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模型

Search documents
对话京东金融:如何让AI理财变得更加靠谱
Tai Mei Ti A P P· 2025-07-02 07:02
在金融科技迅猛发展的浪潮中,智能理财作为其中的重要创新领域,正深刻改变着财富管理行业的格局。智能理财本质上是一种在线理财服务,它运用大数 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依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财产状况以及预期收益目标等个性化需求,借助资产配置模型匹配出最优的智能理财组 合,并提供自动化的资产配置建议。 与传统理财依赖理财师和投资顾问不同,智能理财的核心技术优势显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其最关键的技术支撑,用户行为大数据与金融交易大数据为机 器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进而驯化出人工智能这一智能理财的核心。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智能理财能够深入了解投资者的需求和市场动态。 智能理财还具有门槛低、费率低的特点。传统理财服务往往只面向中高净值人群,且每年收取的咨询费率较高。而智能理财大大降低了投资门槛和服务费 率,使得广大普通投资者,即长尾市场的客户,也能够享受到专业的理财服务。以美国的智能理财平台Betterment和Wealthfront为例,它们通过互联网信息 技术手段,让小额投资者也能获得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服务。 渗透率不足美国1/5,中国智能理财靠什么跑出38%年增速? 2024年全球智能理财市场规模大约 ...
21专访|富民银行赵卫星:金融大模型构建算法银行新范式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6-30 04:4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实习生 余姿桦 上海报道 "当算法读懂人性的金融需求,银行将不再是一座冰冷的金库,而成为流淌着智慧与温情的金融生命 体。"近日,重庆富民银行行长赵卫星在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上演讲时如是说。 自金融大模型兴起以来,银行业的运营逻辑与服务范式正在经历深层重构。对中小银行而言,尽管面临算力、数据、人才等现实制约,却也因组织灵活、本 地贴近、响应快速等优势,捕捉到了智能化转型的突破口。作为中西部地区首家获批开业的民营银行,重庆富民银行在大模型应用上已实现落地成果转化, 且正持续深化探索实践。为了解中小银行应用金融大模型的挑战与破局之道,21世纪经济报道"对话数字金融30人"栏目邀请赵卫星进行了深入专访。 赵卫星表示,金融大模型的应用需从战略层面重构认知逻辑,通用大模型与垂直领域专业能力的协同性远胜于孤立开发专业模型。同时,要警惕技术应用误 区,大模型应优先解决风控、审计等核心场景的"人机协同"问题,而非盲目追求技术标签化。未来,银行需从"产品主导"转向"客户需求驱动的智能体生 态",让金融产品真正适配企业经营需求,而非受制于传统风险偏好。 大模型催生"算法银行" 《21世纪》:大模型是 ...
2025夏季达沃斯| 专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 资本市场境内外机构投资者优势不同,可以实现利益共存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6-26 04:06
Group 1 - The core viewpoint emphasizes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applying large models i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particularly regarding regulatory accuracy, responsibility attribution, and the risk of "resonance effects" [1][3][4] - Large models are widely used by institutional and individual investors, significantly enhancing efficiency by processing vast amounts of information and supporting tasks like report writing, thus reducing production costs [3][4] - The financial sector's high demands for model accuracy, interpretability, and robustness pose significant barrier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rge models [4][5] Group 2 - China's capital market is increasingly open to foreign investment, with recent policies aimed at optimizing the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 (QFII) system and expanding the range of tradable products [5][6] - Foreign capital has generated substantial returns in China's capital market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and its entry brings advance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enhancing market efficiency and risk management [5][6] -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have achieved excellent investment performance, with foreign investors leveraging global research capabilities and domestic investors capitalizing on local market insights [6]
金融与AI融合持续深化:【AI金融新纪元】系列报告(四)
Soochow Securities· 2025-06-11 10:23
证券研究报告 【AI金融新纪元】系列报告(四) ——金融与AI融合持续深化 证券分析师 :孙婷 执业证书编号:S0600524120001 联系邮箱:sut@dwzq.com.cn 证券分析师 :武欣姝 执业证书编号:S0600524060001 联系邮箱:wuxs@dwzq.com.cn 二零二五年六月十一日 引言:IT电子化→互联网金融→AI金融,金融与科技融合持续深化 2004年之前 2004年-2010年 2010年-2022年 2023年-至今 ⚫ 中国金融与技术的融合始于20 世纪80年代,互联网及数字技 术出现,传统金融机构受到提 高工作效率等需求推动,开始 通过传统IT软硬件实现办公自 动化、电子化,实现业务升级。 IT部门、银行卡、ATM、证券 交易所等线下部门快速普及。 ⚫ 互联网在中国迅速发展,2008 年牛市下PC端金融网络门户 兴起,新浪、搜狐、网易等传 统门户财经频道日益成熟,和 讯网、金融界、证券之星等垂 直财经网址厚积薄发。但是受 限于时代条件,互联网金融领 域仍处于起步阶段。东方财富 后来居上,成为该阶段的集大 成者。 ⚫ 2009年移动应用市场兴起, 财经类移动APP开始出 ...
AI金融新纪元系列报告(四):金融与AI融合持续深化
Soochow Securities· 2025-06-11 10:10
证券研究报告 【AI金融新纪元】系列报告(四) ——金融与AI融合持续深化 证券分析师 :孙婷 执业证书编号:S0600524120001 联系邮箱:sut@dwzq.com.cn 证券分析师 :武欣姝 执业证书编号:S0600524060001 联系邮箱:wuxs@dwzq.com.cn 二零二五年六月十一日 引言:IT电子化→互联网金融→AI金融,金融与科技融合持续深化 2004年之前 2004年-2010年 2010年-2022年 2023年-至今 ⚫ 中国金融与技术的融合始于20 世纪80年代,互联网及数字技 术出现,传统金融机构受到提 高工作效率等需求推动,开始 通过传统IT软硬件实现办公自 动化、电子化,实现业务升级。 IT部门、银行卡、ATM、证券 交易所等线下部门快速普及。 ⚫ 互联网在中国迅速发展,2008 年牛市下PC端金融网络门户 兴起,新浪、搜狐、网易等传 统门户财经频道日益成熟,和 讯网、金融界、证券之星等垂 直财经网址厚积薄发。但是受 限于时代条件,互联网金融领 域仍处于起步阶段。东方财富 后来居上,成为该阶段的集大 成者。 ⚫ 2009年移动应用市场兴起, 财经类移动APP开始出 ...
科技部原副部长李萌:金融机构要积极拥抱智能革命 加快本地化部署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0 15:08
李萌认为,近年来,金融业在数字化和智能化上一直走在各行业的前列,开启了双向赋能进程。然而, 目前金融业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各种金融大模型在单一问题上的独立作战能力强, 但在完成具体场景下的、需要经历多个环节的任务上能力还需要加强。 中新网北京6月10日电 (记者陈康亮)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李萌10日在北京表示,在智能化的大背景下, 金融的格局和金融业务面临重塑。金融机构和传统金融业务要积极拥抱智能革命,加快本地化部署。 李萌是在当天举行的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数字金融与金融安全大会上作上述表述的。 在李萌看来,金融业的数字化尚未完成,但智能化已开闸抢跑。数字化是基础,智能化是更高目标。 面对这种形势,李萌提出应采取本地化部署策略,具体包括: 全场景革命,设计一揽子方案。李萌指出,推出整体场景的一揽子解决方案,通过全场景布局智能化, 明确路线图,构建智能体驱动的工作流,重整信息流和数据流,在具体场景中形成闭环。 蛙跳式部署,布局多层次应用。李萌表示,目前人工智能的技术和应用呈现多层次性。可选择蛙跳介入 部署的方式,进行本地化轻量化部署。现在AI的能力在快速进化中,成本在快速下降中,具体场景 ...
金融大模型升级决策平台!马上消费发布“天镜”3.0破解经验碎片化难题
量子位· 2025-06-06 13:45
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一直是金融机构的核心命题之一。作为业内率先发布零售金融大模型的 金融机构,马上消费的"天镜"已覆盖营销、客服、用户运营、企业智能等零售金融的八大领 域,全面服务了超2亿用户。 2023年8月,马上消费依托两亿用户数据,自主研发出全国首个金融领域大模型"天镜",覆 盖了智能营销交互、数据决策支持、防伪安全等八大应用场景。去年11月底,马上消费在此 基础上升级迭代,推出"天镜"2.0,实现了在模型技术创新、具体应用等核心领域的突破性进 展,有效解决了零售金融常见的问题。 蒋宁表示,和"天镜"2.0相比, "天镜"3.0的核心突破在于开启了从个体智慧到群体智慧的系 统性跃迁 。与以往模型不同,它 不再仅依赖逻辑学习,而是深入挖掘企业中散落的隐性经 验 。 允中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6月6日, 由中共重庆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重庆市商务委员会、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 会共同指导,由消费金融服务联盟、打击金融领域黑产联盟(AIF)联合主办,马上消费等 19家金融机构、重庆广播电视(总台)第1眼TV等协办的"2025消费金融生态大会"在重庆举 行。 作为金融大模型技术国际标准制 ...
金融大模型风起 下一站驶向何方
Jin Rong Shi Bao· 2025-05-27 01:39
在金融行业的发展长河中,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伴随着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如今,大模型正以磅礴之势, 闯入这片传统与创新交织的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智能客服、智能投顾、合规审查……金融大模型的出现和应用正成为不少领域的"强助攻",宛如一个拥 有"最强大脑"的智能分析师,能够瞬间处理数以亿计的数据,精准洞察市场趋势,让投融资等决策不再 是雾里看花。 但这一变革并非坦途。数据安全、算法偏见等问题已引发行业内外的担忧。金融大模型将如何重塑金融 业务模式,又将如何改写金融行业的未来?围绕相关问题,《金融时报》记者邀请中电金信研究院副院 长、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单海军与国际数据公司IDC中国金融行业研究总监高飞共同展开对话。 《金融时报》记者:当前,国内金融行业大模型应用情况整体如何?与国际相比有什么优势或挑战? 单海军:大模型已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科技企业都在加速布局。近两年,中国金 融行业在大模型的研发投入和应用方面也走在市场前列。根据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金融行业AI and Generative AI(生成式AI,以下简称"Gen AI")投资规模达到196.94亿元。同时,金融行业 ...
金融大模型落地困局: 复杂场景力有不逮 银行押注“大小模型”组合
Zhong Guo Zheng Quan Bao· 2025-04-29 21:42
"眼下,所谓的接入大模型系统,大多是用于文本校对等领域。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单纯接入大模型或 搭建开源平台,并不产生实际业务价值,只有真正将大模型系统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才能提升AI效 能。"北方地区某城商行科技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DeepSeek横空出世以来,多数银行及银行理财公司在尝试以较低的成本实 现大模型本地化部署。业内人士坦言,让大模型系统完成文本校对、合同质检等工作相对简单,但让其 解决复杂程度更高的业务问题则存在瓶颈,需深度依赖科技团队对业务逻辑的解构能力与领域知识沉 淀。 查阅上市银行2024年年报不难发现,多数银行并未强调单一大模型的应用成效。多位银行及银行理财公 司科技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金融机构正在努力摆脱对单一大模型的依赖,将目光放在构建"自主平台 +场景深耕+生态共建"三位一体的AI赋能体系上。未来,行业金融科技的建设逻辑将向着轻平台、重应 用的模式转变,最终打造大模型应用市场,让用户选择不同大模型来满足自身需求。 银行启动"All in AI"战略 "AI正在重塑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也一定会重塑银行未来业态。要做好银行业务,就要充分用好人 工智能,为客户提供 ...
中国建设银行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4-29 11:31
2025年4月29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H:601939;HK:00939)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 度经营业绩(以下数据均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为集团数据,币种为人民币)。建设银行认真贯彻落 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主动融入进一 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金融供给,守牢风险底线,加快探索低利率环境 下的内涵式、集约式发展路径,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整体经营稳健有序。 关键指标保持均衡协调。截至2025年3月31日,建设银行资产总额42.7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2万亿 元,增幅5.48%。负债总额39.3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6万亿元,增幅5.79%。吸收存款30.43万亿 元,较上年末增加1.72万亿元,增幅5.99%。实现净利润837.42亿元,净利息收益率1.41%。年化平均资 产回报率0.80%,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42%。资本充足率19.15%,一级资本充足率14.67%,核 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3.98%,继续保持同业较优水平。不良贷款率1.33%,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