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真空室
icon
Search documents
英杰电气(300820) - 300820英杰电气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03
2025-07-03 00:32
证券代码:300820 证券简称:英杰电气 四川英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答:公司当前正为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研发充电桩新产品, 相关产品已进入技术验证阶段。若验证工作顺利推进,预计将 获取高附加值订单,为充电桩业务板块构建稳固的营收支撑体 系。与此同时,公司加速海外市场战略布局并取得实质性突破, 通过旗下英杰新能源的控股与参股企业,已初步构建起覆盖海 编号:2025-005 问题 3:核聚变电源的市场空间如何?英杰的竞争优势是 什么? 答:国内目前有多个核聚变项目,投资规模较大,达数十 亿元至百亿元级别,电源在项目投资中占相当比例,其中公司 已供货的磁场与加热电源占比更高。2025 年下半年多个项目将 进入招标阶段,公司正积极对接并跟踪项目招标进展。 核聚变领域的电源属于大功率电源,数兆瓦级的功率要求 及电源稳定性对厂商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 垒。依托公司多年大功率电源研发经验,在高电压、大电流控 制及抗干扰设计方面形成一定技术优势,同时作为营收规模达 十多亿元的专业电源研发制造企业,公司的量产能力具备相应 优势。 问题 4:请介绍一下公司 2025 年充电桩业务的情况。 投资者关 ...
未来产业:可控核聚变发展加速,助力能源转型(附36页PPT)
材料汇· 2025-06-24 15:16
点击 最 下方 关注《材料汇》 , 点击"❤"和" "并分享 添加 小编微信 ,寻 志同道合 的你 正文 1 为什么现在关注核聚变? 年度16分 4 1.1 国内外核聚变项目的近期进展 3 国内聚变项目开工/招标/技术进展加速 项目开工建设 "BEST" 工程总装启动 (2025.5.1) 2025年5月1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工程总装启动仪式举行, 根据合肥政府网, 此次总 装工作比原计划进度提前了两个月。总装工作是BEST装置建造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 更将包括招 导磁体系统、磁体馈线系统、杜瓦、冷屏、包层以及偏滤器等在内的聚变堆"心脏"部件精确安装至 主机基坑内。BEST总装的开始,意味着BEST聚变堆各个系统部件已经具备了投入使用的条件,聚变 堆建设进入到了全面攻关阶段,力争在2027年完成全部建设。 2 项目招标 1 "BEST"项目陆续招标启动(2025.3 ) · 根据中科院等离子所官网招标信息显示,BEST相关的产品招标分别为:BEST CS磁体LTS Module实验线圈制造招标公告 (430万, 2025.5.12) BEST CS线圈绕制生产线招标公告 (500万, 2025 ...
合锻智能:公司在聚变堆核心部件制造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news flash· 2025-06-20 07:45
智通财经6月20日电,合锻智能(603011.SH)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表中透露,公司聚焦聚变堆核心部件制造 领域,自2021年开始参与聚变堆真空室制造工艺开发及预研工作,在聚变堆核心部件制造领域取得突破 性进展。2024年,公司中标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发包的BEST真空室项目#1-4段,总项目中标金 额2.09亿。组织开展50余项涉及真空室成型、加工、焊接、无损、测量等领域试验工作。主要取得的突 破性进展有:解决了双曲厚板成型精度控制、反弹量大、成型过程中形变引起相变导致铁素体增加等问 题;厚壁奥氏体不锈钢电子束焊接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发了粗晶焊缝阵列超声等先进无损检测工艺等。 合锻智能:公司在聚变堆核心部件制造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
聚变磁约束结构仿星器VS托卡马克
2025-06-18 00:54
聚变磁约束结构仿星器 VS 托卡马克 20250617 摘要 欧洲核聚变领域迎来重大进展,德国 Fusion 完成 1.3 亿欧元融资,创 下纪录,并计划在 2030 年初建成 1GW 规模的聚变电站,表明一级市 场对仿星器路线的积极推进。 磁约束装置中,托卡马克与仿星器为主流。仿星器无需等离子体电流驱 动,运行更稳定,但磁场结构复杂,约束性能稍逊于托卡马克,设计挑 战性更高。 德国 W7-X 仿星器实现 43 秒放电,聚变三重级水平与中国 EAST 相当 甚至略高,突显综合指标的重要性,并验证了仿星器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可控核聚变需综合考量温度、等离子密度及能量约束时间,即核聚变三 重级。单一因素无法全面反映可控核聚变实现程度,应重点关注综合指 标。 国内核聚变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华南区 3 号装置已达到并超过 1.6 亿度 的最佳点火温度,预示未来进展或将加速。 2025 年下半年至年底,核聚变领域或受多重因素催化,包括政策支持、 产业发展(如上海超导上市、多个项目招标)、欧盟聚变战略发布及英 国投资计划等。 核聚变相关个股中,关键部件及核心部件值得关注,如偏滤器 DEB、真 空室、低温超导材料等,相关公司 ...
合锻智能20250611
2025-06-11 15:49
合锻智能 20250611 摘要 中国核聚变能源领域投资巨大,预计到 2028 年每年将达到 200 亿元, 若包含潜在示范堆项目,总投资将超过 2000 亿元,年投资额或升至 400 亿元,但相较传统核电投资规模仍相对较小。 合锻智能作为核聚变龙头企业,真空室和堆内构件业务占装置价值量约 10%,预计在 400 亿年度投资中实现 40 亿收入和 10 亿净利润。当前 给予 50 倍估值较为合理,对应市值约 500 亿元,未来市值增长空间巨 大。 托卡马克装置真空室是主体结构,价值量占比约 8%,加上堆内构件达 25%。其核心功能是提供稳定运行环境,为等离子体提供高温高压真空 环境,并作为安全屏障支撑内部重力并抵御复杂电磁力。 核聚变装置包层材料使用多种新型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如低活化铁素体 马氏体钢、氧化物弥散强化钢、钛、碳化硅复合材料及高熵合金,以提 高导热能力、熔点和抗热负载能力。 DIB(等离子体内壁)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杂质污染等离子体,并将等离 子体辐射产生的热量传导出去,通常采用铍或钨作为直面材料,特种 316LN 不锈钢作为支撑背板。 Q&A 核聚变行业的投资规模和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今年以来,核聚 ...
合锻智能(603011):全球聚变发展进入快车道 核心部件制造龙头扬帆启航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08 00:31
高端成形机床及分选设备龙头,聚变业务再启新程。公司是国内高端成形机床成套装备行业以及智能分 选设备行业的领军企业,产品主要包括液压机、机械压力机、色选机、智能化集成控制及新材料等。近 年来,核聚变行业加速发展,公司深度布局聚变堆核心零部件,作为产业链龙头企业,公司第二增长曲 线逐渐形成。 聚变项目订单加速落地,公司作为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2024 年,公司参与了聚变堆、真空室等核 心部件的制造工作,中标聚变新能(安徽)采购真空室扇区、窗口延长段、重力支撑项目包(1),通 过了工艺评审会和生产准备会,完成了首套真空室原材料采购与验收工作,完成了真空室扇区及下窗口 延长段成型、加工工作,进入焊接、检测工序,首套重力支撑已达到交付状态。此外,公司还参与了 BEST 项目真空室偏滤器项目研制工作,在预研工作中承担重要角色。此外,公司董事长严建文任合肥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执行院长、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董事长。 短期来看,2025 年开年以来,BEST 项目招标密集,聚变产业链企业订单逐渐落地,并有望在未来几年 体现收入及利润;长期来看,聚变方面,2030s 预计国内建成CFEDR 工程堆,2050 年建 ...
可控核聚变行业专题报告:核聚成能,众志成城
Changjiang Securities· 2025-06-03 05:16
核聚成能,众志成城—— 可控核聚变行业专题报告 长江证券研究所军工&机械研究小组 2025-06-03 %% %% %% %% research.95579.com 1 证券研究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 %% %% 分析师及联系人 SAC执业证书编号:S0490520110004 SAC执业证书编号:S0490517110001 SAC执业证书编号:S0490518070005 SAC执业证书编号:S0490525040001 SFC执业证书编号:BUX462 SFC执业证书编号:BRP550 SFC执业证书编号:BVO790 分析师 王贺嘉 分析师 赵智勇 分析师 臧雄 分析师 杨继虎 %% %% research.95579.com 2 01 可控核聚变安全高能解决终极能源问题, 惯性约束和磁力约束多条技术途径并进 02 核聚变装置从铜基磁体到高温超导演进, 中美欧日韩竞争又合作推动商业化进程 03 现行关注聚变装置中游构件及上游环节, 典型项目各环节价值量拆分及标的梳理 目 录 %% research.95579.com 3 01 可控核聚变安全高能解决终极能源问题, 惯性约束和磁力约束多条技术途径并 ...
龙虎榜复盘 | 核聚变持续活跃,无人物流车发酵
Xuan Gu Bao· 2025-05-28 10:52
Group 1: Institutional Trading Insights - On the institutional trading leaderboard, 25 stocks were listed, with 14 seeing net purchases and 11 experiencing net sales [1] - The top three stocks with the highest net purchases by institutions were Qingdao Jinwang (69.56 million), Youfu Co., Ltd. (57.45 million), and Chuangyuan Co., Ltd. (29.51 million) [1] - Youfu Co., Ltd. is in the early construction phase of 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fiber project with a designed capacity of 1,600 tons per year, which is a potential material for humanoid robot dexterous hands [1] Group 2: Nuclear Fusion Industry Developments - Snowman Co., Ltd. has provided helium screw compressors to several research institutes, including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for applications in major scientific projects like nuclear fusion [2] -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Hezhong Intelligent and China Nuclear Industry 23 Construction Co., Ltd. involves the development of vacuum chamber components for nuclear fusion [2] - A report from the Fusion Industry Association indicates that 26 out of 37 surveyed commercial nuclear fusion companies believe the first fusion power plant will be operational by 2035 [2] Group 3: Market Potential in Nuclear Fusion - The number of fusion devices has exceeded 100, and with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ITER project, China is forming a preliminary fusion equipment industry chain [3] - The market for tokamak nuclear fusion is expected to reach 681 billion yuan from 2025 to 2030, potentially increasing to 3 trillion yuan from 2030 to 2035 as commercial reactors become viable [3] - The expanding market space presents rapi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the nuclear fusion supply chain, including superconducting materials and other components [3] Group 4: Autonomous Driving Sector - Jinjun Environment has established a joint laboratory for electric sanitation intelligent equipment with the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ocusing on research in sanitation automation and unmanned driving [4] - Boschke's project on new energy sanitation vehicle chassis technology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2024 Anhui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n [4] - The launch of the unmanned logistics vehicle series by Jiu Shi Intelligent marks a significant step in the autonomous logistics sector [4] Group 5: Growth Potential in Autonomous Logistics - The low-speed unmanned logistics vehicle market is expected to experience explosive growth, with head logistics technology companies projected to see order volumes increase significantly by 2025 [5] - The loosening of road rights policies is accelerating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unmanned vehicles, with a potential market size exceeding 100 billion yuan if penetration rates in last-mile delivery exceed 17% [5] - The total sales of replaceable commercial vehicles amount to 2.85 million, with a potential stock of 12 million vehicles that could be replaced by unmanned logistics solutions [5]
机械行业研究:可控核聚变专题:“十五五”资本开支加速,“人造太阳”渐行渐近
SINOLINK SECURITIES· 2025-05-20 00:35
可控核聚变——未来发电能源的优选 可控核聚变性能优异、核心指标 Q 值持续提升、产业化资本加速,是未来发电能源的优选。可控核聚变发电的模 式兼具高能量密度、原料易得、布置灵活、安全环保等优点,相较于其他主流发电方式优势显著;从核聚变的商 业化落地来看,Q 值的大小决定了商业化落地的进程,近年来 Q 值不断提升、已经大于 1,实现能量的盈亏平衡; 目前国内多个核聚变 Q 值目标持续提升,商业化落地进程有望持续推进。此外,国际资本也处于加速阶段,根据 《核聚变 2024 行业报告》,多数核聚变公司预计核聚变商业发电在 2031-2035 年实现,2024 年行业累计融资金 额已经超过 71 亿美元,同比 23 年增加 9 亿美元。 25 年可控核聚变产业技术突破+招标加速,"十五五"期间板块进入密集资本开支期 产业链核心价值量主要在中游设备,磁体环节价值量最大 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设备主要包括磁体、偏滤器、第一壁、真空室等;参考国际最大的核聚变项目 ITER 项目的 成本构成来看,磁体、真空室、供电环节、制冷环节成本占比分别为 28%、8%、8%、5%;其中磁体为核聚变产业 链价值量最大环节,高温超导磁体有望贡献更 ...
可控核聚变深度:终极能源的短期变化与后续展望
2025-05-06 02:27
可控核聚变深度:终极能源的短期变化与后续展望 20250505 摘要 可控核聚变产业化进展如何? 可控核聚变产业化进展显著。从去年到今年,随着科学验证转向工程验证阶段, 各种建设和设计招标持续启动。例如,环流 3 号改造项目已经开始,中核官网 新增了多个招标项目。整体来看,国内外都在加快推进可控核聚变产业化,包 括重大项目建设、融资和技术端的共振情况。在 2027 年左右,一些工程可行 • 人工智能和高温超导材料的进步是核聚变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AI 提 升控制能力和装置设计能力,二代高温超导材料提升磁场强度并降低成本。 • 2025 年被认为是可控核聚变行业的重要元年,EAST 和星火等项目进入建 设和装备阶段,潜在项目投资者整体规模将在几百亿量级,产业链将进入 订单兑现阶段。 性实验堆将开始运行,为后续商业化奠定基础。 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有哪些主要贡献? 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贡献主要集中于两个研究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专注常规超导托卡马克,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深耕超导托卡马克技 术。这两大院所牵头推动国家级项目。此外,以南洋机电、新巨丰能源、汉能 巨能、新奥集团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通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