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Search documents
人类的下一场手术,可能由自主机器人来操刀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12 03:28
▍ 什么是 自主手术机器人 ? 要理解自主手术机器人,首先需要明确其定义。 自主手术机器人 顾名思义,是指有自主手术能力的机器人。 但 目前, 学术界和产业界对于 " 自主手术机器人 " 这一术语尚无明确的统一定义,但我们可以通过与 " 自 动系统 " 的对比来理解 " 自主 " 的含义。 自主手术机器人作为手术机器人领域的新兴方向,在技术进步、临床需求等因素的驱动下,正受到全球范围内 的广泛关注。 7 月 9 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 表示已经 训练出一个能利用人工智能( AI )自主完成胆囊切 除手术的机器人 ,并且在猪身上进行了动物实验 。该项目负责人阿克塞尔 · 克里格 表示, 当前外科手术中 使用的机器人仍需由外科医生操控 , 而这一新型 SRT-H 机器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有能力做出独立判断和 决定,以应对手术中突发的各种情况。 同时,该机器人在解剖条件不一致以及出现意外迂回的情况下也能完成任务,包括研究人员改变系统的起始位 置,以及添加类似血液的染料,改变胆囊和周围组织外观的时候,从而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 这一进步使机 器人从只能执行特定外科手术任务转变成能够真正理解外科手术程序 , ...
“本土智造+人才培养” 直观医疗积极布局中国健康科技市场
Zhong Guo Jin Rong Xin Xi Wang· 2025-07-04 14:09
新华财经上海7月4日电(记者潘清)伴随前沿技术加速迭代,中国健康科技市场以其庞大规模和可观前 景,吸引着跨国巨头的目光。作为医疗手术机器人领军企业之一,直观医疗正通过"本土智造+人才培 育"的双轮驱动模式,积极布局中国市场。 转自:新华财经 记者从直观复星医疗器械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了解到,2017年直观医疗与中国本土上市公司复星医药 合资成立直观复星。2021年直观复星创新中心在上海浦东落成,成为国内首个国际标准手术机器人综合 培训基地,帮助中国医生不出国门接受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培训。2024年6月,总投资超7亿元、建筑面积 超4.5万平方米的直观复星上海总部基地正式启用。作为直观医疗在亚太地区最大的研发、生产和培训 一体化基地,其上海总部基地涵盖产品研发、测试、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及本地服务等多个环节,助 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加速国产化进程。 在提速"本土智造"的同时,直观复星通过升级创新中心的培训能力和设施水平发力人才培养。2022年达 芬奇培训课程体系获得英国皇家外科学院(RCS)权威认证,直观复星由此成为中国首家提供经此国际 权威认证课程的手术机器人公司。直观复星创新中心构建了覆盖泌尿外科、胸外科、妇科 ...
复星医药20250625
2025-06-26 14:09
复星医药的主营业务板块有哪些?各板块的收入情况如何? 复星医药共有三大主营业务板块,分别为制药板块、器械诊断板块和医疗服务 板块。2024 年的营业收入总额为 410 亿元,其中制药板块占比超过 70%,约 为 289 亿元;器械诊断收入占比约为 10%,即 43 亿元;医疗健康服务占比近 19%,约 76 亿元。 复星医药在创新药品方面有哪些亮点? 复星医药 20250625 摘要 复星医药 2024 年总收入约 403 亿元,创新药收入近 80 亿元,占比持 续提升。其中,汉斯状和汉曲优是核心品种,分别实现超过 13 亿元和 28 亿元的收入,预计未来几年创新药收入增速保持在 20%水平。 公司战略聚焦创新药和高值器械,通过退出非核心资产回笼资金约 30 亿元人民币,用于加码创新资产,如增持翰林医药至 63%股权,优化资 产结构,实现深度聚焦与创新转型。 器械诊断板块收入 43 亿元,明星产品包括 Assystem 的长效肉毒素达 西斐(已获批适应证)和直观复兴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2024 年装机 量 58 台),同时推进进口设备国产替代。 医疗服务板块收入约 76 亿元,虽受大环境影响仍处于亏损状态,但 ...
东营市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正式“上岗” 外科手术更精准更安全
Qi Lu Wan Bao Wang· 2025-06-20 12:19
机器人辅助手术(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作为国家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早在一 年前就开始了选派人才进修培训的工作,目前胸外科的专家已经取得相关资质,泌尿外科、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等科室亦组织了相关进修培训。不久后,医院多个科室的微创手术等高难度手术都将可以使用 手术机器人辅助开展。医院将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合理使用该设备,为广大患者争取更大的手术获益。 据该院胸外科二病区主任王宁介绍,手术机器人拥有前所未有的视角:以前看不到的地方,它可以看 到;以前看到的地方,它看得更清晰!它能清晰显示传统视野难以触及的解剖结构,带来更精准、安全 的操作。其机械臂关节灵活度远超人手,可在狭小空间执行精细动作,结合先进器械及能量平台,实现 分离、止血、钳夹、结扎和缝合的快速、精准操作,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带来更快速的康复和更好的 手术效果。 走进手术室近距离观察这台"三头四臂"的"外科大夫",它包含医生控制平台、患者手术平台和影像处理 平台,配备4只模拟人手腕灵活性的机械手臂。作为全世界最先进的第四代手术机器人系统,它提供10 —15倍高清三维图像,扩大手术视野角度,提高深度感知真实性。7个自由度可转腕器械超越人手极 ...
智慧医疗照进现实 手术机器人焕然“医”新
Zheng Quan Ri Bao· 2025-05-23 15:50
本报记者 金婉霞 近年来,依托智能算法、5G等新兴技术,一场类似于"智能驾驶"式的行业变革,正在手术室内发生。 有的机器人在手术时仅需1厘米至2厘米的切口,而传统开腹手术则需切开10厘米以上;通过融合CT、PET等影像信息,有 的手术机器人可规划亚毫米级手术路径,误差控制在零点几毫米以内,尤其适用于脑深部电极植入、肿瘤切除等高精度手 术…… 从概念模型走向临床应用,手术机器人商业化的"步频"持续加快。智能信息产业咨询研究智库及管理平台IIM的行业报告 显示,我国手术机器人渗透率已从2020年的3.7%上升至2025年的11.2%,微创手术领域应用占比达68%。 "2021年以来,国产手术机器人产品加速获批,全面覆盖各细分赛道,国产化率超80%,供给端呈爆发式增长。"某券商分 析师表示,当前,行业已进入全面市场化发展阶段,2025年至2026年将是许多公司的重要盈利时点。 机器"导航": 市场有望破百亿元大关 手术机器人到底怎么用?在位于上海张江的直观复星医疗器械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内,《证券日报》记者在一间教研室 中"模拟"医生尝试性操作了全球第一台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达芬奇的样机。记者在教研室中看到,手术机器人 ...
具身智能:一场需要谦逊与耐心的科学远征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5-20 05:01
温馨提示 :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运营团队2025年最新原创报告(共210页) 说明: 欢迎约稿、刊例合作、行业人士交流 , 行业交流记得先加入 "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 ,后添加( 微信号:lietou100w ) 微信; 若有侵权、改稿请联系编辑运营(微信:li_sir_2020); 正文: 近日,南方科大助理教授周博宇在自己知乎账号" 周指导BoyuZhou "梳理了关于具身智能的若干思考,诸多观点 跟小编不谋而合,特转载分享给大家: 首先要肯定的是,具身智能确实为机器人领域注入了新的研究活力,有望突破机器人的性能上限。具身领域涌现 出众多令人钦佩的青年学者,这里就不一一respect了。 鉴于具身智能与机器人学 存在天然的关联,本文拟立足个人研究视角,以开放的态度分享来自机器人学科背景的 观察与思考。同时我也希望读者能保持开放的态度进行讨论, 尤其反对瞎带节奏,挑起Robotics与具身派别之 争。讨论的意义是如何促进科学发展,不是分出高低贵贱 。 一、学科无需"称王",科学本应共生 有观点认为,传统机器人学有相当一部分的研究重点在于"特别"的机器人或者"特别"的任务,这类"特殊任务研 究"对科学虽然有用 ...
宣布折让13.8%配股+控股股东减持,微创机器人-B(02252)为何“流血式融资”?
智通财经网· 2025-05-15 11:16
一则"折让配售"公告近日可谓让微创机器人-B(02252)"有苦难言"。 5月14日,微创机器人发布公告宣布配售2513.65万股新H股,每股作价15.5港元,较上一交易日(5月13日)收盘价17.98港元折让约13.79%,净筹约 3.82亿港元。这是公司自2024年6月、12月以来的第三次折价配股。 同日,其控股股东上海默化人工智能科技宣布以相同价格出售3016万股,金额约4.68亿港元。紧随配售事项及出售事项完成后,微创机器人控股股 东持股比例将从48.08%降至43.98%,公司总股本稀释约2.44%。 受上述消息影响,微创机器人连跌两日——5月14日、15日,其股价分别下跌8.12%、4.84%,截止目前股价报于15.72港元,总市值为158.17亿元。 不得不说,市场用脚投票显然也暴露了当前投资者对微创机器人信心不足的现象,而隐藏在这一现象之下的则是公司避不可避的"现金流之困"。 营收高增,盈利难仍待解 由于行业高投入、长周期的特性,微创机器人目前仍深陷"营收高增长,仍未找到盈利之道"的怪圈。 据年报数据披露,2024年,该公司营业总收入2.57亿元,同比增长145.95%。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外市 ...
评论丨技术突破仍是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关键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5-13 17:46
Core Insights - The global capital market is experiencing a "robot + AI" industrial revolution, with significant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leading to the potential mass production of humanoid robots by 2025 [2][5] - Key drivers for this revolution include advancements in bionic mechanical structures, deep integration of AI large models, and breakthroughs in key component innovations [2][5]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 AI large models are reshaping the decision-making capabilities of robots, with companies like Huawei and Tesla making significant stride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autonomous operation [2][3] - The efficiency of servo motors and other core components is improving, with companies like Huichuan Technology achieving 97% efficiency in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s [3][4] Cost Reduction and Market Expansion - Domestic innovation in key components is driving down costs, with products like harmonic reducers from Green Harmonic significantly cheaper than imported alternatives [3][4] - The positive cycle of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leading to cost reductions and market expansion" is laying the groundwork for humanoid robot mass production in 2025 [3][4] Market Dynamics - The humanoid robot market in China is projected to grow rapidly, from 2.76 billion yuan in 2024 to 300 billion yuan by 2035, with a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exceeding 50% [4][5] - Capital market interest is broad, covering the entire industry chain, with upstream component manufacturers and midstream manufacturers becoming key investment targets [4][5] Future Trends - The industry is expected to see trends of technological integration, scenario fragment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ructuring over the next decade, although production bottlenecks remain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5] - Ethical and legal issues related to robotics, such as liability in medical applications and data privacy for service robots, are emerging concerns that require legislative attention [5]
“核弹”引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遭中国对手“围剿”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5-13 10:25
关注我们,带你洞见医疗的未来!MedTrend医趋势——专注于医疗医药、生命科学、医院领域,为您提供及时、实用的热点资讯、市场概况、行业趋势 等精彩内容,旨在建设全面、周到、专业的信息分享与交流平台。 以下文章来源于MedTrend医趋势 ,作者更多精彩 MedTrend医趋势 . 2025年初到现在,全国腔镜手术机器人中标量同比暴涨150%,达成3.38亿采购订单。 据中国政府采购网显示:截至5月7日,进口巨头达芬奇以12台订单稳坐头把交椅,但精锋、微创等国产品牌以价格利刃撕开8台缺口,在中高端市场 形成实质性威胁。 与此同时,上半年就有微创医疗、瑞龙外科、敏捷医疗、唯精医疗、术锐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获批NMPA上市,5家"围攻"达芬奇。 此外,关税"核弹"已引爆,中美125%关税互击政策正式落地,进口达芬奇系统终端价将飙升,成本压力倒逼医院转向国产替代。 作者 | 龚瑞 来源 | MedTrend医趋势 导 语:仅上半年就有微创医疗、瑞龙外科、敏捷医疗、唯精医疗、术锐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获批NMPA上市,5家"围攻"达芬奇。 在资本市场,手术机器人是最热门的赛道之一,备受青睐。2025年随着国产替代加速,二级 ...
相隔百公里,治疗差价几十万!一批患者涌到大城市看病
第一财经· 2025-05-10 05:21
以下文章来源于健闻咨询 ,作者健闻咨询 健闻咨询 . 医疗行业跨界洞察 2025.05. 10 本文字数:4698,阅读时长大约8分钟 作者 | 健闻咨询 在异地就医虹吸患者到大城市就医的浪潮中,最坚定的一波人,是奔着就医地医保目录去的那一部分患者。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人工心脏等新技术、高值耗材不断涌现,但它们在各地医保目 录中的 "待遇" 却天差地别。 比如,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这一项目,仅有上海、北京在2021年先后将其纳入医保。在上海,使用达芬奇手术机 器人做4项指定的手术,医保可以报销80%,但在上海周边,即使是经济发达的江浙两省,想要用达芬奇手术 机器人只能自费。 再如,近百万元级的人工心脏、近20万元心脏瓣膜这类高值耗材,在浙江被纳入了当地医疗服务项目目录,但 由于省内设有2~4万元的医保报销封顶线;而上海的医疗服务项目目录并无此规定,患者在上海治疗,医保报销 更多、价格更便宜——两地差价能达到几十万元。 根据异地就医"在哪里看病,享受哪里的医保报销政策"(即按就医地目录)的规则,这些超一线城市对于新技 术、高值耗材实实在在的医保报销政策,于患者而言是真金白银,源源不断吸引着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