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周转
icon
Search documents
地产寻底的企业视角 - 地产2025年中期策略
2025-07-07 00:51
2021 年后房地产调控效果减弱,人口结构和收入增速等长周期因素导 致需求疲软,新房限价政策下企业高周转策略未能有效提振行业发展, 反而加剧了财务风险。 2018 年后,新房限价促使房企缩短拿地到预售周期,加速资金周转, 总资产规模迅速扩张,但高周转模式难以持续,优质项目售罄后,剩余 项目难以快速变现,信用环境压力增大。 限价政策导致新房供应受限,需求转向二手房市场,核心城市新房市场 出现分化,一二手房价格倒挂现象减弱,集中供地政策下,高周转项目 获取土地难度增加。 2019-2023 年房企信用债融资净额为负,母公司现金流紧张,依赖项 目公司输血,导致经营杠杆下降和缩表行为,加速不良资产降价去化, 本轮地产周期与以往存在显著差异,库存总量未显著增长。 房企应对策略包括放慢周转速度,提升产品品质,差异化定价,收缩供 给,等待需求端政策传递,部分企业通过降图储、降杠杆保持稳健经营, 母公司现金占比稳定。 地产寻底的企业视角 - 地产 2025 年中期策略 20250706 摘要 Q&A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变化有哪些显著特点? 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变化在近年来呈现出一些显著特点。首先,调控政策虽然 频繁出台, ...
地产2025年中期策略:地产寻底的企业视角
Guotou Securities· 2025-07-02 08:04
行业专题 行业评级:领先大市-A 地产寻底的企业视角 ——地产2025年中期策略 国投证券地产团队 陈立: S1450525040001 分析师 2025年7月2日 证券研究报告 核心结论 • 地产下行的非需求因素:开发商的企业行为变化在本轮周期下行中,起到了更重要的影响 • 不同于以往宽松政策能有效刺激销售,本轮周期(2022年起)需求端政策效果显著减弱。传统需求端解释(人口红利消退、购买力受损)虽成立,却无法解释同 期现房和核心城市二手房的持续复苏。本轮周期的核心矛盾已从单纯的需求不足,转向由供给端因素(房企策略与债务周期)主导。 • 高周转模式带来的行业变化:更大规模的存货扩张以及企业负债结构更加以来经营性负债 • 2018年普遍实施的"新房限价"政策是转折点。限价导致房企放弃传统的囤地慢周转模式,转向追求"高周转":大幅压缩拿地到预售时间加速现金回流。这种 模式下,房企依靠总部跨项目调拨现金流(快销项目补慢销项目),实现了全国化扩张和规模增长,但也导致了土储区域结构失衡、存货规模膨胀以及负债结构 改变。 • 难以为继的房企高周转:核心城市拿地难度增加,土储持续不均衡,高周转模式难以持续 • ①供需失衡 ...
“出奇招”还是“走钢丝”?邦泰集团今年权益拿地面积居全国第二
Xin Jing Bao· 2025-05-31 01:52
邦泰集团,这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房企今年前4月权益拿地面积冲到了全国第二名,仅次于绿城集团。 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1-4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TOP100排行榜》显示,今年前4个月,邦泰集 团权益拿地金额50亿元,排名第13位;权益拿地面积124万平方米,排名第2位,则仅次于绿城集团;从 民营房企阵营来看,邦泰集团的拿地金额位居第二位,仅次于滨江集团。 据企业官网显示,邦泰集团创建于2007年3月,总部位于四川成都,业务遍布川、渝、云、皖、湘、 鄂、甘、陕、晋、桂等,已进驻全国36座城市,年产值逾200亿,开发面积超3200万平方米。 作为川派房企,邦泰集团总部位于成都,业务布局也偏向于中西部。自2021年起,邦泰集团开启了全国 化扩张的步伐,尤其是2023年以来,其频繁活跃于全国土地市场,成为土地市场的一支"奇兵"。2024 年,邦泰集团权益拿地金额117亿元,在民营房企中,仅次于滨江集团。 之所以说邦泰集团是民营房企的"奇兵",是因为近两年,房地产投资端的主力多为头部国企、央企以及 地方城投公司等,在市场活跃的民营开发商寥寥无几,邦泰集团却能够逆势拿地,堪称"奇袭"。 大举拿地之后,邦泰集团的销售情 ...
一次逮捕十人,李嘉诚栽了!
商业洞察· 2025-05-26 09:07
以下文章来源于牲产队 ,作者牲产队长 牲产队 . 挣工分,磨洋工,舒服一会儿是一会儿 作者: 牲产队长 来源: 牲产队 一次性逮捕十人,李嘉诚这一次是真的栽了。 5 月 21 日,香港廉政公署发布一个公告称,长实集团旗下的一个 " 港人首置盘 " 项目, 涉嫌行贿 受贿,偷工减料,被逮捕十人 。 啥叫 " 港人首置盘 " ?其实就类似于国内的刚需盘,年轻人买的第一套房。它的特点是,价格相对 便宜,但楼栋很高,房屋密集。 长实集团旗下的这个 " 港人首置盘 " ,一共才 6 栋大厦,却提供 3000 套房,每一栋设置 500 套 房。你想想,这个房屋密度有多高?按每户 5 口人算,这 6 栋楼,就要住进去 1.5 万人了。 可住的人越多,工程质量越重要。而长实集团呢?却在施工中, 偷工减料了,植入钢筋不足,还出 现了楼栋移位的问题 。为了掩饰这些问题,长实集团则采取了 " 行贿 " 方式。这就触碰底线了,十 人因行贿受贿罪被逮捕。 李嘉诚曾被誉为 " 商界教父 " ,更是 " 地产教父 " 了,一度被外界称为 " 李半城 " 。可他的地产生 意是怎么做起来的?这里面究竟有多少猫腻?在后台,队长经常看到很多网友留 ...
专题 | 房地产企业融资模式发展与创新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5-08 09:21
Group 1 -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is overly reliant on debt-driven growth, which is unsustainable, and future financing models need to balance risks and returns while the pre-sale system requires urgent adjustment [1][23] - Real estate companies have expanded their scale through leverage, leading to hidden crisis risks, as the industry is capital-intensive and requires significant funding at various project stages [3][4] - Since 2018, a wave of listings has allowed real estate companies to broaden financing channels and improve their financial situations, with many companies seeing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net debt ratios post-listing [5][7] Group 2 - The reliance on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has increased from 2017 to 2021, leading to rising financial risks and a decline in financial transparency, as companies often use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to manage financing [11][15] - The financial leverage of real estate companies has shifted from direct debt to cooperative leverage, complicating debt structures and increasing hidden liabilities [12][15] - The liquidity crisis has been exacerbated by the aggressive issuance of offshore bonds, with some companies facing significant debt defaults [9][19] Group 3 - The high leverage and rapid turnover model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primary causes for the downfall of major companies like Taihe Group, China Evergrande, and Huaxia Happiness, reflecting the unsustainable nature of the industry's debt-driven growth [19][22] - The crisis has spread to the entire real estate sector and its supply chain, affecting even stable companies, necessitating a new financing model that aligns risks and returns [23][24] - The pre-sale system in China needs reform to prevent excessive credit expansion, drawing lessons from successful models in places like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24][26]
不到五年,碧桂园千万年薪博士高管们已销声匿迹
以下文章来源于地产一品塘 ,作者地产高富帅 地产一品塘 . 专注地产行业重磅资讯+深度解析 提供地产人就业与发展平台 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 作 者 | 地产高富帅 来源 | 地产一品塘 导语 :从早期的千万年薪区域总裁,到如今很多高管都找不到工作,碧桂园只用了不到5年时 间。 近期房地产行业迎来新希望,各路人马都开始紧张起来,中美贸易战逐渐清晰化,加强内需对于房 地产行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行业调控期四年来,对于很多地产人来说,可谓是最噩梦的存在,在早期怎么情况不好,起码找个 工作没多大问题,如今有口饭吃都是难上加难。 作为高周转时代被讨论最多的头部房企,碧桂园绝对可以位列前三,不仅仅是高周转高激励体系的 开创者,又是房企首次大批量引进博士军团的领军者。 碧桂园未来领袖计划,一个房地产行业值得永远铭记的招聘品牌,从2013年开始至今,已经过去了 12年了,在整个房地产行业雇主品牌领域也是独树一帜。 2013年还是行业急速发展的初期,碧桂园能用高出行业50%平均待遇的高薪酬批量引进博士,这在 当时的行业确实是一个大的话题。 房地产行业历来在当时是不受很多行业待见的,很多其他行业的对房地产都是鄙视态度,认为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