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融合

Search documents
中国航发召开中长期发展战略及“十五五”规划首场研讨会
news flash· 2025-05-24 05:01
5月23日,中国航发召开中长期发展战略及"十五五"规划首场研讨会。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玉金 强调,要聚焦主责主业,强化价值思维。围绕"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能竞争、可持续"谋划发展, 树立长期价值、利他价值,优化经营结构,加强衍生业务,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要突破思维 边界,强化创新驱动。基于产品思维、经营思维和世界一流产业思维,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 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优化体系布局,强化开放协同。面对未来 转型发展新机遇与重塑发展新挑战,要持续优化体系布局,持续完善大协同发展格局,建立开放协同的 产业链,深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与新兴市场,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增强 发展动能。(人民财讯) ...
发挥区域中心平台作用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Xin Hua Ri Bao· 2025-05-23 00:03
调研座谈中,信长星充分肯定区域中心启动建设以来的工作。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推动科技创 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寄予厚望。区域中心作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国家级平台,要进一步增 强责任感、使命感,围绕更好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相关工作。要完善服务 功能,建好高校成果库和企业需求库,抓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化校企协同创新。要加强改革探索, 针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堵点、卡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充分激发各类创新 人才的积极性。要强化指导服务,搞好配套保障,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分中心各扬所长、协同发展。 要营造良好生态,更大力度鼓励创新、支持创新,集聚优秀科技服务机构,培育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 探索科技金融新模式,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让更多高质量创新成果在江苏落地转化。 省领导周红波、储永宏、赵岩参加调研。 本报讯 (记者 黄伟) 5月22日,省委书记信长星到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 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作出的"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重要 指示,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平台作用,着力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提高 ...
坚定信心奋发有为 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发全省党员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He Nan Ri Bao· 2025-05-21 23:33
郑州机场往来卢森堡的航空货机。 河南日报资料图片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我省广大干 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学习好、领会好、贯 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决心,鼓足昂扬斗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 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迈步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空陆数海"高效协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作为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省份,开放是河南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源泉。 "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深受鼓舞、干劲倍增。"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振利说,全省商 务系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殷殷嘱托,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 动高质量发展。要稳量提质货物贸易,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数字贸易。进一步巩固提升"空陆数 海"通道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进产业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入实施自 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促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11年来,中豫港务集团始 ...
专家建议:在新一轮疏解中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Bei Jing Ri Bao Ke Hu Duan· 2025-05-21 14:00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大数据视角下,京津冀已进入深度协同发展阶段。近日,在天津市委宣传部和南开大学联合主办的京津 冀协同发展论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研讨会上 ,三地专家学者表示,站在新的起 点,新一轮非首都功能疏解正在重构区域发展新格局,建议在新一轮疏解中加强京津冀科技创新和产业 创新融合发展。 新一轮疏解强化产业集群培育 孙久文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名誉会长孙久文说: "面向未来,京津冀三地仍 需深化非首都功能疏解,在新一轮非首都功能疏解中,要强化产业集群培育。" "央企总部疏解是当前重点任务,要接续推动二、三级子公司和创新业务板块向津冀布局。"孙久文表 示,随着央企、高校加快落户,雄安新区承接能力将不断增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要处理好同雄安新 区的关系,"两翼"协同发力,有效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 "新一轮疏解要继续优化空间结构,北京、天津、石家庄要加快都市圈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加速融合。"孙久文说。 单一项目承接转向全链条协同 京津冀产业门类齐全、基础深厚,"集链成群"正持续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单一项目承接正转 向全链条协同。 李国平 北 ...
透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园区经验”|如何以产业创新需求拉动科技创新突破?
Zhong Guo Jin Rong Xin Xi Wang· 2025-05-21 11:06
转自:新华财经 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最终落脚点。以科技创新"牛鼻子"推动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要把创新成果落到企业发 展、产业升级上,完成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才能真正把科技创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怎么落?关键是融 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多方力量,面向市场需求凝练科技问题,瞄准产业痛点确定攻关方向,通过"以需定研"让创新更具 靶向性,形成"企业和产业出题、多方联合答题、市场判题"的闭环。2025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十项主要任务,聚焦"突 出创新引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明确提出坚持"产业出题、科技答题"。 英纳电子所在的苏州纳米城内,以新需求撬动新技术,进而催生新产品、拓展新市场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深耕洁净环保技术创新和装备制造的苏净集团,多年前开始布局智能微粒检测仪,随着产品不断升级,作为颗粒识别参照物的 高品质微球面临紧缺。一次园区对接会上,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接洽,针对苏净集团需求精准供货。据苏净集团总 工程师孙吉勇介绍,纳微科技的微球直径、密度、光学特性等变化系数小,大大提升了参照物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同在园区的 沛嘉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主营人工心脏瓣膜等 ...
128岁,这所高校走出了一个投资天团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20 16:04
今年以来, "杭州六小龙"火了,深度求索(De e pSe e k)、宇树科技、游戏科学、云深处科 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这六家科技企业备受瞩目,而他们背后的"浙大基因"也颇受关注:其 中有3家公司创始人都毕业于浙江大学。浙江大学不仅走出了一众优秀的企业家,也走出了一 批顶尖的投资人,可谓是群星璀璨。 01 走出一个IPO天团 "杭州六小龙"的共同标签是"硬科技"——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脑机接口等高壁垒领域,以 垂直场景为切口,打破技术封锁,重塑产业逻辑,引发了更大范围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创新路径 的深度思考。 实际上,早在 1 9 7 8年创建计算机系时,浙江大学就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前沿趋势,将"研究人工 智能理论、设计新型计算机"列为建设方案第一条。同年,招收了第一批人工智能专业硕士研 究生。2 0 1 9年,浙大成为首批3 5所设立人工智能本科专业高校之一,获批国务院学位办自设全 国高校第一个人工智能交叉学科。 "杭州六小龙"中, De epSe ek创始人梁文锋 本硕毕业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云深 处科技创始人朱秋国 在浙大完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学业,朱秋国后来还成为浙大控制科学与工 程学院副教授 ...
2025青岛-香港经贸合作交流会在香港举行
Xin Hua Cai Jing· 2025-05-20 05:38
香港贸易发展局助理副总裁梁国浩对青岛和香港的合作充满信心。"香港是青岛重要的对外贸易合作伙 伴、第一大外资来源地和重要的国际化融资平台。两地经贸往来密切,合作基础深厚。"他表示,希望 发挥香港科技、金融、专业服务优势,助推青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并深化两地在贸易、航 运物流和文化领域的合作,助力青岛企业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和增值链。 招商局集团表示在多个领域助力青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与青岛结下了深厚情谊。招商局集团副总经 理邓仁杰致辞指出,青岛正从沿海传统城市化身开放前沿,从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海滨城市变成充满无 限机遇、激励创新创业的发展热土。"融入青岛,就是把握机遇;投资青岛,就是投资未来。"他表示, 招商局集团将发挥驻港央企优势,为"打造青港合作新样板"作出"招商贡献"。 据悉,此次交流会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青岛市商务局承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推广署、香港 贸易发展局、香港总商会、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全港各区工 商联、香港青岛总会、香港青岛同乡联谊会等机构和商协会共同支持。涉及高端装备、新能源、现代金 融、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的多个项目在交流会上进行了集中签 ...
深交所理事长沙雁:进一步完善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制度机制
news flash· 2025-05-19 03:30
今日(5月19日),在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上,深交所理事长沙雁致辞称,下一步,深交所将积 极顺应当前科技创新大趋势,紧紧围绕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这一关键着力点,以深化创业板改革为牵 引,进一步完善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制度机制,发挥从"IP"到"IPO"再到上市后 做优做强的全周期、接力式服务体系作用,不断提升服务的便利性与可达性,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融合发展。(智通财经 周晓雅) ...
何海峰:激发商业性金融机构活力,助力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
Sou Hu Cai Jing· 2025-05-18 15:31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宁宁 深圳报道】面向"十五五"时期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新质生产力建设,其核心支撑要素及关 键挑战有哪些?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统筹金融开放与风险防控的辩证关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最大的支撑要素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科技和产业不能是'两张皮'。"5月18日,在2025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现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金融政策报告》项目执行负责人、原国泰君安首席经 济学家何海峰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落点在何处? 对于产业发展或将面临的挑战,何海峰表示,经济运行中的外部及内部的不确定性是最主要的挑战因素,例如大数 据、人工智能等带来的技术冲击,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等。 在分析产业经济时,何海峰还提到了产业范围、产业边界和产业深度三个新概念。他表示,产业范围是指从范围经济 的角度出发,不能只看产业或行业的发展规模,还要看产业的构成与产业之间的支撑连接,更加重视产业的范围和领 域。 在微观经济学或中观经济学上,产业边界类似于一个产业或者行业生产的可能性,或是可行性的边界。何海峰表 示:"要把握住技术性和经济性的平衡,国内与国际的平衡,任何一个产 ...
第二十届光博会在汉开幕:未来之“光”照亮“一条链” 融合“一个生态”
Chang Jiang Ri Bao· 2025-05-16 00:40
"光"打通人形机器人的神经系统 方圆100平方公里内都是上下游 "光+机器人"展位,武汉灏存科技工程师付龙演示人形机器人运动神经中枢系统,通过穿戴设备操控机械臂灵巧手和小朋友 握手 无人车避障、无人机升空、无人船探测,都离不开光技术。 光博会每一届展会都会前沿设置产业议题。今年,"光+智能装备""光+AI""光+机器人"的未来图景在场馆里徐徐展开。 "以'用'为导向,以用户为主体!" 今天,第二十届光博会在汉开幕。聚光灯下,湖北科创供应链中心展区被设在展会一楼,入口最显眼处。这家首次登台的创新平台成 立不到两年,已促成1.5万余项供需对接。展板上,这样两行大字清晰夺目。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武汉以光谷为基础,担负起更强使命:强化"支点"的创新引擎功能,"一束光"照亮"一条链"融合"一个生态"。 如今,光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武汉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底层支撑,并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速融 合,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倍增效应。 来自东湖科学城的东智机器人首次亮相。这个融合了光感知、AI算法与人形设计的项目,短时间内完成了从孵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