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技术创新

Search documents
“中国绿”是一种怎样的绿?(环球热点)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7-09 22:49
埃里克·索尔海姆 中老铁路不仅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更是中国与老挝携手共进、推动可持 续发展的有力见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 "赤水河、长江中下游流域、黄河流域等均通过综合治理,实现了生态蜕变。这些守护碧水的成 果,是'中国绿'的生动体现。" 詹姆斯·桑顿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 "中国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在多项绿色技术上遥遥领先。过程中,中国企 业展现的创新活力令人印象深刻。" 赛萨纳·西提蓬 老挝科技和通信部副部长 老中友好协会副会长 夏泽瀚 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主席 牛津大学教授 "'中国绿'是希望的颜色,这种希望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整个世界。" 英国罗蒙德湖与特罗萨克斯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 "'中国绿',是一种宏大且深厚的绿。'宏大'在于体量和规模,'深厚'则源于行动的扎实深入。" 戈登·沃森 埃丽安·韦斯特 周训超摄(人民视觉) 从卫星图上俯瞰,绿色在这片土地上铺展。在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经过石漠化治 理,"石旮旯"里长出了一片森林,曾经满目疮痍的"石头山"今已变作"绿满山"。 相似的绿色,织染在大江南北:在塞罕坝,绿进沙退,茫茫荒原变 ...
低碳城市政策试点效果如何?市场化程度与政策效果呈倒U形
Di Yi Cai Jing· 2025-06-24 13:50
为推进绿色发展战略,国家发改委先后在2010、2012、2017年推出了三次低碳省市试点政策(下称"试 点政策"),涉及6个省份、74个地级市与直辖市、9个县(区)。我们采用连续渐进双重差分的"准自然 实验"思路和方法,基于2001~2023年的试点城市数据评估了政策实施效果,基于广义随机森林算法分析 了不同城市政策效果的差异性。 市场化程度、环境规制强度和资源型城市类型是影响政策效果的重要特征指标。 政策实施效果 2010年以来,低碳城市政策试点效果如何? 第一,从单位碳排放的GDP水平来看,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当地碳减排和绿色经济增长。 数据研究发现,试点城市积极实施碳减排回应试点政策,其政策效度每增加一单位,单位碳排下的GDP 增长38.7%,初步验证了"低碳城市建设正向促进绿色经济增长"的观点。试点过程中的八大主题分别涵 盖低碳生产、低碳生活和低碳体系建设等三个方面;试点政策的主题强度、政策数量和政策评价均随政 策的不断探索扩散而发生改变,其主导主题逐渐从试点前的"加强能耗管理"转向"节能项目申报"。就政 策数量而言,三次试点都带来了政策的密集颁布,前两次以工作文件为主,第三次以规范性文件为主。 ...
城市副中心布局十大绿色产业
Bei Jing Ri Bao Ke Hu Duan· 2025-06-03 20:48
本报记者 曹政 城市副中心大运河蓝绿交织,美不胜收。 本报特约摄影 马文晓 北京正在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而城市副中心将成为重要承载地和示范区。 近日,市发改委、城市副中心管委会、通州区政府联合印发《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城市副中心将打造国际绿色经 济标杆城市的重要承载地和示范区,因地制宜推动十大绿色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 行政办公区100%绿电供应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绿树青草映衬着三大文化建筑。看得见的地方是满目的绿色,看不见的地方则藏着源源不断的绿电。 昨天,记者探访北京城市绿心"零碳"园区,这里的碳中和达成等级为净零排放,是碳中和认证中的最高级别。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引入了域外绿电,同时在建筑屋顶布置了分布式光伏,实现供给侧100%绿电。"国网北京通州供电公司新型电力系统创新中心副主任 张磊说。 到2027年,城市副中心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20%左右,建成北京市国际绿色技术概念验证中心,绿色企业数量超过300家,建成1个绿色 产业集聚区。展望2035年,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15%左右,形成3个以上绿色产业集聚区,绿色经济增加值稳步增长。 首 ...
2027年副中心绿色企业将超300家
Bei Jing Qing Nian Bao· 2025-06-03 18:11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为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围绕10个绿色产业 重点实施八大任务,因地制宜推动绿色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国际绿色经济标 杆城市的重要承载地和示范区。据介绍,到2027年,城市副中心绿色企业将超过300家,并将建成1个绿 色产业集聚区。 同时,绿色产业特色化、规模化加快发展,绿色企业数量超过300家,建成1个绿色产业集聚区(北京绿 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展望2035年,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15%左右,形成3个以上 绿色产业集聚区,绿色经济增加值稳步增长。 在巩固提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将发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辐射带动作用,瞄准车用电 子及核心零部件,打造较完备的车用电子供应体系。 因地制宜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形成绿色产业发展城市副中心模式 在产业布局方面,城市副中心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支持产业优势环节重点布局,因地制宜推动绿色产 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着力培育碳专业服务业、ESG专业服务业、绿色金融业、绿色投资、未来能源 细分产业、合成生物制造业等特色绿色产业。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产业、新能源产业、智 能网联新能 ...
北京城市副中心力争到2027年绿色企业数量超300家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3 13:45
中新网北京6月3日电 (记者 吕少威)记者今天从北京市发改委了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力争到2027年, 绿色创新能力、绿色企业数量、绿色产业产值不断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有效绿色技术 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20%左右,建成北京市国际绿色技术概念验证中心。绿色产业特色化、规模化加 快发展,绿色企业数量超过300家,建成1个绿色产业集聚区(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 据介绍,为落实《关于北京市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意见》,推动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 范区,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通州区政府围绕10 个产业、8个行动,合力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经济发展,将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为国际绿色经济标 杆城市的重要承载地和示范区。 北京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对标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求,加快发展 方式绿色转型,营造绿色低碳生活风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绿向新,实现了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 良好开局。 行政办公区实现100%绿电供应,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揭牌成立,前疃村建设成为全市首个数字化微 网"零碳"村庄,城市绿心绿色供用能和碳管理项目入 ...
围绕“10个产业、8个行动” 北京助推城市副中心绿色经济加速跑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6-03 12:02
6月3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获悉,市发展改革委、城市副中心管委会、通州区政府围绕10个产业、8个行动,合力推 动城市副中心绿色经济发展,将城市副中心打造为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重要承载地和示范区。据发展目标,到2027年,有效绿色 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20%左右,将建成北京市国际绿色技术概念验证中心。同时,发展绿色企业数量超过300家,建成1个绿色 产业集聚区(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到2035年,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15%左右,将形成3个以上绿色产业 集聚区,绿色经济增加值稳步增长。 着力推动10大产业 实现规模化、绿色化发展 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对标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营造绿色低碳生活风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 绿向新。数据显示,目前,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已实现100%绿电供应。城市副中心也成为国内首个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建三 星级标准的地区,行政办公区在全国率先实现绿色三星建材100%比例应用。高级别自动驾驶3.0示范区建设完成,无人驾驶小巴已在 城市绿心投用,首末站均在城市副中心的公交线路新能源车辆配备率达到100%。目前,城市副中心已 ...
《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审议通过,聚焦碳足迹核算标准制定等三大领域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 2025-05-26 01:17
5月23日, 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 动方案(2025—2027年)》 。 会议指出, 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 ,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 术推广应用,强化新型工业化绿色底色。要推进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结合大规模设 备更新等政策实施,积极应用先进装备和工艺,加快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升级。要引领新 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加大清洁能源、绿色产品推广,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要加 强共性技术攻关,完善重点领域标准,优化相关政策,健全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更好 支持和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最 新政策动态,行动方案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 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是行动方案的核心方向之一。 通过研发和应用新的绿色技术,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方式,降低能源消 耗和环境污染,为新型工业化奠定绿色基础。 例如,开发更高效的节能技术、环保材料生产技术等,以及将这些技术广泛应用到 各类制造企业中。 2.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行动方案》将聚焦哪些领域? 根据20 ...
绿色消费为经济发展积蓄发展后劲
Jing Ji Ri Bao· 2025-05-22 00:13
完善绿色消费制度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绿色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完善绿色产品和服务标准。建立全 国统一的绿色标识制度,完善审核体系,提升绿色标识认可度和公信力。推动绿色产品认证与国际接 轨,提升"中国能效标识"等认证的影响力。 绿色消费是各类消费主体在消费活动全过程贯彻绿色低碳理念的消费行为。加快推动绿色消费发展,发 挥绿色消费的牵引作用,实现生产、分配、流通等经济循环各环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 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绿色消费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要加快构建绿色消费长效机 制,进一步激发和释放绿色消费需求。 我国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在市场需求、供给和环境等方面已形成良好发展态势。绿色消费覆盖吃、穿、 住、用、行等最终消费,绿色食品、绿色建筑、绿色出行等绿色消费对经济拉动和资源环境保护作用明 显,能够在需求端形成有力的拉动力,牵引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构建绿色、低碳、环保、可循环的产业 体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为经济发展积蓄起强大的发展后劲。 尽管我国绿色消费已取得积极进展,但仍面临生产消费回收成本较高、市场供给需求错配、政策标准体 系不尽完善等问题,亟须多措并举构 ...
形成科技驱动全面绿色转型的新范式
Jing Ji Ri Bao· 2025-05-09 23:33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主要路径。科技创新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新工具、升级空间,产业创 新能为新技术广泛深度应用提供场景和载体,通过技术产业化形成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推动 绿色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通"技术—产业—市场"全链条,既有利于构建绿色产业生态的技 术共生网络,又有助于催生"技术—产业—制度"协同演化的复杂系统。通过政府政策工具包、产业场景 实验室、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社会组织协同的创新联盟,构建"政府搭台、企业主导、高校助力、金 融支持、社会评价"的协同创新体系,增强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广度;通过从国家实验室孵 化到风险投资支持的"创新接力",增强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深度;通过搭建"概念验证平台 —中试基地—产业化园区"三级链条,不断缩短成果转化周期,增强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强 度。 原标题:科技创新引领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一场涉及技术攻关路径、应用场景以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 深刻变革。需更好地顺应关键绿色技术创新、重点绿色产业创新、绿色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等趋 势,形成以绿色技术突破驱动绿色增长、以绿色产业创新支撑绿色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