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

Search documents
你的语言太过强势,会把所有人都推开
洞见· 2025-06-05 10:28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on style, highlighting that a strong and aggressive verbal approach can alienate others and damage relationships, while a more respectful and humble communication fosters better connections [9][12][39]. Group 1: Communication Style and Its Impact - Strong verbal dominance can lead to isolation and loss of relationships, as seen in the examples of Li Baoli and Kou Naixin, where their aggressive communication resulted in estrangement from loved ones [3][9][12]. - The concept of "non-rational argumentation" suggests that internal anxiety drives individuals to engage in pointless disputes, leading to self-exhaustion and pushing others away [12][19]. - A shift in communication style, such as listening and valuing others' opinions, can enhance collaboration and improve project outcomes, as demonstrated by Wang Shu's experience [15][17]. Group 2: Respect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 Respecting others' viewpoints and avoiding the need to win arguments is a sign of high emotional intelligence, which can lead to greater respect and better relationships [24][30][36]. - The article illustrates that those who engage in respectful dialogue, like Ge You, tend to be more liked and respected, contrasting with those who adopt a condescending attitude [32][35]. - The idea that winning an argument does not equate to gaining respect is reinforced by Franklin's quote, emphasizing the long-term value of humility in communication [36][37]. Group 3: The Consequences of Aggressive Communication - The narrative of Li Xiaomo highlights how a combative communication style can lead to a decrease in friendships and social connections, ultimately recognizing that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s about understanding rather than winning [39]. -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relinquishing the desire to dominate conversations in favor of genuine dialogue is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lasting relationships [39].
越高效的人,越懂得如何沟通
3 6 Ke· 2025-06-05 09:22
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吃过太多沟通的苦: 和下属布置了任务,你以为你说清楚了,对方也听明白了,可最后对方做的,根本就不是你想要的东 西; 和团队开会,你希望每个人都发言,碰撞、讨论出一些好的点子,可是大家都不说话,会议变成了你的 独角戏; 和老板沟通,你的想法还没说上几句,对方就频频打断你,反驳你,你想要的支持没有得到,还受了一 肚子气。 太多这样场景了。我也见到过很多各方面都很不错的人,就是因为不会沟通,而让自己经常吃亏,无法 在职业生涯更进一步。 沟通很重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怎么沟通才有效。 那么,什么是好的沟通?如何做好沟通? 沟通的3个层次 根据我这些年的观察,我认为沟通通常可以分为3个层次: 刺猬式沟通、海豚式沟通、长颈鹿式沟通。 1.刺猬式沟通 刺猬有什么特点?浑身长满了刺,你稍一触碰,它就把自己蜷缩成一团,而你也会被刺痛。 所谓的"刺猬式"沟通,也兼具了这些特点: ①过度自我保护,不开放。他们总是固执己见,防御心极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比如,协同中出现失误,所有人在一起复盘时,他首先是推卸责任,指责对方:"不是我的问题,是你 没看清楚需求"。 比如,提出一个方案,被别人质疑时,他就立刻反击:" ...
引导型恋人:是救赎者,还是血包?
Hu Xiu· 2025-06-05 00:12
"拧巴的人需要一个引导型恋人。" "引导型恋人没惹任何人。" 在拧巴的人的呼唤下,"引导型恋人"亮了。 引导的一方被奉为活菩萨、智性恋天菜、最伟大的存在,戏称是血包、小狗,也被批评为自以为是的懂 哥,在变相PUA。 渴望被引导的那一方,在呼唤爱的同时,也被指责为不过是巨婴、娇妻,是只会吸噬他人能量的伥鬼。 矛盾的激发,有关于爱的方式的争议,有由原生家庭与成长环境所塑造的人格差异的冲突,有当代年轻 人群体焦虑与茫然的体现,有主体性和性别意识的碰撞。这里不探讨更多结构性的问题。 在关于"引导型恋人"的呼唤与吵闹中,其实大多数只是"好好说话"的问题。 到底在拧巴什么? 拧巴的人到底在拧巴什么? TA们常常内心充满矛盾,自我对抗强烈,习惯自我压抑,难以直接表达需求,总是用反向行为来掩盖 真实感受,同时对变化敏感,但又惧怕不确定性。纠结、压抑、内耗是TA们再典型不过的特征,"没 事"、"不用"、"随便"是TA们惯用的口头禅。 TA们对亲密感既渴望又排斥,自卑,对被否定这件事过度敏感。对方未秒回信息,TA们会反复回想"是 不是我哪里说错话了";对方说"最近有点忙",TA们可能会解读为"是不想理我了";甚至在这场关于"引 ...
浙江首个“银龄友好”阅读空间对外开放
Hang Zhou Ri Bao· 2025-06-04 02:39
这个位于杭州图书馆生活主题分馆内的"银龄友好"阅读空间,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一个细节。比如, 全区域采用护眼照明,地面铺设防滑地毯,桌柜边缘加装硅胶防撞条,桌面上放置手持放大镜和可调光 扩视仪,并配置了无障碍卫生间、急救药箱等,旨在全方位保障老年读者的阅读体验。 如何用现实思考促进代际沟通,让书香成为连接两代人的纽带?日前,杭州图书馆"银龄友好"阅读 空间对外开放,并面向老年读者推出"银龄书单""代际书单",引入智能听书系统,通过多维文化载体搭 建代际沟通交流的通道。 另一份创新推出的首期"代际书单",则是结合了老中青的阅读偏好,最终遴选出50本经典读物,比 如《千里江山图》《中国人的音乐》《看见敦煌》《思考,快与慢》《极简法则》《生活是可爱的》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等。 作为浙江首个"银龄友好"阅读空间,接下来,杭州图书馆将从阅读推广、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代 际沟通四个方面推出延伸服务,搭建一座跨越代际的阅读桥梁,让不同年龄的读者在书香中相遇,在阅 读中相知。 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该空间形成了从纸质书到数字阅读的双轨资源体系。在纸质文献区,针对老 年读者特别设立阅读专架,配备了大字版图书、报刊及杂志,涵盖健康 ...
为何平时情绪稳定的人,一谈恋爱就崩溃?
Hu Xiu· 2025-05-28 13:25
朋友小米是个典型的E人,平日社交很多,工作的很大一部分也要和人打交道。对她来说,和人沟通这件事并不难。 推开家门,却变成了另一幅情景—— 她称自己是个对亲密过敏的人,一进入比较近的关系,就变得别扭起来,不知道怎么和对方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经常卷入情绪的漩涡,沟通也变得非常 累。 "为什么就不能好好说话呢?""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不少人在亲密关系里,可能都会有和小米类似的感受。 一、你以为的亲密关系,可能只是一场角色扮演 在和伴侣沟通的时候,人们是容易卷入情绪的漩涡,本来想跟对方谈的事儿也忘了,表达的都是情绪,这个其实就是沟通心理学里面所说的"心理游戏"。 一般当人们进入某个特定的角色,就会出现心理游戏(也叫情绪漩涡)。心理游戏的特点就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没错,但最后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好,导 致了事情的混乱。 生活中常见的心理游戏叫"戏剧三角形",把人们在沟通中扮演的角色分成三种:受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我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1. 受害者 在心理咨询师徐丽丽看来,这种沟通中出现的情绪风暴,其实是我们潜意识里启动的一种"心理游戏"。这个游戏我们可能从小到大玩了无数次,游戏的背 后藏着一直未处理的创伤。 在能提供安 ...
书评丨当代码学会呼吸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5-23 16:44
郑磊 在波士顿动力公司的实验室里,工程师为Atlas机器人注入第37次情绪识别算法升级。这时的人类正站 在一个微妙的认知拐点:我们创造的智能体开始具备理解人类表情的能力,但我们却至今仍未能形成与 智能机器平等对话的能力。《人机沟通法则:理解数字世界的设计与形成》恰如一面棱镜,将这场静默 的认知革命折射出哲学光谱,迫使读者直面一个终极命题:当机器开始学习人类的沟通密码,我们是否 做好了被反向解码的准备? 这本书的篇幅不大,作者通过六个章节介绍了智能机器的运行特点。机器能够不知疲倦地重复任务,数 据和算力的指数级增长赋予了机器强大的能力,但同时也可能放大偏见。作者指出,机器是有生命的, 能够模仿人类对话,但其"智能"与"人性"之间存在着边界。当人类不得不面对机器替代部分人类活动, 需要和这种新的智能物种共同工作时,也要认识到机器的缺陷。机器并非完美,它们在面对模糊目标或 数据缺失的领域时仍然束手无策。智能机器暂时还无法具备人类的情感和情绪,更不会有潜意识。在未 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仍将是机器的老师,机器不仅难以规避人类的弱点,甚至有可能将其放大,因 此可能会加剧社会和经济的不平衡,需要人类的干预和引导。 人类需 ...
职场为何都烦PPT
投资界· 2025-05-20 02:21
近 4 0 年 , 微 软 的 PPT 几 乎 垄 断 了 演 示 文 稿 软 件 市 场 。 与 其 他 基 于 计 算 机 的 技 术 相 比 , PPT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时间长得异乎寻常。201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约有5亿用户 每天进行约3 5 0 0万次的PPT演示。 浪潮工作室 . 网易旗下栏目,给你另一种看世界的角度和态度 打工人噩梦。 作者 | 花格 以下文章来源于浪潮工作室 ,作者浪潮工作室 来源 | 浪潮工作室 (ID:WelleStudio163) PPT使用频次如此之高,而讽刺的是,凡是上过班的人,就讨厌做PPT。 为什么? PPT,无孔不入的沟通工具 在 企 业 干 了 几 年 , 我 挺 认 同 美 的 美 团 京 东 废 除 PPT 的 决 定 的 。 当 然 , 不 是 从 高 管 的 角 度,是普通打工人的角度。高管只是听听汇报就对PPT极其反感,痛骂"形式主义"。事 实上,熬红双眼,绞尽脑汁制作PPT的打工人,才是深受其害、深陷泥潭。 从 步 入 职 场 第 一 天 起 , 我 就 发 现 , 开 会 使 用 PPT 早 已 成 为 一 种 被 广 泛 认 可 的 文 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