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展览
icon
Search documents
流动的敦煌·沉浸式数字艺术展 山东美术馆盛大展出中
Qi Lu Wan Bao· 2025-09-26 14:40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 汉代"河西四郡",最西者为敦煌,千年历史,累世修葺,让这颗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融汇四方诸国的文化艺术精 华,成为世界的中华意象。 5月31日,流动的敦煌·沉浸式数字艺术展于山东美术馆盛大开幕,从绝美复刻壁画徐徐展开,到虚拟现实宇宙的奇幻 冒险,为观众朋友开启一扇时空之门。光曜古今,大千万象,观色明史,如是敦煌。 敦煌展览主视觉海报 展览时间:2025年05月31日 - 2025年10月31日 指导单位: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敦煌文旅集团 主办单位:山东美术馆、国文聚(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唐天下(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北京仁智汇宇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达事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小快人心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站:丹青之华——非遗珂罗版特窟壁画实物展 在展览现场,我们能看到元代密教艺不的巅峰之作——3窟《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唐贞观年间供养人像的历史 见证—220窟《维摩诘像》,立体呈现盛唐彩塑美学的45窟《菩萨》,以及宛如绝世美人的伟大造像57窟《美人菩 萨》等艺术瑰宝,领略千年间敦煌画工笔下"色"与"神"的奇迹。 展览中的十数幅珂罗版复刻壁画 ...
杭州的新表达让千年文化“活”在当下
Hang Zhou Ri Bao· 2025-09-26 01:54
"吴越文化博物馆建设提升项目"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一批文化基因激活标志性项目,成为杭州市推进 文化基因转化利用的亮点工程。 与传统博物馆的叙事方式不同的是,吴越文化博物馆融合数字化互动、场景复原、学术解读等手 段,是国内首个关于吴越国历史文化的专题博物馆。馆内常设"吴越千秋——五代十国时期的东南乐 土"主题展览,其展出的350件(套)文物中,包含150件一级文物。特别是秘色瓷褐彩云纹熏炉,作 为"镇馆之宝",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罕见的品相,备受瞩目。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以来该馆接待观众突破35万人次,带动其所在的吴越文化公园单月人流量同比 增长90%。这恰好与"宋韵大秀场"通过精品内容吸引人流、激发消费活力的路径不谋而合。 吴越文化博物馆 当千年宋韵在直播间流淌,古城墙下唱响流行音乐,博物馆随处可见数字化互动,立足文化基因激 活工程,杭州正以新表达重塑城市吸引力。 去年10月,吴越文化博物馆对外开放。这座由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打造的文化新地标,凭借 其独特的建筑语言和沉浸式叙事,迅速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网红"。与此同时,由上城区精心打造的"宋 韵大秀场",通过"实景演艺+音乐现场"的多元融合模式,使宋韵化作可触可感 ...
“忆江南”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走进马耳他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9-26 01:30
原标题:"忆江南"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走进马耳他 日前,"忆江南"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开幕。此次展览由浙江省文化广电 和旅游厅与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旨在通过非遗艺术搭 建中马文化交流的桥梁,推动文明互鉴。 本次展览以"忆江南"为主题,设有"逸趣""风雅""云华"三大板块,集中展示了包括宋代点茶、缙云 剪纸、东阳竹编、蓝印花布印染、漆扇制作等在内的20多项浙江非遗项目。开幕现场,五位非遗传承人 进行了活态展示,吸引众多观众驻足互动。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徐晓表示,浙江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始终 重视与马耳他的文化交流。她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更多马耳他民众了解浙江非遗的独特魅力,并欢迎 他们亲身来到浙江,感受"诗画江南"的深厚文化底蕴。 展览期间,非遗传承人还将走进当地国际学校,以雅集形式让马耳他青少年近距离体验中华传统文 化的魅力。 浙江是中国非遗大省,拥有12项人类非遗代表作、241项国家级非遗及996项省级非遗。本次展览不 仅呈现了浙江非遗的精粹,也为中马两国在非遗领域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展览将持续至10月 底 ...
北京海淀: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首个常设展开放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9-26 01:23
Core Viewpoint - The San Shan Wu Yuan Cultural and Art Center, located in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has opened its first permanent exhibition titled "Mountains and Waters Connected - Haidian Historical Relics Exhibition," aiming to protect, research, and showcase cultural heritage [1] Group 1: Exhibition Details - The exhibition features over 300 pieces (sets) of relics unearthed in Haidian, spanning from the Neolithic era to the Qing Dynasty, presenting a comprehensive narrative of regional civilization [1] - The exhibi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 blend of "historical treasures + digital experience," integrating cutting-edge technology to enhance visitor engagement [1] Group 2: Technological Integration - Visitors can utilize MR technology to "enter" the relics and appreciate intricate details, while AI digital guides offer personalized explanations, making professional historical knowledge more accessible [1] - This immersive experience breaks traditional exhibition limitations, serving as a model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 culture" in revitalizing heritage [1]
“视角转换”萌生新意 多项展览亮相敦煌
Xin Hua She· 2025-09-23 06:45
甘肃文旅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展格外受欢迎。面塑、陶瓷等各类文创产品,既保留了非遗的传统韵味,又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让观众纷纷驻足 购买。 将织物与九色鹿故事拼接、用手工纸艺展现沙漠景观、以绚烂油彩反映热闹夜市……日前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的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 化博览会上,多项展览通过"视角转换"让古老文化呈现新意。 夜幕低垂时,走进沙州夜市,只见灯火璀璨、人头攒动,一如千年壁画中酒坊食肆般热闹。这样的场景,被来自加拿大的艺术家捕捉,创作了布 面油画《夜市》。 这幅画作,正是"青山行不尽——我的丝路故事"中外艺术交流展中的作品之一。来自中国、意大利、俄罗斯、加拿大、阿根廷等国的艺术家,将 丝路风光与自己的文化表达相碰撞,创作了一批充满"视角转换"意趣的艺术作品。 "今年8月,我们组织中外艺术家在甘肃河西走廊等地采风。这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风貌,带给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很多创作灵感。"中国美术学 院美术馆策展工作人员王洋说。 中外视角转换,古今视角联动。 与会嘉宾在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参观甘肃文旅非遗文创展。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毛茸茸的土拨鼠玩偶、图案多样的手工包袋、配饰精致的布娃娃…… ...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将于10月15日在成都开幕
Zheng Quan Ri Bao Wang· 2025-09-23 06:11
赵聪透露,文化和旅游部特别策划了"跟着演出去旅行""美术馆之夜"等精品文旅线路,积极拉动文化和 旅游消费。此外,将采用"互联网+演艺"模式,让创新赋能艺术,让艺术创新出彩,拓展艺术表现空 间,提升审美体验,增强年轻群体的参与感,全面打造一场"永不落幕的全民艺术盛会"。 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副主任、主持人李晓良介绍称,中国艺术节自1987年创办以来,至今已成功 举办13届,见证了无数艺术精品的诞生,搭建起了艺术交流与文化传播的广阔平台。第十四届中国艺术 节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是"艺动巴山蜀水 共绘时代新 篇"。本届艺术节将于10月15日在四川成都开幕,举办开幕式,闭幕式,艺术评奖,特邀剧目展演,全 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展览,线上展演展播展示等主体活动。 国庆、中秋假期即将来临。李晓良强调,大家在畅享假日旅游、沉浸艺术盛宴的同时,务必始终绷紧安 全之弦。"关注途经地和目的地天气、交通情况,合理规划行程。选择有经营资质的旅行社。不前往未 开发开放、缺乏安全保障的区域。密切关注出境游目的地安全形势和注意事项,不前往高风险地区。"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赵聪表示,本 ...
颐和园桂花将在国庆、中秋双节迎来盛花期
Xin Jing Bao· 2025-09-23 05:11
"文心雅韵"苏州园林文化艺术展今天也在颐和园耕织图水操学堂亮相,展期至10月12日。展览集中呈现 苏州古典园林的书条石拓片、苏派盆景和传统插花作品三大板块。 当天,《颐和园日历2026》正式和游客见面。日历以十二个月份对应谐趣园内十二个诗意盎然的区域, 每月主题源自谐趣园内建筑楹联、珍贵石刻或乾隆帝御制诗篇,让谐趣园闻名遐迩的"八趣"——时趣、 水趣、桥趣、书趣、楼趣、画趣、廊趣、仿趣一一跃然纸上。日历还融入颐和园古建彩画元素,读者只 需扫描页面上的专属二维码,便能聆听彩画背后的动人故事与园林营造的精妙之处。 据颐和园花卉园艺研究所所长刘伟介绍,花期控制是一项技术难度较高的工作,为延迟桂花开放,今年 8月初,在桂花进入温室、花芽初步形成时,园艺师便及时采取高温控制措施,有效延缓花芽分化进 程。同时,通过严格湿度管理、及时清除积水、加强病虫害防治与通风,并科学补充微量元素等多项举 措,确保桂花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如期盛放。 颐和园"颐和秋韵"桂花文化展将持续至10月12日,桂花观赏点位于仁寿殿、乐寿堂、颐和园博物馆、耕 织图景区及主要门区沿线,游客将欣赏到包括百年古桂、中青桂及应季花卉在内的230余盆精品花卉。 ...
铭史承浩气 砺志为振兴(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Ren Min Ri Bao· 2025-09-22 22:21
吉林长春,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西侧,熙熙攘攘的观众,为一场展览而来。 长白巍峨,松江浩荡。"闯关东"的勇毅,东北抗联的顽强,建设新中国的豪情……观众为铭记历史而 来,更为凝聚共识、坚定信心而来。 9大展区、28个单元,展出1200余张历史图片、70余个数据图表、"杨靖宇支队"战旗等1000余件(套) 珍贵实物……开展一个月有余,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热度不减。"讲解都排满了,嗓子反复嘶哑。能讲述 这片土地的历史,值得!"讲解员崔玉卓中午休息时,还在捧着史料细读。 新时代以来,吉林省大力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红色基因,从中汲取奋斗精神。"铭记历史、开 创未来",这是展览的主题,也是观众的心声。 讲述白山松水的厚重历史 步入展厅,一件件展品、一张张地图,无声诉说着历史。 虽是近现代史展,这里却从1644年讲起,这背后有着策展团队的深入思考。 一张硕大的地图,清晰标注出清朝设立的柳条边墙范围。这道边墙,曾一度将吉林大部区域与外界隔 绝。 本次展览大纲编写团队的首席专家、吉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刘信君认为,清朝将吉林大部分 地区封禁百余年,造成人口空虚、建设落后,埋下了隐患。"从地图上看,吉林曾是拥有数千公里海 ...
集纳最新研究成果、过半数展品为首次展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 铭史承浩气 砺志为振兴(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Ren Min Ri Bao· 2025-09-22 21:59
吉林长春,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西侧,熙熙攘攘的观众,为一场展览而来。 长白巍峨,松江浩荡。"闯关东"的勇毅,东北抗联的顽强,建设新中国的豪情……观众为铭记历史而 来,更为凝聚共识、坚定信心而来。 9大展区、28个单元,展出1200余张历史图片、70余个数据图表、"杨靖宇支队"战旗等1000余件(套) 珍贵实物……开展一个月有余,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热度不减。"讲解都排满了,嗓子反复嘶哑。能讲述 这片土地的历史,值得!"讲解员崔玉卓中午休息时,还在捧着史料细读。 新时代以来,吉林省大力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红色基因,从中汲取奋斗精神。"铭记历史、开 创未来",这是展览的主题,也是观众的心声。 讲述白山松水的厚重历史 步入展厅,一件件展品、一张张地图,无声诉说着历史。 虽是近现代史展,这里却从1644年讲起,这背后有着策展团队的深入思考。 展馆二楼一隅,5把日式军刀杂乱摆放,刀身泛着寒光。 这是今年吉林省在修缮丰乐剧场旧址时,在墙壁夹层中发现的一批军刀。吉林省博物院副院长张贺介 绍,这些发现,为日本侵略吉林的罪行再添新证。 一张硕大的地图,清晰标注出清朝设立的柳条边墙范围。这道边墙,曾一度将吉林大部区域与外界隔 ...
【文化中国行】传承红色基因 涵养家国情怀
Yang Shi Wang· 2025-09-22 12:43
位于北京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自今年7月推出抗战主题展览以来,总参观人数已接近90万人次。馆内专题展出的多件珍贵文物、档 案,带领观众重温烽火岁月。像这件用英文绣着"真相"一词的文件包,是许多爱国人士冒着生命危险搜集到的日本侵华证据,也是国际联盟调查团对日本侵 华定性的重要依据,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立足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百姓精神生活,今年以来,一批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题展览、文艺演出和电影作品在全国各地持续引 发观看热潮。大家在一件件文物展品、舞台剧目和影视作品中感悟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 每一处遗址、遗迹,每一件文物、文献,每一个人物、故事,都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再到东 北烈士纪念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各地红色展馆今年都相继推出抗战主题展览,观众络绎不绝,大家在参观中回望历史、致敬英雄。 让革命文化历久弥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各地推出类型多样的舞台精品剧目,讲述伟大抗战故事。国家大剧院带来6场"胜利之歌"主题音乐会,北 京人民艺术剧院、山东省京剧院等演出团体分别通过话剧、京剧、杂技剧等不同题材的作品,吸引观众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