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

Search documents
Robotaxi,真被资本做局了
He Xun Wang· 2025-07-04 06:57
"被资本做局"成了近期的流行词,但要论哪个商业领域最能呈现出典型的资本超前布局特征,无人驾驶 出租车,也就是Robotaxi,一定榜上有名。 一直到现在,几乎所有把Robotaxi作为主营业务的公司都在亏损,但哪怕亏了这么多年,烧了这么多 钱,依然有新的资方持续进入。 6月23日,哈啰出行官宣称,哈啰Robotaxi业务完成超30亿元融资,引入蚂蚁集团、宁德时代 (300750)战略投资。三者通过旗下投资主体共同发起成立的"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在沪注 册,注册资金为 12.88 亿元人民币。 哈啰方面表示,该公司将专注于L4 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安全应用和商业化落地。 哈啰跑步进场 要理解哈啰为何此时布局Robotaxi,首先需要厘清其业务版图。 从企业此前披露的招股书看,其业务主要有两块,一是共享两轮车业务,包括共享自行车和共享电单 车;二是顺风车业务。前者在2020年的收入超过了55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21.1%,占公司收入的比重 超过了九成,毛利占比接近五成。 但两轮业务增长面临瓶颈,当下的共享单车行业,呈现哈啰、美团和青桔三足鼎立的局面。iiMedia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4 ...
Robotaxi,真被资本做局了?
和讯· 2025-07-02 10:22
以下文章来源于和讯商业 ,作者徐帅 和讯商业 . 商业世界的故事、逻辑、认知。由"和讯商业"团队出品。 "被资本做局"成了近期的流行词,但要论哪个商业领域最能呈现出典型的资本超前布局特征,无人驾 驶出租车,也就是 Robotaxi ,一定榜上有名。 一直到现在,几乎所有把 Robotaxi 作为主营业务的公司都在亏损,但哪怕亏了这么多年,烧了这么 多钱,依然有新的资方持续进入。 比如最近, 哈啰就高调宣布杀进 Robotaxi 。 6 月 23 日 , 哈啰出行官宣称,哈啰 Robotaxi 业务完成超 30 亿元融资,引入蚂蚁集团、宁德时 代战略投资。 三者 通过旗下投资主体共同发起成立的 "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在沪注册,注 册资金为 12.88 亿元人民币。 哈啰方面表示,该公司将专注于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安全应用和商业化落地。 哈啰跑步进场 要理解哈啰为何此时布局 Robotaxi ,首先需要厘清其业务版图。 从企业此前披露的招股书看,其业务主要有两块,一是共享两轮车业务,包括共享自行车和共享电单 车;二是顺风车业务。前者在 2020 年的收入超过了 55 亿元,同比 2019 年增长 ...
临时拼车坐地起价 派单取消次数限制……顺风车为啥变味儿了?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7-01 03:38
来源:北京日报微博 相较网约车,顺风车因其较为划算的价格受到不少乘客喜爱。不过,本来是方便市民出行、减少车辆空 驶的顺风车,如今却变了味儿。有的乘客在机场呼叫顺风车时遇到临时"拼客"、坐地起价的情况。同时 伴随着平台派单次数限制取消和听单模式的推出,顺风车平台上出现越来越多的"职业司机",让顺风车 与网约车的边界愈发模糊。 不加价走不了 "一下飞机就遇到背刺,真让人生气!"最近,刚刚度假回京的于女士,在机场就遇到了坐地起价的顺风 车。她告诉记者,当时自己深夜到达大兴机场,由于错过了地铁末班车,本想省点钱叫辆顺风车的她, 却发现所有接单的顺风车车主都要求加价并且拼车。无奈之下,她只能被迫接受了司机的要求。 记者实测同样触目惊心:6月22日23时许,记者通过滴滴顺风车平台下单大兴机场至亚运村的独享订 单,平台显示车费为72元。刚刚下单不到一分钟,就有一位司机接单并私信过来。"拼车100元,走的话 给您留座位。"记者提醒司机自己下的是独享单,但司机回复称:"这个时间都是拼车一口价。""您不加 钱,没有司机送的。" 随后,陆续又有两位司机接单并打来电话询问是否接受拼车,统一给出报价100元。还有两位司机发来 私信询问 ...
上市首日破发,曹操出行困局待解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6-25 06:31
Core Viewpoint - Cao Cao Mobility officially listed on the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on June 25, but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drop in share price, indicating market concerns about its profitability and future growth prospects [4][5]. Company Overview - Cao Cao Mobility was established in 2015 by Geely Holding Group, focusing on ride-hailing and carpooling services, with revenue primarily derived from mobility services [4]. - The company has consistently ranked among the top three ride-hailing platforms in China by gross transaction value (GTV) since 2021, achieving the second position in the industry last year [4]. Financial Performance - Revenue projections for Cao Cao Mobility from 2022 to 2024 are 7.631 billion yuan, 10.7 billion yuan, and 14.7 billion yuan, with the share of revenue from mobility services being 97.9%, 96.6%, and 92.5% respectively [4]. - Despite increasing revenues, the company reported losses of 2.007 billion yuan, 1.981 billion yuan, and 1.246 billion yuan for the same period, with high sales costs of 7.97 billion yuan, 10.052 billion yuan, and 13.471 billion yuan [5]. Debt and Financial Risks - Cao Cao Mobility maintains significant debt levels to support operations, with short-term debts projected at 3.5 billion yuan, 5.2 billion yuan, and 5.7 billion yuan from 2022 to 2024 [5]. Market Position and Competition - The company relies heavily on aggregator platforms, with orders from these platforms accounting for 49.9%, 73.2%, and 85.4% of total transaction value from 2022 to 2024 [6]. - Cao Cao Mobility holds a market share of only 5.4%,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Didi, which commands a 70.4% share [6]. Strategic Initiatives - The company aims to improve profitability through investments in customized vehicles and Robotaxi technology, planning to purchase approximately 8,000 customized vehicles annually from 2025 to 2027 [7]. - About 17% of the net proceeds from the IPO will be allocated to enhance technology and invest in autonomous driving, with specific plans for developing next-generation Robotaxi models [7]. Industry Trends - The Robotaxi market is seen as a significant growth area, with projections suggesting a potential annual profit of $1 trillion by 2030 [8]. - Competition in the Robotaxi sector is intensifying, with various companies, including Tesla and Waymo, also investing heavily in this space [8].
哈啰发布年度可持续发展暨ESG报告
Zhong Zheng Wang· 2025-06-05 12:46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哈啰单车累计骑行里程464亿公里,累计减少碳排放量221万吨;哈啰助力车 累计骑行里程195亿公里,减少碳排放量82万吨;哈啰顺风车累计用户出行需求量超25亿次,通过推动 顺路合乘,有效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小哈换电日换电次数达130万次,累计减少碳排放量65万吨。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徐金忠)6月5日,哈啰正式发布《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暨ESG报告》,全面展示 2024年哈啰在推动绿色出行、引领行业数智化转型及拓展社会价值方面的实践与成果。报告显示,哈啰 持续深耕共享出行及本地生活服务领域,通过创新技术与生态协同,助力低碳生活普及,重塑行业服务 标准,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哈啰宣布截至目前累计注册用户已 突破8亿。 作为绿色出行的倡导者与践行者,哈啰始终致力于减少交通领域的碳排放。2024年,哈啰通过"用户激 励+产品和服务创新+行业合作"三位一体策略,进一步向全社会倡导绿色低碳生活,促进绿色智能出行 发展。 通过"产品+服务"双轮驱动循环经济,哈啰在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同时,以集约化运营实现资源高效利 用。在产品循环方面,哈啰推动废旧车辆材料再利 ...
开外挂抢单倒卖乘客,变味的顺风车谁敢坐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05 00:39
近日有媒体报道,部分顺风车司机利用外挂软件恶意抢单、购买多个账号轮番"围猎"乘客,甚至通过平 台漏洞倒卖乘客牟利。有商家公开倒卖账号,"黑产"工作室公开售卖外挂工具,平台主播直播叫卖外挂 服务,司机被封号后仍可继续操作。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曾对顺风车做出定义 ——由合乘服务提供者事先发布出行信息,出行线路相同的人选择乘坐合乘服务提供者的小客车、分摊 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的共享出行方式。合乘本是个多赢的共享经济业态,如今不仅逐渐抹上专职、 营利色彩,甚至在平台的技术漏洞与监管盲区中滋生出黑色产业链。 顺风车司机用外挂抢多个订单后转卖赚取差价,乘客隐私成为商品,接手订单的司机走线下交易坐地起 价不成便高速甩客,乘客却投诉无门,偶有司机被封号后,买号继续运营。其间,违规司机两头赚,外 挂公司市场越来越大,平台抽成有增无减。在这个黑产闭环里,只有乘客"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把每一位乘客安全送达"才是顺风车服务的第一要义。如今平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非相关漏洞尚未 导致重大恶性事件。然而,买卖乘客信息和司机账号、外挂抢单等乱象加在一起已经是高危信号,平台 不能 ...
嘀嗒顺风车新增邀请微信好友同行及拼单功能,升级拓展半熟人出行生态
Xin Lang Ke Ji· 2025-05-29 11:01
嘀嗒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再次同行邀请功能升级,以及同行邀请功能进一步拓展,是基于广大用户真 实需求。在嘀嗒平台上,有大量固定路线及固定时间出行的用户,他们希望与同行过的人再次同行,省 去每次都要重新寻找同路人的麻烦,同时也希望获得平台的行程安全保障。此外,通过微信朋友圈或微 信群、微信好友来邀请同行乘客,则是基于自身社交网络,在提升同行信任感同时,还能增进微信社交 网络联系,进一步完善并拓展了嘀嗒顺风车的半熟人出行生态。 责任编辑:何俊熹 嘀嗒顺风车在下单/发布行程后邀请再次同行基础上,增加了下单/发布行程前邀请再次同行,这样,车 主乘客可以提前进行再次同行意向沟通,进一步增加同行确定性,也提升了同行邀请便捷度和效率;同 时,嘀嗒出行还推出微信邀请同行乘客功能,乘客在下单后,可将行程分享至微信,邀请同行乘客拼 单,进一步分摊车费,且邀请乘客和被邀请乘客均可获得一定奖励。而车主在发布行程后,也可通过微 信邀请同行乘客。 目前,除了车主乘客主动邀请同行人,嘀嗒平台还将基于历史同行次数、路线匹配度、用户互评等数 据,为车主和乘客智能推荐顺路的同行搭子。后续,还有望支持用户设置身份、标签并向同行过的人展 示,邀请人和 ...
联名LOEWE后,哈啰单车又与NBA中国跨界合作|最前线
36氪· 2025-05-13 12:41
共享单车不想停留在"功能属性"。 文 | 任彩茹 封面来源 | 企业授权 今年2月哈啰与LOEWE合作的"寻车启事" 从奢侈品联名到体育大IP合作,背后浮现的是哈啰的"新野心"——从功能性的生活平台转型为一个能为用户提供情绪价值与主张的品牌。这家成立于2016年 9月的公司,从共享单车起步,目前已经形成包括两轮共享服务(哈啰单车、哈啰助力车)、四轮出行服务(哈啰顺风车、哈啰打车)以及租车服务等在内 的综合性平台。 截至目前,哈啰累计拥有注册用户超7.5亿。iiMedia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4年,57.32%的消费者在共享单车使用场景下会选择哈啰。一个足够大、相对 稳定的规模,也意味着哈啰来到"转型时刻"。谈及后续的跨界合作计划,李开逐称"我们从功能取向到价值共鸣的方向发展,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品牌或形 式,本质都是哈啰的价值主张。" 36氪获悉,NBA中国与哈啰近日共同宣布,双方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哈啰将作为 "NBA 中国官方市场合作伙伴" ,打破篮球运动与骑行的界限,为 用户带来专属联名活动及福利。 NBA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国际职业体育联盟,在社交媒体平台有超过4. 25亿粉丝。据了解,此 ...
小拉出行如何“虎口求生”?
虎嗅APP· 2025-05-09 13:14
题图|视觉中国 今年以来,多地交通运输局发布市场饱和预警。 2025年4月25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信息称,该市网约车市场已饱和,提醒有意从事网约车经营的企业 与从业人员理性审慎作出投资及从业选择。两个月前,海口市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局同样发文预警市场饱 和。 而在呼吁声之下的现状是,司机们的从业心态割裂又矛盾。网约车司机之间最常见的调侃是——"有人月入 两万,有人日均80"。嘴上说着"网约车跑不得",方向盘却没松手。 网约车司机的收入正在不断下滑。根据海口市交通运输局的数据计算,我们能看到,哪怕整个月无休工作 30天,当地网约车驾驶员最高仅能拿到8400元,但这一数字还需要扣除能源支出和车辆维修保养、租金 等。 时过境迁,无论对司机还是平台,网约车行业早已是"红海"局势。 这个双边市场的天平正在剧烈倾斜—— 四年前是"抢司机、争乘客"的供给荒,如今却是司机过剩的新困 局。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网约车司机数量在2023年暴增148万后,2024年又激增91万。曾经的"共享经济"副 业,如今已成为748万人的谋生支柱。司机们不得不从"赚零花钱"转向"过渡性劳动",甚至陷入"内卷式接 单"的生存竞赛。 当司机从稀 ...
五一假期迎来出行高峰,不少人选择“拼4休11”出游
Di Yi Cai Jing· 2025-04-30 07:44
返乡、出游是五一假期出行需求最多的场景。 五一假期将至,出行需求剧增。 多个出行平台的预测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消费者出行热情高涨,部分平台的订单预计创下新高。 今年五一假期,平台的网约车订单、顺风车订单以及租车订单都有不小的涨幅。 今年"五一",滴滴预计桂林、珠海、哈尔滨等将成为打车热门城市,景德镇、孝感、秦皇岛、上饶、忻州等黑马城市打车需求涨幅突出。滴滴包车预测,假 期订单较节前增长304%。 "五一"跨城出游多,滴滴站点巴士需求预计相比节前上涨130%,5月5日将达到出行高峰。 出行订单有望创新高 多平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出行高峰在4月30日和5月1日。滴滴出行预测,节前最后一天(4月30日)打车晚高峰将提前至15时,持续至21时。其中17时至19 时打车需求最旺,预计打车需求相比平时上涨约55%。 根据嘀嗒顺风车大数据预测,今年五一假期的顺风车出发高峰日预计为5月1日,五一期间搭乘顺风车前往旅游景点的日均下单量,预计将较平日增长 140%。 自驾游方面,"五一"滴滴租车需求将达清明假期的2到3倍,长线游需求带动下,预订单中约65%为异地租车需求。 哈啰数据显示,五一小长假大幅激发了中远距离的出行需求,根据 ...