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自立自强
icon
Search documents
财经观察:中国南北方多维度破解大豆难题
Huan Qiu Shi Bao· 2025-06-03 22:53
傍晚时分,《环球时报》记者进入农科院油料所大豆温室。一进门,室内亮如白昼,仿佛太阳高悬头顶,气温也比室外高5摄氏度左右。记者适应 了一会儿才看清,不到10平方米的温室仿佛一片小田野,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大豆,有些已经结了绿色的豆荚,棚顶模拟自然光,布满了点状灯 带。另外一些植株矮一些的大豆品种,正在墙边架子上,接受以蓝灯为主的光谱照射,据称开花前接受蓝灯照射有利于大豆生长。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杨沙沙】编者的话: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与进口国,中国大豆产业动向一直被外界关注。在美国挑起贸易战后,《环 球时报》记者走进位于武汉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农科院油料所),在和南方大豆育种团队对话时,几位骨干平静表 示:"很早之前,已经意识到大豆供需问题,多年来我们一直为攻克难关做准备。"传统上,全国大豆产区分为北方、黄淮、南方等区域。在被称 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黑龙江,北大荒育种企业做了先期探索,并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了新尝试。在近期的采访中,上述大豆主要产区的专家 学者都表示,2018年,从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一次上台后加征关税,到今天再次发动贸易战,国内种业加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的 ...
重塑产业链格局 吉林石化让国产乙丙橡胶迈进高端市场
也难怪张冠英如此激动。新产品成功打开市场,标志着吉林石化在打造"乙丙橡胶产品巨人"的道路上迈 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公司"产销研用"一体化协同攻关机制的支持下,张冠英和他的团队一举打破国内依 靠进口催化剂生产乙丙橡胶的困局,让国产乙丙橡胶成功迈进车用海绵条等高端市场。 市场机遇下的战略布局 近些年,随着市场的回暖,吉林石化作为国内唯一同时具备二元、三元乙丙橡胶生产能力的企业,产量 和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尽管市场利好,但张冠英通过对标发现,吉林石化的产品过于依赖进口催化剂,且无法进入高端市场, 这严重制约着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打破这一困局,张冠英主动申请同吉林石化研究院一起在国内科研院 校筛选比较成熟的乙丙橡胶国产催化剂科研项目。"为了早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我们以现有装 置生产工艺流程不大动、产品质量能提升为原则,重点论证国产催化剂与吉林石化生产线的适配性、安 全性等。光是论证工作,我们就花了1年时间。"回忆起研究初期,张冠英十分感慨。 1年后,他们终于发现,青岛科技大学国产催化剂研究成果符合吉林石化生产线工业化试验要求。张冠 英立即向公司提出乙丙橡胶催化剂国产化的想法。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张工,测试结果出来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 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Yang Guang Wang· 2025-06-03 02:33
作为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已形成从算力、基模等基础设施建设,到生命健 康、消费等垂直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现场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上海创智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王殿仪:时刻牢记刻苦奋斗,努力在 自己的研究方向,比如说多模态融合和对齐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一些突破,勇担国家科技创新的历史使 命。 央广网北京6月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科研工作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骨干,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为 建设科技强国奉献才智、写下精彩篇章。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正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 强,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2024年6月,习 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表示。 习近平: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 人民的新业绩。 聚焦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正以只争朝夕的使命 ...
郑州市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开幕式 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Zheng Zhou Ri Bao· 2025-06-03 00:47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冰,市领导黄卿、路云、陈明、陈宏伟、虎强出席。 安伟代表郑州市委、市政府,向与会嘉宾和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郑州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欢迎和感 谢。他说,5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之后第二次到河南考察调研,为河南及郑州的 发展把脉定向、指路引航,全省全市上下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倍增信心、倍添干劲。近年来,郑州深 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坚持把人才作为强市之 基、转型之要、竞争之本,强化政策规划引领和创新平台支撑,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倾心引才、悉 心育才、精心用才、真心爱才,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标杆城市。当前,郑州正处于加快国家中心城 市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希望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选择郑州、扎根郑州,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产 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精耕细作,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不断为郑州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 活力。郑州市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质的服务,为各类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 间和舞台,让大家在这片热土上实现人生价值、成就辉煌事业。 开幕式上,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分别与刘保延院士团队、省外一流高校、重大 ...
周红波走访慰问科技工作者
Nan Jing Ri Bao· 2025-05-31 01:41
中国科学院院士芮筱亭长期坚持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带领团队持续推动机械系统领域科技攻关、科 学普及和产业转化,提升我国装备设计制造水平。周红波来到南京理工大学,同芮院士亲切交谈,向他 表示问候和敬意,并详细询问科研进展和需要支持解决的事项。他表示,两院院士和科技领军人才是高 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支撑,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对高水平科技 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我们要认真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 制,让南京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的氛围更加浓厚,更好支持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创新创 造,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 5月30日,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市委书记周红波深入在宁高校和科研院所,走访慰问院士专 家,寄语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落实党中央科技创新 重大决策部署,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 校长付梦印,市委副书记李佰平参加。 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周红波走访慰问南京市"科技之星"、中国电科集团首席 专家柏松,并与党委书记陶洪琪深入交流,对五 ...
习近平总书记同科技工作者交往交流的故事
Xin Hua She· 2025-05-30 03:12
"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 势。"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着科技创新,始终牵挂着科技人才。 5月30日,我国迎来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让我们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同科技工作者亲切互 动的动人瞬间,感悟人民领袖对科技工作者的深情厚爱、对勇攀科技高峰的殷殷期许。 "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这一幕,曾经温暖了无数科技工作者—— 2021年11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91岁的最高奖获得者顾诵芬院士因行动不便,坐着轮椅上 台,习近平总书记弯下腰,郑重地把奖章佩戴在他的胸前,同他热情握手表示祝贺,并请他到主席台就 座。大会后,习近平总书记走向顾诵芬院士,同他再次握手,亲切交流。 手相握,心相连。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这些国之脊梁有着特别的分量:"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 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获 得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颁奖。 惜才敬才的深情,凝结成一个个动人的瞬间—— 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同参加全国精 ...
签约投资合作项目416个,投资金额达3543亿元 西博会展现新魅力
Si Chuan Ri Bao· 2025-05-30 00:29
国际度提升 ●吸引全球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家企业参展,举办各类投资贸易、文化交流活动49场 ●东南亚、中东、非洲以及拉美地区参展的规模增长显著,玻利维亚、古巴、尼加拉瓜等拉美国家 首次参展,国家馆数量突破20个 创新能级提升 ●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达到61家,比上届增加74.3% ●产业新动能展区面积达12万平方米,超过整体展区面积一半 协同效应提升 ●本届西博会共发布采购信息8000余条,采购意向签约145.5亿元 ●第十五届中国西部国际采购商大会上发布采购清单3500余条,推介配对数量达1300余单 5月29日,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闭幕。西部各方与国内外投资者共签约投资合作项目416 个,投资金额达3543亿元。各方围绕需求点,突出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和 重要改革领域,推出对外招商投资合作项目超2200个,投资金额超3.7万亿元。 今年是西博会创立25周年,也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5周年。25年间,西博会为促进西部地区 贸易投资、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成为展示中国西部发展的"金色名片"。 以"西博"观西部:面临国际贸易风云变幻,中国西部更善于在挑战中寻机 ...
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聪明才智
Ren Min Ri Bao· 2025-05-29 22:21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科研工作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骨干,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为建 设科技强国奉献才智、写下精彩篇章。"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履行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以"只争朝夕"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劲,向"新"而行,朝着科技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生产车间内,20台白色涂装的数控立式机床一字排开。站在13号机床 旁,技术工程师杨福云和同事正为一款新型轴承的上线生产开展最后攻关。 去年10月建成的这座智能工厂,有12个加工岛和20台数控车床,生产流程高度自动化。得益于智能升 级,机械臂、物流AGV小车等"数字工友"通力合作,一批批高精度轴承产品从这里完成生产装配。 今年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时指出:"现代制造业离不开科技赋能,要 大力加强技术 ...
龙腾东方(报告文学)
Ren Min Ri Bao· 2025-05-29 22:21
图①:2016年,歼—10飞机航展表演。 朱 鹏摄 图②:1998年3月23日,歼—10飞机01架首飞滑跑。 李 勇摄 歼—10! 国产第三代战斗机! 2025年5月1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节目报道,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出口的歼—10CE飞机首 次取得实战战果,在国外实战中一举击落多架战机,自己无一损失。 2025年5月20日,马来西亚兰卡威航展开幕,以模型展出的歼—10CE,一天便吸引了20余个国家的军政 代表团密集到访。 誓言无声,岁月有痕! 歼—10飞机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重大成果、智慧结晶、创新典范,展现了中国航空人自强不息,以热血乃 至生命谱写蓝天壮歌、报效祖国的伟大精神风采。 何谓家国?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上世纪70年代末,国门打开,交流增多,我们猛然发现,美、法等发达国家已开始研究先进战斗机的气 动布局方案和先进技术,并相继研制出F—16、幻影—2000等高机动战机。而中国空军装备的主力机 种,其航程、机动性、火力、电子设备等方面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国防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需要。 研制新机,缩小差距,迫在眉睫。党中央高瞻远瞩、果断决策:"搞一个新的、性能好的歼击机",让中 国空军到21 ...
期待更多“鸿蒙时刻”(人民时评)
Ren Min Ri Bao· 2025-05-29 22:09
推进科技创新,就要往高处攀登、向难处攻坚。近年来,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合作面临诸多 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国内科技界、产业界迎难而上,推动国产操作系统逐渐实现从"能用"到"好用"的转 变,一些产品开始展现出较强竞争力。 压力下"转正"的鸿蒙系统,已成长为全球三大移动操作系统之一;阿里云"飞天"系统可将全球百万级服 务器连接成一部"超级计算机";国产操作系统开源生态社区迅速成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相关案例 映照着我国在信息安全、产业独立性以及技术自主权方面的不断探索与努力。 在科技领域,像这样的逆袭故事不胜枚举。太钢把"百炼钢"做成"绕指柔",粉碎了"中国永远造不出0.02 毫米的'手撕钢'"的谬论。京东方、TCL华星、维信诺等企业崛起,推动我国显示面板产业实现从长期依 赖进口到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的跨越。国产基因测序仪、RV减速器以超高性价比,重塑全球市场 格局。一部部突围史,正是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走出舒适区、在"补课"中实现超越的历史。 地基打得牢,大厦才能建得高。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深刻复杂变化,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中 国,必须始终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坚定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