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洗牌
icon
Search documents
全球棉花预计增产,棉纺业加速洗牌
Huan Qiu Wang· 2025-06-19 03:56
市场对远期价格的担忧挥之不去。厦门建发轻工纺织原料事业部总经理战海涛分析,外盘呈现"大供应、稳消费、强支撑、弱驱动"四大特征,棉价或以区间 震荡为主,新花基差和收购价预计将低于2024年,长期偏高基差恐难维持。中国纺织棉花事业部副总经理朱晛华同样认为,新花基差预计将收敛,在全球供 略大于需的格局下,宏观不确定性(如关税、美元信用等)是主要扰动因素。 棉价预期下行,叠加终端需求不足,正给本就压力巨大的棉纺织行业带来新一轮冲击。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指出,行业正面临平均利润率持续走 低、有效需求不足、国际形势复杂等多重挑战,洗牌加速期已然到来。数据显示,行业营收和利润已降至十多年来的最低点。2023—2024年,规模以上棉纺 织营业收入收缩至万亿元以内,利润总额仅为217亿元。更令人担忧的是,营业利润率从2022年的3.09%降至2025年1—4月的1.82%,创下新低;亏损面扩大 至28.1%,为历史新高。 面对困境,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呼吁行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提升信心,防止恶性竞争。尽管挑战严峻,但他仍认为棉纺 织行业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文馨) 【环 ...
车企退场车主权益不能没人管
Jing Ji Ri Bao· 2025-06-18 20:16
车企破产是市场行为,但车主权益不能没人管。这不仅关乎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新能源汽 车市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需建立从政策监管到消费决策的全链条应对机制,通过多方协同破局。 在政策监管层面,应优化产业政策,建立完善市场化退出机制,引导行业健康良性发展。在破产车企问 题处置上,地方政府要发挥主导协调作用,引导供应商、经销商和车主一起解决相关问题。同时,要探 索建立行业互助机制,当某一车企遭遇困境时,在配件供应方面,探索协调其他车企或配件供应商,为 相关车主提供必要的配件支持,确保车辆正常使用。保险机构一方面需针对车企倒闭场景,制定车辆保 险标准及相关行业规范;另一方面应合理评估风险、适度调整保费,不得因车企倒闭拒绝为车主提供保 险服务。消费者在购车时建议选择成熟稳健、售后体系完善的车企,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售后服务条款, 关注是否有合作的售后外包服务商及长期服务保障。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车企破产但车主权益不能没人管。这关乎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健康发 展。需建立从政策监管到消费决策的全链条应对机制,多方协同破局。 近年来,车企破产事件频发,车企"退场"背后,车主权益正面临系统服 ...
海信招美的前高管入职,不甘被小米挤出空调前四
第一财经· 2025-05-20 08:42
2025.05. 20 本文字数:2097,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封面 | 第一财经 王珍 5月20日,海信集团有关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确认,原美的集团副总裁、空调事业部总裁殷必彤5月 19日晚正式出任海信空气产业(筹)总裁。目前,海信空气产业在海信家电(000921.SZ、 00921.HK)下,负责海信集团与空调相关的产业和品牌。 从竞争层面看,小米集团(01810.HK)在国内空调市场的份额上升较快,去年已经跃升至国内线上 空调市场销售额的第四名。此前,美的、格力、海尔、海信在国内整体空调市场居前四位。此次请 来"外援",折射出海信不甘心被挤出国内家用空调市场的前四。 海信欲进一步做强空调业务 "(邀请殷总加盟)目的就是把空调产业做好",海信家电一位相关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说,海信的 商用空调、家用空调业务"都要更强"。 有意思的是,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两周前率队到广东省佛山市,与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及 其团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慧物流、全球制造、AI应用等方面合作。 殷必彤1999年加入美的,曾任美的空调国内营销公司总经理助理和市场总监、小天鹅(美的洗衣机 业务)董事兼总经理,以及美的 ...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或引发产业第四次大洗牌|独家
24潮· 2025-04-20 15:34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根据4月15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 全要求》 (GB38031-2025) (以下简称 "新国标") 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施行。 新国标首次提出因内短路发生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被称为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 据市场消息,如果为满足上述安全要求,"合规电池系统成本将增加15%-20%,二线电池企业改 造成本超5亿元。" (消息来源:海报新闻) 这对很多二三线电池企业来说,近乎是一条很难逾越的生命线。 要知道,即便是二线电池龙头企业中创新航2024年综合毛利率也不过15.89%,年创造净利润5.91 亿元;而诸如瑞浦兰钧这样的强势黑马2024年甚至巨亏11.63亿元,刚刚登陆港交所的正力新能24 年仅盈利0.91亿元。产业竞争残酷程度可见一斑。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4年1-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55家动力电 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但仅宁德时代与比亚迪两大巨头就占据了69.82%的市场份额,第3-10名企 业则占据26.19%市场份额,前10名占据着96%的市场份额。 此外,24潮产业研究院 ...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或引发产业第四次大洗牌|独家
24潮· 2025-04-20 15:34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根据4月15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 全要求》 (GB38031-2025) (以下简称 "新国标") 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施行。 新国标首次提出因内短路发生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被称为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 据市场消息,如果为满足上述安全要求,"合规电池系统成本将增加15%-20%,二线电池企业改 造成本超5亿元。" (消息来源:海报新闻) 这对很多二三线电池企业来说,近乎是一条很难逾越的生命线。 要知道,即便是二线电池龙头企业中创新航2024年综合毛利率也不过15.89%,年创造净利润5.91 亿元;而诸如瑞浦兰钧这样的强势黑马2024年甚至巨亏11.63亿元,刚刚登陆港交所的正力新能24 年仅盈利0.91亿元。产业竞争残酷程度可见一斑。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4年1-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55家动力电 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但仅宁德时代与比亚迪两大巨头就占据了69.82%的市场份额,第3-10名企 业则占据26.19%市场份额,前10名占据着96%的市场份额。 此外,24潮产业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