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Search documents
辽宁省教育厅联合人民网启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线上教育活动
Ren Min Wang· 2025-05-21 01:15
今年5月,是第2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辽宁省教育厅日前召开全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现场推进会,同时启动了全省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会议强调,要从织密更广覆盖、更加 有效的预防体系,构建科学规范的监测预警体系,健全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体系,完善家校社医协同机制, 深入开展科普宣传五个方面进一步做好辽宁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为了更好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推动全社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家长建立和谐亲子关系,与学 校、社会一同为孩子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环境,辽宁省教育厅联合人民网等单位制作面向学生、家长群体的 系列线上心理课程,将于今晚通过"人民网辽宁"小红书账号首播。 人民网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长期以来注重发挥党媒党网的主阵地作用,助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 育。围绕"心灵教育",即思想政治、道德品行、心理健康等领域,人民网逐步搭建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交 流平台。 此次线上教育活动,辽宁省教育厅联合人民网共同推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线上教育活动——亲子 篇》,包含面向家长群体的11堂专题课,分别聚焦亲子关系构建、教育方法优化、手机管理策略、校园欺 凌预防等核心议题,既关注亲子关系构建,又关注学生心理品质培养 ...
俞国良:婚姻关系对于孩子幸福感影响大于亲子关系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20 02:18
对于每个人而言,"家"是人生最早的课堂,也是成长深层的烙印,它可能是跌倒时托住身体的手掌,是 迷茫时照亮前路的灯光,也可能是午夜梦回时挥之不去的叹息。那么,哪些家庭要素会对孩子的身心健 康产生较大的影响呢?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开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院院长俞国良长 期关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其团队的研究揭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家庭作为一个动因系统,其家庭结 构、家庭关系、家庭环境、家庭功能四大要素,均会直接或间接给孩子心理健康带来影响。 离异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影响最大 具体来看,对于孩子抑郁和焦虑症状,亲子关系、婚姻关系和同胞关系的影响力依次由强到弱,例如, 在积极家庭关系对抑郁的影响中,积极亲子关系解释率为70.75%、积极婚姻关系解释率为16.68%、积 极同胞关系解释率为12.57%;在消极家庭关系对抑郁的影响中,消极亲子关系解释率为52.34%,消极 婚姻关系解释率为25.07%,消极同胞关系解释率为22.59%。 对于孩子幸福感,积极亲子关系与幸福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家庭关系与幸福感之间呈显著负相 关。同时,婚姻(夫妻)关系的影响力超过亲子关系和同胞关系。在消极家庭 ...
美国彭博社:心理医生需要从诊室走进社交媒体
Huan Qiu Shi Bao· 2025-05-15 22:56
Group 1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trend of individuals using social media for self-diagnosis of mental health issues, highlighting both th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this practice [1][2] - High costs and long wait times for professional mental health services drive individuals to seek "instant diagnoses" online, with therapy appointments ranging from $800 to over $10,000 [1] - The anonymity of social media platforms attracts users, allowing them to explore their conditions without publicly disclosing their issues [1] Group 2 - Self-diagnosis can lead to increased risks, such as self-medication and exacerbation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due to algorithm-driven content loops [2] - Despite the risks, social media has created a space for discussions on mental health, providing a voice for those marginalized by traditional healthcare [2] - Collaboration between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and content creators is suggested as a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shared on social media [2][3] Group 3 -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lack training on how to effectively engage with audiences on social media, which limits their ability to counter misinformation [3] - There is a need for professionals to step out of their comfort zones and utilize social media to disseminate accurate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3]
AI能否更懂人心?广东省心协举办“AI与心理健康”研讨会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14 03:55
"通过微表情、肢体动作,AI能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做出分析判断。这种技术赋能,刺激行业不断创新和 变革。"近日,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在广州举行人工智能与心理健康学术研讨 会。如何用最先进、科学的方法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来自广东省内心理学专家、人 工智能专家和人工智能科创企业研发人员共20余位嘉宾展开深度讨论。 研讨会现场与会嘉宾作报告分享。(供图/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 "跨界融合在新机遇面前,更应强调以公益为导向,审慎探索,为公众提供更安全、更有效、更温情的 心理健康解决方案。"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广州晴朗天心理学校校长袁 荣亲表示,人工智能在心理测评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专业心理学家要主动拥抱新技术,探寻更好、 更有人文关怀的心理健康测评方法。 研讨会现场与会嘉宾作报告分享。(供图/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 探寻更具人文关怀的心理健康测评方法 AI能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 "随着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和开源,行业呈现出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广东数业智能科技有限 公司副总经理欧红君介绍,其企业在构建多模态心理评估技术的过程中,分析了上亿条对话音频 ...
兴农评丨农村学生抑郁风险高,构建“心理护栏”迫在眉睫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5-11 12:04
文献出版社联合 兴农评丨农村学 生抑郁风险高, 构建"心理护 栏"迫在眉睫_南 方+_南方plus 三农大小事,尽 在兴农评。 0:00 农村学校每5个 学生中,就有1 个存在轻度抑郁 风险。近日,中 国科学院心理研 究所与社会科学 发布的《2024年 我国欠发达地区 农村学生心理健 康报告》指出, 21.5%的农村学 生有轻度抑郁风 险,农村学生抑 郁风险高于全国 平均水平,学生 手机沉迷现象严 重,初中阶段尤 为突出。 农村儿童心理健 康失衡的背后, 是多重困境的交 织。在大量劳动 力输出的农村地 区,留守儿童因 家庭结构破碎与 情感支持缺失陷 入困境,农村学 校面临专业心理 师资匮乏、课程 体系薄弱的现 实,叠加贫困、 校园欺凌、低龄 寄宿等压力源, 形成系统性风 险,导致农村儿 童所显现的心理 问题更为严重。 破解困局亟需构 建家庭、学校、 社区、政府齐抓 共管的关爱服务 体系,为农村儿 童搭建好"心理 护栏" 。 首先,增强家庭 支持和关爱。父 母务必重视孩子 的心理健 康,"闹脾 气""情绪化""不 听话"等认知或 会遮蔽孩子的心 理问题。可尝试 通过阅读学习, 了解相关心理知 识,通过定期视 频 ...
父母教养行为如何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11 01:30
研究采用了三水平元分析和相对权重分析方法,深入考察了父母教养行为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相 对重要性。文献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至2023年12月,获取文献16,062篇,按标准纳入155篇,共123,917 名被试。 俞国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教养"不仅是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家庭情感氛围,也指父母 在履行其职责过程中所做出的特定的、具体的行为,如关爱、惩罚等,这些教养行为可能是目标导向的 语言或行动,也可能是非目标导向的,如手势、情感的自发性表达等。 研究涉及的父母教养行为主要包括六类,一是温暖关爱,指父母对子女的照顾、接纳、鼓励和爱意的表 达;二是行为监控,指父母对子女行为的监督和约束,如适当的引导、有效的纪律设置等;三是自主支 持,指父母对子女独立性、自主性的尊重和培养;四是严厉惩罚,指父母对子女过度的批评与惩罚,如 敌意、辱骂、体罚等;五是拒绝放任,指父母爱意的缺乏以及在子女生活中的缺席,如拒绝、否定、冷 漠以及疏于监督等;六是过度控制,指父母对子女生活、情感等方面的过度侵入,如过度干涉、过度保 护、心理控制等。前三者为积极教养行为,后三者为消极教养行为。 孩子心理健康选取主观幸福感作为 ...
AI带来的焦虑,怎么治?
虎嗅APP· 2025-05-09 10:47
AI卷起的财富风暴。 出品 | 虎嗅科技组 作者 | 房晓楠 以下文章来源于AGI接口 ,作者房晓楠 AGI接口 . 编辑 | 苗正卿 头图 | AI制图 人类会被AI替代吗? 在一份覆盖国内11814名职场受访者的调研报告(长江商学院张晓萌教授领导力与行为心理研究中心出品)中,一组数据显示,"重度AI 替代担忧者的抑郁比例高达34.13%,远高于经济衰退焦虑群体",这表明,AI冲击对职场人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甚至要强于经济衰退。 同样是在这份调研报告中,高达85.53%的受访者对AI可能对自己的就业带来冲击表示担忧,甚至67.57%的受访者认为替代进程将在未来 五年内发生。 但另一方面,与这种焦虑和替代担忧相对应的是,大多数人也并不否认AI在提升效率上的优势,尽管存在焦虑,但仍对AI的长期社会效 益持有一种乐观态度。 既焦虑,又乐观。这似乎是一个矛盾。 在长江商学院教授张晓萌看来,这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背后,存在着一个重要的调节变量,即你是否真的知道AI是什么?大多数时候, 人类的恐惧往往来自于未知,当你勇于直面,认知达到一种程度的时候,悲观恐惧就会被乐观取代。 作为研究者,我想用数据来呈现当前人们对AI工具的 ...
唠“科”话|控制体重,如何防止“借吃消愁”
Xin Hua Wang· 2025-05-09 05:40
新华社长沙5月9日电(记者帅才)有人面临工作压力、情感焦虑时,会出现"情绪性进食"行为……这些看似满足口腹之欲的举 动,实际上是情绪困境的"求救信号"。 5月11日世界防治肥胖日到来之际,心理健康与体重管理的关联再度引发关注。心理学专家指出,当工作压力袭来、生活陷入焦 虑时,许多人会不自觉地打开零食柜,用高热量的食物"填补"内心的空洞。这种"借吃消愁"的行为,是情绪性进食。控制体重 不仅要合理饮食,还需要关注心理健康。 首先,识别情绪信号,建立"暂停机制"。当产生强烈进食冲动时,先问自己是真的饿了,还是有不良情绪需要被看见。可以尝 试用5分钟深呼吸、捏减压球等物理方式转移注意力,给情绪一个缓冲期;二是重构情绪应对清单,针对不同情绪预设替代方 案。比如,压力大时可以尝试10分钟正念冥想,孤独时和朋友聊聊天,焦虑时写下烦恼清单,正视自己的不良情绪,并及时地 排解不良情绪。三是接纳身体,修复与食物的关系。允许自己适度享受喜爱的食物,避免因"罪恶感"引发的补偿性暴食。 "体重秤上的数字,有时是心灵困境的外化表达。"周旭辉建议,健康管理不应局限于"管住嘴、迈开腿",更要学会"与情绪和 解"。真正的健康是身体与心灵的双向 ...
10件让生活更开心的小事
Hu Xiu· 2025-05-08 23:39
比如:202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音乐能够刺激大脑的背外侧前额叶,让它变得更活跃,从而让我们的头 脑变得更清醒,思维变得更高效。(Fukuie等,2022) 大家好呀。 五一小长假已经过去,今年的进度也将要过半,可能不少朋友,工作会开始变得忙碌起来。 不过,越是忙碌,越要注意情绪和心理上的健康。不要忘记在工作之余,给自己一个窗口,让心灵放 松,让每天过得既充实、又快乐。 所以,今天的推送,我想跟你分享一张简单的清单,帮你在忙碌之余,得到治愈和放松。 这是我践行了许多年的经验和感受,希望它们也能对你有帮助。 1.维护一张自己喜欢的歌单 音乐对于心理健康的好处毋庸置疑。而近几年的研究则进一步发现,音乐对于我们的大脑,还有超出预 期的益处。 什么样的音乐合适呢?研究认为,这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这些音乐是你所喜爱的,能够唤起你的兴 奋与愉悦感;二是它们必须有一定的律动感和节奏感,能够让你产生想要随之摇摆的冲动。 再比如,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也发现:跟音乐相关的认知活动,比如唱歌、记谱、演奏乐器等,可 以延缓大脑衰老,降低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几率。 所以,我非常推荐你养成听音乐的习惯。只要不在执行高度复杂的任务时听音乐 ...
着力提升教育医疗治理效能丨少年心事谁来守护
He Nan Ri Bao· 2025-05-08 23:34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adolescents, highlighting collaborative efforts between schools,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to support the emotional well-being of young people [2][8]. Group 1: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itiatives - Schools in Zhengzhou are implementing variou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s, such as role-playing and psychological drawing, to help students express their emotions [2]. - The "May Happiness Action" calendar introduced in Zhengzhou encourages students to engage in daily positive activities, promoting mental well-being [3]. - A project in Zhengzhou's Zhongyuan District has developed unique school-based mental health curricula, such as the "Growth Power" and "Dragonfly" courses, which have become popular among students [4]. Group 2: Collaborative Support Systems -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eart station" at schools allows teachers to engage students in emotional discussions, while parents are encouraged to participate in "parent-child listening moments" to foster communication [7]. - The province has set up the Henan Provincial Family Education Guidance Center to enhance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family education [8]. - A total of 189 regiona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enters and 18,057 psychological mailbox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o provide timely support for students [10]. Group 3: 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 Mechanisms - Zhengzhou has initiated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s for students, creating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profiles to identify and address key issues [11]. - An early warning network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Anyang, involving a tiered response mechanism to monitor and support student mental health [11]. - The article notes a shift in perspective among educators and families, focusing on emotional connections rather than solely academic performance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