为阿斯利康全球创新网络的中枢之一,DISC汇聚了科研、转化、合作三位一体的关键资源,是 全球生命科学合作生态的重要支点。 在上海,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也同样坐落于水岸边——静安苏河湾功能区,该区域见证了"科技 回归都市"的全球趋势。从剑桥康河到苏州河畔,两地水岸与一条跨越时空的创新路径紧密相连,也为 此次沙龙提供了现实语境和想象空间。 《奔流》继首季上海巴黎双城对话、苏州河与塞纳河对话后,于今年6月抵达伦敦泰晤士河,开启六天 六场上海伦敦双城对话及中英文明互鉴之旅。6月10日,"文明对话国际日"之际 ...
从“特区试验”到“范例贡献”,深圳创新再次发出质变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15:11
作 者丨 陈思琦 李金萍 编 辑丨 孙超逸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历史节点上,6月10日,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 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特殊的时间节点,意味着这并不是2020年深圳综改方案的简单延续,而是一次立足国家战略 全局的改革开放升维。 前后文件对比,并细看此次《意见》的侧重,可以清楚发现深圳使命的深刻"跃迁"——从技 术性突破转向系统性创新,从要素开放迈向规则型开放,从城市试验走向国家范例。 再如,"试行长周期考核"可让技术成果转化更有"耐心",穿越科技周期。 又如,高职院校与应用型大学的学分互认则打破了不同教育体系间的隔阂,由此进一步培养 深圳各项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和掌握硬科技的创新创业人才。 这种多链融合的顶层设计,直指创新领域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当创新主体不必再为管理 体制、考核体制、人才培养体制而消耗动能,便更有机会如硅谷般形成高效的"创新生态 位",在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间架起坚实的桥梁。 其次,我们从《意见》中发现,深圳正在不断推进"制度型开放",从着重强调要素流动便利 化升级迈向规则体系的深度构建。 在数据要素市 ...
外交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外企提供更多政策红利,实现多方共赢
news flash· 2025-06-10 07:29
外交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外企提供更多政策红利,实现多方共赢 金十数据6月10日讯,6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林剑表示,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加 码中国,体现出外界看重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性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确定性,也彰显了中国新质生产 力与科技创新生态的澎湃动能。"从制造高地到创新引擎,中国的发展始终是世界的机遇。我们将持续 优化营商环境,为外企提供更多政策红利,欢迎更多的外企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 浪潮中,实现双向奔赴,多方共赢。"林剑说。 (澎湃) ...
外交部:欢迎更多外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浪潮中实现双向奔赴、多方共赢
news flash· 2025-06-10 07:26
在6月10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我们注意到,近期不少外资企业持续投资中国。中国 丹麦商会、德国商会等表示,欧洲企业对持续投资中国很有动力,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无人驾驶等新 技术都是可以开展合作的蓝海。中国美国商会最新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美企没有撤离中国市场的计划。 很多外资企业也开始加大本地化研发创新。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对此,发言人林剑表示,对此,发言 人林剑表示,越来越多外资企业加码中国,体现出外界看重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性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的确定性,也彰显了中国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生态的澎湃动能。我们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推出 《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将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 纳入政策红利圈。从制造高地到创新引擎,中国的发展始终是世界机遇,我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 外企提供更多政策红利。欢迎更多外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浪潮中实现双向奔 赴、多方共赢。(环球网) ...
东新环高校创新生态圈迎来首家上市企业
Hang Zhou Ri Bao· 2025-06-10 03:00
今年一季度,东新街道累计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03亿元,同比增长26.44%,税收、地方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上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营业收入等6项指标均位列拱墅区第 一方阵。 筑巢引凤近十年,城北体育公园周边产业圈收获第一枚"金蛋"。近日,派格生物医药(杭州)股份 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2565.HK)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这不仅是拱墅区2025年首家上市企 业,也是拱墅区东新街道凤栖智创·东新环高校创新生态圈培育的第一家上市企业。 "派格生物的成功上市,是东新街道深化资本招商、联动招商的重要成果,也是实现产业升级与资 本运作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更是环高校创新生态圈建设进程中标志性成果之一。"东新街道相关负责 人表示。 派格生物成立于2008年,落户于紧邻城北体育公园的凤栖谷华章医美科创谷,是一家关注代谢紊乱 领域,专注于自主研究及开发慢性病创新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作为聚焦慢病治疗领域的创新型生物医 药企业,派格生物两度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支持。 为了打造共建载体,东新街道积极推动辖区产业园区与浙工大团委、创业学院、校友会等紧密合 作,构建起"创业苗圃—孵化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