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装备制造
icon
Search documents
★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16条发布 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上市融资
◎记者陈芳 商务部会同有关方面制定的《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方 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日前发布,以16条举措从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深化 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国家级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在产业方面,《工作方案》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创建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加强未来产业计量体系和 能力建设,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引进、培育具备行业引领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 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系统化、图谱化、标准化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数据产 业。 "在国际经贸环境变化的背景下,产业创新单靠某一家企业或者少数几家企业效率较低,国家级开发区 可以利用多个区内企业集群式发展的优势,形成更加有韧性的产业链,通过上下游企业配合增加稳定 性。"周密表示。 在开放方面,《工作方案》支持国家级经开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外商投资项 目优先纳入重大和重点外资项目清单。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建设内外贸融合发展产业集群。支持在有条件 的国家级经开区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全球集散分拨中心、国际物流枢纽中心。 在要素保障方面,《工作方案》提出 ...
★从融资平台到创新"加速器" 科创板助力"锻造"高端装备产业新格局
◎记者 孙小程 "科创板不仅是融资平台,更是创新'加速器',它推动中控技术实现了技术自主化从点至面、研发投入 从量到质、创新资源从国内到全球的跨越,让中国高端装备的'硬科技'成色闪耀于重大工业场景。"谈 及上市以来的收获,中控技术副总裁、首席财务官、董秘房永生如是概括。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强国之基,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重要支撑。近年来,科 创板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超百家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齐聚板块,涵盖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激 光加工、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先进工艺装备,下游覆盖轨交、汽车、电力、航空、物流等国计民生重 点领域,构建起协同创新、产业集聚的发展格局。 房永生回顾道:"自2020年成功登陆科创板以来,公司始终将'硬科技'作为立身之本和发展引擎。上市 不仅是对我们过往技术积累的认可,更极大地赋能了公司核心技术的深化与突破,公司'硬科技'成色在 多个维度得到了显著增强。" 再看电力设备行业。我国已形成完善的电力装备产业链,科创板电力设备企业近年来延续稳健增长态 势,有力保障能源安全,推动工业绿色化发展。 其中,智能电网设备链主企业南网科技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2024年推动全国唯 ...
★科创板开板六周年 新质生产力集群协同发展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7-03 01:56
借助资本市场,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持续领跑全市场。2024年,科创板研发投入总额达到1680.78亿 元,超过净利润的2.5倍,同比增长6.4%。科创板公司最近3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速达10.7%,107家公司连 续3年研发强度超20%。截至2024年年末,科创板已汇聚研发人员24万人,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近 三成。 科创板公司还多元布局"出海"战略。2024年度,科创板公司境外收入合计4303.61亿元,同比增长 6.1%;173家公司境外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63家公司产品远销50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高附加值产品 在全球市场加速渗透,科创板公司境外销售毛利率中位数达到40.8%,37家公司产品在出货量、市占 率、销售额等方面位列所在领域全球第一。 与依赖自然资源或廉价劳动力的初级出口模式不同,科创板公司瞄准价值链上游,以科技创新"硬实 力",重新定义国际竞争"定价权"和"话语权"。据不完全统计,科创板11家创新药企业通过对外授权形 式将创新药海外权益授予境外企业。在产品竞争力、技术实力的加持下,截至2024年年末,已有58家科 创板公司牵头或参与制定所在领域的国际标准。 证券时报记者 张淑贤 2019年6月1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余家陕企在中博会收获合作协议
Shan Xi Ri Bao· 2025-07-02 22:52
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博会是展示推介陕西中小企业的重要窗口,参展企业要用好这一平 台,立足企业自身实际,展现特色优势,加强学习借鉴,链接要素资源,大力开拓市场,深度参与国际 国内产业协作,积极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省工信厅将强化优质服务,护航企业发展,推动企业聚焦 主业深耕细作,瞄准行业发展新趋势加大科研和技改力度,做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加大"小升 规"工作力度,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记者:苏怡) 开幕式上举行了中博会新品发布活动。活动面向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征集首次发布的新技 术、新产品、新装备。陕西富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应用型沉淀硫酸钡系列新品作为全国10个"最受欢 迎新品"首发产品之一被推荐。 中博会自2004年举办以来,在政策交流宣传、推动融资服务、展示专精特新成果等方面为世界各国 中小企业发展搭建了高能级国际合作平台,成为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专注服务中小企业的国际盛 会。 7月1日,记者从省工信厅获悉:由工信部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中 博会")于6月27日至30日在广州举办,吸引了来自30个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相关负责人以线上、 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 ...
专业聚“交”,人才培养瞄准产业需求
Qi Lu Wan Bao· 2025-07-02 21:50
Core Viewpoint -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Shandong Jiaotong Vocational College and enterprises like Weichai Group enhances practical education and aligns academic programs with industry needs,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talent cultivation and supporting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5][6][12]. Group 1: Education and Industry Integration - Shandong Jiaotong Vocational College has established modern industrial colleges in partnership with key local enterprises, focusing on practical training and aligning curriculum with industry standards [5][6]. - The college's modern industrial college model has successfully trained over 600 students annually for partner companies, demonstrating effective talent supply and quality education [6]. -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industry is further exemplified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ational automotive intelligent high-end equipment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community, involving collaborations with major companies like BYD and BMW [8][9]. Group 2: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Global Outreach - The college's automotive and aviation programs have deep collaborations with global brands, enhancing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students and adapting to the evolving industry landscape [7][8]. - The college has expanded it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itiatives overseas, training over 1,700 local students in Vietnam, thereby supporting Chinese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strategies [9]. - New professional clusters are being developed to meet the demands of emerging industries such as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smart transportation, ensuring that educational offerings remain relevant [10][11]. Group 3: Curriculum and Industry Alignment - The college has created 35 specialized programs that align perfectly with regional industrial needs, achieving a 100% match with industr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12]. - Continuous adjustments to the curriculum are made based on industry analysis, with new programs introduced in areas like 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s and drone technology to meet market demands [11][12]. - The focus on practical training and industry collaboration is evident as students engage in internships with partner companies, reinforc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education and real-world applications [12].
“落子”硬科技!风投创投活水汇聚辽宁
证券时报· 2025-07-02 15:36
抢抓硬科技"风口",汇聚风投创投"活水",辽宁正朝区域性风投创投中心大步迈进。 7月2日,辽宁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创投辽宁发展大会在沈阳市召开,大会以"科技向新 资本向实 产业 向强"为主题。在本次大会上,证券时报记者观察到,辽宁的硬科技底色正成为吸引全国风投创投力量 的"新磁场"。省外创投力量和资金正加速涌入辽宁,破解科技创新"最初一公里"的融资难题,为辽宁产业 升级和全面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搭平台引"活水" 破冰科创"每公里"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破解科技创新'最初一公里'融资的难题需要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价值发 现、风险共担、资源配置的关键作用,进而打通辽宁从科教强、人才强迈向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 道。"辽宁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战巍表示。 实际上,科技创新的"每一公里"都需要金融活水的浇灌。本次创投大会就搭建起了一个平台,吸引省外创 投机构关注并了解辽宁,为辽宁科技企业吸引资本提供广阔舞台。沈阳飞行船数码喷印设备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沈阳飞行船")总经理王辉表示:"这次创投大会为我们企业股权融资搭建了一个快速交流的平台, 也使得我们的项目可以短时间内让更多投资商关注到。" 据了 ...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又一个万亿级赛道崛起?丨行业风口
Group 1 - The core viewpoint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enhanced top-level design and increased policy support to catalyze the marine economy sector, with significant stock price increases observed in related companies [1][2] - The marine economy in China is projected to exceed 10 trillion yuan for the first time in 2024, reaching 10,543.8 billion yuan, representing a 5.9% increase from the previous year and accounting for 7.8% of the national GDP [3][5] - Recent policies have been frequently issued in the marine economy sector, with various provinces implementing measures to promote marine new energy, marine equipment, and marine biomedicine [4][5] Group 2 - The marine economy is characterized by a focus on deep-sea infrastructure 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with key areas including shipbuilding, underwater robotics, and oil and gas extraction [2][5] - The marine economy is divided into deep-sea technology and marine consumption, with deep-sea technology encompassing advanced techniques for exploring and utilizing deep-sea resources [6] - The focus on high-e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 the marine economy includes shipbuilding capabilities for LNG carriers and research vessels, as well as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for deep-sea aquaculture and wind power installation [6][8]
首发|高端工业装备品牌「申科谱工业」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
Sou Hu Cai Jing· 2025-07-02 00:10
投资界7月2日消息,近日,珠海市申科谱工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科谱工业")宣布完成超亿元 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锦富资本、珠海科创投、珠海高新投、云启资本、空港创投、昊君资本共同参 与,云岫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核心技术的迭代升级、市场拓展、国际化战略布 局及绿色可持续发展。 申科谱工业拥有42年品牌历史,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标准工业设备设计和生产的国际化公司,目前已服务 世界500强客户超20家。公司分板机设备市场份额连续40年排名全球前三,异型插件技术稳居全球第 一;分板、插件相关海外专利数量居中国企业第一;Die AOI工艺达到全球第一,性能参数超行业标准2 倍;成功研发全球首台VR/AR 行业无尘镜片组装加工设备;激光钻孔设备对标ESI,目前为国内第一梯 队。 公司在全球范围有5处生产基地,4个研发中心,3所千级实验室,在建百级实验室,8个销售服务中心。 项目覆盖欧、美、亚、非四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支持英、法、阿拉伯语等8种语言服务。公司全球 员工总人数超600人,研发人员占比超60%,其中海外员工80%为本地招聘。公司产品通 过"ACM"和"DNV•GL"双欧标质量认证体系, ...
2025年上半年科创板排行榜
Wind万得· 2025-07-01 22:23
// 市场板块篇 // 1.1 50指数涨跌对比 2025年上半年科创50指数上涨1.46%,涨幅位于各板块50指数第二位,领先创业板50、深证50和上证50指数。 1.2 总市值变动 2025年上半年末,科创板总市值为7.62万亿元,较2025年一季度末总市值7.35万亿元增加0.27万亿元,增幅3.72%,高于深证主板市值增长。 1.3 成交额对比 2025年上半年科创板总成交额累计达12.57万亿元,单只个股平均成交额213.85亿元,低于同期沪深主板和创业板单只个股平均成交。科创板因交易门槛限 制,成交额偏低。 | | | 各板块平均成交额对比 | | | --- | --- | --- | --- | | 板块 | 个股数量 | 期间总成交额 (万亿元) | 平均成交额 (亿元) | | 深证主板 | 1486 | 50.36 | 338.89 | | 创业板 | 1382 | 45.09 | 326.25 | | 上证主板 | 1696 | 51.06 | 301.05 | | 科创板 | 588 | 12.57 | 213.85 | | 北交所 | 268 | 3.46 | 129.27 | | ...
IPO受理现小高峰 未盈利企业加速拥抱资本市场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7-01 19:10
IPO受理迎来年内小高峰。截至6月30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6月新受理150家拟IPO企业,创下今年以来 的单月受理新高,其中,北交所成为受理主力军。 受理企业数冲高的背后,既有财务数据更新的周期性因素,也有注册制下包容性制度框架不断完善、优 质标的加速申报等原因的推动。 一位大型券商的投行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IPO发行家数和市场承受力息息相关,目前受理明显增 多,释放出较为积极的信号,但并不代表着IPO节奏的变化,更不意味着IPO审核标准的放松,IPO节奏 是否调整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单月受理企业数创新高 Wind数据显示,2022年6月、2023年6月分别有324家、246家企业IPO获得受理。 从申报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及通用设备制造业。 同时,去年年初曾一度出现的IPO"撤单潮"今年也有明显"降温"。截至6月30日,三大交易所共有66单 IPO主动撤回,远低于去年同期的IPO撤单数。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严监管背景 下,不少"带病"申报、条件欠缺或业绩不稳定的企业在去年底前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