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能源

Search documents
布局无尽能源:这7家能源公司正在革自己的命?
Sou Hu Cai Jing· 2025-06-03 14:47
中核集团透露,近日,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实现百万安培亿度H模,即同时实现等离子体电流100万安培、离子温度1亿摄氏度、高约束模式 运行,创下中国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 图源:新华社 5月1日,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工程总装工作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在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正式启动。BEST装置 将在第一代中国人造太阳EAST装置的基础上,首次演示聚变能发电,引领燃烧等离子物理研究,为中国聚变能的发展做出前瞻性和开创性贡献。 可控核聚变作为"能源终极解决方案",其燃料氘可从海水中提取,理论储量可供人类使用数百亿年。尽管核聚变能领域长期被冠以"永远还差五十年"的 标签,但近年来更多企业的入局表明,人类对这一终极能源的探索热情并未因技术挑战而消退。 目前,企业布局核聚变主要采取自主科研与战略投资两种方式。 能量奇点的计划是在2027年完成下一代强磁场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洪荒170的建设,该装置以实现Q(氘氚等效能量增益)>10为目标。 星环聚能 星环聚能成立于2021年10月,以建成中国首个商用可控聚变堆为目标,专注小型化、商业化、快速迭代的可控聚变能装置。其核心团队成员均毕 ...
可控核聚变行业专题报告:核聚成能,众志成城
Changjiang Securities· 2025-06-03 05:16
核聚成能,众志成城—— 可控核聚变行业专题报告 长江证券研究所军工&机械研究小组 2025-06-03 %% %% %% %% research.95579.com 1 证券研究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 %% %% 分析师及联系人 SAC执业证书编号:S0490520110004 SAC执业证书编号:S0490517110001 SAC执业证书编号:S0490518070005 SAC执业证书编号:S0490525040001 SFC执业证书编号:BUX462 SFC执业证书编号:BRP550 SFC执业证书编号:BVO790 分析师 王贺嘉 分析师 赵智勇 分析师 臧雄 分析师 杨继虎 %% %% research.95579.com 2 01 可控核聚变安全高能解决终极能源问题, 惯性约束和磁力约束多条技术途径并进 02 核聚变装置从铜基磁体到高温超导演进, 中美欧日韩竞争又合作推动商业化进程 03 现行关注聚变装置中游构件及上游环节, 典型项目各环节价值量拆分及标的梳理 目 录 %% research.95579.com 3 01 可控核聚变安全高能解决终极能源问题, 惯性约束和磁力约束多条技术途径并 ...
帮主直击|创业板失血1%!核聚变逆天改命,资金暗战三大逻辑
Sou Hu Cai Jing· 2025-05-26 06:40
各位老铁午盘速递!我是帮主郑重,今儿这行情看得人血压飙升——创业板指半日暴跌1.28%,但就在这至暗时刻,可控核聚变概念竟掀起涨停狂潮!让 咱们用20年盯盘经验,拆解这场资本暗战。 【资金流向惊天逆转】 核聚变军团异军突起:哈焊华通、雪人股份等6股涨停,板块资金净流入超18亿。这波冲锋绝非偶然,中核集团昨夜官宣新一代"人造太阳"实现403秒运 行,离商业化再近一步。 机构调仓路线曝光:龙虎榜显示三家机构席位狂买融发核电1.2亿,游资章盟主2.3亿扫货百利电气,这架势堪比2015年炒作石墨烯行情。 【三大核心驱动逻辑】 1. 技术突破临界点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宣布2026年实现首次等离子体放电,中国承建的核心部件交付进度超预期。关键技术指标Q值(输出/输入能量比)有望突 破10,商业化进程提速5年。 2. 万亿级市场卡位 据中金测算,若核聚变发电成本降至0.3元/度,全球市场规模将达7.8万亿。关键材料钨铜复合股(安泰科技)订单排到2026年,超导磁体供应商(西部超 导)毛利率飙至58%。 3.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 四部委联合印发《核能技术创新行动计划》,明确2027年前建成示范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 ...
可控核聚变近期进度更新及市场展望
2025-05-20 15:24
可控核聚变近期进度更新及市场展望 20250520 摘要 • 激光聚变已突破科学可行性阈值,而托卡马克磁约束尚未完全达到。中国 环流器十三号接近阈值,但距 Q 值上限仍有差距。美国国家点火装置净能 量增益已达 Q>5,验证了实验装置优化的可行性,但成本降低和商业应用 仍需努力。 • ITER 项目进度推迟,各国同步研发小型化和新技术应用。美国 CFS 公司 和中国聚变新能公司带动紧凑型核聚变装置研发。未来一两年,这些项目 将推进高温超导材料应用成熟化和进一步降本等关键节点。 • 核聚变商业化由私人资本主导,集中于小型化单项技术研发。磁约束(托 卡马克)寻求资金支持,磁惯性约束(FRC)侧重中子源研究。纯惯性约 束(NIF)因高精度和激光器数量难以民用。 • 国内核聚变项目由国家队主导,西南物理研究院计划广泛融资,包括地方 国资和产业投资,并计划在 2028 年后建设新一代工程堆。合肥等离子体 研究所的 EAST 和 WEST 装置力争成为首个 Q>1 的托卡马克。 • 核聚变优势在于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可实现更长时间、更高强度的等离子 体约束,高温超导材料应用逐渐成熟。挑战包括极高精度控制、巨额资金 投入和复杂 ...
机械行业研究:可控核聚变专题:“十五五”资本开支加速,“人造太阳”渐行渐近
SINOLINK SECURITIES· 2025-05-20 00:35
可控核聚变——未来发电能源的优选 可控核聚变性能优异、核心指标 Q 值持续提升、产业化资本加速,是未来发电能源的优选。可控核聚变发电的模 式兼具高能量密度、原料易得、布置灵活、安全环保等优点,相较于其他主流发电方式优势显著;从核聚变的商 业化落地来看,Q 值的大小决定了商业化落地的进程,近年来 Q 值不断提升、已经大于 1,实现能量的盈亏平衡; 目前国内多个核聚变 Q 值目标持续提升,商业化落地进程有望持续推进。此外,国际资本也处于加速阶段,根据 《核聚变 2024 行业报告》,多数核聚变公司预计核聚变商业发电在 2031-2035 年实现,2024 年行业累计融资金 额已经超过 71 亿美元,同比 23 年增加 9 亿美元。 25 年可控核聚变产业技术突破+招标加速,"十五五"期间板块进入密集资本开支期 产业链核心价值量主要在中游设备,磁体环节价值量最大 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设备主要包括磁体、偏滤器、第一壁、真空室等;参考国际最大的核聚变项目 ITER 项目的 成本构成来看,磁体、真空室、供电环节、制冷环节成本占比分别为 28%、8%、8%、5%;其中磁体为核聚变产业 链价值量最大环节,高温超导磁体有望贡献更 ...
深度| 万亿可控核聚变赛道群雄逐鹿,中国“人造太阳”商业化曙光初现
Di Yi Cai Jing· 2025-05-10 06:37
"五一"节后,可控核聚变概念股又迎一波上涨。东方财富可控核聚变板块5月6日收涨6.11%,雪人股份(002639.SZ)、海陆重工(002255.SZ)等股涨停, 联创光电(600363.SH)、西部超导(688122.SH)、东方电气(600875.SH)多股跟涨。此后多日,相关概念股继续震荡上涨。 消息面上,5月1日,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工程总装工作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启动,力争在2027年完成项目建设;4月30日,国际热核聚 变实验堆(ITER)组织宣布,这一由30多国数十年共建的"人造太阳"已完成其"电磁心脏"——世界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全部组件建造。 因无限、清洁和安全的特性,可控核聚变被视作人类终极能源。自1952年第一颗氢弹试爆以来,各国都在尝试将这项技术用于发电,但无一成功。"还有50 年"成为行业长久以来的玩笑话。而近两年国内外主流核聚变项目不断刷新进度似乎正在打破这一魔咒。 当前,可控核聚变实际进展如何,中国距发出"第一度电"还有多久?这一过程中有哪些难题,行业正在怎么应对?资本与产业又将如何实现同频共振? 中国"人造太阳"刷新进度 在河北廊坊,一座10米高的 ...
贝佐斯投资的核聚变公司陷入资金短缺困境
财富FORTUNE· 2025-05-09 13:03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Samir Hussein/WireImage 特温尼表示:"当前融资形势之严峻远超以往,投资者与各国政府都在应对瞬息万变且充满变数的政治 和市场环境。"(财富中文网) 译者:中慧言-王芳 在财富Plus,网友们对这篇文章发表了许多有深度和思想的观点。一起来看看吧。也欢迎你加入我们,谈谈你的 想法。今日其他热议话题: 加拿大初创企业通用核聚变公司(General Fusion Inc.)得到了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的支持。在成 功筹集逾3亿美元资金用于推进恒星能量利用系统研发后,该公司正向投资者发出呼吁。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格雷格·特温尼(Greg Twinney)在周一的一封公开信中写道:"我们已准备好执行计 划,但当前的经济和地缘政治环境迫使我们等待时机。如今,我们亟需的,仅是推进此项工作的资金支 持。" 根据公开信内容,通用核聚变公司正积极与投资者、采购方及多国政府探讨战略方案。 据该公司发言人格蕾丝·皮奇(Grace Peach)称,由于资金短缺,该公司已解雇了至少四分之一员工, 并着手缩减运营规模。通用核聚变公司还在寻求筹措1.25亿美元额外资金,以完 ...
可控核聚变:国际堆建设及国内招标大年
2025-05-08 15:31
可控核聚变:国际堆建设及国内招标大年 20250508 摘要 • 全球可控核聚变产业加速发展,预计多数公司将在 2025-2035 年实现商 用发电,打破了传统"50 年建成"的预期。美国 CFS 公司和中国 BEST 项目是产业化最靠前的标杆项目,均展现出超预期的建设进度。 • 中国可控核聚变产业由中核集团和中科院牵头,分别成立了可控核聚变联 合体(33 家成员)和聚变产业联盟(200 家成员),两大产业联盟初步形 成并逐步壮大,推动产业发展。 • BEST 准示范堆项目进展超预期,2023 年 12 月开工,2025 年 5 月启动 总装,较原计划提前两个月,预计 2025 年集中释放招标金额,对相关企 业形成利好。 • 国内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可控核聚变竞争,能量基点、新奥集团、新环巨能、 瀚海巨能和聚变新能等企业在技术上取得突破,部分企业计划在 2027 年 底至 2028 年初推进商业示范堆建设。 • 可控核聚变领域融资活动自 2022 年以来逐步增加,能量基点融资额显著 攀升,中国聚变能源获得浙能电力和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入股,表明资本市 场对该领域的关注和支持。 Q&A 可控核聚变领域在国内和国际上的最 ...
核聚变BEST装置正式总装,提前两个月启动
2025-05-06 15:27
摘要 • 国家首次将核聚变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使用范围,表明政策对该产业的高 度重视和未来发展预期,总投资已批准达 1,110 亿元,接近算力基础设施 投资规模,预示着核聚变产业迎来战略性发展机遇。 • 核聚变技术发展路径与 2022 年人形机器人相似,BEST 装置第七代原型 机点火及国内大量招标中标,预示赛道成型。中国聚变能源公司计划在上 海进行千亿级大型装置规划,各项目目标在 2030 年前实现点火或点亮灯 泡。 • BEST 工程总装提前完成,标志着项目进入全面攻坚阶段,预计 2027 年 全部建成,总投资从最初的 45 亿元追加至 150 亿元,今年预计释放超过 50 亿元的招标量,是我国从实验装置向工程示范堆迈出的重要一步。 • 近期核聚变行情频繁出现,主要由于多个项目密集启动和招标活动增加, 如合肥 Sentoria 工程示范堆投资 600-800 亿,成都环流 3 号改造项目等, 未来几年内将陆续建成,总投资达 1,110 亿人民币。 Q&A 近年来核聚变产业的进展如何?今年是否有重大变化? 近年来,核聚变产业取得了显著进展。今年(2025 年)可以定义为核聚变大 规模投资的元年,这标志着核聚变 ...
可控核聚变迎重大突破 多股涨停
Zheng Quan Ri Bao Wang· 2025-05-06 11:46
中泰证券(600918)表示,2024年全球聚变投资约为71亿美元,2031年至2035年有望实现可控核聚变商 业化。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全球可控核聚变正处于由科研走向工程化的过渡期,目前其他纯聚变项目 的定位主要以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为主线,正在逐步开展规模化、系统性的聚变工程实验验证,解决示范 堆面临的工程化技术难题。 5月6日收盘,东方财富(300059)可控核聚变板块涨幅为6.11%,该板块概念股全部上涨。其中,苏州 海陆重工(002255)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雪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合锻智能(603011)制造股份有 限公司、江苏永鼎股份(600105)有限公司等多股涨停,江西联创光电(600363)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联创光电")、安泰科技(000969)股份有限公司、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方 电气(600875)股份有限公司等多股大幅跟涨。 消息面上,据新华社报道,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官网4月30日宣布,经过数十年努力,这 一由30多个国家参与建造的"人造太阳"已完成其"电磁心脏"——世界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 的全部组件建造。该成果被ITER称为"里程碑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