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las机器人

Search documents
年薪50万招不到人?人形机器人行业有多火?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2 05:41
"刚毕业就拿40K?朋友入职杭州某人形科技公司做算法工程师,年终奖发了20个月!" 最近,杭州高校应届 生群里的一条消息炸了锅。 上海某人形企业甚至打出"应届生三年年薪50万起,配股票期权" 的宣传海报,引得学生们挤破头围观咨询。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 2025 年人形机器人行业的真实场景。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关人才的需 求也出现井喷,近期,不少人形机器人企业纷纷亮出高薪"招贤榜"。 当浙大招聘会上00后们争相投递算法岗简历,当机械专业学生开始 恶补 Python,当传统制造工程师转型学 习ROS系统——新的职业浪潮已然涌动。 ▍ 人才缺口大,行业高薪机遇涌动 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2025 机器人产业人才报告》显示: 人形机器人领域招聘需求同比暴涨409%,算法工 程师平均月薪2.5万,5年经验者年薪轻松破40万。 而行业人士称,具身智能专家更是有企业开出150-300万年薪,却面临全国年培养量不足2000人的尴尬局 面。 翻开市场监管大数据,一组数字让人瞠目结舌: 截至2024年底, 全国智能机器人企业数量达45.17万家,比 2020年激增206.73%。 换句话说,平均每天有270家机器人企 ...
书评丨当代码学会呼吸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5-23 16:44
郑磊 在波士顿动力公司的实验室里,工程师为Atlas机器人注入第37次情绪识别算法升级。这时的人类正站 在一个微妙的认知拐点:我们创造的智能体开始具备理解人类表情的能力,但我们却至今仍未能形成与 智能机器平等对话的能力。《人机沟通法则:理解数字世界的设计与形成》恰如一面棱镜,将这场静默 的认知革命折射出哲学光谱,迫使读者直面一个终极命题:当机器开始学习人类的沟通密码,我们是否 做好了被反向解码的准备? 这本书的篇幅不大,作者通过六个章节介绍了智能机器的运行特点。机器能够不知疲倦地重复任务,数 据和算力的指数级增长赋予了机器强大的能力,但同时也可能放大偏见。作者指出,机器是有生命的, 能够模仿人类对话,但其"智能"与"人性"之间存在着边界。当人类不得不面对机器替代部分人类活动, 需要和这种新的智能物种共同工作时,也要认识到机器的缺陷。机器并非完美,它们在面对模糊目标或 数据缺失的领域时仍然束手无策。智能机器暂时还无法具备人类的情感和情绪,更不会有潜意识。在未 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仍将是机器的老师,机器不仅难以规避人类的弱点,甚至有可能将其放大,因 此可能会加剧社会和经济的不平衡,需要人类的干预和引导。 人类需 ...
进厂“试用期”一年,人形机器人“转正”还要跨过几道坎?
Di Yi Cai Jing· 2025-04-29 11:39
机器人想要进厂打工,一步到位难于登天。整个概念验证的过程,考验的是团队的工程化能力。 刚刚离开实验室的机器人,想要在实际的场景中创造效益,需要多久? 近日,具身智能初创企业灵初智能发布了Psi-R1大模型,并称搭载了这个"真正的VLA模型(Vision-Language-Action,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的机器人,能够 在开放场景下解决长程复杂任务。作为当前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突破看点,处在发展早期的VLA模型已然成为了各家机器人厂商秀技术的标的。第一财经 记者梳理发现,2025年以来,至少有七家企业都发布了VLA相关的模型,其中包括Physical Intelligence、英伟达、银河通用等。 另一边,具身大模型的发展,也让机器人在落地上找到了更多机会。截至目前,Figure 、开普勒、优必选、乐聚等多家机器人厂商也都已经宣布旗下机器 人"进厂打工"。不过,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从实验室到"进厂",人形机器人想要在泛工业、零售场景"上工",还需要走过漫长的概念验证阶段,如今的人 形机器人大部分还处在"试用期"。 相比拍出一段酷炫的打工视频,概念验证阶段需要证明产品——也就是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成功率、可靠性、效率 ...
特斯拉 Optimus 机器人进展:已经生产数百台、还拧不好螺丝
晚点LatePost· 2024-09-25 15:56
困难在于,马斯克想造人,而不是机器。 文丨 贺乾明 李梓楠 编辑丨贺乾明 黄俊杰 "就算我明天被外星人绑架,特斯拉也会解决自动驾驶问题。但我不知道特斯拉怎么在 Optimus 上赢。" 今 年 4 月的财报会上,马斯克给出他该拿 500 亿美元薪酬的一个理由。 一位接触过特斯拉团队的人告诉我们,在马斯克说这番话前不久,他就要求人形机器人团队在今年内拿出 有意义的突破——让机器人能上产线完成部分工作,如果达不到就进一步裁员,"团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 大"。 我们得知,Optimus 人形机器人目前已经生产数百台,但还不到可以上产线工作的状态,目前只能用来采 集数据、测试不同的设计方案。 这个 2021 年开始推进的人形机器人项目与特斯拉开发其他产品的逻辑截然相反。造车,特斯拉从高利润 的电动跑车 Roadster 起步,逐步提升生产效率,造出便宜的 Model 3。自动驾驶也是从低到高,边卖边提 升。 最大的困难:造人,而不是造人形机械装置 根据《马斯克传》,2021 年初,马斯克在特斯拉高管会上播放了波士顿动力人形机器人 Atlas 的视频,画 面中人形机器人可以像人一样,灵活完成高难度动作。他告诉参会的高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