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辅助编程
icon
Search documents
Claude Code发布4个月,用户已经11.5万了,开发者:200 美元/月不算贵
机器之心· 2025-07-07 09:30
机器之心报道 编辑:张倩 在「写代码」这件事上,大模型是真的在提高生产力,开发者也愿意花钱买时间。 都说「写代码」是当前 AI 大模型最有希望的应用,事实果真如此吗? Menlo Ventures 风险投资家 Deedy Das 据此推断,仅靠 Claude Code 这个产品,Anthropic 的年收入就可能达到 1.3 亿美元。 按照这个算法,每个开发者平均每年将向 Clade Code 贡献超过 1000 美元。这比很多个人订阅服务都高得多,意味着用户群体中存在大量高价值、高粘性的付费用 户。 当然,这个推断基于一系列假设,包括「每行代码大约产生 15 个 token」「 纯代码输出只占总输出 token 的 25%」「 输入 token 的量大约是输出 token 的 10 倍」 「模型使用量中,50% 是 Sonnet 模型,50% 是 Opus 模型 」「 11.5 万名开发者中有 5% 订阅了 Max 计划 」等,所以实际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此外,「1.95 亿行代码」这个数字也需要谨慎解读,因为单行代码更改可能需要多次迭代和修正才能达到质量要求。 根据 Anthropic 最近公布的一项 ...
现在张嘴不说Vibe,都不适合在AI圈待了?
创业邦· 2025-06-23 10:35
Core Viewpoint - The term "Vibe" has emerged as a significant concept in the AI industry, representing a shift towards a more intuitive and less technical approach to coding, marketing, and design, which has sparked both enthusiasm and criticism within the community [4][7][8]. Group 1: Vibe Coding - "Vibe Coding" was popularized by Andrej Karpathy, who described it as a new programming experience that emphasizes immersion and productivity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AI, allowing users to focus on the creative process rather than technical details [11][12]. - The term "Vibe" makes coding more accessible to a broader audience, suggesting that programming can be an intuitive and emotional act rather than a purely technical one [15][16]. - The popularity of "Vibe Coding" has led to a surge in discuss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concept across various sectors, indicating a collective sentiment within the tech community [16][23]. Group 2: Vibe Marketing - "Vibe Marketing" represents a new marketing approach that leverages AI for rapid content gener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based on instinct rather than traditional analytical methods [24][25]. - This approach simplifies the marketing process by allowing teams to quickly test and iterate on ideas without deep analysis, focusing instead on immediate market feedback [27][28]. - The emphasis on speed and instinct in "Vibe Marketing" can lead to a lack of strategic coherence, as campaigns may deviate from long-term brand goals [29][30]. Group 3: Vibe Design and Writing - "Vibe Design" aims to replace traditional design principles with a more intuitive approach, allowing users to create designs based on feelings rather tha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30]. - In content creation, "Vibe Writing" reflects a shift towards 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inspirations, lowering the psychological barriers to creativity [31]. - The rebranding of professional identities to include "Vibe" reflects a broader trend in the industry, indicating a shift in how roles are perceived and defined [31]. Group 4: Criticism and Reflection - The overuse of the term "Vibe" has led to concerns about its dilution and the potential for it to become a buzzword devoid of meaning, particularly in technical discussions [34][46]. - Critics argue that reliance on AI for coding can lead to significant risks, including the production of unmaintainable code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technical debt [35][36]. - Even Karpathy has begun to clarify his original concept, suggesting a shift towards "AI-assisted coding," which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developers to maintain technical judgment and understanding [37][39]. Group 5: Broader Implications - The rise of "Vibe" as a concept reflects a desire for a more relatable narrative in the AI industry, filling a gap in discussions about the futur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45]. - The ambiguity of "Vibe" allows for widespread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making it a viral term but also raising questions about its reliability in serious contexts [46][48]. - Ultimately, "Vibe" serves as an amplifier of existing expertise, enhancing the productivity of skilled professionals while posing challenges for those without a strong foundational knowledge [47][48].
据称英伟达计划在AI服务器生产线上部署人形机器人;DeepSite V2上线,一句话建网页、做动画、改样式丨AIGC日报
创业邦· 2025-06-22 23:45
1.【据称英伟达计划在AI服务器生产线上部署人形机器人】据媒体报道,两位知情人士透露,英伟达 正在与富士康洽谈,计划在美国得州休斯敦的一座新工厂内部署人形机器人,该工厂将用于生产英伟 达的AI服务器。消息人士称,这将是英伟达产品首次在生产线上由人形机器人协助下制造,同时也有 望是富士康首座在生产线上使用人形机器人进行生产的AI服务器工厂。报道称,预计这一部署将在未 来几个月敲定,最早明年第一季度启用,届时富士康将开始生产英伟达的新款GB300 AI服务器。目 前尚不清楚将在该工厂部署哪种类型的机器人、它们的外观或初期部署数量,也不清楚这些机器人在 工厂内将具体承担哪些工作。(财联社) 2.【论文:美国30%代码已由AI包办,年创百亿美元价值】据The Register报道,一篇于近期发布的 预印本论文显示,美国软件开发者在使用AI编程助手方面领先全球。研究通过分析2018年至2024年 间GitHub上的8000万条代码记录发现,在2024年,美国开发者提交的Python代码中约有30.1%由 AI生成。 论文指出,AI的采用与开发者生产力存在关联。当一名开发者的代码中有30%由AI辅助完成时,其季 度代码提 ...
速递|AI辅助编程Linear,80人团队挑战Atlassian完成8200万美元C轮融资
Z Potentials· 2025-06-13 03:17
图片来源: Linear 企业软件开发商 Linear 本周宣布完成 8200 万美元 C 轮融资,本轮由 Accel 领投。该公司产品与 Atlassian 旗下多款产品存在竞争关系。 据 Crunchbase 数据显⽰,本轮参投⽅还包括 01A、红杉资本、Seven Seven Six 和 Designer Fund, Linear 估值达 12.5 亿美元,融资总额累计 1.34 亿美元。 总部位于旧⾦⼭的 Linear 专注于开发帮助开发者分类软件缺陷与功能需求、管理产品开发流程,以 及利⽤ AI 辅助编程的⼯具。 ⽬前 Linear 团队约有 80 名成员,其中多数采⽤远程⼯作模式。 这家初创公司声称拥有超过 1.5 万家企业客⼾,包括 OpenAI、Scale AI 和 Perplexity,并透露去年 利润增⻓达 280%。 我们正在招募新一期的实习生 Linear ⾸席执⾏官 Karri Saarinen表⽰,新⼀轮融资将⽤于扩展公司产品组合并吸引更多⼤型企业客 ⼾。 -----------END----------- 我们正在寻找有创造力的00后创业者 关于 Z Potentials 参考资 ...
疯了!我那些怀疑 AI 的程序员朋友,都疯了!网友:越聪明越觉得 LLM 不行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6-03 10:12
关于讨论 AI 编程助手/ LLM 的文章,最近发了几篇: 今天在 HackerNews 看到一篇讨论 AI 辅助编程的文章,再次引爆这个话题了。 早上我刷到这篇文章收藏时也就 600 多个留言,在 18:01 已有 1830 个留言,也是吵得不可开交了。 我那些怀疑 AI 的朋友都疯了 这是一篇关于 AI 辅助编程的诚挚探讨 。 科技公司高管们都在强推大语言模型(LLM)的应用,这策略着实不咋地,但我能理解他们的出发点。 我认识的一些聪明人坚信 AI 不过是昙花一现的潮流,就跟当年的 NFT 热潮差不多。我一直不太敢反驳他们, 毕竟,人家确实比我聪明。但他们的观点站不住脚,值得好好说道说道。有些极有才华的人,纯粹出于抵触情 绪,还在做那些 LLM 早已能出色完成的工作。 就算从今天起,LLM 的发展彻底停滞,它也依然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二重要的事物。 重要提醒:我这里只讨论 LLM 对软件开发的影响。至于在艺术、音乐和写作领域,我没啥看法。我倾向 于认同这些领域里质疑者的观点,但在我自己的专业领域,我可不信他们那一套。 先自报家门: 从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起,我就开始搞软件开发了。最开始写盒装的 C 语言代码 ...
“不用 Cursor和 ChatGPT、手写代码的开发者,怕不是疯了?”
3 6 Ke· 2025-06-03 08:53
从 1990 年代中期就开始从事软件开发的 Thomas Ptacek 写了一篇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近乎无奈的挫败感。他精准捕捉了一个经验 丰富的程序员在网上试图为"LLM 其实真的很有用"辩护时所感受到的孤立与无力。他写道: 在我认识的顶尖聪明人里头,不少都坚信 AI 只是一时得势——可以说是 NFT 热潮的又一个翻版。我一直不想反驳他们,因为 人家确实比我水平高。但他们的论点却并不严肃,甚至可以说站不住脚。有些聪明人其实是心里不想承认,自己的很多工作已 经可以被大模型替代乃至完成得更好。 简单来讲,哪怕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就到目前的水平止步,那它也足以成为我整个职业生涯中亲身见证的第二大技术突破。 Thomas Ptacek 给这篇文章取名为《我那群怀疑 AI 的朋友,都疯了》,一半是吐槽,一半是真情流露。 但问题在于,"疯子"到底是谁? 对支持者来说,疯子是那些到了 2025 年还拒绝使用 AI 辅助开发的人。无独有偶,一位来自 TextToSlides.AI 的工程师在博客中写道: 昨天我看到一个场景让我当场愣住:一位同事坐在工位前,一行一行敲代码,没有 Copilot 自动补全,没有 ChatGPT ...
印度老哥冒充AI编程暴雷,狂骗上亿美元,没有智能全是人工……
3 6 Ke· 2025-05-26 08:30
鸭是真没想到,都2025年了还能看到"古法AI诈骗暴雷"的新闻,手法简单粗暴到你上你也行…… 前不久,一家号称"用AI让普通人编写程序像点披萨一样简单",曾经估值一度达到15亿美元的AI辅助编程公司——Builder.ai,彻底暴雷破产了。 官网现在只剩下一个logo和两个不知道有没有人看的邮箱挂在那。 起因是Builder.ai被曝出官方宣称的AI编程,实际上是由一群印度程序员组成的"人肉代码工厂"。 图片来源:FINANCIALEXPRESS 就像自动售货机里塞了一个服务员在给你摇奶茶,找零钱一样。 只有人工没有智能! Builder.ai是由一位印度老哥于2016年创立,总部位于伦敦。 该说不说,这位老哥也算是变相带动家乡就业了 它对外宣称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名为"Natasha"的人工智能平台,能够让非技术背景的用户通过"乐高积木式"的拖拽和对话,快速、低成本地定制和构建应用 程序(App、网站等)。 凭借这个"AI驱动"、"无需代码"的诱人故事,Builder.ai在资本市场上一路高歌猛进,微软、软银等顶级投资机构纷纷下注。 尤其是在2023年5月,它还成功完成了高达2.5亿美元的D轮融资,估值水涨船高 ...
雷军告别“新手期”,OpenAI上线Codex,淘天集团Q4收入1013.69亿
Sou Hu Cai Jing· 2025-05-19 05:57
聚焦链主企业动态 2025年一季度,中国疫苗行业企业万泰生物、智飞生物以及沃森生物的业绩表现堪称"雪崩"。 2024年,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居民医疗消费支出整体呈现收缩态势,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自费市场的萎缩。以沃森生物为 例,其二价HPV疫苗在2024年因自费市场需求疲软,销售收入同比下滑超50%,这一数据充分反映了市场环境下行对HPV疫苗销售的巨大冲击。而万泰生 物和智飞生物作为行业内的头部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在此大环境下其业绩受到重创。 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万泰生物实现营业收入4.01亿元,同比下降46.76%;归母净利润亏损5277.69万元。智飞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3.74亿元,同比 下降79.16%;归母净利润亏损3.05亿元。而沃森生物同期实现营业收入4.62亿元,同比下降22.93%;归母净利润为264.62万元,同比下降81.27%;扣非净 利润亏损1149.02万元,同比下降113.67%。这一"业绩寒冬"的背后,是供需失衡、价格战与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冲击。 近日,OpenAI正式推出其最新AI编程智能体——Codex。这一云端工具集成于ChatG ...
Visual Studio 重磅更新!擅长处理复杂任务的 GitHub Copilot “智能体模式”预览版上线
AI科技大本营· 2025-05-15 06:14
【编者按】GitHub Copilot 智能体模式 (agent mode) 正式登录 Visual Studio! 责编 | 梦依丹 出品丨AI 科技大本营(ID:rgznai100) 微软 Visual Studio 官方 X 上正式宣布,备受期待的 GitHub Copilot 智能体模式 (agent mode) 正 式登陆 Visual Studio 17.14 预览版! 开发者通过一个提示即可让 Copilot 自主处理从计划、构 建、测试到修复的整个开发流程。 自主确定上下文与编辑文件: 无需你手动指定,Copilot 能智能判断并找到需要编辑的相 关上下文和文件; 建议终端命令供你审批执行: 它会为你生成必要的终端命令,并在你确认后执行; 持续迭代直至任务完成: 它会不断检查错误,运行构建/测试来验证结果,直到任务最终搞 定; 通过 MCP 服务器调用可信工具: 它能够调用你开发环境中的 linter(代码风格检查工 具)、test runner(测试运行器)和 static analyzer(静态分析器)等受信任的工具。 在 Copilot Chat 窗口中,切换到"Agent (智能体)" ...
OpenAI拟30亿美元收购AI编码工具Windsurf,或创其最大规模收购纪录
Huan Qiu Wang· 2025-05-06 05:07
报道指出,尽管目前收购交易尚未正式画上句点,但双方已就核心条款达成高度共识,这一进展不仅凸显了OpenAI对 Windsurf在AI编码领域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的认可,也预示着OpenAI正加速整合行业优质资源,以巩固其在全球AI竞争中 的地位。 Windsurf作为AI编码工具领域的佼佼者,其产品和服务在提升软件开发效率、优化代码质量方面展现出了显著优势,深受 开发者社区青睐。OpenAI此次收购意图明确,旨在通过整合Windsurf的技术资源,进一步强化自身在AI辅助编程、自动化 代码生成等前沿技术领域的探索与应用,为开发者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开发工具链,推动AI技术与软件开发行业的深度 融合。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5月6日消息,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透露,人工智能领域巨头OpenAI已同意以约30亿美元的 价格收购专注于人工智能编码领域的工具公司Windsurf,而这一决策是在双方仅数周前就交易事宜展开洽谈后迅速达成 的。此次收购若最终完成,将成为OpenAI自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AI辅助编程已成为提升软件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的关键手段。O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