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疾病预防
icon
Search documents
小暑将至,高温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做好这几点 | 健康科普梳理↓
Yang Shi Wang· 2025-07-06 05:20
央视网消息:7月7日将迎来小暑节气,小暑是夏季的第5个节气。小暑的到来标志着梅雨季节的结束,最热的三伏天要来了。小暑 正值盛夏,气候呈现高温、高湿的特点。值此时节,该注意点什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一病区主任宋雷介绍,这种高温高湿的天气,不利于人的睡眠,尤其再加上熬夜,都会造成人体内 环境的紊乱,也会增加心脑疾病发生的风险。另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这些高温的天气,人容易比较贪凉,空调开得很 低,或者愿意吃一些特别冷或冰的食物,冷热交替或者冰冷的食物刺激,会诱发心血管系统痉挛,就是指血管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出 现一过性收缩,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疾病风险。 高温天气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做好以下几点。 切莫"贪凉" 高温天气切莫暴饮暴食,容易引发胃肠不适,导致胃疼和腹泻等,严重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意外,建议增加新鲜蔬果和全谷类的比 例。 运动要适度 尽量不要在高温环境下做剧烈运动,以身体感觉不到明显疲劳为度,以免增加心脏的负担,出汗多时注意补充水和电解质,避免脱 水。 防中暑感冒常饮藿香正气水对吗? 空调使用有讲究,室内外温差过大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一般室内温度设定在28℃左右,避免冷风直吹,这一点心 ...
今年最强高温正大面积来袭 防中暑≠猛喝水!赶紧收藏→
Yang Shi Xin Wen· 2025-07-05 02:24
这两天,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中国气象局也连续发布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提醒公众要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减少户外活动,保证充足饮水。 眼下,我国中东部正在经历入夏后最强高温过程。未来一周,高温将陆续覆盖华北南部、黄淮至江南、华南大片区域,且强度加强,部分地区高温天天可 见,暑热或贯穿全天。 对于防暑补水,很多人其实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惑或认知误区。比如为什么会出现喝白水不管用甚至越喝越渴的情况、不出门怎么还会中暑等。 中暑无小事 严重者可致命 哪些人群易中暑 高温、高湿环境工作、锻炼人群。 睡眠不足休息不充分的人。 体型较大人群。 重症中暑 晕厥、昏迷、高热、体温>40℃,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轻症中暑 体温>38℃,面色苍白,皮肤灼热,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 先兆中暑 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动作不协调等,体温轻度升高。 中暑可以分为三类,其中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救治,死亡率较高。 补水 体质较差的老人、小孩、孕妇等。 急救有哪些方法 如果发现有人中暑,应该采取三个方法进行急救。 如果随身携带有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可及时让中暑者服用,并让其饮用淡盐水或者含盐饮料 ...
夏季心脏面临“三重压力”!保护心脏 这些事要少做→
随着气温升高、天气闷热,不少人感觉心神不宁、烦躁、气短。这不是你的错觉,天气炎热时,心脏确 实在承受更大压力。 《柳叶刀》子刊曾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气温每升高1℃,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升高2.1%。夏天如何 保护心脏?护心指南请收好↓ 01 夏季心脏面临"三重压力" 据医生介绍,以往接诊数据显示,每年入夏尤其是三伏天后,心梗接诊量都会飙升。原因主要是以下三 点: ■高温与空调"冷热夹击" 夏季室外高温,室内空调低温,频繁进出冷热环境,会让血管反复收缩和扩张,就像橡皮筋频繁拉伸容 易断裂一样,血管也会因此受损,增加心梗风险。 ■冰镇饮食刺激血管收缩 冰激凌、冰镇饮料、生冷食物成了夏日标配,但这些过冷的食物会刺激肠胃,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 波动。同时高糖、高脂肪的冷饮和食物还会升高血脂,加重心脏负担。 ■ 出汗后不去冲冷水澡 夏季从户外回到室内若大汗淋漓,建议休息10~15分钟后再用温水洗澡。一般以水温与体温接近为宜, 即35~37℃。 在高温时,人体的毛孔处于开放状态,便于汗水排出,有效降低人体的体表温度。但当开放的毛孔突然 遇到冷刺激,就会突然关闭,不仅会造成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甚至会导致冠状动脉严 ...
专家分享护脊密码
Ke Ji Ri Bao· 2025-05-21 01:10
守护脊梁骨,运动要选对 "如果老是低头看手机,那么患上颈椎病就只是时间问题。同样,长期久坐对于腰椎的损伤是很大 的。"近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脊髓外科主任医师王方永分享了一个预防颈椎病 腰椎病的实用小窍门:浏览手机、电脑时,无论坐着还是躺着,下巴与前胸之间都要保持能塞进一个拳 头的距离。开车、办公时,尽量每个小时起来活动几分钟,最长不要连续坐着超过3小时。 近年来,从伏案工作的白领到沉迷手机的"低头族",从辛苦劳作的搬运工人到久坐不动的司机,脊 柱问题正无声无息地侵蚀着人们的人身健康。 那么,脊柱相关的常见疾病有哪些?如何科学保护脊梁?世界脊柱健康日前夕,科技日报记者就此 采访了相关专家。 脊柱常见病有多种类型 "颈椎和腰椎是脊柱疾病的好发部位。"日前,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 副主任医师宋飞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颈椎病主要包括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 椎病、交感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等类型。 颈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部僵硬、疼痛、肿胀等,多由枕头高度不合适、睡姿不恰当、经常低头玩 手机、工作姿势不正确、过度颈部运动等原因引起,属于积累性损伤,患病人群以 ...
晨起后有这3个习惯的人,要警惕了
Yang Shi Xin Wen· 2025-05-18 05:04
晨起后的时间是养生的"黄金时间" 但是 起床后有些坏习惯一定要注意避免 起床过猛 有的人早上起床后喜欢喝蜂蜜水、淡盐水,但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人在睡觉时,大脑皮质处于休眠、抑制状态,各项生理功能维持着低速运转,代谢水平降低、心跳减慢、血压下降……刚睡醒时,这种"睡眠惯性"还会维持 一会儿,如果此时立马下床,容易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可能会引发中风、猝死等意外。 正确做法: 起床坚持"333"原则,即刚睡醒时,睁开眼在床上躺30秒,起来后坐30秒,坐到床边等30秒,然后再下床。 02 起床后喝蜂蜜水、淡盐水 一起了解 01 晨起如果喝淡盐水,容易使一天内盐的总摄入量超标,增加患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 而蜂蜜中70%以上的成分其实都是糖,晨起后直接喝蜂蜜水,容易使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对糖尿病患者十分不利。 正确做法: 白开水是晨起第一杯水的最佳选择。水温最好控制在20℃~40℃,因为过烫的水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 03 不按时吃早餐 对于上班、上学的人来说,早上时间紧张,有的人为了多睡一会,可能会选择不吃早餐,这种做法会增加患胃病、胆结石的风险,还有可能会造成肥胖和认 知能力的下降。 2023年发表在《自 ...
咽痛、咳嗽、发烧病例明显增加,夏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如何应对?
Sou Hu Wang· 2025-05-16 07:00
近期,多地呼吸道疾病阳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国家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4月以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南方省份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北 方,门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占比从7.5%跃升至16.2%。 尤其是 15 岁以上的成年人和老年人,在门急诊和住院病例中,新冠阳性率均排第一。在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例中,新冠阳性率由3.3%升至6.3%。 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每周变化趋势 五月正值春夏换季期 时而高温,时而暴雨的天气变化 容易让人体产生不适,免疫力下降 各类呼吸道疾病也变得活跃 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指病原体通过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侵入并引发的疾病。其病原体主 要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进入五月,气温起伏加剧,湿度上升导致病毒存活率提高。此外,由于空调的广泛使用、室内外温差较大等原 因,也导致了呼吸道疾病在夏季变得常见。 同时,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广泛的易感性,且感染途径多,也为疾病传播按下"加速键"。 飞沫传播 患者通过咳嗽或者打喷嚏,喷出带有病菌的飞沫,然后通过飞沫进行传播。 空气传播 患者产生的飞沫 ...
云南医生启用黑科技 为瓷化血管冠心病患者重建生命通道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10 02:20
中新网昆明5月9日电 (陈静 陆希成)9日,记者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了解到,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 近日成功为一位67岁的瓷化血管高危冠心病患者田先生(化名)实施"非体外循环心脏搭桥+血管吻合黑科 技"创新手术。目前,该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前我连床都下不了,现在能连续行走十多分钟,这感 觉像重获新生。"田先生接受采访时表示。 手术成功只是康复的第一步。记者在病房见到田先生时,他正在进行康复训练。"术后康复对此类 患者至关重要,甚至比手术本身更关键。"曹宇说,医院为田先生制定了个性化的三阶段康复计划,从 早期活动到心肺功能恢复,再到生活方式重塑。 医院康复团队告诉记者,田先生从术后最初只能床边坐5分钟,到现在能连续行走10多分钟,进步 显著。同时,营养师为其制定了心脏健康饮食方案,心理医生帮助他应对戒烟过程中的焦虑,形成全方 位康复体系。 田先生10余年来高血压控制不佳,最高血压达190/100mmHg,加上40年每天一包烟的习惯,导致 其心脏三支主要血管严重堵塞,主动脉全程高度钙化。医学上称这种情况为瓷化血管,意指血管变得像 瓷器一样僵硬脆弱,随时可能破裂。田先生同时还合并严重呼吸功能不全,氧分压仅为46.4 ...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还有这些意想不到的好处?最新研究揭示
Di Yi Cai Jing· 2025-05-08 09:24
带状疱疹多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患有糖尿病、慢性肾病、慢阻肺等慢性疾病患者以及患有系统性红斑 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患带状疱疹的风险也会比一般人高。 据统计,中国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感染率为90%,其中有30%的人在一生当中某个时候会患上带状疱 疹。 近日,多项研究揭示了关于带状疱疹疫苗接种的额外好处。 5月6日,《欧洲心脏杂志》(EHJ)最新发表来自韩国团队研究显示,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还可能成为心 血管疾病的"意外克星"。 来自韩国庆熙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针对220万名50岁以上人群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研究发现,接种 带状疱疹疫苗的人群心血管事件(如中风、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的风险降低了23%。 研究进一步分析显示,接种疫苗后2至3年内对心血管保护作用最为显著,且这种保护效应可持续长达8 年。研究还显示,男性、年龄小于60岁者获益更为明显。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一种疾病。曾经患过水痘或者隐性感染过水痘-带状疱 疹病毒的人,在他们的余生中都携带着这种病毒。病毒隐藏在神经中,当免疫系统因疾病或年龄增长而 衰弱时,就会发展为带状疱疹。带状疱疹不仅会导致剧烈疼痛的皮疹,还可能 ...
五一出行必看丨野外活动建议穿浅色 外出就餐注意五点→
Yang Shi Xin Wen· 2025-05-01 11:49
"五一"假期 正是踏春出游好时节 应该如何健康出行? 在外饮食需要注意些啥? 出行必看 ↓↓↓ 切勿暴饮暴食! 外出就餐注意这几点 慧眼选店 建议优先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卫生条件好且实施"明厨亮灶"的餐饮单位。透明化的厨房操作,让食品安全看得见、吃得更安心。 警惕高风险菜品 食用凉拌菜、酱卤肉、凉皮凉面等菜品时,仔细观察食物的色泽、气味,若出现变色、异味或黏稠感,切勿食用。 炭火用餐防隐患 选择炭火锅、炭火烤肉餐厅时,确保用餐环境通风良好。若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立即离开并就医,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据大数据分析,今年五一假期出游人群规模预计比去年提升8%。假日期间人员流动与聚集,出游时牢记这些健康防护提示。 野外活动小心蜱传播疾病 野外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里,穿浅色衣服可让附着在身上的蜱易于发现与去除,不要穿凉鞋,不要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 物,进入室内前认真检查,防止通过衣物和宠物把蜱带回家。 不吃未烧熟煮透动物产品 避免进入野禽等动物栖息地,不接触、不食用野生动物。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任何动物,特别是来历不明动物;不吃未烧熟煮透的动物产品。 践行"光盘行动" 点餐时按需适量, ...
立夏养生与疾病防控:广西专家解答公众健康问题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01 03:11
随着"立夏"节气临近,夏季即将到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3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 相关专家就立夏时节的健康养生、疾病防控等问题予以解答。 立夏养生要注意调养"心" "立夏后,天气逐渐炎热,阳气外浮,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心阳、心气相对易耗。且夏季湿热重, 容易伤津耗气,所以需要清热祛湿、养心健脾。"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兰菊 称,此时若不注意养护心脏,容易出现心悸、胸闷、心烦易怒等不适症状。因此,要顺应节气的变化, 注意调养"心"。 据兰菊介绍,通过合理的饮食、作息、情志调节等方式护阳养心,有助于维持身体阴阳平衡,预防 疾病,保持身体健康。她建议,在饮食方面,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且具有养心作用的食物,如小麦、玉 米、莲子等,同时要避免生冷食物;在起居方面,应适当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在情志调节方 面,夏季应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激动或焦虑,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散步等方式来调节情绪,保 持心情舒畅。 网红减肥法是否有用? 夏季来临,很多人开始计划减肥。网络流行的断碳饮食法、16+8减肥法、高蛋白饮食法等网红减 肥法是否有用?有哪些利弊?在发布会上,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