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兴产业
icon
Search documents
自然资源部:壮大海洋能、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等海洋新兴产业 发展蓝色金融
news flash· 2025-07-04 11:43
自然资源部:壮大海洋能、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等海洋新兴产业 发展蓝色金融 智通财经7月4日电,自然资源部消息,7月2日,自然资源部党组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协同有关部门 共同谋划、编制"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优化集成海洋科创力量,摸清海洋自然资源家底。加快构 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壮大海洋能、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蓝色金融。系统治 理海洋生态问题。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
*ST大立:拟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设立基金 重点支持集成电路、深海空天等领域
news flash· 2025-07-04 10:13
智通财经7月4日电,*ST大立(002214.SZ)公告称,公司近日与坤鑫投资及各有限合伙人共同签署了合伙 协议,共同投资浙江战兴接力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拟以自有资金 认缴出资人民币2500万元,出资比例为5%。该基金目标募集金额总额为5亿元,重点支持先进制造、集 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深海空天等符合新质生产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的 关键领域。 *ST大立:拟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设立基金 重点支持集成电路、深海空天等领域 ...
扬州组建39亿元产业专项母基金
FOFWEEKLY· 2025-07-04 09:58
每日|荐读 榜单: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启动 峰会: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盛大启幕:汇聚中国力量! 热文: 一纸新规,炸出一级市场的管理费焦虑 热文: 今年,上市公司热衷做并购基金 近日,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产业子基金管理机构推介会在深圳举行,扬州国金集团为设区 市基金发起人代表之一。 据了解,目前,国金集团已经成功组建总规模39亿元、存续期15年的两支产业专项母基金。这两 支母基金由集团旗下创投公司负责运作管理,通过设立产业子基金和项目直投的方式,为产业发展 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其中,航空航天产业专项母基金总规模16亿元,主要投资于航空航天、 高端装备等领域。该基金目前已完成一个直投项目的投资和两支子基金的投资决策。此外,还有一 支子基金管理机构已完成尽调流程即将上会审批,储备子基金管理机构超过20家,有4个直投项目 预审入库,重点储备项目超过10个。数智融合产业专项母基金总规模23亿元,重点关注集成电 路、电子信息、智慧电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投资机会。截至目前,已有一支子基金管理机构完成 尽调工作并即将上会讨论,储备子基金管理机构数量超过30家,另有6个重点储备项目,争取首发 ...
百亿人形机器人产业母基金设立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04 09:32
中国母基金行业一周资讯( 6 . 2 8 - 7 . 4) 【资讯解读】 02 上海: 设立总规模50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 7 月 1日,上海市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强服务优环境 进一步打响"投资上 海"品牌的若干举措》,加强金融资源高效供给。建立国资并购基金矩阵,设立总规模5 0 0亿元 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用好1 0 0 0亿元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加大对重点产业战略性项目和产 业链核心关键环节投资力度。通过"长期资本+并购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机制,用好并购基 金,加大对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供给,充分运用科创债、政策性金融工具等,保障优质 招商项目资金需求。深化跨境结算、融资、财资管理等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出海金融 服务。 03 广西: 百亿铝业母基金落地 本周资讯涉及的母基金管理规模达 1 0 1 0 亿元,主要分布在 上海、江苏、湖北、广东、安徽、 福建、陕西、内蒙古 地区,新 能源、人形机器人产业、新材料等 。以下是内容提要和具体资 讯。 【内容提要】 1、湖北:百亿 人形机器人 产业母基金设立 2、上海:设立总规模 5 0 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 3、广西 : 百 ...
规模超420亿,2025年6月这些基金完成募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03 08:53
母基金研究中心据公开信息统计, 2 0 2 5年6月1日至6月3 0日资讯涉及的募资动态共1 7起,折 合人民币规模合计超过4 2 0亿元。以下是内容提要与具体资讯。 【内容提要】 1 . 中国太保发布 5 0 0亿战新并购基金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2 . 招商资本成功发行 1 0亿元5年期科创债 3 . 中科创星发行 4亿元科创债券 4 . 东方富海发行 4亿元科创债 5 . 弘晖基金设立南京天使基金 6 . 朝希资本二期人民币主基金完成 7亿首关 7 . 中信建投资本携手多方设立吉林首支生物医药产业基金 8 . 高瓴资本设立 3 0亿北京新基金 9 . 毅达资本成功发行全国首批民营创投机构科创债 1 0 . 幂方健康基金完成新一支美元基金募集 11 . 嘉御宁波跨境电商基金在宁波正式起航 1 2 . 君联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 2 0 2 5年度第一期科创债 1 3 . 苏州先导产投联合美的资本设立产业基金 1 4 . 云晖资本五期人民币主基金完成首关 1 5 . 博瑔 S基金三期完成终关募集并实现首次分配 1 6 . 高麓二期工业物流收益基金完成设立 1 7 . 绿动资本携手怀化设立产业投资基金 0 ...
★沪深上市公司2024年超七成实现盈利 经济"压舱石"地位进一步凸显
从2024年年报来看,在增强效能方面,上市公司回款速度加快,现金流压力有所缓解;在重视回报方 面,上市公司分红回购再创新高,回报投资者力度持续加大;在提高质量方面,常态化退市局面逐步形 成,资本市场吐故纳新持续显效。 截至4月30日,沪深两市共51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报。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沪深上市公司 业绩保持韧性,74%的上市公司实现盈利,48%的上市公司盈利正增长。 分行业来看,28个实体大类行业中,农林牧渔、电子、交通运输、汽车、商贸零售等行业增幅靠前;金 融业实现净利润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较三季报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相当于GDP 的56.0%,实体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相当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4.9%,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压舱石"的 地位进一步凸显。 看科技创新: 超半数上市公司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上市公司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中国中车发布最新一代CR450动车组样车,继续引领全球先进水平; 中国交建勇当开路先锋,成功研制"天山号""胜利号"硬岩挖掘机,将穿越天山的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20 分钟……上市公司正接连破解科技创新难题。 截至2024年底,超半数上 ...
★银行保险资金加力进入股权投资市场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7-03 01:56
股权投资再迎"活水"! 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其 中提到,将鼓励保险资金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参与创业投资,有序开展对未上市科技企业的重大股权投 资。此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支持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简 称"AIC"),且近日将陆续批复,当天即将批复1家,推动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投资力度。 银行方面,自2024年9月,银行AIC股权投资试点由上海扩大至北京等18个城市以来,18个城市签约实 现了全覆盖,签约金额超过3500亿元。从出资情况来看,执中ZERONE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工银金 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出资4笔;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出资2笔;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出资5 笔。 今年3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的通知》, 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范围扩大至试点城市所在省份,此外,还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 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支持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 险资方面,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保险资金正持续加大对创业投资的支持力度。记者通过执中ZER ...
★近半数新三板挂牌公司去年净利润增长
全国股转公司近日发布2024年业绩总结,截至2025年4月30日,共有5844家挂牌公司披露去年年报,共 实现营业收入1.71万亿元,同比增长0.88%,净利润655.81亿元。近半数挂牌公司净利润增长,超两成 增速50%以上。总体来看,挂牌公司业绩表现韧性较足,专精特新特点鲜明。 据Wind统计,截至目前,78家挂牌公司披露2025年一季度报告,共实现营业收入89.39亿元,其中45家 公司实现营收增长;共实现净利润10.03亿元,其中44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增长。 经营业绩总体平稳 定向降准等普惠金融政策实施以来,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持续降低。2024年挂牌公司平均债务融资成本由 4.24%下降至3.99%,货币资金储备上涨6.58%,资金"安全垫"进一步加厚。 北交所拟上市挂牌公司实力突出 从行业表现来看,消费品、汽车、文娱等行业挂牌公司业绩整体向好。各项提振消费举措推动消费潜能 不断释放,终端消费品业绩走势良好,汽车产业持续稳步复苏,近两年净利润复合增速为44.00%;文 娱产业搭上数字化消费转型"顺风车",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5.11%;居民出行意愿增强,带动交通运 输业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7. ...
★首单民营创投科创债落地 央地协同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7-03 01:56
Core Viewpoint - Shenzhen Dongfang Fuhai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 Ltd. has received approval to issue technology innovation bonds in the interbank market, marking the first issuance by a private venture capital institution since the launch of the "Technology Board" in the bond market [1] Group 1: Market Overview - A total of 20 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 institutions have announced the issuance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bonds, with a combined scale of 20.57 billion yuan; 12 institutions are in the registration process for an additional 15.31 billion yuan [1][2] -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has introduced the "Technology Board" to support experienced private equity and venture capital institutions in issuing long-term technology innovation bonds, aiming to attract more funds for early-stage and hard technology investments [1][2] Group 2: Use of Proceeds -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bonds issued by private equity institutions ar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fund contributions and replacements, focusing o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ew energy, semiconductors, and biomedicine [2] Group 3: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 The 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 sector faces challenges in fundraising, particularly for smaller private institutions due to limited brand influence and risk-bearing capacity; however, the new policy provides a potential new funding channel [2] - The issuance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bonds can facilitate the establishment and expansion of private equity funds, which can then invest in technology innovation enterprises [2] Group 4: Specific Case of Dongfang Fuhai - Dongfang Fuhai plans to issue a total of 1.5 billion yuan in technology innovation bonds with a 15-year term, setting new records for similar projects in terms of scale and duration [3] - The company manages over 60 venture capital funds with a total scale of approximately 35 billion yuan, having invested in over 630 technology innovation enterprises [3] Group 5: Risk Mitigation Strategies - A dual credit enhancement model has been proposed, involving collaboration with local governments and market-based credit enhancement institutions to share the risk of bond defaults, thereby supporting the issuance of low-cost, long-term technology innovation bonds [4][5] - This risk-sharing model aims to lower financing costs, boost market confidence, and optimize risk control mechanisms within the bond market [5]
★募、投、退全面回暖 深圳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展现新气象
据了解,未来,深圳将持续优化创投生态,引导资本向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倾斜,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 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提供坚实支撑。 募: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场 2024年以来,随着中长期资金加大对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投资力度,行业募资端出现明显变化。 首先,机构投资者数量、规模实现"双提升"。截至2024年末,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在管基金的 机构投资者合计17110个,出资规模达8358.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76%和0.41%,在全部投资者中的占 比分别达到22.93%和59.01%。 其次,中长期资金参与度有所增加。2024年,政府出资、引导基金、养老金与社保基金、保险资金、银 行资金等中长期资金投资者数量较2023年相比增加16.74%,出资规模达2381.06亿元。 ◎记者唐燕飞 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成效显著,"退出难"问题有所缓解……政策暖风吹拂 下,深圳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募资、投资、退出等全面回暖,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投早"稳步提升。截至2024年末,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资于种子期、起步期企业项目9462个,同比 增长4.28%。 "投小"力度加大。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