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AI
icon
Search documents
新能车“反内卷”风气,新能源ETF(159875)盘中上涨1.42%,机构:未来新能源+AI有望持续发酵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11 05:08
截至2025年6月11日 11:24,中证新能源指数(399808)强势上涨1.53%,成分股爱旭股份(600732)上涨 8.28%,大金重工(002487)上涨5.84%,横店东磁(002056)上涨5.76%,杉杉股份(600884),新宙邦 (300037)等个股跟涨。新能源ETF(159875)上涨1.42%。 数据显示,杠杆资金持续布局中。新能源ETF最新融资买入额达113.55万元,最新融资余额达3224.82万 元。 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跟踪的中证新能源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最新市净率PB为1.97倍,低于指数近 3年86.41%以上的时间,估值性价比突出。 消息面上,比亚迪、长安、东风、赛力斯、小鹏汽车等车企宣布,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缩 短账期能够让整个行业的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得以提高,从原材料采购、零部件生产到整车组装的各个环 节能够更加紧密衔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使行业能够更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变化。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今年5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102.1万辆,同比增长28.2%,环比增长12.1%,新 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52.9%。 太平洋证券指出,在国家以旧换新等政策拉 ...
5月新能源车渗透率达52.9%,新能源车ETF(159806)强势反弹,盘中涨超2%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11 02:38
消息面,在监管部门持续的反"内卷式"竞争呼吁下,已有车企主动担当,作出不拖欠供应商账款的 承诺。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广汽集团、赛力斯、比亚迪等五家汽车生产企业分别发表声明,就"支付 账期不超过60天"作出承诺。 受利好催化,新能源车ETF(159806)强势反弹,盘中涨超2%。 注:市场观点随市场环境变化而变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文中提及指数仅供参考,不构 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选择与风险等级相匹 配的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张晓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 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 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另外,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今年5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102.1万辆,同比增长28.2%,环比增 长12.1%,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52.9%, 太平洋证券指出,在国家以旧换新等政策拉动下,2025年5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预估1 ...
专访新奥能源副总裁程路:“能源+AI”,重塑产业未来的变革之战
能源与人工智能(AI)在近些年来之所以能擦出火花,本质上是实体经济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 早在2023年,国家能源局就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以 需求牵引、数字赋能、协同高效、融合创新为基本原则,到2023年实现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融合发展对 能源行业提质增效与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的支撑作用全面显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北京报道 在政策的催化下,近两年来,业内关于"能源+AI"的讨论和实践,越来越深入。作为能源领域已有近二 十年工作经验的老兵,新奥能源副总裁、新奥泛能网CEO程路,亦是能源数字化发展的探索者。 "我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去不断理解能源产业的数字化发展,以及如今AI对于传统产业的赋能。如果 说,一开始我们只是一味地追求技术上的数字化,那么直到去年,我们才完整构建了从感知、认知到决 策的闭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程路始终在强调,"能源+AI"之所以成为行业转型的必 答题,是在于实现了"闭环"的数字化,是对能源系统创造真正增量价值的最佳答案。 那么,程路所在意的"闭环"究竟是什么?"能源+AI"的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 高度闭环的系统 ...
新能源+AI周报(第10期):电动车AI化升级,光伏铸大底
2025 年 06 月 03 日 行业周报 看好/维持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 新能源+AI 周报(第 10 期 20250525-20250531):电动车 AI 化 升级,光伏铸大底 ◼ 走势比较 (20%) (10%) 0% 10% 20% 30% 24/6/3 24/8/14 24/10/25 25/1/5 25/3/18 25/5/29 ◼ 推荐公司及评级 相关研究报告 <<【太平洋新能源】新能源+AI 周报 (第 9 期 20250518-20250524):宁 德时代引领中国科技制造向上>>-- 2025-05-26 证券分析师:刘强 电话: E-MAIL:liuqiang@tpyzq.com 分析师登记编号:S1190522080001 证券分析师:梁必果 电话: E-MAIL:liangbg@tpyzq.com 分析师登记编号:S1190524010001 证券分析师:钟欣材 电话: E-MAIL:zhongxc@tpyzq.com 分析师登记编号:S1190524110004 证券分析师:谭甘露 报告摘要 ⚫ 行业整体策略:电动车 AI 化升级,光伏铸大底 新能源+AI 仍是目 ...
新能源+AI周报:电动车AI化升级,光伏铸大底-20250603
证券分析师:刘强 2025 年 06 月 03 日 行业周报 看好/维持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 新能源+AI 周报(第 10 期 20250525-20250531):电动车 AI 化 升级,光伏铸大底 ◼ 走势比较 (20%) (10%) 0% 10% 20% 30% 24/6/3 24/8/14 24/10/25 25/1/5 25/3/18 25/5/29 ◼ 推荐公司及评级 相关研究报告 <<【太平洋新能源】新能源+AI 周报 (第 9 期 20250518-20250524):宁 德时代引领中国科技制造向上>>-- 2025-05-26 电话: E-MAIL:liuqiang@tpyzq.com 分析师登记编号:S1190522080001 证券分析师:梁必果 电话: E-MAIL:liangbg@tpyzq.com 分析师登记编号:S1190524010001 证券分析师:钟欣材 电话: E-MAIL:zhongxc@tpyzq.com 分析师登记编号:S1190524110004 证券分析师:谭甘露 报告摘要 ⚫ 行业整体策略:电动车 AI 化升级,光伏铸大底 新能源+AI 仍是目 ...
【转|太平洋电新-行业深度】新能源+AI三大方向展望:加速增长期来临
远峰电子· 2025-05-19 11:33
AI大时代给新能源产业链带来变革性机会。 在未来AI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能源产业链有望与AIDC、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深度融合,共同推动社会的智能 化升级,同时把产业链的成长空间打开。 在各大AI巨头的加速扩大资本开支过程中,新能源+AIDC迎来向上突变 。新能源产业链的设备将助力数据中心实现高效、高密度与高可靠,如HVDC、BBU等 技术的应用,有望协同推动数据中心向智算数据中心转变。 人形机器人是AI+国内优质制造业结合的典范,新能源+人形机器人处于从0到1的关键期。 人形机器人可以视为智能电动车形态的升级,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的公司有望大力拓展人形机器人领域,特斯拉产业链的公司就是例证。与电动车之前产业发展阶段不同的是,这次国内人形机器人的进化有望引领全球发展,未 来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相关公司从0到1过渡到从1到10的发展将更为丝滑顺利。 人类生活的延伸到低空是未来趋势,新能源+低空经济未来预期有望逐步提升。 新能源三电系统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将助力低空经济向智能化、低碳 化转型,亿航智能与英博尔的合作引领着行业发展。 产业链相关标的: 1)新能源+AIDC: 科华数据、禾望电气、中恒电气、科 ...
宁德时代港股即将挂牌,光储政策配套逐步完善
2025 年 05 月 19 日 行业周报 看好/维持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 新能源+AI 周报(第 8 期 20250511-20250517):宁德时代港股 即将挂牌,光储政策配套逐步完善 ◼ 走势比较 (20%) (10%) 0% 10% 20% 30% 24/5/20 24/7/31 24/10/11 24/12/22 25/3/4 25/5/15 沪深300 ◼ 推荐公司及评级 相关研究报告 <<【太平洋新能源】新能源+AI 周报 (第 7 期 20250504-20250510):智 能化提速明显,重视海外储能机 会>>--2025-05-12 <<协鑫集成 2024 年年报与 2025 年一 季报点评:出货稳居前 10,海外业务 高增>>--2025-05-07 <<海博思创点评:全球储能龙头,海 外加速+AI 应用是亮点>>--2025-05- 06 证券分析师:刘强 电话: E-MAIL:liuqiang@tpyzq.com 分析师登记编号:S1190522080001 证券分析师:梁必果 电话: 报告摘要 ⚫ 行业整体策略:宁德时代港股即将挂牌,光储政策配套逐步完善 宁德时代 ...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新能源+AI周报(第6期),重视一季报较好公司,新型全球化加速
Tai Ping Yang· 2025-04-27 03:23
Investment Rating - The report does not provide specific ratings for sub-industries such as power station equipment, electrical equipment, power supply equipment, and new energy power systems [7]. Core Insights - The overall industry strategy emphasizes focusing on companies with strong Q1 reports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new globalization [3][4]. - The new energy vehicle supply chain has entered a new cycle, with companies like Weilan Lithium and Huayou Cobalt benefiting from strong Q1 performance [3]. - The overseas energy storage market shows robust order demand, with CATL holding a significant market share [5]. - The AI and new energy sectors are witnessing breakthroughs in new markets, with companies like XPeng and Zhejiang Rongtai benefiting from advancements in robotics [6]. Summary by Sections Industry Strategy - Focus on companies with good Q1 reports, particularly in high-barrier segments like lithium batteries, wind power, and energy storage [3]. - Companies with localized production overseas, such as EVE Energy, are expected to benefit from tariff changes [4]. New Energy Vehicle Supply Chain - Companies like Weilan Lithium and Huayou Cobalt reported significant profit increases in Q1 2025, with Weilan Lithium achieving a net profit of 142 million yuan, up 100.56% year-on-year [3]. - The new globalization trend is evident, with nine Chinese lithium battery companies establishing production in Malaysia [4]. Energy Storage Market - In Q1 2025, China's overseas energy storage orders exceeded 82 GWh, with CATL accounting for over half of these orders [5]. - Companies like Shangneng Electric reported a 16.78% increase in revenue and a 71.56% increase in net profit in Q1 2025, benefiting from the growth in the overseas energy storage market [5]. AI and New Energy Sectors - XPeng's humanoid robot IRON is set to be deployed in factories and stores, showcasing the integration of AI and robotics in the new energy sector [6]. - Companies like Guoda Special Materials and Daikin Heavy Industries reported substantial profit increases in Q1 2025, with Guoda's net profit rising by 1488.7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