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用人工智能
icon
Search documents
Manus可能不是中国的第二个“DeepSeek 时刻”!
最近,一款名为Manus的"代理"人工智能平台在预览推出后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甚至其热度一度超过 了泰勒·斯威夫特的演唱会。 H ugging Face的产品负责人称其为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工智能工具" ,人工智能政策研究 员Dean Ball更是将其描述为 "使用人工智能的最复杂的计算机" 。Manus的官方Discord服务 器在短短几天内就吸引了 超过138,000名成员 ,其邀请码在中国经销商应用闲鱼上甚至 被炒 到了数千美元的价格 。 Manus的技术基础与功能展示 据社交媒体报道,Manus 并非完全从零开始 开发,而是结合使用了现有和经过微调的AI模 型,包括 Anthropic的Claude和阿里巴巴的Qwen ,来执行诸如起草研究报告和分析财务文件 等任务。 其背后的中国初创公司Monica在网站上给出了一些令人惊叹的功能示例, 从购买房地产到编 程视频游戏,似乎无所不能。 在外网上的一段热门视频中,Manus的研究负责人Yichao"Peak"Ji认为 , Manus在通用人 工智能助手的流行基准GAIA上的表现优于深度研究,GAIA可探测人工智能通过浏览网页、使 用软件等方式开展工作的 ...
是炒作还是真突破?Manus的真实面目是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8 14:56
而在Ma n u s发布早期预览版产品的后一天,国内Me t aGPT和CAMEL AI两个Ag e n t团队就火 速推出了Ma n u s的开源复刻版。 Me t aGPT 团 队 相 关 技 术 人 士 向 记 者 给 予 了 对 Ma n u s 产 品 能 力 的 中 肯 评 价 , 并 详 细 分 析 了 Ma n u s产品的能力和运行机制。 其认为虽然Manus能提供相当不错的产品体验,但并未在智 能体领域取得技术上的突破性进展,其核心逻辑属于业内共识 。 不少产业人士认为,在M a n u s凭借现有先进模型能力与其智能体框架,实现良好的产 品力之时,头部模型厂商和科技巨头也在向A I智能体领域大力进军。面对它们强大的 模型能力,以及当前技术层面已经在显露的重要进展,M a n u s的市场机会可能并不会 很大,先发优势很容易被抹平。 Ma n u s自称全球第一个通用AI智能体,性能超过Op e nAI的De e p Re s e a r c h,能够解决各类复 杂的任务,且能在云端自行执行。 一时间,一片盛赞之声发出,称其是"智能体的Ch a tGPT时刻",但也有人质疑这是一场营销 和 ...
3 位连续创业者打造 Manus,应用潮里有更多 “underdog” 的机会(文末附 Manus、Open Manus 实测)
晚点LatePost· 2025-03-08 12:17
编辑 丨 程曼祺 3 月 6 日,AI 产品 Manus 引发关注。开发 Manus 的三位关键人物是:创始人、CEO 肖弘(小红);联 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季逸超(Peak);以及产品合伙人张涛(hidecloud)——两位 90 后连续创业者 和一位 15 年换了 10 家公司的 85 后产品老兵。 一个边缘地带的 "underdog" 小团队 ,以车库创业的开发方式,出乎意料地搅起了一场小风暴。 "硬科技创业者基本都是名门正派,光谱另一端的消费级产品创始人则几乎都是畎亩之中。" 真格基金投 资人刘元说。他也是 Manus 的天使投资人。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肖弘是江西吉安人,创业起点在武汉,曾开发过两款微信生态的插件:微信公众 号排版工具壹伴和企业微信客户关系管理工具微伴,卖给一家独角兽公司。 高中阶段就开始创业的季逸超是北京人,他在苹果 App Store 上线不久,就开发出猛犸浏览器,后来做 了 Magi 知识搜索引擎。季逸超曾告诉我们,那时有投资人 "诱惑" 他:我给你一笔钱,敢不敢做个 Google?他拒绝了,不是觉得做不到,而是他觉得只有 "抛开利益" 才有可能。 重庆人张涛则先后在烽火国际、 ...
炒到10万,一夜爆火的Manus却不好用
盐财经· 2025-03-08 10:06
文| 荣智慧 编辑| 向由 值班编辑| 宝珠 视觉 | 顾芗 近日,自称"全球第一款通用AI Agent产品"的Manus一夜之间爆火。 其宣称性能"吊打"Open AI同款,邀请码被炒至天价,甚至能卖到9万、10万元一个。 Manus火得突如其来,但不算莫名其妙。 在二手平台上,Manus邀请码最贵已被炒至10万元级别 火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多家造势,风很大,但实测的人少,神秘感强,叠加"本土团队"光环,又是一个 后来居上的案例;二是大模型的好,大家都见识了,但一直停留在聊天上。现在急需趁手的聚合式工 具,把脑子里的想法变变现。 忽然,说曹操曹操就到,正中下怀。 Manus目前未有任何信息能证明自己是真正的智能体——没有人为设计的工作流程。因此,只能说它在 宣传里呈现出"智能体"或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样子,并围绕这一概念作文章。 而Manus也绝非一无是处。作为一款应用,界面简洁友好;大脑(思考)、手(操作)、交付的层次非 常清晰,组合起来也是相对合格的当代"牛马",还是能帮你提高一点生产力。 下文将举例说明Manus如何完成工作任务、优势和局限以及技术逻辑是什么。省流版:别花好几万买什 么邀请码,一个" ...
技术迭代推动降本提速 人形机器人价格有望逐步下降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3-07 23:39
Group 1 - The price of humanoid robots is gradually decreasing, with some domestic products dropping from over 1 million to below 200,000 yuan, indicating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further price reductions and increased market penetration [1] - The future price trend of humanoid robots is influenced by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the optimization of hardware solutions, and the domestic manufacturers' ability to achieve breakthroughs, which will provide a competitive pricing advantage over foreign counterparts [1][2] - Companies are focusing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core components to drive down costs across the industry chain [1][2] Group 2 - Domestic companies are leading in specific segments of the robotics industry, with firms like Orbbec Technology becoming key suppliers of 3D vision sensors, showcasing advanced capabilities in various 3D vision technologies [2] -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decline in robot prices includ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localization of core components, economies of scale, and 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 with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being the primary driver [2][3] - Open-source technology is recognized as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reducing R&D costs, alongside the overlap between the robotics and electric vehicle industries, which enhances procurement efficiency [3]
硅谷正在崛起“OpenAI黑帮”
创业邦· 2025-03-04 10:43
以下文章来源于硅兔君 ,作者旗舰 硅兔君 . 50万创投人关注的硅谷科技风向标 来源丨硅兔君(ID:gh_1faae33d0655) 图源丨Midjourney "OpenAI前员工"的名头,在市场上到底有多值钱? 当地时间2月25日,据Business Insider报道称,OpenAI前首席技术官Mira Murati 刚刚官宣的新公司 Thinking Machines Lab,正在以90亿美元估值启动10亿美元融资。 目前,Thinking Machines Lab尚未透露任何产品、技术的时间表或具体细节,这家公司的公开的信息只有 超过20人的OpenAI前员工团队,以及他们的愿景:构建"每个人都能获得知识和工具,让AI为人们的独特 需求和目标服务"的未来。 OpenAI系创业者的资本号召力已形成"滚雪球效应"。在Murati之前,OpenAI前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创 立的SSI就已经仅凭OpenAI基因和一个理念和就拿到了300亿美元估值。 自2018年马斯克退出OpenAI以来,前OpenAI员工创办了超过30家新公司,总融资额超过90亿美元。这些 公司形成了覆盖AI安全(Ant ...
一天吃透一条产业链:DeepSeek产业链
数说者· 2025-03-03 23:47
以下文章来源于飞跑的鹿 ,作者RunningLu 飞跑的鹿 . 公司研究 | 产业挖掘 | 价值投资 | 长期主义每日分享上市公司及产业链 | 市场调味剂 01 产业链全景图 03 什么是DeepSeek DeepSeek 是一家人工智能技术公司,中文即"深度求索"。 它家的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和代码 生成等领域相当能打,像DeepSeek-v3在多个数学基准测试和代码能力测试中,就超越了众多 竞品。 真正让DeepSeek火出圈的是2024年12月26日,这家公司宣布上线并同步开源的 DeepSeek-V3 模型。它以 1/11的算力、仅2000个GPU芯片 训练出性能 超越GPT-4o的大模型 。其 总训练成 本只有557.6万美元 ,而 GPT-4o的约为1亿美元 ,使用 25000个GPU芯片 。 双方的成本至少 是10倍的差距。 在性能上,DeepSeek-V3在数学、代码能力和中文知识问答方面还超过了ChatGPT-4o, 以下即为两者的模型参数对比: 04 为什么被称为AI界的拼多多 据公司介绍,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 DeepSeek-R1 性能比肩已经OpenAlo1 正式版,这 ...
DeepSeek首次披露:理论成本利润率545%!
证券时报· 2025-03-01 08:38
3月1日,DeepSeek在知乎上发表题为《DeepSeek-V3/R1 推理系统概览》的文章,全面揭晓V3/R1 推理系统背后的关键秘 密。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文章首次披露了DeepSeek的理论成本和利润率等关键信息。据介绍,假定GPU租赁成本为2美元/小 时,总成本为87072美元/天;如果所有tokens全部按照DeepSeek R1的定价计算,理论上一天的总收入为562027美元/天, 成本利润率为545%。 最大程度优化推理系统,理论成本利润率高达545% 据文章介绍,DeepSeek-V3/R1推理系统的优化目标是更大的吞吐、更低的延迟。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DeepSeek使用了 大规模跨节点专家并行(Expert Parallelism / EP)的方法,并通过一系列技术策略,最大程度地优化了大模型推理系统, 实现了惊人的性能和效率。 DeepSeek开源周收官,DeepSeek以最后一弹,再次在AI江湖激起了层层涟漪。 具体而言,在更大的吞吐的方面,大规模跨节点专家并行能够使得batch size(批尺寸)大大增加,从而提高GPU矩阵乘 法的效率,提高吞吐。 batch size在深度学习中 ...
DeepSeek宣布:活动正式收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8 08:46
2月2 8日,国内AI明星企业深度求索(De e pSe e k)为期五天的"开源周"活动正式收官。 "开源周"都发布了什么? 自2月2 4日启动以来,De e pSe e k "开源周"发布的五个项目涵盖了从计算、通信到存储的各个 方面。 2 月 2 4 日 : 首 个 开 源 的 代 码 库 为 F l a s h M L A , 这 是 针 对 H o p p e r G P U 优 化 的 高 效 M L A 解码内核,针对可变长度序列作了优化,目前已投入生产。 2 月 2 5 日 : 宣 布 将 D e e pEP 向 公 众 开 放 。 D e e pEP 是 用 于 M oE ( 混 合 专 家 ) 模 型 训 练 和 推 理 的 EP ( Ex p e rt P a r a l l e l ism , 专 家 并 行 ) 通 信 库 , 可 以 实 现 高 效 且 优 化 的 全 对 全 通信,支持包括F P 8在内的低精度运算,适配现代高性能计算需求。 2月2 6日:宣布开源D e e p G E M M。D e e p G E M M 是一个专为简洁高效的 F P 8 通用矩阵 乘 法 ( ...
英伟达股价,暴跌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2-28 03:08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 来自半导体行业观察综合 ,谢谢。 华尔街对 Nvidia持悲观看法。 周四,投资者发布季度预测,导致该股下跌逾 8%,给过去三个月中受到市场质疑的"七巨头"股票带 来更大压力。 该股收盘下跌至 120.15 美元,而该集团的其他成员如微软以及亚马逊也由于英伟达的盈利未能激发 出 2023 年和 2024 年人工智能涨势标志性的那种涨幅,该股也以疲软收盘。 可以肯定的是,Nvidia 第一季度的营收预测好于市场预期,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也指出,公司新款 Blackwell 芯片的需求"惊人"。但增长正在放缓。Nvidia 预计营收增幅约为 65%,远低于投资者过 去一年习惯的三位数增幅,同时该公司还预计毛利率将降至 71%,为至少一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Nvidia 被视为 AI 支出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两年的繁荣使其估值超过 3 万亿美元。投资者希望其业 绩能够重启在 2024 年底"七巨头"股票达到峰值后陷入低迷的反弹。 最近几周,中国初创公司 DeepSeek 的低成本人工智能模型引发了投资者对大型科技公司为人工智 能基础设施投入的数十亿美元的怀疑,许多股票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