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理

Search documents
天蓝 水碧 山青“三重奏”
Zhong Guo Huan Jing Bao· 2025-06-09 01:43
Core Viewpoint - Guizhou Province has maintained excell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n 2024, ranking among the top in the country, emphasizing the balance betwee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1][4]. Group 1: Air Quality Improvement - Nine central cities and 88 counties in Guizhou achieved air quality standards, with an average of 99.1% of days being classified as good air quality [3]. - Guizhou's air quality ranking is fourth among 168 key cities in the nation, attributed to a comprehensive ai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and proac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4]. - The province has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improve air quality, including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pollution control, with a focu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5]. Group 2: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 The overall water quality in Guizhou is rated as excellent, with a 99.1% good quality rate for major rivers and 100% for drinking water sources [7]. - The province has undertaken significant river basin management initiatives, leading to improved water quality and recognition as a model for beautiful rivers and lakes [8]. Group 3: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In 2024, Guizhou produced 13,266.14 million tons of industrial solid waste, with 8,838.25 million tons being utilized and 1,880.72 million tons disposed of [10]. - The province is implementing pilot projects for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oal gangue, aiming to convert waste into land and restore ecological balance [11]. - Guizhou is advancing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various industrial solid wastes, focusing on resource recover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2].
生态治理圈也是绿色经济圈
Bei Jing Ri Bao Ke Hu Duan· 2025-06-07 19:52
随着水系、湿地、海湾生态功能的持续恢复,生态价值正加速向文旅、绿色消费等领域延伸,转化为实 实在在的经济红利。南大港依托"水阔波平凉影长"的美景,推出文旅融合项目,成为冀东沿海生态旅游 新地标;天津立足七里海湿地生态资源,吸引一批绿色制造业项目来此落户,生产线上流动的光伏组件 与闲庭信步吃草的麋鹿相映成趣;衡水湖则基于优秀的生态底色,开发候鸟观测等业态,吸引大量京津 游客前来"打卡"……一系列因水而兴的项目,正在带动沿线乡村文旅、生态农业、绿色餐饮等产业发 展,在三地构建起多元绿色经济圈。 鲍南 初夏时节,沧州南大港湿地候鸟翔集,天津中新生态城碧波荡漾,渤海湾畔的生态之美,是京津冀生态 协同治理的重要一环。环境修复成果的背后,是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 水是区域发展的生命线。京津冀地处华北平原,是我国经济最活跃、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也是河流 密布、湿地集中、海岸绵长的环保关键地带。从永定河到潮白河,从白洋淀到渤海湾,水体生态系统的 稳定对区域发展质量至关重要。过去,由于自然禀赋差异和开发强度较大,京津冀水污染、湿地退化、 岸线侵蚀等环境问题跨界交织,甚至出现"近水不能戏水""临海不能亲海"的困境。 水生态治理是 ...
以破局者姿态“趟路子”,长三角这一年探出了哪些新模式?
Di Yi Cai Jing· 2025-06-06 13:07
2024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33万亿元,同比增长5.5%,占全国比重达24.7%;"万亿城市"增加到9个,占全国1/3。 在2025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召开前夕,第一财经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上述多项交通、生态、科创、领域的跨域工程迎来重要进展,长三角一体 化的"协同效应"正在逐步溢出,并进一步赋能产城融合。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7年。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33万亿元,同比增长5.5%,占全国比重达 24.7%(2025年一季度占比已超过25%);"万亿城市"增加到9个,占全国1/3。 为肩负起"增长极、动力源、试验田"的责任担当,长三角有哪些可借鉴、可参考的跨域共治经验? 沪苏浙交界的水乡客厅·方厅水院(下称"方厅水院")正式竣工、超大规模枢纽"南京北站"中轴线初具雏形、"世界之最"跨海跨江隧道预计8月进入江底…… 持续强化生态共治 从"青嘉吴"看沪苏浙皖一体化绿色生态新进展,方厅水院是源头也是起点。 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内首个跨省域房建项目,方厅水院已于日前获得了综合竣工验收。方厅水院坐落于太浦河南岸,总建筑面积约10.4万平方米 ...
以自然之力恢复生态环境,以生态颜值激活经济价值 兴隆湖有片“水下森林”
Si Chuan Ri Bao· 2025-06-05 00:42
着孩子感受水上运动的乐趣。 生态美景与生活方式在这里和谐相融,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以前,由于上游鹿溪河河段面源污染,兴隆 湖水质长期处于Ⅳ类,经过一系列科学系统治理,如今的兴隆湖水质已从Ⅳ类提升至Ⅱ类。2024年12月,兴隆湖 入选全国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成为集观光、休闲、防洪、灌溉、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湖区。华丽蝶变 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近日,记者来到兴隆湖实地探访。 兴隆湖优美的环境带动文旅经济发展。图为4月21日,游人在兴隆湖畔休闲。蒋光丛 摄(C视觉) ●兴隆湖内种植了198万平方米的沉水植物,构建起一片多层次的"水下森林" ●据最新统计,兴隆湖观测记录到的鸟类多达181种,其中水鸟70种,雁鸭类水禽单次统计的最大数量达4537 只,这里已成为成都平原重要的水鸟越冬栖息地 ●近年来,兴隆湖举办各类活动100余场,单日游客量峰值达10万人次,成为市民休闲娱乐与文旅活动的热门 之选 ●2024年12月,兴隆湖入选全国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成为集观光、休闲、防洪、灌溉、生态于一体的 综合性生态湖区 随着发令枪声响起,一艘艘龙舟如离弦之箭一般破水而出,划出一串串闪烁的银链。5月31日,在四川天府新 ...
六五特刊 | 一个湖与一座城的相互成就
Zhong Guo Huan Jing Bao· 2025-06-05 00:05
周铁镇曾是无锡市远近闻名的"化工之乡"。自无锡提出在太湖一级保护区建成"无化区"以来,周铁镇百 余家化工厂等高污染行业企业全部退出。2024年,落地周铁镇的生命健康、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配件 等工业及文旅等产业总产值超250亿元。 随着污染负荷的减轻,太湖生态系统重新焕发生机。在梅梁湖东岸的湖滨生态湿地带,罗清吉亲眼见证 了梅梁湖从种下第一株水草到建成水下森林的生态变化。 "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无锡湿地生态科普馆馆长陆亚琪说,"那时,鱼塘蓝藻交错,水体浑 浊,让人难以靠近。"如今,由芦苇、香蒲等挺水植物及轮叶黑藻、金鱼藻等沉水植物筑起的水下森 林,郁郁葱葱、随波摆动。超80万平方米的水下森林,不仅净化了入湖的水体,还为水生动植物提供了 适宜的栖息环境,构筑起了坚实的生态安全屏障。随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等珍稀动物频频现 身,2024年太湖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升至3.12,首次达到"优秀"等级。 一湖碧水映蓝天。新时代以来,无锡在经济总量连跨9个千亿元台阶的同时,全市PM2.5浓度大幅下降 60.3%,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提升26.2个百分点,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优水平。同时,通过实施生态环 境基础治 ...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宜宾交出3年成绩单 一场开在长江边的发布会
Si Chuan Ri Bao· 2025-06-04 00:01
以小流域治理保障大江河清,宜宾在全省率先携手川、滇九县(区)建立联盟共护南广河机制,形成上下 游、左右岸协同共治格局。宜宾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宜宾清退岸线近6公里,拆除违法建筑物1.3万 余平方米,提前两年完成155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优良水体比例达88.9%,较2022年治理前提升30%。 宜宾三江口鱼游鸟飞,引来市民围观。兰锋 摄 6月3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成效发布会在宜宾市三江口长江公园举行。发布会透露,过去3年,宜宾22 个国省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持续保持100%,PM2.5累积浓度降低8.4%,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 点城市排名中上升30位。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宜宾市三江口视察当地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保护、实施长江水域禁捕退捕 等情况,殷殷嘱托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一组升降数据给出宜宾3年来绿色发展成绩单: 2022年以来,宜宾GDP增长16.8%,PM2.5下降8.4%。变化,来自宜宾市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促进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2024年,宜宾绿色低碳产业占比达44.8%。宜宾积极实施长江生态综合治理,建 ...
焕新增绿传文脉
Ren Min Ri Bao· 2025-05-30 22:22
北京"全聚德·中轴食礼"点心试吃不断;杭帮菜冷菜"千里大运河"引人围观……5月29日上午,2025中国 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的配套活动,以"运河风物"为主题的京浙两地文化符号展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 馆,呈现大运河两端——北京与杭州的地域风物与生活美学。 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自2019年创办以来,有力推动了运河沿线城市的交流交往,助力千年运河焕 发时代新风貌。 打造运河文化新地标,构建璀璨大运河文化带。 在北京通州区运河旁,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 大文化建筑掩映在绿树花海中,年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 近年来,北京大力推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完成白浮泉遗址腾退、通州古城保护等工作,燃灯佛舍利 塔与周边古建筑群、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等遗址遗迹得到系统性保护修缮。近600年历史的永通桥风貌 再现,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一期已建成开园,路县故城遗址"一馆一园"开放在即。 作为京杭大运河南端的起点,杭州近年来坚持"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定位,全面推进大运河国家文 化公园建设,大运河杭钢公园、西泠武林美术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院等一批运河文化地标,广受游 客欢迎。 焕新增绿 ...
呼伦贝尔多维发力打造生态治理“北疆样本”
Nei Meng Gu Ri Bao· 2025-05-29 09:07
今年以来,呼伦贝尔市以高压态势推进毁林毁草毁湿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执 法震慑与生态修复多措并举,为22万平方公里的草原林地湿地构筑起立体化保护网。 呼伦贝尔市强化顶层设计,将高质量保护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严厉打击毁林毁草毁湿违法行为 作为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的重要议题定期研究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专程带队 赴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重点地区实地调研并指导督办。 呼伦贝尔市以林长制为抓手,坚持"党政同责、全域覆盖",压实四级林草长责任,让"当一方林 长、保一方生态"成为工作常态。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地通过整合林草、公安、自然资源等部门力量,构建"源头预防—动态 巡查—联合惩戒"体系,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专题培训,提升执 法人员专业化水平。该旗宝山镇等乡镇创新推出"领导干部—管护员"四级责任体系,实行24小时专班巡 护和田间驻守,实现重点地块监管全覆盖。 针对生态违法行为隐蔽性强、取证难问题,呼伦贝尔市构建起"天空看、地面查"立体监测网络,运 用无人机定时巡航,及时识别违法活动,部分地区通过遥感影像比对,精准锁定违规开垦地块 ...
宁夏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完成治理面积422万亩
Xin Hua She· 2025-05-28 06:47
新华社银川5月28日电(记者马丽娟)记者28日从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新闻 发布会上获悉,宁夏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已完成治理面积422万亩,占宁夏规划总任务的51.5%。 今年,宁夏将组织实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项目18个,投入资金12.4亿元,完成黄河"几字弯"攻坚 战200万亩以上,完成规划总任务的60%以上,全线贯通腾格里沙漠宁蒙界锁边林草带,合围毛乌素沙 地零星流动沙地,届时将实现宁夏境内腾格里沙漠全面锁定、毛乌素沙地流动沙地全面固定两大重要成 果。 宁夏全境属于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据宁夏林草局副局长王自新介绍,宁夏探索建立联防联 治、项目统筹等新机制强力推动攻坚,与国家林草局三北局建立了联合包抓机制;陕甘宁蒙四省区14个 市县签署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合力推动毛乌素沙地280公里、腾格里沙漠153公里省界关联区域治理;建 立攻坚战项目统筹机制,构建起各部门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协同推进的荒漠化防治新格局。 在攻坚战中,宁夏以科技创新助力生态修复,示范推广了一批治理成本低的新技术。例如,推 广"草方格+沙结 ...
新华视点|生态治理绘就绿色发展画卷
Xin Hua She· 2025-05-24 07:27
针对山火高发地带以及山林周边农户集中区域,武夷山市相关部门进行无人机定时巡飞,每周巡飞3次以上。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已发现并制 止野外违规用火事件13起,有效消除了火灾隐患。 地处渝、湘、黔交界地带的重庆市秀山,因锰资源丰富,与湖南花垣、贵州松桃并称"锰三角"。曾经"一锰独大"的产业结构,对这里的生态环 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为了彻底治污,实现生态转型,秀山2021年按照锰产业退出、治理、转型"三步走"计划,当年就对全县29家锰矿开采企业、19家电解锰企业实 施了淘汰退出。 近年来,福建省武夷山市创新生态保护模式,不断完善"高空瞭望+无人机巡飞+智能河道巡查"的"空天地"一体化保护体系,科技赋能生态治 理,全力守护绿水青山。 夏季是森林火灾高发期,武夷山市生态环保综合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洋庄乡大安村,安装调试高空瞭望云台。这些高空瞭望云台可覆盖半 径3公里区域,具备异常温度与烟雾火情AI自动识别功能。 在甘肃"三北"工程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中,由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自主研发的网膜沙障铺设机、手扶式麦草沙障压沙机等各 种"新式武器"也大显身手,有效提高防沙治沙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统筹:李杰 王健 李佳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