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
Search documents
2025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在京开幕
Zheng Quan Ri Bao Wang· 2025-11-18 07:25
本报讯 (记者侯捷宁 见习记者何成浩)11月18日,作为"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 机制的重要举措,2025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 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由应急管理部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主办,展期三天,展览面积约4万平方米,300 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集中展示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三断"创新解决方案、监测预警智能平台、智 能工程机械、智能化个体防护装备等,还将举办10余场装备供需对接、技术研讨交流、产品发布路演等 活动。 展览会以"科技赋能、智慧应急"为主题,重点展示应急管理信息化、消防救援、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 产及事故救援等领域的"高精特专"与"小快轻智"装备及其应用场景、综合解决方案。旨在通过展示应急 管理领域最新技术装备成果,进一步搭建供需对接渠道,塑造良好的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生态,为以新质 生产力赋能应急管理新质战斗力,合力推动应急管理向智能化、无人化、自动化转型营造良好氛围,促 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推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 ...
杭州首次跻身全球前十
Mei Ri Shang Bao· 2025-11-18 07:23
Group 1 - The core viewpoint of the articles highlights Hangzhou's significant rise in the Nature Index, moving from 13th to 10th place globally, marking its first entry into the top ten research cities [1] - The 2024 global top ten research cities include Beijing, Shanghai, New York metropolitan area, Boston metropolitan area, Nanjing, Guangzhou, San Francisco Bay Area, Wuhan, Baltimore-Washington, and Hangzhou, with China occupying more than half of the list for the first time [1] - In various scientific fields, Hangzhou's rankings are as follows: 12th in physical sciences, 12th in biological sciences, 7th in chemistry, 8th in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25th in health sciences, indicating strong research potential [1] Group 2 - Hangzhou has been focusing on building five major industrial ecosystems, enhancing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 and improving origin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2] - In 2024, Hangzhou's R&D expenditure reached 85.166 billion yuan, an increase of 8.3% from the previous year, with an R&D expenditure intensity of 3.90%, up by 0.15 percentage points [2] - The city's high-tech industry accounted for 72.28% of the industrial added value 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with a high-tech investment growth rate of 4.6%, representing 14.6% of fixed asset investment [2]
高端制造需求增加!机床ETF(159663)下跌0.55%,宇环数控上涨2.48%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11-18 07:05
机床ETF(159663),紧密跟踪的中证机床指数,涵盖了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高端装备 制造领域,涉及激光设备、机床工具、机器人、工控设备等行业,是新质生产力理念强调创新驱动与产 业升级落地实践的核心阵地。其场外联接基金为,A类:017573;C类:017574。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根据智研咨询,我国工业母机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6313.62亿元增至2024年的7128.96亿元。数控机床方 面,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3260亿元增至2024年的4325亿元,复合增 长率为7.3%。 华龙证券表示,"十五五"点名工业母机,政策驱动下国产机床高端化进程有望加快。政策驱动下,国内 高端制造领域对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复合化的五轴机床、数控铣床、车铣复合中心等需求将有望增 加。 11月18日下午,A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上证指数盘中下跌0.88%,文化传媒、办公用品、互联网等板 块涨幅靠前,精细化工、化肥农药跌幅居前。机床板块个股分化,截至14点,机床ETF(159663)下跌 0.55%,其成分股鼎泰高科上涨3.48%,宇环数控上涨2.48%,科力尔上涨1.39 ...
奋力谱写金融“五篇大文章”之科技金融,渤海银行问鼎“金鼎奖”年度卓越科技金融银行殊荣
Zhong Jin Zai Xian· 2025-11-18 06:51
近日,在国内主流财经媒体之一的《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韧变·突围 智启新章——2025金融发展年 会"上,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其在科技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卓越成效,荣膺"第16届金鼎奖·年 度卓越科技金融银行"。 "金融金鼎奖"作为深耕行业十六载的权威评选活动,以专业、公正、客观为准则,紧跟行业发展脉搏, 见证并记录着中国金融业从规模驱动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历程。渤海银行此次荣膺此奖项,亦彰显出其 引导金融活水流向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 精准滴灌多类创新主体 科技金融成为转型"第一引擎" 在当前净息差收窄、经济增长承压的大背景下,银行业正加速从规模驱动转向效率驱动与创新驱动。渤 海银行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强国、金融强国战略,将科技金融作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引擎",着 力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领军企业拓宽资金来源,为科创中小企业降低 融资门槛,为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和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提供金融动力。 作为首批落地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的金融机构之一,渤海银行不仅成功发行50亿元首期科技创新债券,专 项用于支持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领域,还作为主承销商助力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 券 ...
20cm速递|国务院力推AIDC新场景!储能迎政策需求双驱动,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昨日净流入3743万居首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11-18 06:48
消息面上,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 立足新质生产力培育需求。在这一政策指引下,作为数字经济和AI产业核心基础设施的人工智能数据 中心(AIDC),其能源供给的稳定性与绿色化需求持续升级,而储能技术作为关键支撑,正迎来政策 红利与市场需求双驱动的发展机遇。 11月18日午后,A股三大指数午后延续弱势,震荡下跌。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午后震荡走 弱,盘中回调超4%。盘面上,国民技术上涨3.84%,罗博特科上涨2.65%。资金上,创业板新能源ETF 华夏(159368)昨日净流入3743万元,居可比基金首位,份额突破4.80亿份。截至发文,创业板新能源 ETF华夏(159368)成交额超6070万,位居同类产品第一。 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是全市场跟踪创业板新能源指数的规模最大ETF基金。创业板新能源 指数主要涵盖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涉及电池、光伏等多个细分领域。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 (159368)弹性最大,涨幅可达20cm;费率最低,管理费和托管费合计仅为0.2%;规模最大,截至 2025年10月31日,规模达8.29 ...
挺膺担当金融“五篇大文章”之科技金融发展新使命,渤海银行引领科创金融新浪潮
Zhong Jin Zai Xian· 2025-11-18 06:45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金融已成为金融强国建设的战略先手。自2025年5月 以来,通过丰富融资主体、创设支持工具、健全适配机制等措施,债券市场"科技板"为引导更多金融资 源服务科技创新、丰富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打开新局面,科创债发行规模已超过7600亿元,吸引众多银 行、券商竞相布局。 政策东风激活市场,科创债驶入快车道,渤海银行已成为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中坚力量。截至今年 7月,该行科创债累计投资规模已经达到了235.36亿元,覆盖了213家发行主体。 此外,渤海银行还与中债金融估值中心,联合编制了包含天津区域首只由属地机构冠名的科创债指数在 内的系列指数,包括:"中债-渤海银行新质生产力主题科技创新债券指数"及其"孪生"指数"中债-高等级 科技创新债券行业精选指数"。前者聚焦高端制造、通信、物流等领域有突出表现优势的企业;后者则 加入金融类企业,构建"科技+金融生态"。通过指数的发布、产品化,为投资者在科创领域提供多样化 的投资标地,助力科技型企业融资。 渤海银行在支持科技创新发展上不断迈出坚实步伐。未来,该行将继续深化科创金融服务水平,助力壮 大债券市场"科技板"规模,进一步畅通直接 ...
2035年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ei Jing Wan Bao· 2025-11-18 06:43
昨天,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 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 委常委会主持会议。市委书记尹力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说明并讲话。 "十四五"时期 北京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全会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即将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 治任务。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 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四中全会精神与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 把握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举措等联系起来,找准工作方向和发力点,以首善标准 抓好贯彻落实。 全会强调,推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严格遵循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的重大原则,更加注 重优化提升首都功能,自觉把北京的发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全局考量;更加注重增进民生福祉,聚 焦"七有""五性"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加 ...
工业生产总体平稳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Guo Jia Tong Ji Ju· 2025-11-18 06:36
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稳中有进,多数行业、产品实现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质生产力 培育壮大,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数实融合创新育新,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协同发 力。10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2%、6.7%,分别高于全 部规模以上工业2.3个、1.8个百分点。从行业看,电子专用材料制造、集成电路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 造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5%、33.7%、28.4%。从产品看,"人工智能+"高速发展带动服务器、集成 电路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4.0%、17.7%;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等新经济增长点助力机器人领域蓬勃发 展,机器人减速器、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6倍、17.9%。 绿色转型加快推进,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新能源汽车保持较快增长势头,10月份产量同比增长 19.3%,带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增长30.4%;在能源绿色转型引领下,规模以上废弃资源综合 利用业增长较快,增加值增长17.3%,水质污染防治设备、风力发电机组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8.0%、 ...
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Xin Hua She· 2025-11-18 06:25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记者周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2024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3.6万亿元,占国 内生产总值比重约为24.9%,我国已连续15年保持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地位,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 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有力推动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是新形势下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构 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 研究所工业室主任徐建伟说,当前制造业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国际上不确定因素较多、科技产 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制造业正处在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关口期,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保 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建议》聚焦制造业发展作出多项部署,如"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滚动实施制造业 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促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 ...
石油巨头电能公司揭牌:打造中国石油售电品牌,积极探索虚拟电厂等运营模式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11-18 06:12
文 |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11月17日,中国石油集团电能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京举行。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戴 厚良出席并强调,要志存高远、锐意进取, 充分整合内部发电侧和用电侧资源,着力构建 以电能价值链为核心的综合能源供应体系 ,在中国石油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中勇当先锋。 戴厚良与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周心怀共同为中油电能公司揭牌。党组副书记段良伟 主持,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谢军、张道伟,党组成员、驻中国石油纪检监察组组长陈东升出 席。 预定展位详情咨询: 曹先生 13 5 5 2 7 1 2 1 8 9 王先生 13 5 8 1 8 8 5 5 2 0 李先生 13 5 8 1 7 4 1 6 8 0 赵先生 18 2 1 0 1 8 8 7 7 1 柏女士 18 0 3 1 4 5 1 0 0 7 相关阅读 前瞻30+海外市场资源 | 2025中国储能CEO峰会火热报名中 涨幅超200%!"一天一价"!还要接着涨? 新型储能飙涨超3000%!中国储能在海外市场集中爆发 戴厚良指出,调整电力营销管理体制,成立中油电能公司, 是集团公司贯彻落实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加快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